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6期,原文標題《當挑食的孩子做了家長》,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孫欣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6期,原文標題《當挑食的孩子做了家長》,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孫欣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圖 謝馭飛)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既充滿實踐操作的考驗,又能引發哲學思考。自己小時候玩泥巴打遊戲盼放假的感受還如昨天一樣,一朝驚覺自己當了家長,生了一個小東西出來,在還不能用語言交流的階段就體現出種種自己小時候的特性,那種心情真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自己斑白兩鬢的父母,等這一天等了很久。老來得孫自是喜事,但新升級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們,心態多少都有點“你這麼大的時候可沒少折騰我們,現在輪到你嚐嚐這個滋味了”。那熱乎乎紅通通的嬰兒一點也不讓祖輩失望:隨時隨地要吃,隨時隨地放聲大哭,讓新父母手忙腳亂。小孩大一點了滿地跑,秋風掃落葉一般在家裡轉。小祖宗會在地上撿不知什麼東西往嘴裡送,洗澡的時候大口喝肥皂味兒的洗澡水,但是把他放進專門的高椅,呈上爸爸媽媽精心烹飪的營養美餐時,他可就小嘴緊閉,一點不碰了。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6期,原文標題《當挑食的孩子做了家長》,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孫欣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圖 謝馭飛)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既充滿實踐操作的考驗,又能引發哲學思考。自己小時候玩泥巴打遊戲盼放假的感受還如昨天一樣,一朝驚覺自己當了家長,生了一個小東西出來,在還不能用語言交流的階段就體現出種種自己小時候的特性,那種心情真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自己斑白兩鬢的父母,等這一天等了很久。老來得孫自是喜事,但新升級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們,心態多少都有點“你這麼大的時候可沒少折騰我們,現在輪到你嚐嚐這個滋味了”。那熱乎乎紅通通的嬰兒一點也不讓祖輩失望:隨時隨地要吃,隨時隨地放聲大哭,讓新父母手忙腳亂。小孩大一點了滿地跑,秋風掃落葉一般在家裡轉。小祖宗會在地上撿不知什麼東西往嘴裡送,洗澡的時候大口喝肥皂味兒的洗澡水,但是把他放進專門的高椅,呈上爸爸媽媽精心烹飪的營養美餐時,他可就小嘴緊閉,一點不碰了。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遇上這種情況的家長當然都很可憐,氣呼呼地向每個聽眾傾訴。據說小孩分成兩類:一類什麼都吃,另一類什麼都不吃。這兩類小孩最後都長大了,一個桌上吃飯。有人若是抱怨自己家裡的小魔王不吃西蘭花或是不吃魚,馬上就有同情者奮起捍衛小孩的選擇。不只是西蘭花和魚,胡蘿蔔、豌豆、蘑菇、香菜……在成年人中都有一大群對它們自幼切齒的宿敵。最讓爸媽不平的是:幼兒園的每日報告總說小魔王一個個表現都很好,有什麼吃什麼;回了家就百般挑食,為難他們的爸媽。爸媽不是沒有對付他們的堅強意志,想過哄騙他們吃下討厭食物的巧妙辦法,但總的來說都是敗多勝少。我們這代人以前的爸媽還普遍信仰玉不琢不成器,成器從不挑食開始。日本巨星高倉健回憶,他的母親是個典型的“明治時代的婦人”:勤勞節儉,堅毅執拗。童年高倉健要是說一聲不愛吃魚,她就會故意端上連頭的整魚,一連十幾天。娘倆半輩子誰都沒有槓贏誰:高倉健的母親到死都很執拗,高倉健本人到老也還是挑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6期,原文標題《當挑食的孩子做了家長》,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孫欣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圖 謝馭飛)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既充滿實踐操作的考驗,又能引發哲學思考。自己小時候玩泥巴打遊戲盼放假的感受還如昨天一樣,一朝驚覺自己當了家長,生了一個小東西出來,在還不能用語言交流的階段就體現出種種自己小時候的特性,那種心情真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自己斑白兩鬢的父母,等這一天等了很久。老來得孫自是喜事,但新升級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們,心態多少都有點“你這麼大的時候可沒少折騰我們,現在輪到你嚐嚐這個滋味了”。那熱乎乎紅通通的嬰兒一點也不讓祖輩失望:隨時隨地要吃,隨時隨地放聲大哭,讓新父母手忙腳亂。小孩大一點了滿地跑,秋風掃落葉一般在家裡轉。小祖宗會在地上撿不知什麼東西往嘴裡送,洗澡的時候大口喝肥皂味兒的洗澡水,但是把他放進專門的高椅,呈上爸爸媽媽精心烹飪的營養美餐時,他可就小嘴緊閉,一點不碰了。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遇上這種情況的家長當然都很可憐,氣呼呼地向每個聽眾傾訴。據說小孩分成兩類:一類什麼都吃,另一類什麼都不吃。這兩類小孩最後都長大了,一個桌上吃飯。有人若是抱怨自己家裡的小魔王不吃西蘭花或是不吃魚,馬上就有同情者奮起捍衛小孩的選擇。不只是西蘭花和魚,胡蘿蔔、豌豆、蘑菇、香菜……在成年人中都有一大群對它們自幼切齒的宿敵。最讓爸媽不平的是:幼兒園的每日報告總說小魔王一個個表現都很好,有什麼吃什麼;回了家就百般挑食,為難他們的爸媽。爸媽不是沒有對付他們的堅強意志,想過哄騙他們吃下討厭食物的巧妙辦法,但總的來說都是敗多勝少。我們這代人以前的爸媽還普遍信仰玉不琢不成器,成器從不挑食開始。日本巨星高倉健回憶,他的母親是個典型的“明治時代的婦人”:勤勞節儉,堅毅執拗。童年高倉健要是說一聲不愛吃魚,她就會故意端上連頭的整魚,一連十幾天。娘倆半輩子誰都沒有槓贏誰:高倉健的母親到死都很執拗,高倉健本人到老也還是挑食。

長大後我才明白,自己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我不愛吃的東西

挑食與對抗挑食是意志的角力。小孩們能表達自己以後,往往對此有清晰的見解。有小孩明確指出:大人不被指責挑食,是因為他們有決定權,從來不買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這樣的小孩長大做了家長,可能會是特別體貼的家長,從不逼迫孩子什麼都吃。但孩子們少年時未必能領會這種家長的慈愛寬厚。我有一個大學同學,進大學以前一向認為自己不挑食。進了大學以後,她才恍悟,她不挑食的錯覺來自於媽媽從來不做她不吃的東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