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加博士還提醒,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4、秋季飲食以酸為主、少食辛辣

“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

藥師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加博士還提醒,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4、秋季飲食以酸為主、少食辛辣

“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

藥師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5、先調脾胃後進補

藥師指出,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溼熱之邪排出,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加博士還提醒,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4、秋季飲食以酸為主、少食辛辣

“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

藥師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5、先調脾胃後進補

藥師指出,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溼熱之邪排出,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2、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祕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洩胃中之火。

"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加博士還提醒,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4、秋季飲食以酸為主、少食辛辣

“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

藥師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5、先調脾胃後進補

藥師指出,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溼熱之邪排出,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2、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祕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洩胃中之火。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3、老人及兒童——吃點山楂

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

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加博士指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因此,“秋三月”的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早睡早起,情緒平和

那麼在這三個月當中,大家要怎麼去調整自己身心的節奏變化呢?《黃帝內經》中提到:作息時間要“早臥早起”。情緒上一定要“容平”“安寧”,保持從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狀態。

2、春捂秋凍,因人而異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博士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3、秋季養生,“潤燥”是重點

加博士認為,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以防秋燥傷肺而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髒”,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加博士還提醒,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4、秋季飲食以酸為主、少食辛辣

“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咽乾、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

藥師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5、先調脾胃後進補

藥師指出,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溼熱之邪排出,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2、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祕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洩胃中之火。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3、老人及兒童——吃點山楂

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

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如何養生?做到這五件事即可遠離疾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