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小的時候,長輩們總會講貓和老虎的故事,故事裡面老虎想稱霸森林,可惜沒有太多的本領,聽說貓身手敏捷,於是就去拜貓為師,向貓學習捕獵的本領。於是,貓便將本領教給了老虎。等到老虎學到本領之後,心想:貓的本領這麼厲害,要是它再教給別的動物,那麼自己就當不了森林之王了。於是,老虎就向貓撲了過來,想把貓吃掉,哪知道貓縱身一跳,便爬上了旁邊的樹上,對著老虎說:“幸好我還留了一手,爬樹的本領沒有教你,要不我就被你吃了。”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對這個小故事的解讀裡面,講到了一個“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傳統手藝逐漸失傳的原因。但是,在古代也有很多師徒關係的佳話,比如在中醫這個十分依靠經驗積累的行當裡,而且大部分醫生在古代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在他們當中流傳著不少師徒關係的佳話。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金元四大家的劉完素、李東垣、張叢正、朱丹溪之間的“複雜師徒關係”。

首先,金元四大家當中的第一位要說的便是劉完素,劉完素是河南人,字守真,河間人,世稱劉河間。他認為“六氣皆從火化”,治病善用寒涼藥物,被人們稱為“寒涼派”,也叫做“河間學派”。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醫不自治”,劉完素雖然是個非常著名的醫生,可是有一次他自己生了病,怎麼治都沒有治好。這個事情傳出去之後,有一個名不經傳的醫生主動找到了劉完素,毛遂自薦地說自己能將劉完素的病治好,劉完素有點瞧不上這個醫生,但是兩人交流病情看法的時候,這位醫生對劉完素說:“你用藥善於寒涼,可是病情卻是寒性,越用寒藥,反而越重。”於是,劉完素按照這位醫生的方子服藥果然就好了,那位名不經傳的小醫生也因此名聲大噪,他便是——張元素。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張元素何許人?他是中醫“易水學派”創始人,他的學術思想的特點就是“扶養胃氣”。也許你不一定認識他,但是他是典型的“名師出高徒”的“名師”。他的兩個徒弟都很厲害,其中之一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李東垣繼承師父重視脾胃的學說觀點,進一步提出了“人以胃氣為本”的觀點,在治病時擅長使用溫補脾胃的方法,被後代醫家稱為“補土派”。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這裡要順便插一段師徒關係,張元素有很多高徒,李東垣只是其中一個,還有一個很出名的叫做王好古,兩人本來是同門師兄弟,但是李東垣比王好古年長近二十歲,加之李東垣醫術高超,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於是王好古後來又拜李東垣為師,他融合了張元素和李東垣的學說,遂成一代名醫。

而金元四大家中最後一位大家朱丹溪,也就是“滋陰派”的創始人,他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以擅長滋陰降火而聞名。但是朱丹溪和劉完素卻有著很深的淵源。朱丹溪的師父是名醫羅知悌,世人稱其太無先生,而羅知悌的師父乃是江南高僧荊山浮屠,而荊山浮屠竟然又是劉完素的徒弟!

四位中醫名家之間的一段師徒佳話,這才是大師成長之路!

但是,朱丹溪的師父羅知悌,雖然宗於劉完素的學說,但是他還博通當時的其他醫家的學說,並且融會貫通,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應當被我們所學習。也因為這樣,他才能培養出金元四大家中最後一位醫學大家。

說到這,就剩金元四大家裡“攻邪派”的張從正沒有提到了,他主張“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治病特點就是擅長使用汗、吐、下的方法攻伐病邪。但是,張從正的學術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與劉完素有密切關係,他雖然沒有得到劉完素的親自指點,但是卻十分尊崇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對他的著作都有研究,可說是“以書為師”。可以說,張從正也算得上是劉完素的“私淑弟子”。

在金元時期,這幾位醫家之間的師徒關係可以說是流傳的佳話。中醫大師教授徒弟無不傾囊相授,而且大師之間對於學術的胸懷之博大,雖有觀點不同,卻能取長補短。既造就了金元四大家,也帶了一段中醫學的輝煌!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作者柳池,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