'高脂肪、高澱粉飲食模式-最有害健康的飲食模式'

"

飲食中飽和脂肪(以肥肉、帶皮部位的肉、動物內臟、奶油、黃油、奶酪、豬油等為代表)真的不是洪水猛獸。然而,為何有那麼多的醫學文獻認為高脂肪食物對健康有害?為何高脂肪食物會和肥胖、動脈硬化、慢性代謝性疾病連續在一起?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從本質上說,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本身對健康並沒有多大的危害。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這就是在腸道過多脂多糖存在的情況之下。脂多糖是怎麼回事?這就必須做點小的醫學科普。

"

飲食中飽和脂肪(以肥肉、帶皮部位的肉、動物內臟、奶油、黃油、奶酪、豬油等為代表)真的不是洪水猛獸。然而,為何有那麼多的醫學文獻認為高脂肪食物對健康有害?為何高脂肪食物會和肥胖、動脈硬化、慢性代謝性疾病連續在一起?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從本質上說,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本身對健康並沒有多大的危害。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這就是在腸道過多脂多糖存在的情況之下。脂多糖是怎麼回事?這就必須做點小的醫學科普。

高脂肪、高澱粉飲食模式-最有害健康的飲食模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脂多糖,其英文縮寫為LPS。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它由脂質和多糖構成,為多糖和脂質的複合物。我們腸道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通常都是對健康有害的有害菌,其致病的能力都與這種叫做脂多糖的脂質有著密切的關係,當這些有害菌死亡時,就會釋放出這種有害的物質-脂多糖,由於它不是細菌分泌的毒素對機體造成損害,而是存在於細菌體內的毒素,所以又稱內毒素。

一般來說,內毒素只有在入血之後因為刺激免疫系統誘發慢性炎症才會導致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如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皮膚過敏、哮喘、動脈硬化、痛風、慢性疲勞綜合徵、憂鬱症以及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與此相關。

內毒素怎樣入血?一般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腸道屏障受到破壞(俗稱腸漏);另一種則隨著飽和脂肪酸中的甘油三酯在腸道中形成的乳糜微粒一同進入血液。也就是說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增加,會增加內毒素入血的機會。

有關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與脂多糖升高的相關性的文獻非常多。總體結論就是:隨著飽和脂肪酸的攝入的增多,血液中脂多糖的量相應增加,血液中脂多糖引起的相應的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2及白介素6等明顯增加,腸漏的風險明顯增加。然而,這一結論都必須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前體-那就是同時進食至少中等碳水化合物以上的食物。通俗說就是按平時飲食習慣一日三餐進食米麵(普通飲食)同時進食飽和脂肪者,低碳水飲食或生酮飲食完全是個例外

解釋一下什麼是低碳飲食,什麼是生酮飲食。這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先看看低碳飲食是怎麼回事。膳食指南里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是大約每人每天250克左右,假如你日常飲食是早上1個包子,到中午和晚上各吃1碗乾飯,下午1個蘋果,如果不喝甜飲料也不加餐,其碳水化合物大約在200克左右,雖然達不到膳食指南的標準,但至少不能用低碳這個詞彙,這大概就是普通飲食。

至少當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取低於100克時,才適合使用低碳這一詞彙。如果碳水化合物在

50-100克/每天之間時,為一般低碳,小於25克時為嚴格低碳。生酮飲食與低碳飲食還是有概念上的不同,它指的是身體能量主要通過脂肪酸或其代謝產物酮體來供應的飲食。根據人體生理特點,碳水控制的越嚴格,產酮的概率越大,越有可能是生酮飲食。

這是一篇2015年刊登於癲癇(Epilepsia)雜誌的文章,原文“Ketogenic diet exhibits anti-inflammatoy properties.”(生酮飲食具有抗炎作用),該文明確指出:生酮飲食具有抗炎作用,不但不會增加脂多糖帶來的炎症,而且血液的脂多糖還會降低。作者分析其中原因認為:生酮飲食減少了澱粉的攝入,直接降低了腸道脂多糖的水平。

此外,高血糖會驅使腸粘膜屏障發生故障,導致腸道內毒素入血。這是2018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篇文章,看看它的標題“Hyperglycemia drives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risk for enteric infection.”意思是高血糖會導致腸道屏障功能障礙和腸道感染的危險。而低碳和生酮飲食由於不會升高血糖,自然對腸粘膜屏障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因此,最為從幾百萬年以來維持人類生存的重要的飲食的一部分,保護脂肪酸絕不可能是萬惡之源。從維護腸道的菌群健康來說,低脂的飲食、低碳高脂的飲食絕對不會損害腸道健康,但假如在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之下同時攝入飽和脂肪,一方面,因為血糖的升高導致腸粘膜屏障破壞內毒素入血,另一方面,在高碳水情況之下,高脂肪食物除了增加內毒素外別無好處。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脂食物配合高碳水食物是最糟糕的飲食模式。

歡迎關注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

飲食中飽和脂肪(以肥肉、帶皮部位的肉、動物內臟、奶油、黃油、奶酪、豬油等為代表)真的不是洪水猛獸。然而,為何有那麼多的醫學文獻認為高脂肪食物對健康有害?為何高脂肪食物會和肥胖、動脈硬化、慢性代謝性疾病連續在一起?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

從本質上說,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本身對健康並沒有多大的危害。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這就是在腸道過多脂多糖存在的情況之下。脂多糖是怎麼回事?這就必須做點小的醫學科普。

高脂肪、高澱粉飲食模式-最有害健康的飲食模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脂多糖,其英文縮寫為LPS。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它由脂質和多糖構成,為多糖和脂質的複合物。我們腸道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通常都是對健康有害的有害菌,其致病的能力都與這種叫做脂多糖的脂質有著密切的關係,當這些有害菌死亡時,就會釋放出這種有害的物質-脂多糖,由於它不是細菌分泌的毒素對機體造成損害,而是存在於細菌體內的毒素,所以又稱內毒素。

一般來說,內毒素只有在入血之後因為刺激免疫系統誘發慢性炎症才會導致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如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皮膚過敏、哮喘、動脈硬化、痛風、慢性疲勞綜合徵、憂鬱症以及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與此相關。

內毒素怎樣入血?一般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腸道屏障受到破壞(俗稱腸漏);另一種則隨著飽和脂肪酸中的甘油三酯在腸道中形成的乳糜微粒一同進入血液。也就是說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增加,會增加內毒素入血的機會。

有關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與脂多糖升高的相關性的文獻非常多。總體結論就是:隨著飽和脂肪酸的攝入的增多,血液中脂多糖的量相應增加,血液中脂多糖引起的相應的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2及白介素6等明顯增加,腸漏的風險明顯增加。然而,這一結論都必須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前體-那就是同時進食至少中等碳水化合物以上的食物。通俗說就是按平時飲食習慣一日三餐進食米麵(普通飲食)同時進食飽和脂肪者,低碳水飲食或生酮飲食完全是個例外

解釋一下什麼是低碳飲食,什麼是生酮飲食。這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先看看低碳飲食是怎麼回事。膳食指南里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是大約每人每天250克左右,假如你日常飲食是早上1個包子,到中午和晚上各吃1碗乾飯,下午1個蘋果,如果不喝甜飲料也不加餐,其碳水化合物大約在200克左右,雖然達不到膳食指南的標準,但至少不能用低碳這個詞彙,這大概就是普通飲食。

至少當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取低於100克時,才適合使用低碳這一詞彙。如果碳水化合物在

50-100克/每天之間時,為一般低碳,小於25克時為嚴格低碳。生酮飲食與低碳飲食還是有概念上的不同,它指的是身體能量主要通過脂肪酸或其代謝產物酮體來供應的飲食。根據人體生理特點,碳水控制的越嚴格,產酮的概率越大,越有可能是生酮飲食。

這是一篇2015年刊登於癲癇(Epilepsia)雜誌的文章,原文“Ketogenic diet exhibits anti-inflammatoy properties.”(生酮飲食具有抗炎作用),該文明確指出:生酮飲食具有抗炎作用,不但不會增加脂多糖帶來的炎症,而且血液的脂多糖還會降低。作者分析其中原因認為:生酮飲食減少了澱粉的攝入,直接降低了腸道脂多糖的水平。

此外,高血糖會驅使腸粘膜屏障發生故障,導致腸道內毒素入血。這是2018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篇文章,看看它的標題“Hyperglycemia drives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risk for enteric infection.”意思是高血糖會導致腸道屏障功能障礙和腸道感染的危險。而低碳和生酮飲食由於不會升高血糖,自然對腸粘膜屏障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因此,最為從幾百萬年以來維持人類生存的重要的飲食的一部分,保護脂肪酸絕不可能是萬惡之源。從維護腸道的菌群健康來說,低脂的飲食、低碳高脂的飲食絕對不會損害腸道健康,但假如在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之下同時攝入飽和脂肪,一方面,因為血糖的升高導致腸粘膜屏障破壞內毒素入血,另一方面,在高碳水情況之下,高脂肪食物除了增加內毒素外別無好處。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脂食物配合高碳水食物是最糟糕的飲食模式。

歡迎關注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高脂肪、高澱粉飲食模式-最有害健康的飲食模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