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不完美媽媽 人生第一份工作 大學 睡眠 素質教育觀察 2019-09-18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懶,其實是一種內心力量感不夠的體現。比如璐璐,內在的心理能量一直被外界消耗。因為,她要去惴磨每個人的心思,符合他們的期待,是要損耗非常多精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她常常覺得累,並變得很“懶”。每個人都只有在做真實的自己時,才會感覺最輕鬆。做自己,生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得到燃燒。

懶的另一層含義,是對變化的拒絕。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體現: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維持現狀。因為變化裡隱含著未知,而未知中潛藏著危險。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生命早期有著許多不良的體驗。

璐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媽媽一個人辛苦撫養她,沒有人幫忙。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小時候,媽媽常常在璐璐睡著的時候偷偷跑出去辦事或買菜,而她幾次從夢中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都會非常害怕地大哭,但通常哭到睡著也沒有人迴應,那種恐懼與絕望深深烙刻在她心裡。

她怕黑,每天睡覺要開燈。從小,她就很怕人不理自己,再大一些,很怕別人不高興,只要有人不理睬自己,她就會拼命地跟人道歉。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懶,其實是一種內心力量感不夠的體現。比如璐璐,內在的心理能量一直被外界消耗。因為,她要去惴磨每個人的心思,符合他們的期待,是要損耗非常多精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她常常覺得累,並變得很“懶”。每個人都只有在做真實的自己時,才會感覺最輕鬆。做自己,生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得到燃燒。

懶的另一層含義,是對變化的拒絕。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體現: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維持現狀。因為變化裡隱含著未知,而未知中潛藏著危險。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生命早期有著許多不良的體驗。

璐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媽媽一個人辛苦撫養她,沒有人幫忙。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小時候,媽媽常常在璐璐睡著的時候偷偷跑出去辦事或買菜,而她幾次從夢中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都會非常害怕地大哭,但通常哭到睡著也沒有人迴應,那種恐懼與絕望深深烙刻在她心裡。

她怕黑,每天睡覺要開燈。從小,她就很怕人不理自己,再大一些,很怕別人不高興,只要有人不理睬自己,她就會拼命地跟人道歉。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一個人在嬰兒期是最無助的,所有的需求都要依靠外界來滿足。這個外界通常是媽媽。如果嬰兒沒有受到媽媽很好的照顧,就會對周邊環境和整個世界都感覺到失控。

失控,對嬰兒而言,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體驗,讓TA感受到來自外界深深的敵意和威脅。他們需要幫助才能存活,最害怕的是那種被拋棄感,而媽媽不在身邊,對嬰兒而言就是一種被拋棄感。

比如自己醒來時發現身邊空無一人,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餓,放聲大哭卻無人迴應,嬰兒就會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絕望。而當嬰兒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他會懷疑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這個世界歡迎的。

無迴應之處,便是絕境。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懶,其實是一種內心力量感不夠的體現。比如璐璐,內在的心理能量一直被外界消耗。因為,她要去惴磨每個人的心思,符合他們的期待,是要損耗非常多精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她常常覺得累,並變得很“懶”。每個人都只有在做真實的自己時,才會感覺最輕鬆。做自己,生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得到燃燒。

懶的另一層含義,是對變化的拒絕。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體現: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維持現狀。因為變化裡隱含著未知,而未知中潛藏著危險。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生命早期有著許多不良的體驗。

璐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媽媽一個人辛苦撫養她,沒有人幫忙。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小時候,媽媽常常在璐璐睡著的時候偷偷跑出去辦事或買菜,而她幾次從夢中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都會非常害怕地大哭,但通常哭到睡著也沒有人迴應,那種恐懼與絕望深深烙刻在她心裡。

她怕黑,每天睡覺要開燈。從小,她就很怕人不理自己,再大一些,很怕別人不高興,只要有人不理睬自己,她就會拼命地跟人道歉。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一個人在嬰兒期是最無助的,所有的需求都要依靠外界來滿足。這個外界通常是媽媽。如果嬰兒沒有受到媽媽很好的照顧,就會對周邊環境和整個世界都感覺到失控。

失控,對嬰兒而言,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體驗,讓TA感受到來自外界深深的敵意和威脅。他們需要幫助才能存活,最害怕的是那種被拋棄感,而媽媽不在身邊,對嬰兒而言就是一種被拋棄感。

比如自己醒來時發現身邊空無一人,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餓,放聲大哭卻無人迴應,嬰兒就會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絕望。而當嬰兒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他會懷疑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這個世界歡迎的。

無迴應之處,便是絕境。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說: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很多人只是單純地體會到這是一種愛的表達,表示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有多深。但你可能還未意識到,這裡面更深層的意思,是我害怕被這個世界拋棄。

小時候,媽媽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如果媽媽常常不在自己身邊,或雖然人在身邊,都沒有對自己做出及時和積極的迴應,對幼小的孩子而言,就意味著自己被世界拋棄了。

我們也常常見到,一些孩子出現問題後,對父母發出這樣的靈魂質問: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這就是他們身處絕境的感覺。

璐璐也曾這樣對媽媽說:如果你死了,我也會立即跟著去死。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懶,其實是一種內心力量感不夠的體現。比如璐璐,內在的心理能量一直被外界消耗。因為,她要去惴磨每個人的心思,符合他們的期待,是要損耗非常多精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她常常覺得累,並變得很“懶”。每個人都只有在做真實的自己時,才會感覺最輕鬆。做自己,生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得到燃燒。

懶的另一層含義,是對變化的拒絕。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體現: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維持現狀。因為變化裡隱含著未知,而未知中潛藏著危險。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生命早期有著許多不良的體驗。

璐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媽媽一個人辛苦撫養她,沒有人幫忙。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小時候,媽媽常常在璐璐睡著的時候偷偷跑出去辦事或買菜,而她幾次從夢中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都會非常害怕地大哭,但通常哭到睡著也沒有人迴應,那種恐懼與絕望深深烙刻在她心裡。

她怕黑,每天睡覺要開燈。從小,她就很怕人不理自己,再大一些,很怕別人不高興,只要有人不理睬自己,她就會拼命地跟人道歉。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一個人在嬰兒期是最無助的,所有的需求都要依靠外界來滿足。這個外界通常是媽媽。如果嬰兒沒有受到媽媽很好的照顧,就會對周邊環境和整個世界都感覺到失控。

失控,對嬰兒而言,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體驗,讓TA感受到來自外界深深的敵意和威脅。他們需要幫助才能存活,最害怕的是那種被拋棄感,而媽媽不在身邊,對嬰兒而言就是一種被拋棄感。

比如自己醒來時發現身邊空無一人,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餓,放聲大哭卻無人迴應,嬰兒就會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絕望。而當嬰兒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他會懷疑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這個世界歡迎的。

無迴應之處,便是絕境。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說: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很多人只是單純地體會到這是一種愛的表達,表示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有多深。但你可能還未意識到,這裡面更深層的意思,是我害怕被這個世界拋棄。

小時候,媽媽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如果媽媽常常不在自己身邊,或雖然人在身邊,都沒有對自己做出及時和積極的迴應,對幼小的孩子而言,就意味著自己被世界拋棄了。

我們也常常見到,一些孩子出現問題後,對父母發出這樣的靈魂質問: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這就是他們身處絕境的感覺。

璐璐也曾這樣對媽媽說:如果你死了,我也會立即跟著去死。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如果在生命的早期,孩子的自我沒有得到充分的的滋養,他們的心靈成長一輩子都停留在那個階段上,等待著他們長期渴望而得不到的養料,以支撐他們繼續成長。

但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他們的心理能量就會固著在那個階段,無法流動,也無法增長。所以,儘管他們身體長大變強壯了,內在的自我卻依然虛弱無力。

一旦外界發生了類似的場景,就會激發走早期的創傷,回到那個無助的幼年時期,被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絕望所淹沒。

就像璐璐最近遇到的情形一樣,這種情況換作別人,可能不會產生什麼特別的感覺,可對於璐璐而言,就是揭開了她童年的傷疤,痛到她懷疑自我。

科胡特說:

嬰兒降臨世界之初,並不具備自我,而是父母依照想像中嬰兒的自我來對待嬰兒,這種親子間的關係釀就了嬰兒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顯現,其實是人的內部潛在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逐步顯現。嬰兒在親子交往過程中,經過父母這一自我客體,日復一日的誘導,逐漸塑造了自己的自我觀,最終的自我代替了自我客體。

如果早年的環境利於自我的形成,就能形成穩定、真實的自我——具有建立成熟的人際關係的能力——能認同他人而無需畏懼被同化,具有獨立的性格而又懂得依靠他人,嚴肅而不矜持,勇敢而兼備同情……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是“被父母拋棄”,那將使他一生懷疑自己。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璐璐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了。她很能幹,也很獨立。但最近她卻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一個問題:

每當她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位熟悉的人帶她或陪著她,她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是不是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她恍然大悟道:對,真的是這樣。

她聰明漂亮、幽默開朗,身邊朋友無數,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她善解人意、體貼、很能為人著想和照顧人。每當朋友組織操辦各種大小事,她都是一個重要角色,甚至全程一個人包攬下來,也能做得妥妥貼貼。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女子,每面對陌生的環境,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恐懼感。總擔心自己是否言語行為不當,讓人家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最近璐璐新到一家公司,那家公司的老闆娘對她很不友善,不是挑剔,就是對她置之不理。昨天下午,公司有一個活動,老闆娘交待她說:“你跟一下”匆匆就走了。

她很懵,不知道要“跟”什麼。整個公司所有的人都各忙各的,就連新來兩天的實習生都被老闆娘分配了很多事。

她開始不知所措,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不受信任,被人嫌棄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性格真的有問題,還是我能力太差了?”

每到一個新環境,她都要拼命去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以求讓所有人滿意,達到受人歡迎的狀態。她很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長期下來,導致了她的疲憊不堪。她說,一個人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很累。

每天回家後,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玩手機,任憑屋子再凌亂,也懶得收拾一下。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懶,其實是一種內心力量感不夠的體現。比如璐璐,內在的心理能量一直被外界消耗。因為,她要去惴磨每個人的心思,符合他們的期待,是要損耗非常多精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她常常覺得累,並變得很“懶”。每個人都只有在做真實的自己時,才會感覺最輕鬆。做自己,生命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得到燃燒。

懶的另一層含義,是對變化的拒絕。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體現: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維持現狀。因為變化裡隱含著未知,而未知中潛藏著危險。

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在生命早期有著許多不良的體驗。

璐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從小,媽媽一個人辛苦撫養她,沒有人幫忙。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確實非常辛苦。小時候,媽媽常常在璐璐睡著的時候偷偷跑出去辦事或買菜,而她幾次從夢中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都會非常害怕地大哭,但通常哭到睡著也沒有人迴應,那種恐懼與絕望深深烙刻在她心裡。

她怕黑,每天睡覺要開燈。從小,她就很怕人不理自己,再大一些,很怕別人不高興,只要有人不理睬自己,她就會拼命地跟人道歉。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一個人在嬰兒期是最無助的,所有的需求都要依靠外界來滿足。這個外界通常是媽媽。如果嬰兒沒有受到媽媽很好的照顧,就會對周邊環境和整個世界都感覺到失控。

失控,對嬰兒而言,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體驗,讓TA感受到來自外界深深的敵意和威脅。他們需要幫助才能存活,最害怕的是那種被拋棄感,而媽媽不在身邊,對嬰兒而言就是一種被拋棄感。

比如自己醒來時發現身邊空無一人,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餓,放聲大哭卻無人迴應,嬰兒就會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絕望。而當嬰兒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他會懷疑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這個世界歡迎的。

無迴應之處,便是絕境。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說: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很多人只是單純地體會到這是一種愛的表達,表示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有多深。但你可能還未意識到,這裡面更深層的意思,是我害怕被這個世界拋棄。

小時候,媽媽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如果媽媽常常不在自己身邊,或雖然人在身邊,都沒有對自己做出及時和積極的迴應,對幼小的孩子而言,就意味著自己被世界拋棄了。

我們也常常見到,一些孩子出現問題後,對父母發出這樣的靈魂質問: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這就是他們身處絕境的感覺。

璐璐也曾這樣對媽媽說:如果你死了,我也會立即跟著去死。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如果在生命的早期,孩子的自我沒有得到充分的的滋養,他們的心靈成長一輩子都停留在那個階段上,等待著他們長期渴望而得不到的養料,以支撐他們繼續成長。

但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他們的心理能量就會固著在那個階段,無法流動,也無法增長。所以,儘管他們身體長大變強壯了,內在的自我卻依然虛弱無力。

一旦外界發生了類似的場景,就會激發走早期的創傷,回到那個無助的幼年時期,被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絕望所淹沒。

就像璐璐最近遇到的情形一樣,這種情況換作別人,可能不會產生什麼特別的感覺,可對於璐璐而言,就是揭開了她童年的傷疤,痛到她懷疑自我。

科胡特說:

嬰兒降臨世界之初,並不具備自我,而是父母依照想像中嬰兒的自我來對待嬰兒,這種親子間的關係釀就了嬰兒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顯現,其實是人的內部潛在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逐步顯現。嬰兒在親子交往過程中,經過父母這一自我客體,日復一日的誘導,逐漸塑造了自己的自我觀,最終的自我代替了自我客體。

如果早年的環境利於自我的形成,就能形成穩定、真實的自我——具有建立成熟的人際關係的能力——能認同他人而無需畏懼被同化,具有獨立的性格而又懂得依靠他人,嚴肅而不矜持,勇敢而兼備同情……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媽媽死了,我也不想活了”,孩子說的意思,你真聽懂了嗎?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

孩子8歲還尿床,只因考試不好被打罵?潛意識能影響心身疾病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金錢彌補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徑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素質教育觀察推送的這份閱讀清單,幫你快速找到想看的精品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