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治療疑難危重病醫案分享:肺癌--扶正為主,保胃氣乃第一要務'

"


"


李可治療疑難危重病醫案分享:肺癌--扶正為主,保胃氣乃第一要務


簡介:李可,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歲。山西省靈石縣。畢業於西北藝專文學部。逆境學醫,經全省統考取得中醫本科學歷。曾任靈石縣中醫院院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山西分會會員,《中醫藥研究》特邀編委,香港《中華醫藥報》醫事顧問,世界華人交流協會特邀研究員。1946年投身革命,在西北野戰軍軍校文學部學習,邊行軍打仗邊學習,同時兼任軍報記者。西北解放後轉入地方工作。1953年23歲蒙冤,1980年50歲平反昭雪。在逆境中自學中醫,並矢志不悔。1978年經全省統考錄為中醫師,在靈石縣人民醫院工作。1983年奉命創辦靈石縣中醫院,1992年離休,任院長近九年。李可晚年多次到廣東帶徒傳藝,分別在南方醫院、廣東省中醫院開闢傳承基地和經典病房,轟動全國。他還支持醫院在2010年開設經典科,用中醫方法治療危急重症,被稱為“中醫ICU”。李老從醫五十多年,大部分時間奔波於窮鄉僻壤、缺醫少藥的山村。農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醫院而興嘆。李老為解救病人痛苦,苦練鍼灸,蒐集簡便廉驗的中醫治法。又因求醫者病種繁多,貧病交困,遂白天診病,晚上挑燈苦讀,從未在凌晨兩點以前睡過覺。故其一生所學,涉獵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正是這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造就了李老攻克多種疑難病的特殊能力。半個世紀以來,致力於中醫臨床與研究,尤擅長以重劑救治重、危、急症,醫術精湛,並有自擬處方三十多副。著成《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又通過四十多年的蒐集、整理,校注了清末民初著名醫家彭子益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癌病是多種惡性腫瘤的總稱,以臟腑組織發生異常增生為其基本特徵。臨床表現主要為腫塊逐漸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時有疼痛,發熱,並常伴見納差,乏力,日漸消瘦等全身症狀。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記載。《聖濟總錄》說:“瘤之為意,留滯不去也。”而“癌”字首見於《衛濟寶書》,該書將“癌”作為癰疽五發之一。中醫古籍對於癌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治療、預後等均有所記載,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素問·玉機真髒輪》有云:“大骨枯槁,大肉下陷,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月困 真髒見,十月之內死。”所述症狀類似肺癌晚期臨床表現,並明確指出預後不良。清·祁坤《外科大成》中:“鎖肛痔,肛門內外如竹節鎖緊,形如海蜇,裡急後重,便糞細而帶扁,時流臭水,此無治法。”上述症狀與直腸癌基本相符。對癌病的病因病機多認為由於陰陽失調,七情鬱結臟腑受損等原因,導致氣滯血瘀,久則成為“症瘕、積聚”。《諸病源候論》說:“諸髒受邪,初未能成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景嶽全書》中“凡積聚之治,如經之雲者,亦既盡矣。然欲總其要,不過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補,四者而已。”對積聚的治法做了高度的概括。唐代《晉書》中說:“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是我國手術治療癌病的最早記錄。其基本病理變化為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結、溼聚、熱毒等相互糾結,日久積滯而成有形之腫塊。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攻補兼施,做到“治實當顧虛,補虛勿忘實”。

姚xx,男,50歲,2007年8月10日初診。 初診:

本人病重,其女來靈石諮詢述病情:患者二期硒肺多年,2007年7月13日,於浙江大學附一院診為“左上肺CA首先考慮,伴肺門、縱膈淋巴結腫大,兩肺瀰漫粟粒灶及胸膜小結節,轉移不能排除。左側胸腔積液。”目前患者正在接受化療。食納可,動則喘,餘況不明。囑其停止化療,治療以扶正為主。

高麗蔘15克(沖服),生半夏45克,生南星30克,兩頭尖45克,漂海藻45克,全蠍3克(研沖服),蜈蚣3條(研沖服),乾薑30克,遼細辛45克,白芥子10克(炒研),鹿角霜45克,油桂10克,姜炭10克,熟地30克,麻黃5克,炙甘草30克,制附片45克,生山萸肉60克,生薑90克,加水5斤文火煮,取6兩3次分服,10劑 。

二診(2007年8月27日):問診由家屬得知,服藥後精神體力持續好轉,囑守方同上,再服10劑。

三診(2007年9月22日):又自服上藥10劑,共已服上藥30劑,病情平穩,制附片加倍,仍側重扶元。處方:

1、固本散加全蠍、蜈蚣、川尖貝各100克,制粉每次5克,每日3次。

2、生晒參30克,五靈脂30克,生半夏45克,生南星30克,麻黃10克,制附片90克,遼細辛45克,乾薑90克,白朮90克,白芥子10克(炒研),鹿角霜45克,油桂10克,兩頭尖45克,大浙貝120克,熟地30克,漂海澡50克,甘草50克,生薑45克。30劑,煎服法同前。

四診(2007年10月20日夜11點):病人從浙江來靈石,併發心衰,重度胸腔積液,疑路途顛簸致腫物破裂出血。見喘憋幾不能呼吸,診脈微細,三五不調。處方:

炙甘草120克,乾薑90克,高麗蔘30克,生山萸肉9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活磁石30克,制附片100克,茯苓45克,栝蔞30克,薤白30克,生半夏50克,白酒3兩。加水5斤武火急煮取1斤,小量多次服。1劑。

蘇合香丸3丸3小時1丸

五診(2007年10月21日早):服後未能控制胸腔積液,憋喘嚴重。守方一劑,並囑其馬上去醫院抽水。急則治標,運用現代微創技術為中醫治療服務,靈活整合利用資源,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實應不拘何種技術。

六診(2007年10月29日):于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用胸腔鏡微創抽出許多血性胸水、黑血塊後好轉。診為包裹性胸腔積液,自覺胸中緊滯,證屬陽虛水停,氣滯血瘀,囑回家服下方:

制附片100克,乾薑75克,高麗蔘15克(沖服),五靈脂30克,蘆根45克,丹蔘120克,檀香10克,降香10克,砂仁10克,桂枝45克,桃仁30克,紅花30克,雲茯苓45克,澤瀉30克,炙甘草60克,葶藶子10克,車前子10克,紫油桂10克,生薑45克,大棗30枚。30劑,煎服法同前。

此方溫陽祛瘀利水,方中丹蔘飲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瘀血重則重用丹蔘,葶藶子主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蘆根桃仁取千金葦莖湯意。桂枝振心陽,油桂溫命門之火以助氣化。雲苓澤瀉車前子利水。炙草高麗蔘補中氣元氣,所有降肺利水藥必依中氣運旋起作用。

11月27日電:堅持服中藥,查無無胸水,情況穩定病灶未查。

七診(2008年1月4日):胸腔無胸水積液,服藥120劑,已無病容。處方: 1、生附子30克,乾薑30克,炙甘草60克,漂海藻45克,生晒參30克,生半夏45克,大浙貝120克,兩頭尖45克,木鱉子30克,遼細辛45克,白芥子10克炒研。 2、固本散加守宮50克、蜂房50克,川尖貝100克,二槓鹿茸100克,研粉沖服。

八診(2008年3月8日):病情很穩定,服藥共165劑,已無病容病象,固本消積為治。處方:

1、炙甘草90克,生山萸肉60克,烏梅30克,生附子45克,乾薑45克,漂海藻50克,生晒參30克,生半夏45克,大浙貝120克,兩頭尖45克,白芥子10克(炒研),油桂10克(後下),45劑。 2、固本散加全蠍、蜈蚣、守宮、蜂房各50克,川尖貝100克,制粉沖服,每次5克,每日3次。

九診(2008年5月25日):穩步好轉,腋下淋巴、肺門淋巴腫大結節已消近半,無病容。處方陽和湯合攻癌奪命湯加減。

大熟地30克,麻典5克,白芥子10克,鹿角膠15克化入,油桂10克後下,姜炭10克,炙甘草60克,漂海藻60克,生附子45克,大浙貝120克,兩頭尖45克,生晒參30克另煎,五靈脂30克,全蠍6克研衝,大蜈蚣3條研衝,生半夏45克,生薑45克,加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3次分服。45劑。

十診(2008年7月20日):腫大淋巴結尚未消盡,守上方。 十一診(2008年9月27日):守方繼續服用。

按:此症已屬晚期,所幸食納尚可,胃氣尚在。動則喘,此元氣已傷損,故以扶正為主。處方以陽和湯合麻附細辛湯、攻癌奪命湯為主方,肺癌患者,多屬寒痰之毒凝結太陰肺臟,邪之來路即是邪之出路,故用麻附細託透伏邪。陽和湯治療陰疽,溫化寒凝。大病重症的治療,都有一個正邪之勢逆轉之機,此案出現胸水既是症狀加重,也是元陽漸復的表現,是陰邪被逐,結於肺臟之痰核破敗,此邪正之勢逆轉之機,借現代科技手段抽取肺內積液,助正氣的恢復,繼以中藥溫通陽氣,益氣行血,化痰散結。

【提示】:李可老中醫一生救治危急重疑難病患者無數,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