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服用中藥的時間表,別再弄錯了!

| 導言:自古以來,醫家對於服藥時間是特別講究的。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曾講:“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古人在幾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有關服藥時間經驗,如飯前服、食後服、平旦服、臨臥服、空腹服、間歇服等。

服用中藥的時間需根據病情、藥物功效和其他一些具體情況來決定。《神農本草經》曾提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飯前、飯後、清晨或睡前服藥。


收好!服用中藥的時間表,別再弄錯了!


飯前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東晉時期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

飯後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後服藥,能使藥性上行。消食藥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也宜飯後服用。

清晨空腹


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滋補作用的湯藥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潤腸通便藥、驅蟲藥宜晨起空腹服用。早晨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在陽氣的推蕩下,可使藥力速行至病所,發揮作用。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氣昇陽藥、發汗解表透邪藥。李東垣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還強調益氣昇陽藥在午前服用。益氣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陽氣易達故也。”

午後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瀉下藥(如大承氣湯)。李東垣曰:“瀉下藥乃當日巳午之後,為陰之分時下之。”(巳時即上午9時~11時,午時即上午11時~午後1時),其他醫家亦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前


鎮靜安神藥、澀精止遺藥、緩下藥等宜睡前服用,有利於次日清晨吸收。

頓服

頓服一般適宜於病情比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載:“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凶,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需要注意的是,現今很多患者脾胃偏差,大部分的藥都不適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一般藥物一天服2次,飯後1小時以上或半空腹狀態服用較好,晚上9時以後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夜間睡眠。

收好!服用中藥的時間表,別再弄錯了!

服用中藥的“五忌”

為了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應該注意的有以下5點:

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蔔: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禁服大蒜: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症,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服中藥宜忌生、冷、油膩:因為生、冷類食物刺激胃腸,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收好!服用中藥的時間表,別再弄錯了!


此外,患有疔瘡、皮膚病者忌食鹹水魚、蝦、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膩;服荊芥時忌服魚、蝦、蟹;服天冬時忌服鯉魚;服鱉甲忌食芥菜;服蜂蜜忌食蔥、豆腐;服白朮時忌服大蒜等。

中藥忌口有一個總原則:服用溫熱或寒涼的中藥時就儘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為中藥與食物的性味相反,就會使藥力抵消減弱,達不到應有的療效;在一些情況下,藥與食物的性味相同,也會使藥對人體的力度增加,超過人體能承受的範圍,而適得其反。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