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愛我的祖國,我什麼都可以做

北宋 光明網 光明網 2017-08-02

——話劇《詹天佑》展現“中國鐵路之父”的選擇

光明日報記者 李苑

有人說,在中國大地上,有一條鐵路,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這就是北京到張家口170多公里長的京張線。

這句話背後的分量,只有瞭解詹天佑、瞭解其時代背景的人,方能品得真切。

為了愛我的祖國,我什麼都可以做

話劇《詹天佑》劇照 資料照片

時隔百餘年,在京張高鐵開工一週年之際,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廳、河北演藝集團聯合監製,河北省話劇院創排的話劇《詹天佑》,日前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上演。這部史詩性人物傳記式作品,再現了詹天佑的英雄形象,也將觀眾拉回了清末那個動盪年代。

國家一級編劇歐陽逸冰觀看該劇後感嘆:“劇本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不光寫了詹天佑的故事、京張鐵路修建的故事,還寫出了那個時代背景下愛國者砥礪前行的執著和堅守。”京張線連起了過去和未來,話劇《詹天佑》亦然,大國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從劇中走來。

對接歷史文獻與現代精神

“我是詹天佑,第一批中國留美幼童,幼童如今也40出頭了……可這是我的祖國,我的家園啊,眼下我能為國家做的事情就是修鐵路……”樂聲漸起,中年的詹天佑與青年的自己,展開隔空對話。歷史的大幕徐徐拉開。

1861年,正值清末。動盪、貧窮,思想封閉、交通落後,詹天佑降生在這樣的時代。年輕的詹天佑獲得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的機會。歸國後,為了扼制洋人對中國的窺探,他奮發圖強,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話劇遵循了文獻史料,留學、入仕、修建灤河鐵橋、修建京張線,重大歷史事件不曾遺漏。“這部戲帶有強烈的文獻劇色彩,具有翔實的文獻資料性質。劇中所有的基本事件、情節都是史料記載的真實反映,整臺話劇呈現出紀錄片式的真實感。”話劇《詹天佑》編劇、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黃維若帶著對歷史的尊重創作了這個故事。

話劇中充滿著衝突。與朝廷官員的周旋、與英國工程師的利益博弈,乃至為了鐵路修建順利,不惜在別人祖墳前披麻戴孝謝罪,這些橋段既增強了故事性,也豐滿了人物形象。“披麻戴孝那一場很讓我感動。”評論家溫大勇看後表示,這一幕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事,但由誰執行的,尚無查證,該劇將詹天佑作為執行人,對材料的掌握和大膽運用是這個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

“話劇《詹天佑》將歷史文獻與現代精神對接得很好。”中國鐵道出版社副社長吳和俊認為,這部話劇體現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修路修心的家國情懷

在面臨仕途不順、壯志難酬的當口,詹天佑和一起留學歸來的年輕人共同呼喊出:“因為我們是一起看過世界的人。”這種不放棄、不屈服的青年激情,讓正在觀看話劇的姚舒戈幾乎要站起來。那個瞬間,這位正在北京交通大學詹天佑班就讀的大學生,感覺自己融入了那個時代。他說:“這個話劇寫的不僅是詹天佑的人生經歷,更是他的心路歷程。”

觀眾中還有不少外國人的身影。來自俄羅斯的葉秀蓮,目前在首都師範大學讀研究生,從小喜愛話劇的她,對這部以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的話劇讚不絕口:“詹天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他衝破了內外部的重重障礙,獲得了成功,他是一位英雄。愛國是共同的價值觀,對我們也是。”而意大利留學生沐蘭則認為,詹天佑的成功體現出一種因自強而產生的自信,這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精神。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反覆思考著,話劇中,詹天佑的形象為何如此鮮活,如此吸引人?“他的一切都圍繞著實業。他是一個智慧的人、富有人格的人。他對理想信仰執著追求,並用他獨到的辦法去實現它們。這是中國文人最寶貴的品格。”仲呈祥從詹天佑身上,體會到了北宋儒學家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該劇把中國近代歷史的社會環境、社會思潮、統治階級的思想,以及與世界的矛盾和衝突,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印象深刻。”在歐陽逸冰看來,話劇《詹天佑》最可喜的一個成績,在於它不是寫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表現出了一個時代造就出的偉大愛國者的內心世界、心路歷程,乃至他所有的期望和痛苦。

劇中,回國前的詹天佑這樣說:“愛是恆久的忍耐,愛是恆久的恩慈。為了愛我的祖國,我什麼都可以做。”在人生中面對的每一場苦難面前,詹天佑依然堅持這個信仰。“一個人最難的,不是無路可走,而是有很多路的時候如何做出正確選擇。詹天佑的選擇,源自對國家的擔當。”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館長付建中表示,這部話劇不僅體現了歷史責任和社會價值,更對青年人的人生選擇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6日 04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