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王室貴族。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君主專制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其思想為秦始皇嬴政治理天下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出生在韓國王室門下,韓非之父公子咎陰差陽錯之下,於韓國王位失之交臂。因此韓非自小就被韓國王室不斷的猜忌和打壓,及韓非弱冠之年,漸覺自己的尷尬身份,遂離開韓國,到楚國向荀子學習。

"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王室貴族。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君主專制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其思想為秦始皇嬴政治理天下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出生在韓國王室門下,韓非之父公子咎陰差陽錯之下,於韓國王位失之交臂。因此韓非自小就被韓國王室不斷的猜忌和打壓,及韓非弱冠之年,漸覺自己的尷尬身份,遂離開韓國,到楚國向荀子學習。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荀子,戰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韓非的到來,在荀子門下弟子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總是在不斷的向韓非提出各種類型的問題,由於韓非口吃,說話不利索,每每都由同門師兄李斯代答,但李斯所答恰好就是韓非之意,很快兩人成了鐵哥們。荀子的很多言論讓韓非和李斯都受益匪淺,比如荀子經常說到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說明一個人只要勤加學習,或可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想到這,兩人就會倍感鼓舞。

除了老師荀子之外,韓非和李斯也會時常坐在一起笑談天下之事,並且發表不同的看法,兩人思想的碰撞,使得兩人的認知水平又獲得了空前的提升。

轉眼間,數載已去。李斯內心向往的名利開始甦醒,並且不斷的在提醒他,做學問非他所長,他比不過荀子和師弟韓非,而他所想要的是政治仕途。臨別前,李斯向韓非說道:人生在世,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窮困。他前方的路是在秦國。韓非作為韓國王室成員,是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貧窮到底是怎樣的滋味,最後只力能所及地資助了李斯一袋錢財。酒過三杯之後,韓非說道:你將要去秦國,我將回韓國。你不要為秦國丞相,我不要為韓國將軍,如果真到那時,你要攻擊我要守,兄弟相傷害,所以還是希望日後不要在沙場上相見。韓非說完,兩人唏噓不已,灑淚而別。

"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王室貴族。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君主專制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其思想為秦始皇嬴政治理天下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出生在韓國王室門下,韓非之父公子咎陰差陽錯之下,於韓國王位失之交臂。因此韓非自小就被韓國王室不斷的猜忌和打壓,及韓非弱冠之年,漸覺自己的尷尬身份,遂離開韓國,到楚國向荀子學習。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荀子,戰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韓非的到來,在荀子門下弟子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總是在不斷的向韓非提出各種類型的問題,由於韓非口吃,說話不利索,每每都由同門師兄李斯代答,但李斯所答恰好就是韓非之意,很快兩人成了鐵哥們。荀子的很多言論讓韓非和李斯都受益匪淺,比如荀子經常說到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說明一個人只要勤加學習,或可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想到這,兩人就會倍感鼓舞。

除了老師荀子之外,韓非和李斯也會時常坐在一起笑談天下之事,並且發表不同的看法,兩人思想的碰撞,使得兩人的認知水平又獲得了空前的提升。

轉眼間,數載已去。李斯內心向往的名利開始甦醒,並且不斷的在提醒他,做學問非他所長,他比不過荀子和師弟韓非,而他所想要的是政治仕途。臨別前,李斯向韓非說道:人生在世,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窮困。他前方的路是在秦國。韓非作為韓國王室成員,是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貧窮到底是怎樣的滋味,最後只力能所及地資助了李斯一袋錢財。酒過三杯之後,韓非說道:你將要去秦國,我將回韓國。你不要為秦國丞相,我不要為韓國將軍,如果真到那時,你要攻擊我要守,兄弟相傷害,所以還是希望日後不要在沙場上相見。韓非說完,兩人唏噓不已,灑淚而別。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學業大成的韓非回到韓國之後,仕途還是一如既往的不被韓王重用,要不是現在韓國危機四伏,說不定韓王早就想殺了韓非以除後患。沮喪的韓非只能通過寫書的形式來抒發他的政治理想。

反觀李斯踏入秦國土地之後,仕途順風順水,一路從長史,到客卿,再到廷尉。李斯竭盡其所能,幫助秦王嬴政誅成嶠、殺嫪毐、除呂不韋,一步步將秦國大權還於嬴政手上。李斯的政治理想就是能夠幫助嬴政一統天下,從中實現自己的榮華富貴。

在李斯幫助嬴政制定的統一六國之戰中,李斯想起了自己的同門師弟,極力想讓韓非來秦國與秦王嬴政共圖大業。

或許在李斯的刻意安排下,秦王嬴政讀到了韓非的著作,引發出了“如果能夠與韓非相見,死了也值了”的感嘆。

於是秦王嬴政向韓國發動戰爭就為了得到韓非的人,或許得不到韓非的心,有實體的人在身邊,想來嬴政也滿足了。

"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王室貴族。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君主專制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其思想為秦始皇嬴政治理天下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出生在韓國王室門下,韓非之父公子咎陰差陽錯之下,於韓國王位失之交臂。因此韓非自小就被韓國王室不斷的猜忌和打壓,及韓非弱冠之年,漸覺自己的尷尬身份,遂離開韓國,到楚國向荀子學習。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荀子,戰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韓非的到來,在荀子門下弟子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總是在不斷的向韓非提出各種類型的問題,由於韓非口吃,說話不利索,每每都由同門師兄李斯代答,但李斯所答恰好就是韓非之意,很快兩人成了鐵哥們。荀子的很多言論讓韓非和李斯都受益匪淺,比如荀子經常說到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說明一個人只要勤加學習,或可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想到這,兩人就會倍感鼓舞。

除了老師荀子之外,韓非和李斯也會時常坐在一起笑談天下之事,並且發表不同的看法,兩人思想的碰撞,使得兩人的認知水平又獲得了空前的提升。

轉眼間,數載已去。李斯內心向往的名利開始甦醒,並且不斷的在提醒他,做學問非他所長,他比不過荀子和師弟韓非,而他所想要的是政治仕途。臨別前,李斯向韓非說道:人生在世,最大的恥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是窮困。他前方的路是在秦國。韓非作為韓國王室成員,是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貧窮到底是怎樣的滋味,最後只力能所及地資助了李斯一袋錢財。酒過三杯之後,韓非說道:你將要去秦國,我將回韓國。你不要為秦國丞相,我不要為韓國將軍,如果真到那時,你要攻擊我要守,兄弟相傷害,所以還是希望日後不要在沙場上相見。韓非說完,兩人唏噓不已,灑淚而別。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學業大成的韓非回到韓國之後,仕途還是一如既往的不被韓王重用,要不是現在韓國危機四伏,說不定韓王早就想殺了韓非以除後患。沮喪的韓非只能通過寫書的形式來抒發他的政治理想。

反觀李斯踏入秦國土地之後,仕途順風順水,一路從長史,到客卿,再到廷尉。李斯竭盡其所能,幫助秦王嬴政誅成嶠、殺嫪毐、除呂不韋,一步步將秦國大權還於嬴政手上。李斯的政治理想就是能夠幫助嬴政一統天下,從中實現自己的榮華富貴。

在李斯幫助嬴政制定的統一六國之戰中,李斯想起了自己的同門師弟,極力想讓韓非來秦國與秦王嬴政共圖大業。

或許在李斯的刻意安排下,秦王嬴政讀到了韓非的著作,引發出了“如果能夠與韓非相見,死了也值了”的感嘆。

於是秦王嬴政向韓國發動戰爭就為了得到韓非的人,或許得不到韓非的心,有實體的人在身邊,想來嬴政也滿足了。

韓非子智慧第一,遇上秦始皇,為何連命都沒保住?


久而久之,秦王嬴政面對韓非強大的邏輯智商,不由得開始充滿恐懼。要知道,韓非所作的言論主要是教導君王怎麼駕馭群臣,嬴政剛開始接觸時,不禁心生喜悅,時間一長,嬴政作為君王,肯定在認為自己的所思所想,韓非作為一名臣子全部都能知曉,焉能不感到後背發涼。這也為嬴政殺韓非埋下了伏筆。由此可見,一個人太聰明,往往他的處境也是非常危險的。

此刻,面對秦國強大的力量威脅,東方諸國欲再次聯合起來應對秦國的擴張,嬴政給予姚賈王者之禮,讓其前去化解秦國的危機。姚賈不辱使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使秦國化險為夷。

面對有如此重大功勞的秦國功臣,嬴政自然是各種褒獎。不料,韓非竟然指責姚賈為“樑之大盜,趙之逐臣”,不該受到這麼高的待遇。這引起了姚賈的強烈不滿,並向嬴政說明韓非此舉實屬挑撥君臣關係,為了秦國一統大計,應當除掉韓非。

秦王嬴政聽後,覺得有理,便傳令廷尉李斯處死韓非。

於是,一代最強大腦,由此覆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