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比如晉國、楚國這樣的大國就吞併了數十個弱小的諸侯國。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衛國這一諸侯國依然存在。並且,在戰國時期,衛國還誕生了商鞅、吳起、呂不韋、荊軻等人才。那麼,問題來了,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首先,根據《史記》、《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衛國作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定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由此,和魯國、鄭國、晉國、曹國、燕國等在諸侯國一樣,衛國也是一個姬姓諸侯國。在西周和春秋初期,衛國是一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其巔峰時期的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臺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衛國在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洛邑時,衛武公曾出兵幫助平戎。而且,衛武公還因為勤王有功,晉升公爵。

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不過,自春秋中期開始,衛國逐漸衰落,等到戰國時期,衛國已經成為一個存在感極低的小國了。換而言之,衛國之所以沒有在戰國時期和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等諸侯國平起平坐,是因為其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衰落了。值得注意的是,衛國的衰落和鄭國類似,都和自身的內亂存在直接的關係。根據史料記載,衛桓公在位時,州籲弒君而自立,而上卿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大夫右宰醜進食,因殺州籲於濮。於是,迎立衛桓公弟晉,是為衛宣公。在這之後,衛懿公喜歡養鶴,並且因為驕奢跋扈,終於被翟人入侵殺害。

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等到衛文公和衛成公時期,本來希望通過休養生息來增強衛國的國力。但是,晉文公重耳因為衛文公當年的無禮以及衛成公現今的不相助,在搞定了宋國的事情後,發兵討伐衛國,衛成公逃到陳,而元咺立瑕為國君。在晉文公重耳稱霸後,晉國和楚國爭霸成為春秋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衛國和鄭國、宋國等諸侯國一樣,在長期的戰爭中走向衰落。而且,因為晉國、齊國、楚國等大國的存在,衛國也很難存在擴張疆域的空間。那麼,問題來了,在三家分晉後的戰國時期,衛國誕生了商鞅、吳起、呂不韋等人才,為什麼還是沒有強大起來呢?

人才濟濟的衛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最後,在筆者看來,衛國和魯國一樣,雖然誕生了很多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幾乎都沒有在本國得到重要,而是推動了其他諸侯國的強大。就商鞅來說,在秦國推行了“商鞅變法”,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呂不韋則在秦國擔任丞相,也幫助秦國來削弱山東六國。至於名將吳起,在魏國訓練了精銳的魏武卒,又在楚國開展了“吳起變法”,推動了魏國和楚國的強大。值得注意的是,魏國在強大後,幾乎覆滅了衛國,促使衛國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總的來說,因為以上幾個原因,衛國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一位。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