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中醫 中藥 便祕 藥品 汪記膏藥鋪 汪記膏藥鋪 2017-11-04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任何疾病一旦到了“無胃氣”的階段,就說明病情非常的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一、脾胃的特點

1、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脾胃能通過運化功能,將食入水谷轉化為“精微”和“濁氣”,並通過“升清降濁”功能,吸收人體所需要的“精微”,同時將人體不需要的“濁氣”排出。

通過脾胃這一功能,人體就有了後天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人體的五臟六腑功能也因此有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同時人體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也可以通過大便排出。故脾胃一旦生病,很多人容易面色萎黃,體重下降,免疫力減弱,月經量減少,情緒改變,還可使其他疾病復發甚至惡化。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2、脾胃具有攝血和統血功能。

脾胃攝血和統血功能,表現在可以使血液保持在脈管中運行,並使其不能溢出脈外。脾胃虛弱的人常容易出血,表現在鼻衄,牙衄,紫癜,月經量多,尿血,便血等病症。因此,常可通過健脾益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3、脾性喜升,胃性喜降,一升一降,共同維護脾胃的功能。

脾胃通過升降功能,共同維護正常的脾胃功能,“升而不降”容易噯氣,呃逆,嘔吐,噁心,便祕、腹脹等症狀;“降而不升”則容易頭暈頭痛,面色萎黃,腹脹便溏,月經量少,內臟下垂等病症。故而飲食和用藥方面,都需要注意其升降性質,尤其是對中老年人。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4、脾喜潤惡燥,胃喜燥惡溼。

脾屬陰喜潤,胃屬陽喜燥。兩者陰陽平衡,互根互用,是脾胃功能正常的保證。故在飲食上,不可一味溫燥,如多食牛肉、狗肉、辣椒、酒、姜、蒜等,以防傷了脾陰,致脾陰不足,精微不生;同時也不可一味滋潤,如多食生冷水果、苦瓜、青瓜、蔬菜等,以防傷了胃陽,致胃中無火,飲食不化。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二、養好脾胃,可提升人體免疫,防止大病發生或惡化

1、規律飲食,注意飲食寒熱。

注意飲食的寒熱溫涼、進食的規律、以及飲食的營養結構,是養好脾胃的關鍵環節。只有這樣,脾陰胃陽才能達到平衡。其氣血生化、升清降濁功能都能正常。

2、預防外邪,包括風、寒、暑、溼。

脾胃雖屬中焦,但也容易受外邪的影響。脾胃最容易因生冷飲食和感受風寒而傷陽;也容易因飲水不當或功能受損而生溼。還容易在夏天因暑而釀生溼熱或寒溼。以上均可引起嘔吐、噁心、呃逆、腹脹、泛酸、腸鳴便溏等症狀。故腹部常覆衣被,少風寒吹,少生冷,適量喝水。

3、調節情志。

“思則傷脾”,“肝鬱脾虛”。中醫認為思慮過度,煩躁易怒,抑鬱等不良情緒,均可影響脾胃功能,如產生胃脹燒心,泛酸易飢,納呆噁心等症狀。故應保持平和的心態,防止過於急躁,過度思慮,少生氣,多快樂和微笑。

4、常揉腹部,常按脾胃之穴。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常揉腹部可促進胃腸運動,改善脾胃功能。揉腹部指甲要剪短,以指腹為著力點,逆時針輕柔腹部,力度以舒適為度,切忌猛力或用力過深,以免傷及胃腸,產生內臟血腫和破裂。

常按或艾灸脾胃之穴,如脾腧、胃腧、中脘、鳩尾、足三裡、內關、合谷、神闕等穴,亦對脾胃有益。

三、中醫藥對各種慢性脾胃病,具有“治本”的功效

慢性脾胃病,雖經西醫藥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卻一旦停藥病情容易復發。長期反覆發作服用西藥,常使患者脾胃日漸虛弱,病情日漸加重,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容易心生恐懼擔心癌變。

中醫藥的“治本”效果,常可從根本上治癒各種慢性脾胃病,調理臟器運行,減少脾胃傷害。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脾胃傷則百病生,常揉脾胃穴,養好脾胃身體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