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久咳是指咳嗽作為主症持續或反覆3周以上者。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本病病因分為外感與內傷,外感責之風、寒、熱、燥,內傷責之飲食、情志、勞倦等,病機則有實證、虛證、虛實夾雜證等多種。疾病診斷,多屬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後滴漏綜合徵、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對小兒結核病、呼吸道異物等當另作別論。本病病程較長,易遷延反覆,近年來發病率呈增高趨勢,成為兒科常見疑難病之一。本病證候複雜,不可執一方而通治,必須辨證選方用藥,特提出宣發、肅降、燥溼、滌痰、消風、化滯、益氣、養陰之八法,八法或單用、或聯用,又當根據證候靈活施治,方能取得良效。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辨證施治

(一)肺氣上逆,肅肺止咳

證候:咳嗽遷延難愈,每因復感外邪而加重,咳嗽陣作,連咳或嗆咳,喉中痰音顯或不顯,舌紅苔薄或稍膩,指紋隱於風關或脈滑、緊。嚴重者可伴胸悶、喘促,或可見胸脅刺痛、目睛紅赤、咳痰帶血之肝火犯肺證候。

此證當以肅肺止咳為基本治法,偏寒證用三拗湯加味,偏熱證用瀉白散加減。藥用炙麻黃、杏仁、白前、桑白皮、地骨皮、前胡、枳殼、炙甘草等。若有發熱,可加生石膏、黃芩清肺洩熱;咳痰黃稠,加天竺黃、黛蛤散清化痰熱;肝火犯肺,加梔子、青黛清肝瀉火。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二)肺失清宣,宣肺散邪

證候:咳嗽以聲咳為主,其聲不揚,或為清嗓咯咳,噴嚏時作,時有鼻塞,或有流涕、咽癢不適,喉中痰少或無。感邪加重時可伴身痛、頭痛,或惡寒發熱、汗出不暢等復感表證證候。舌紅苔薄或稍膩,指紋隱於風關或脈浮滑。

此證當以宣肺止咳為法,常用驗方桑杏前桔湯加減。藥用桑葉、杏仁、桔梗、前胡、蟬蛻、炙麻黃、連翹、一枝黃花、炙款冬花、炙紫菀、炙枇杷葉等。本證病程雖然較長,但往往與反覆外感有關,治療仍應宗“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策。咽紅腫痛加土牛膝、板藍根;鼻流濁涕加辛夷、膽南星。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三)肺蘊痰濁,燥溼化痰

患兒若素體脾虛,運化失健,則易內生痰濁,蘊阻於肺。證候:久咳不止,咳聲重濁,痰多色清,或見胸悶、脘痞、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肢體睏倦,舌苔白膩,脈滑。此證當以燥溼化痰止咳為法,常與宣肺之品同用,方選二陳湯加味。藥用法半夏、陳皮、茯苓、遠志、桔梗、百部、桑葉、蘇葉、冬瓜子等。若痰液色黃,加浙貝母、黛蛤散、黃芩、金蕎麥清化痰熱;胸悶脘脹加枳實、蘇梗;食滯納呆加萊菔子、焦山楂。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四)痰阻氣逆,滌痰降氣

證候:咳嗽痰多稠黏,色黃或白,難咳或咳吐不爽,或伴乾嘔、胸膈痞滿,舌苔膩,脈滑數,重者咳劇嘔吐、喘促不安。此證當以滌痰降氣止咳為法,常與肅肺之品同用,方選清氣化痰丸合三子養親湯加減。藥用桑白皮、前胡、紫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杏仁、炙麻黃、瓜蔞皮、枳實、黃芩、梔子等。痰液黃稠難咯者,加膽南星、竹瀝、遠志清化痰熱;咳逆氣促者,加射干、青礞石、殭蠶解痙降逆止咳。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五)風邪內著,消風解痙

此證多見於伴有鼻鼽、溼疹、哮喘等患兒,稱為“風咳”,即所謂“過敏性咳嗽”者。證候:痙攣性咳嗽,夜間或清晨發作,遇冷風或活動後加重,乾咳無痰或有痰,咳劇易喘,咽癢,或伴鼻癢、眼癢、膚癢,晨起噴嚏、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弦滑。因風痰阻於氣道,致氣道攣急,肺氣上逆,故咳嗽不止。此證當以消風解痙為法,方選三拗湯合蒼耳子散加減。藥用炙麻黃、杏仁、桔梗、辛夷、蒼耳子、殭蠶、地龍、膽南星、生甘草等。乾咳無痰,去殭蠶、地龍、膽南星,加南沙蔘、天門冬、百合、五味子潤肺斂陰;鼻咽作癢,加蟬蛻、玄蔘疏風利咽;膚癢溼疹,加蒺藜、地膚子祛風止癢。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六)宿食內積,化滯消積

證候:咳嗽遷延,每因飲食不節而加重,或伴噁心,咳劇易吐,口中常有異味,脘腹飽脹,噯氣,大便不調,或便中夾不消化物,舌苔白或黃垢膩,脈滑。此證當以化滯消積、止咳化痰為法,方選杏蘇散合保和丸加減。藥用紫蘇葉、紫蘇梗、杏仁、前胡、陳皮、法半夏、枳實、萊菔子、焦山楂、焦六神曲、炙枇杷葉等。兼脾虛者,加茯苓、白朮健脾益氣;脾弱乳積者,加炒谷芽、炒麥芽;大便祕結者,加檳榔、瓜簍子導滯通便,重者加生大黃。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七)肺脾氣虛,益氣固表

臨床多見於素體脾虛、久咳不止的患兒。證候:咳聲低沉少力,常呈單聲咳嗽,咳痰清稀,食慾不振,面色少華,動則汗出,反覆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弱。此證當以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為法,方選玉屏風散合異功散加減。藥用炙黃芪、白朮、防風、茯苓、太子參、陳皮、百部、遠志等。若汗多且不溫,加川桂枝、白芍、炙甘草溫衛和營,煅龍骨、煅牡蠣斂汗固表;痰多清稀,加法半夏、白前燥溼化痰;食慾不振,加焦山楂、焦六神曲、炒谷芽健脾開胃助運。

小兒久咳治療八法

(八)肺陰虧虛,養陰潤肺

證候:咳嗽日久,以乾咳為主,無痰或痰少黏稠難咯,或有聲音沙啞、盜汗、咯血、低熱延綿,舌紅少苔,脈細數。此證當以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為法,方選沙蔘麥冬湯加減。藥用南沙蔘、麥冬、桑白皮、玉竹、天花粉、百部、天門冬、炙款冬花、炙枇杷葉等。久咳無痰者,可加五味子、炙烏梅斂肺止咳;咽乾音啞者,加蟬蛻、玄蔘、胖大海滋陰清咽;兼咽紅腫痛者,加蒲公英、土牛膝、蘆根清利咽喉;咳嗽咯血加阿膠、白茅根潤肺涼血;低熱加銀柴胡、地骨皮養陰清熱。

來源:本文選自《汪受傳兒科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汪受傳。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