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逢中伏 高溫天氣如何養生?'

"

臺海網7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今天是“大暑”節氣,顧名思義,“大暑”是全年最炎熱的時候,太陽輻射最強,溫度最高,造成的蒸發量也最大,而大暑正值今年中伏的第二天,當大暑遇上中伏,高溫天氣如何養生,極端天氣如何應對?昨天的豪雨雖然暫時消弭了暑氣,但未來幾天,悶熱還是主旋律。

所謂“小暑大暑無君子”,就是說這時節天氣炎熱,顧不上面子要赤膊貪涼了。專家提醒,市民外出時應注意防暑降溫,但避暑也要講究科學,千萬不要在大汗淋漓的情況下,驟然進入氣溫較低的空調房間,更不能對著空調猛吹,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10℃。多喝水在炎炎酷暑是必不可少的,要定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如果在戶外時間較長,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就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相應措施了,因為這往往就是中暑的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到通風處休息,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由於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所以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大暑天氣熱未必是壞事。閩南地區就有“大暑暑不透,入秋熱個夠”的說法。意思是說,大暑如果不熱,就表示氣候不順,等到入秋,氣候就會反常,原本應是秋高氣爽的天氣會出現大熱天。大暑對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個時期因氣溫高、光照足,充裕光熱資源促使農作物生長很快,成為夏收、夏種、夏管最繁忙季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