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溫氏奔豚湯治驗錄

按:已故山西中醫學校傷寒、內科教研組溫碧泉先生,是我60年代中醫函授老師,也是我走上中醫之路的第一位啟蒙導師。

溫老是山西介休人,生平不詳。我與溫老僅三面之緣,聆聽傷寒陽明、少陰篇講解2次,奔豚湯學術講座1次。

溫老一生專攻仲景之學,對《傷寒》、《金匱》造詣很深,見解獨到,能發前人所未發。擅長以經方治療多種疑難痼疾。奔豚湯一方,便是他一生學術經驗的心血結晶。

溫老慈祥和靄,平易近人,不修邊幅,講授高深的中醫學理,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諄諄善誘,啟迪學生悟性。每一節課,他都能講透一個專題的方方面面,把他一生寶貴的學術觀點和經驗傾囊相授。他鼓勵學生立大志,下苦功,多實踐,勤反思,有所領悟,有所創新,勇攀醫學高峰,振興中醫,為國爭光。

溫老一生,嘔心瀝血,默默埋頭於臨床教學,桃李滿天下。為人民治病不怕山高路遠,不避風雨寒暑,無慾無求,不務虛名,令我感佩。他繼承仲景心法,創立新方,濟世活人,造福人類,功不可沒。

嗚呼!哲人已逝,我學習溫老愧無所成,謹以此文紀念溫老對我的教誨之德。

本方由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組成,是山西省中醫學校溫碧泉老師遺方,與《金匱》奔豚湯名同方異。本方由人蔘四逆湯去幹姜,桂附理中湯去白朮,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純陽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溫熱靈動,徹上徹下,通行十二經表裡內外。功能溫養先天命門真火,救元陽之衰亡,固元氣之厥脫。補火生土,化溼醒脾,補土製水,而消水腫。納氣平喘,安養衝脈;引火歸原,制伏奔豚。消五臟寒積,逐六腑冷凝,除骨脈寒痺,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氣治諸痛。於大隊辛熱燥藥之中,重用一味山藥之性潤,健脾和胃益肺,補腎強精益陰之品為佐,滋陰配陽,共奏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之效。原方無劑量,筆者經驗:君藥附子,輕症溫養10克,大病陽衰15~30克,危重急症,斬關奪門,破陰救陽100~200克;山藥30克;紅參平劑10克,急救暴脫30克,加山萸肉90~120克;炙甘草平劑為附子的兩倍,當附子破格重用時,保持60克;肉桂平劑10克,火不歸原用小量(3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爛為丸,藥前先吞);沉香、砂仁用小量3~5克,餘藥隨證酌定。煎服法:小劑,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大劑,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3夜1服。上有假熱,熱藥冷服,偷渡上焦。

原方主治:肝脾腎三陰寒證;奔豚氣;寒霍亂,脘腹絞痛;氣上衝逆,上吐下瀉,四肢厥逆,甚則痛厥;寒疝;水腫鼓脹等症。本方運用要點,以“厥氣上攻”為主症,即方名“奔豚”之取意。“奔豚”為一種發作性疾病,屬衝脈病變。衝為血海,其脈起於小腹,循腹上行,會於咽喉。隸屬肝腎,又隸屬陽明。當腎陽虛袁,肝寒凝滯,寒飲內停,衝脈即不安於位,挾飲邪上逆奔衝,便成本證。當發作時,患者自覺一股冷氣從少腹直衝胸咽,使其喘呼悶塞,危困欲死而痛苦萬分。其證時發時止,發則欲死,止則衝氣漸平,平復如常,與《金匱》描述一致。方中肉桂、沉香直入肝腎,破沉寒痼冷,溫中降逆,為治奔豚之專藥,故投治輒效。餘運用本方34年,臨證加減變通,擴大應用範圍,用治一切沉寒痼冷頑症、臨床罕見奇症,皆能應手取效。尤對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茲選錄驗案數則如下:

一、風心病垂危

靈石仁義村郝永昌,50歲。1978年6月,其奶母之女李某邀診。患風心病12年,近2年出現全身腫脹,腹大如鼓,臍凸胸平,下肢爛腫如泥。山醫一院診為“風心病心衰,心功Ⅲ級,心房纖顫”。心悸氣喘,畏寒特甚,盛夏猶穿棉襖。已臥床3月餘。端坐呼吸,面色青慘,脣指青紫。口鼻氣冷,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六脈似有似無,或如雀啄,至數模糊。唯下三部之太溪脈尚微弱可辨。舌紫胖水滑,齒痕多。腹診臍下築動應衣,時覺有冷氣從關元穴處由腹正中線向上攻衝奔迫,衝至咽喉,入即昏厥。

家屬已備棺木、壽衣。神識昏蒙,似睡非睡,少陰亡陽諸症悉見,唯太溪根脈尚微弱可辨,是為一線生機。勉擬一方,破陰救陽固脫,得效請服10劑。

附子100克,生山藥60克,油桂3克(衝),沉香3克(磨汁對入),砂仁5克,雲苓、澤瀉各30克,紅參20克(另對汁),煅紫石英、生龍牡、腎四味各30克,山萸肉90克,炙草60克,懷牛膝10克,鮮生薑10片,大棗10枚,核桃4枚(打)。

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三夜一服。

患者服藥3劑後,奔豚氣未發,10餘年之心悸亦止,請西醫聽診,纖顫消失。服至7劑時小便增多,日夜可達2幹毫升。食納增,喘定,可平臥。全身落屑如脫一層殼,可到戶外散步。服完10劑,水腫全消,精神健旺,秋收大忙時節,給生產隊照場。

二、肺心病奇症

縣農機公司離休幹部趙翰卿,64歲,1985年1月18日初診。患者從1972年患慢支,1977年發展為阻塞性肺氣腫,1982年冬,進一步惡化,內科診為肺心病代償期,已達3年。

刻診,冬至節當日因感冒突然發病。其症,每日寅時先覺臍下築築躍動,隨即有冷氣頻頻從關元穴處上攻至劍突部,即全身抖動,心悸,恐懼,自汗,暴喘。約1小時許漸止。每日如此,反覆發作已20多天。患者面色灰暗,如有薄薄一層霧氣籠罩,殊為罕見,恐非吉兆。脣指青紫,頸脈動甚,咳喘頻頻,痰如拽鋸,痰稀而味鹹。腰圍如折,畏寒,入冬以來足不出戶。食納尚可,便乾結,三五日一行,小便餘瀝不盡。四末冷,雙膝尤冷。舌胖潤紫暗,脈弦遲,60次/分,腹診,臍下躍動逼指,具勢直達下脘。

脈證合參,本病內科診為肺心病急性感染,血象:白細胞19500,中性90,似屬外感無疑。然細揣證情,絕非外感小恙可比。考咳喘一症,初病在肺,久必及腎。患者年高,腎氣本衰。加之久病耗傷,重傷腎氣。腎在變動為“慄”,今病而顫抖,正是“慄”義。腎為先天之本,諸氣之根,元陰元陽之所居,又為封藏之本。今腎之陰陽兩虛,其封藏、納氣、固守之能大衰。又適逢冬至一陽來複,擾動腎宮,致元氣不能下守,時時上奔欲脫。自汗者,非衛氣之虛,乃腎不主閉藏也;暴喘者,非痰實氣壅,乃腎不納氣也;寅時發病者,寅時屬肺,乃十二經循行之始,經氣之行,全賴腎氣之充,今腎氣衰,經氣起步難。待卯時日出,陽氣旺而病暫止,亦陰陽盛衰之變;心中恐懼者,腎在志為恐也;臍築、厥氣上攻者,腎元失固,且挾衝脈之上奔也;稀痰上湧而味鹹者,腎液上乘也;腰困如折者,腎將憊也;且腎主二陰,陰虧失濡則大便難,陽衰失統則小便多;至若四末冷,亦火之衰,陽氣難達四末也。種種見證,無一不屬於腎虛欲脫。若誤用清肺、宣肺,必有暴脫之變。救治之法,全在一個“固”字。擬溫氏奔豚湯:小劑,熟地90克,腎四味、山萸肉、煅紫石英、生龍牡、活磁石,陰陽並補,引火歸原,納氣歸腎、於發作前1小時服。

1月25日二診,前法幸中,服藥3劑,諸症悉除,脈沉弦72次/分,危象已退,熟地減至30克,續服3劑。

1月29日二診,患者喜不自勝,雲:3年來唯今冬幸未住院。予培元固本散(人蔘、蟲草、胎盤、蛤蚧、茸片、三七、琥珀)治本。

三、縮陽症

靈石煤礦井下工人靳志雄,21歲。1984年11月1日22時許,忽覺腳背麻如電擊,有一股冷氣從雙小腿內側中線直衝至陰莖根部,隨即全身寒戰,嘎齒有聲。頭汗喘促,陰莖陣陣收縮入腹,恐懼異常,於2日晨急診入院。內科用鎮靜劑不能控制,邀餘會診。四診未畢,突然發作。倉促之間,急令患者臥床解衣,即以筆者手中之紙菸頭,對準關元穴著膚火灼,約2秒鐘,立解其危。見證為陰寒直中厥陰,肝主筋,其脈過陰器,寒主收引,故陰莖收縮入腹。以溫氏奔豚湯用附子30克,加吳茱萸(開水沖洗7次)15克,山萸肉、生龍牡各30克,鮮生薑10大片,大棗20枚,逐在裡之陰寒,溫肝腎而固元氣,3劑後病癒出院。

按:吳茱萸辛苦溫,燥烈有小毒,入肝、胃經。治巔頂頭痛,肝寒疝痛、痛經,眩暈,胃寒嘔吐吞酸,噎嗝反胃,外敷湧泉引火歸原治口瘡,敷臍治小兒洩瀉,其功不可盡述。唯各家皆用1.5克~6克,藥難勝病,故其效不著。《傷寒論》吳茱萸湯用量一升,漢制一升,約合今制50克,方下注一“洗”字,是仲景用法奧妙所在。即以沸水沖洗7遍而後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後“瞑眩”之弊。

餘凡遇小兒、老人、羸弱病人則先煎沸2~3分鐘,換水重煎,則更穩妥。其用量10克以下無效,15克顯效,30克攻無不克。方中鮮生薑、大棗按《傷寒論》比例定量。傷寒方用藥精純,雖姜、棗亦寓有深意,並非點綴。

四、縮陰症合併雞爪風

男子縮陽症,臨床並不少見。女子縮陰症,卻臨床罕見。1978年夏,餘在縣陶瓷廠任職時,遇到1例,患者段桂蓮,37歲,1l時突然抽搐昏迷。趕至其家時,見患者被家人攬腰緊抱,大汗淋漓,神情恐怖,面色青灰。西醫按癔病給鎮靜無效。病因為生氣之後,突然覺兩乳頭強烈內縮,陰道陣陣抽搐不止,旋即昏厥不省人事。醒後只覺頭暈,不時嘔涎沫,天旋地轉,如乘船坐車心動神搖,盪漾不止,睜眼則視一為二,手指攣縮如雞爪,腿肚轉筋不止。四肢厥冷,口鼻氣冷,脣舌青紫,脈象遲細60次/分。四診未畢,突然再次發病。乃急灸雙乳根穴,小艾柱(麥粒大)著膚灸關元穴,強針人中、內關(雙)而解。追詢病史,知患者在7年前產後,有雞爪風發作史,經補鈣不能控制。素體瘦弱,畏寒,雖盛夏亦喜厚衣,瓜果生冷從不沾脣,髒氣虛寒可知。寒主收引,故見厥、少二經中寒見證。以其肝腎陰寒之氣上逆,故見嘔涎沫而巔眩;寒飲凌心,故悸動不寧;暴怒而厥氣上攻,故昏不知人;腎主二陰,肝之經脈絡陰器,過乳頭,故攣縮;精氣散亂,故視一為二。擬溫氏奔豚湯中劑,加山萸肉補肝腎而固脫,紫石英、生龍牡、活磁石安鎮衝逆,固護元氣,二蟲止痙,吳茱萸散肝寒,囑服3劑。

藥進1劑,手腳回溫,抽搐止,3劑後諸症均愈。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木瓜15克,黑木耳30克,雞蛋殼粉3克(衝),益氣養血,柔肝緩急,連進6劑,其雞爪風症亦得根治。

五、伏寒奇症

高步升,42歲,家住靈石中醫院北院。1985年7月12日10時,其愛人景老師急來邀診。至家,見酷暑盛夏之際,10平方居室,門窗緊閉。患者身圍棉被,頭頂熱水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手冷過肘,足冷過膝,移時呃逆一聲,神情恐慌,口不能言。脈沉遲微細,58次/分,舌淡胖水滑。詢之,景老師言,病已6年。1979年底,從天津病歸,已轉勞保。服藥數百劑,不效。今日外出理髮,店內高懸電扇,覺冷風從百會、大椎、風池、風府侵入,立即寒戰嘎齒,不能支持。理得一半,急急返家,十分狼狽。覺上入之冷氣下壓,臍中有強烈之冷氣上攻,二氣在兩乳之間交戰。喘急恐懼,幾近昏厥。病情危急,如此大汗不止,頃刻必有亡陽之變;急疏溫氏奔豚湯大劑,溫腎回陽,鎮斂衝氣,加山萸肉90克斂汗固脫。急煎頻灌,夜12時前連進2劑。11時趁熱服藥1次,10分鐘後汗斂,覺寒氣下潛至下脘穴處,上攻之勢已弱。11時半再服1次,寒氣下行過臍,腹中鳴響,轉矢氣1次,呃逆止,已能講話。患者頻呼家人速速換熱水袋之水,須保持滾燙,始覺熱氣沿百會穴透入體內,頭皮已燙成紫色而不覺痛。如此怪病,確屬罕見。時已正午,陽氣已旺,患者思睡。囑家人將頭頂之熱水袋綁好後入睡。診脈遲弱,66次/分。肢厥已退至手腕、足踝處。

7月13日二診:今日患者神識清朗,厥回喘定,已能回答詢問。訴昨夜12點至1點之間,臍上冷氣有上攻之勢,但未攻上來,一夜提心吊膽。仍怕風,喉間有水雞聲,舌如前,脈沉弱,77次/分。原方加生半夏30克,細辛、五味子各10克,鮮生薑10片,棗10枚,日服1劑,3劑。

7月20日三診:穩步好轉,痰已消,腰困重。脈80次/分。改方,溫氏奔豚湯大劑,加腎四味60克,3劑。

7月23日四診:今日患者已能下床遊走一陣,仍畏風冷,緊抱頭頂熱水袋不放。食納精神見好。詳述病之起因,始知患者1979年在天津工藝廠時,車間整年不見陽光,陰冷殊甚。日久體質漸衰,不耐風寒,時時感冒。開始服點西藥尚能抵擋一陣,後來不效改服中藥,每服必全身出汗,汗後可好三五日,未及痊癒,又重複感冒,又服汗劑,暫告緩解。之後,身軟神疲食少畏寒益甚,終至病倒,獲准常假,體息治療。自覺每感冒一次,即有一點寒氣積於體內。發一次汗可去一點,留一點。先是背部畏風畏冷,雖在盛夏不脫棉花坎肩。漸覺胸部亦有冷氣流竄,吸入之氣亦冷不可擋。至年底病重返家,7個月感冒40多次。如此反覆感冒,寒邪一層壓一層,深伏不出。冰冷之氣,由胸及胃漸入於臍下。此氣一遇陰雨天,或半夜子時之際,必有突突上攻之勢,氣若攻至胸際,人即不能言語,氣喘不能接續、心中無端恐怖,常覺背後有人影,天晚即足不出戶。腰困特重,坐不是,站不足,躺臥亦不能減。

據上症情,確屬久病止虛,過用疏解,多汗傷陽,衛外失固,寒邪由皮毛、經絡漸漸深入於髒,已成沉寒痼冷頑症。溫氏奔豚湯既已得效,則知與本證病機相合。擬續投本湯,加腎四味鼓舞腎氣,紫石英溫腎鎮衝,生山藥滋陰配陽,以此開冰解凍之劑,消磨推蕩冰結之寒積,以黑芥穗之深入血分引藥達於病所,引伏寒漸漸外透:

附子30克,生山藥60克,油桂1.5妃(衝),沉香1.5克(磨汁對),砂仁3克,煅紫石英30克,紅參(另燉)、腎四味、澤瀉、懷牛膝、炙草各10克,黑芥穗3克。

9月23日五診:上藥於兩月內守方連服43劑,計前後五診,大伏天用附子1750克,不熱不渴,每服必腹內嗚響,頻頻矢氣,寒邪漸漸外洩。又覺臍中有熱氣轉動,肩背部出汗時有涼氣外冒,腰困大減,食納大增。其長達6年之久之肩背沉困如壓一磨盤之狀始解,畏寒始罷。但外出仍要戴雙層口罩、棉帽,系圍巾,穿棉大衣。病人虛損之途,非旦夕可以圖功。囑慎起居,絕房幃,忌生冷,善調攝。每夏服培元固本散一料,溫養五臟,以待正氣來複。積4年,至1988年,奔豚痼疾,得以根治。形體漸漸豐滿,3年未曾感冒。當年7月某晚子時,忽覺胸背部——即10年前風寒襲人之處,癢極難忍,隨即每隔三五秒鐘湧出一股冷水,透骨冰涼,手腳大動,敲擊床板蓬蓬有聲而不能自主,口中大呼痛快,持續半小時漸止。如此連續三晚,背心、衣褲、床褥盡溼,從此,始覺全身暖融融如沐春風,扔掉了戴了整4年的破棉帽,體質與病前判若兩人。積10年之久,陽氣始復,伏寒始透,何其艱難曲折!陰證戰汗,古今少有。從本病例的經歷看,正邪交爭的焦點,全看陽氣的消長進退,陽虛則病,陽衰則危,陽復則生,陽去則死;陽氣易傷難復,故陽常不足。暴病多亡陽,久病多傷陽,傷寒三陰多死證,死於亡陽。老人涕淚自流,小便失禁,乃真陽衰,不能統束諸陰。老人無疾而終,形在神去,便是一具死的軀殼。一部傷寒論113方,使用附子、桂枝、乾薑者即達90方,可見醫聖對陽的重視,曰溫陽,曰養陽,曰助陽,曰救陽,對生命之本的陽氣,是何等的曲意呵護,關懷備至!滋陰學派在中醫史上建有豐功偉績,但丹溪翁為救時弊,矯枉過正,混淆五臟之火與六淫外邪之火的區別,竟把肝腎虛火,視為“元氣之賊”,而加苦寒攻伐,所創“陽常有餘”說,更違《內經》本義。以丹溪法治虛勞,百難救一,遺害尤烈。

六、腸痙攣

勞動局幹部吳淑貞,女,47歲。1983年9月,突然少腹絞痛,陣陣發作,脈細似伏。曾按氣滯腑實以小承氣湯攻之,痛益甚。滿床翻滾,頭汗如豆。其證,臍下築動震衣,痛作時覺有塊狀物攻衝直奔中脘,按之痛不可忍。關元、神闕穴處冷硬如冰,膝冷,舌有黃苔,口苦煩渴,飲水則吐涎沫,小便清長,西醫診為腸痙攣。其症已纏綿5年之久,時發時止,不能根治。據其主證,斷為上有假熱,下見真寒。寒邪直中厥陰,寒瘀互結,諸寒收引作痛。誤用寒下,引動衝氣上奔。先予雙尺澤穴各抽取黑血2毫升,針補足三裡,大艾柱灸神闕,痛緩。予本湯小劑加當歸30克,煅紫石英30克,吳茱萸15克(洗),溫腎鎮衝,破寒積而解痙攣。一劑後脈出,痛止,黃苔化淨,又服5劑攻衝亦平,痊癒。追訪15年未發。

按:本證之關鍵,在舍舌從證。古有“舌不欺人,黃苔主火”之定論,其脈伏又類熱深厥深,況又有“獨處藏奸”之說,十分寒證之中,獨見一處熱證,則此“獨見”之異,可能反映疾病本質。但若果系實熱,則小承氣當有小效,何以病反加重?熱證大渴引飲,此證則飲水而吐涎沫;口苦煩渴,卻非極燙之水不喝。臍冷、膝冷,又是下焦真寒的據。此等疑似處,最易致誤。舌苔之生,由胃氣蒸化,釜底火弱,蒸化無權,舌苔亦不能反映真相。似觀本病之黃苔,予本方1劑,隨著痛止脈出,氣化周行,其苔即已盡化。又,五苓散證本有小便不利,此證小便自利,似不屬五苓。然有“水入則吐”“得水反吐涎沫”,又是肝寒飲逆的吳菜萸湯證的據。其小便多,正是陽虛氣化不行,水不化津,直趨膀胱而出,病機仍是火弱。寒積膀胱,亦令氣化不行,非獨熱也。

七、陽虛型高血壓、肥胖病

石膏礦女工胡金玉,46歲,1979年10月31日,突然昏厥邀診,至則巳醒,心有餘悸,甚為恐懼。詢之,患腎性高血壓已5年,低壓常在110~120毫米汞柱之間,曾服鎮肝熄風湯、羚羊鉤藤湯近百劑,不僅無效,反增食少便溏。近3年異常發胖,頭暈畏寒,嘔逆腹脹,足膝冰冷。近1月服羚羊粉後,常覺有一股冷氣從臍下上衝,衝至咽喉部,人即昏厥,約三五日發作1次。其眩暈如騰雲駕霧,足下如踏棉絮,越胖越覺無力。腰困如折,小便餘瀝,咳則遺尿,時時有鹹味之痰涎上壅。常起口瘡,頭面又覺轟轟發熱,每日中午面赤如醉。舌淡胖,苔白膩,脈洪不任按,久按反覺微細如絲。脈證合參,乃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下寒是真,上熱是假。命火衰微,不主溫煦,故怯寒肢冷;火不生土,中陽失運,故見食少便溏。諸陰失陽之統攝,故上則飲逆頭眩,挾衝氣上衝,下則尿多不禁。異常肥胖亦陰盛陽衰,與寒溼停聚同理。復加誤用寒劑,更損元陽,陰盛於下,逼浮陽上越,故見上熱假象。予溫氏奔豚湯附子30克,加吳茱萸15克,腎四味60克,生龍骨、生牡蠣、活磁石、紫石英(煅)、山萸肉各30克,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上藥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日3服,3劑。

11月3日二診:患者在無人陪侍下坐班車來門診,訴:服藥3劑,每天小便很多,全身舒適,頭不暈,腳底再不飄浮欲倒,腹中覺暖,再無冷氣上攻,心中也不覺怕了。每天服藥後,腹中陣陣響動,欠氣極多,惹得孩子們鬨堂大笑,幾年肚脹,一下子鬆寬許多。藥已中病,囑守方再服10劑,

11月25日,其夫特來門診告知,諸症均愈。血壓保持在80~90毫米汞柱,已正常上班。最奇的是服藥後尿特別多,10多天功夫,把一身膘都尿掉了,腰圍瘦了1寸多。據多數病人反映,服本方後,隨著尿量增加,各主要症狀逐步消失。餘思其理,確是腎陽一旺,氣化周行,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如日照當空,堅冰自然消融。則本方對肥胖病的治療,另闢蹊徑,經試多例,皆有不同程度的收效。如精選藥物,改良劑型,或可治療多種肥胖病,可惜無條件進行專題實驗研究。

八、奇經頻發痼疾

1.二小學教師趙麗君,31歲時曾患痛經。經行必有冷氣從臍下直攻中脘,少腹與當脘同時絞痛,嘔涎沫不止,經淨自愈,月月如此,已達1年之久。曾服艾附暖官、少腹逐瘀、女金丹、定坤丹皆無效,當時從肝寒立法,用仲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原方折半量,從經前l日服至經淨,一方連服7劑,痼疾得愈。12年後,患者已43歲,已臨近絕經之年,宿疾又作,自服12年前舊方3劑不效.乃來門診求治。按脈沉弦搏指,舌淡紅無苔,大便幹。其症,經臨之時,少腹曲骨穴左側有冷氣,上則攻於中脘,下則放散到腿部血海穴。冷氣一動,呃逆頻作。泛酸嘔涎,頭眩,足膝冰冷,寒戰如瘧,隨即大汗昏厥,移時自醒。症情與12年前大異。前者肝經本經自病,今則八脈皆虛,任督空乏,陰損及陽,肝腎陰寒挾衝脈上攻。當溫命火,暖肝而鎮斂衝脈。予溫氏奔豚湯,附子用30克,加當歸、吳茱萸、生龍牡、煅紫石英。經期連服3劑,諸症均愈。且光紅舌上競生薄白苔,大便亦潤,汗止,寐安,納增,直至絕經,再未發作。陰陽氣化之理,確是奧妙無窮,何以純陽之劑,競能生苔、潤便?蓋苔由胃氣蒸化,命門又為釜底之火。此火一旺,則陽生陰長,而生化無窮。精、血、津液皆陰精,陰生於陽而統於陽,必得先天元陽振奮,陰液始能蒸化、敷布。中醫醫理,不經臨床反覆驗證,不能領悟。

2本院職工家屬李秋香,32歲。1982年冬行結紮手術後,曾患青黴素過敏休克;後又注射糜蛋白酶,再次過敏休克,俟後5個月,即頻頻出現心悸(132次/分)、氣衝、昏厥,百治不效,其症,雙腿根外側——陽維脈循行部位、臍下,各有一股寒氣同時上攻,前面的可達胸際,後面的沿督脈直攻大椎穴。立即天旋地轉,昏厥,移時自醒,一日數發,心中恐懼,惶惶不可終日。脈沉細數(此數脈實是急脈,一呼一吸7至以上,每分鐘130餘次,虛寒至極,不可再視為熱),尺虛。雙膝冷,臍周自覺冷如冰塊。

證屬衝任損傷,陰損及陽,八脈失養,衝脈不安其位,例同腎寒奔豚。予本方加當歸、煅紫石英、活磁石、生龍牡、溫腎命之火,固攝下焦元氣,安養衝脈為治。服藥6劑,痊癒。

3.農業局幹部趙玉梅,45歲。1983年11月16日晚8時,忽覺舌根部如電擊樣麻辣,抽搐,口不能言,繼而雙腿從踝部以上,震顫抖動不止,寒戰嘎齒,不能自制,10餘分鐘後漸止。此後,每晚8時,準時發病,心蕩神搖,恐懼殊甚。脈急而細,120次/分。舌紅、口渴喜熱飲。我院內科診為癔病,用藥3日不能控制,請中醫協治。詢知患者5年前暴崩幾死,久病耗傷,損及於腎,腎陽虛不主溫煦,寒由內生。腎之經脈絡舌本,寒主收引,故舌根麻而抽搐;腎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故震顫抖動,無故恐懼;腎精不充,血誨空虛,八脈失養,故有此變。予本方加芪歸阿膠益氣養血,龜鹿膠填充八脈,生龍撲活磁石攝納上下而定志。重用附子50克、油桂10克壯命門之火。煎取濃汁300毫升,於每晚7時病發前1小時頓服。藥進l劑,發作停止,3劑後痊癒,予培元固本散1料治本。

九、美尼爾氏綜合徵

1.汾西兩渡礦工人家屬趙淑貞,38歲。素瘦,近3年發胖,體重增加10公斤。1979年10月28日凌晨5時,突然頭眩而嘔涎沫,眼睛不敢轉動,左右上下不能看,頭不敢轉側,稍一動時覺周圍房舍飛速旋轉,身若墜於深淵之下,吐出痰涎後稍好。汾局醫院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徵。3日後同一時間,患者忽覺臍下關元穴有一股冷氣直衝入腦,隨即舌下湧白沫不止而昏厥。據其婆母追述,患者發病時如羊羔風,四肢冰冷。曾服滌痰湯、旋覆花代赭石湯無效。按脈沉滑,形寒肢冷,面色灰滯,舌淡胖有齒痕。證屬腎陽虛衰,火不生土,脾不運溼,痰飲挾衝氣上攻。予本方,附子30克,加生龍牡、活磁石、煅紫石英、吳茱萸,溫腎逐寒而鎮衝逆,3劑後痊癒。

2.城關煤焦廠李國,45歲。1983年6月23日初診。病2年又4個月,羸瘦不堪,面色灰滯,其症,先覺胸中空豁,隨即有冷氣從臍下上衝,繼而天旋地轉,耳鳴如潮聲,眼前黑星進射,嘔逆泛酸不止。常常昏倒,腰困如折,背部如冷水澆灌,雙膝冰冷,納少便溏,脈牢堅搏,如雀啄狀,舌紅苔白膩。月初曾驅出3米長絛蟲1條,驅蟲後病發更頻。據上脈證,久病見但牢無胃,且見雀啄脈,恐有突變,勉擬本方重用附子30克,山萸肉120克,溫養肝腎,生龍牡、活磁石、煅紫石英、吳茱萸固護元氣,潛鎮衝逆,3劑。

6月27日,患者又來門診,面有喜色,知藥後奔豚氣未再萌發,脈亦大見和緩,已無雀啄之象。舌上津潤,膩苔已化。訴藥後尿多,立覺頭暖神清,胸中充實,雙腿有力。後服附桂八味丸1個月,得以康復。按:美尼爾氏綜合徵,病理為耳迷路積水。本方功能溫陽化飲,觀藥後小便利可證。痰飲為病,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迷路積水既是病理產物,則濁陰僭

jiàn

居清陽之位,亦痰飲之類,故治之愈。餘治此症約百例以上,少則3劑,多則5劑必愈。還曾治老婦右目暴肓,查見視神經乳頭水腫,以本方小劑5劑,藥後小便特多,3日後視力恢復。目疾多火,然陽虛者亦不少見。

另,古人所論死證、死脈,未必盡然。大約脈見堅牢,多為純陰無陽,陰霾用事之象。得陽藥則釜底有火,在上之陰凝自化,人身陰陽氣化之理,變幻莫測,但有一線生機,便當救治。

十、朝食暮吐

田瑞蓮,女,27歲。水頭隊辦食堂炊事員。恣食葷腥,損傷中陽,致嘔吐酸苦涎沫3個多月,身瘦形奪,幾難步履。服保和湯不效,以調胃承氣下之,更增朝食暮吐,黎明作瀉,腹脹夜甚,又以**丁蔻**理中溫之,亦乏效。近1個月來證變臍下冷氣攻衝作痛。診脈弦滑,苔白膩,有齒痕。明是脾病延久損及於腎,較脾胃之傷,病深一層。理中輩乃中州專劑,故投治無效。腎主命門,為釜底之火,此火一衰,不能上****脾土,則中焦運化無權,寒則衝脈不能下守,故時時衝逆。胃主受納,寒則氣不下行,復挾衝氣上幹,故吐,正是本湯適應症。附子30克,油桂10克,加吳茱萸15克,灶土湯煎藥。服3劑,諸症已退七八,又服3劑,痊癒。

十一、噎嗝重症

東灘農民楊二隻,男,71歲,1983年6月27日病危邀診:向知患胃潰瘍13年,1981年加重,朝食暮吐,嘔涎沫。住晉中二院,見食道下端及幽門貝劑通過受阻,建議剖腹探查未果。去省三院用胃鏡檢杳,因賁門強烈痙攣而告失敗。現症,日叫進食2~3兩,食入即吐,或一二小時後吐出,時嘔涎沫,頻頻打嗝。大便乾結如羊糞球。當脘絞痛或繞臍作痛,日無寧時,呻吟不絕。眼眶塌陷,一身大肉盡脫。臍下築築躍動,甚則有寒氣從關元穴處上攻胸際而暈厥,日發作1~2次,多在午後或夜半。面色黧黑,舌淡胖多齒痕,脈遲細微。畏寒甚,雖在夏季,不離棉衣。考患者年逾古稀,積勞成損,已成噎嗝重症。朝食暮吐,責之無火;當臍號稱神闕,為人身元氣所聚,今躍動震衣,為元氣欲脫;衝氣上攻,皆先天腎氣不固之象。但既病經半年,百治罔效,卻又病不致死,脈雖遲細,未致散亂,可見生機未絕。遂擬本湯加味,溫腎陽,助元氣,鎮衝逆,降胃氣為治。

赭石末、生半夏、鮮生薑、肉蓯蓉、黑芝麻、煅紫石英粉、生山藥各30克,吳茱萸30克,另煎三沸,去水入藥:紅參(另燉)、附子、油桂各10克,沉香磨汁對入砂仁(後下)各5克,茯苓20克,川牛膝、澤瀉、炙草各10克,大棗25枚。

水煎濃汁,對入參汁,薑汁1盅,小量多次緩緩呷服,待吐止,1劑分3次服,2劑。

7月2日二診:上方服1劑後,當日嘔止,進食不吐。服第2劑後,於次日下午便下乾結如千糞球之大便20餘粒,落地有聲,今早大便1次,黃軟。其下焦寒積,時時攻衝之勢,亦減十之八九,腹痛亦止,原方去赭石、生半夏,吳茱萸減為10克,10劑。

7月21日三診:諸症均愈。已能掃地,餵豬。日可進食斤許,時時覺餓。囑其在三伏內服鹿茸底座、全胎盤各100克,三七、琥珀、紅參、魚鰾(蛤粉炒成珠)各50克,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熱黃酒送下,以血肉有情之品溫養之。此後,常於上下班之際,見此老割豬草、擔豬食、拾破爛,健壯逾於往年。

此症死裡逃生,關鍵有三:本人一生不好女色,腎氣未致敗亡,一旦胃氣來複,便入佳境;初診得力於重用生半夏、鮮生薑、赭石粉之重鎮降逆,破嘔吐關,使藥力直達病所。此症之頑固性食道、幽門痙攣,能否解除,成為生死關鍵。西醫之“痙攣”與中醫之“諸寒收引”同理。吳茱萸為開冰解凍之劑,其性辛熱燥烈,直入陽明、厥陰血分,能破沉寒痼冷,解除一切痙攣(熱則佐以黃連)。此藥用至15克以上,當先開水沖洗7次,老人、小兒弱質患者則先另煎三五沸,去水入藥再煎。並加兩倍之鮮生薑,大棗20~30枚,則辛烈減,可保無害,加之,本方溫命火,助元陽,其功益著。更加紫石英之善治奇經,溫腎鎮衝,得以奏功。

本方妙用甚廣,不及備述。運用得當,對一切沉寒痼冷,疑難痼疾,急危重症,確有覆杯而愈、起死回生之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