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撰文/胡一刀、花叨叨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拉開帷幕。

當地時間6月18日,特朗普將在佛羅里達州正式宣佈參選;一週以後,民主黨方面的首場電視辯論也將開啟。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鑼鼓震天,熱鬧非凡。每一次美國大選都是如此。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它曾經只是一個娛樂季。

但在“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的今天,這場大選註定要吸引更多關注。

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對中美關係意味幾何?如果民主黨擊敗共和黨,中美關係有可能急轉彎嗎?挽回走向破裂的中美關係,還能靠“鐘擺效應”嗎?

翻盤?

早2017年初,特朗普入主白宮不到一個月就表明了連任想法,成為美國曆史上最早宣佈連任決定的總統。

如今,雖然在內政外交上多有不順意,特朗普仍志在必得:“如果我不能連任,美國股市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崩盤!”

不出意外的話,特朗普將代表共和黨征戰大選。

作為在任總統,特朗普也的確手握諸多優勢。他有更多資源可以調動起來為自己造勢,再加上美國目前經濟數字還不錯,這一態勢如果能持續到明年,將是特朗普的一大助力。但如果經濟回落,失業率上升,它將對特朗普選情形成反噬。

而民主黨方面期待的翻盤似乎也有一線曙光。

目前各州的民調對共和黨而言並不好看。在特朗普最為倚重的鐵鏽地帶,多名民主黨參選人得到更多選民支持;在最近的一個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甚至落後於5名民主黨參選人。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然而民主黨的問題在於,參選人太多了。20多名參選人讓人眼花繚亂,卻沒有一匹年輕力壯的黑馬——呼聲最高的則是拜登。

最後的陣容,很可能是73歲的特朗普對決76歲的拜登。

儘管現在拜登的民調比特朗普高出兩位數,然而現在一切都太早。還記得4年前的這個時候嗎?希拉里在民調中一騎絕塵,而沒有人真正在意過“浮誇”的特朗普。

有美國學者撰文稱,對於那些早在總統選舉日300天以前發起的民調,其預測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鐘擺效應?

如果民主黨擊敗了共和黨,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會發生急轉彎嗎?鐘擺效應是否會再次出現?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的確,中美關係在這40年裡,發生了許多波折,當然一路磕磕絆絆也取得了巨大的改變。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個十年裡,至少經歷4次嚴重危機。

第一次是1990年前後,美國帶頭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其中包括中止兩國高層接觸和軍事交流等,中美關係因此陷入1972年以來的最低點;第二次是1995-1996年臺海危機;第三次是1999年“南聯盟炸館事件”;第四次則是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

在發生這些危機爆發之時,中美關係無疑遭到了巨大沖擊,那時的氣氛甚至比現在更充滿“對抗性風險”,中美關係也急轉直下陷入低谷。但是,這些風險並沒有演變成中美關係的破裂。

一次次危機將雙邊關係推到破裂的邊緣,而在危機之後,中美雙方又努力控制著“兩國關係的方向盤”,確保這輛越來越龐大的列車能夠回到積極發展的正軌。所以,我們看到中美關係在陷入谷底之後,慢慢又向上爬升。而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加強了溝通交流。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但現在與20年前的情況並不相同,如今美國對華政策的質變已經非常明顯。通過對近兩年時間美國國內政治力量對華態度的觀察,可以說美國“政治圈”目前形成了一個戰略共識——“中國不再是一個可以通過長期戰略接觸來同化的戰略伙伴”。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拜登最後真的擊敗了特朗普而上臺,民主黨人控制下的白宮和華盛頓當局也很難讓中美關係發生根本性逆轉。“中美真的回不到過去了”,這已經不只是美國上下對中國的集體認識發生了變化,中國對美國也是如此。

所以,拜登上臺也很可能採取對華強硬的態度,而拜登和民主黨的強硬與特朗普和共和黨的強硬,也只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大的戰略方向會是一致的。比如說,如果拜登及民主黨人執政,在人權和意識形態方面可能會對中國展開更猛烈的攻擊。

三個徵兆

有三個徵兆可以印證這一判斷。

第一個是拜登對華言論的“突變”。

在今年5月的一場集會上,拜登抨擊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和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稱特朗普“走錯了路”。拜登認為,“中國人要來吃我們的午餐”這種說法太誇張。事實上,他們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我們之間有很大的分界線。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儘管這更多是表達“中國不是美國對手”的含義,而並非“倡導對華關係應恢復以接觸為主的策略”,可還是遭到了美國不少政治精英和媒體的攻擊。

比如,特朗普攻擊拜登是在對華問題上“天真”的許多政客之一。“對於一個如此天真的人來說,中國不是問題。但拜登的說法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說法。”特朗普執愛的福克斯電視臺則說,“拜登在某種程度上嘲笑了那些認真對待中國威脅的人”。

美國國防部宣稱,拜登對中國實力的評估是錯誤的,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就連同樣宣佈參選美國總統的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在推特上寫道,“假裝中國不是我們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是錯誤的”。

在這種氛圍之下,拜登改口是必然的。6月11日,拜登在愛奧華州的演講中表示,他對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感到擔憂。“我們正在和中國競爭”,“我們需要對中國強硬”。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第二個是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遲遲不肯“彈劾”特朗普。

眾議院議長在美國是僅次於總統和副總統的第三號政治人物。現年79歲的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羅西在國會眾議院供職已超過30年,而其政治手腕和犀利的風格,在美國政界是有目共睹的。

當5月底特別調查官穆勒對特朗普“通俄門”調查報告推出後,美國輿論認為據此特朗普仍不能擺脫妨礙司法調查的嫌疑。此後,在民主黨內部,再度爆發了關於是否應推動彈劾總統程序的討論。

但是,這一次佩洛西面對黨內的壓力出奇地堅定——不尋求推動彈劾特朗普。為什麼?拋去不少美國國內政治因素不說,在外交政策上,尤其是對華政策上,佩洛西和不少民主黨人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並沒有多少可以確鑿地作為“硬傷”。

如果冒失地啟動“彈劾”,會被特朗普政府加以利用,在美國掀起更大的分裂,讓特朗普的支持者或對其有好感的民眾形成一種認識——特朗普為了美國利益而戰,如今卻成了“受害者”。這種同情會變成對特朗普的支持,或許在2020年大選時能被特朗普和共和黨所利用。

因此,民主黨不少人認為,可以讓特朗普在臺前以他的“非典型美國政治外交手段”,用“大棒”開路,完成一些民主黨人拉不下臉來乾的“髒活”。民主黨則一心瞄準2020年大選即可,如果成功就可以順手“接盤”。

美國大選這個瓜,中國人正確的吃法是這樣的

第三個是民主黨競選者們的言論。

如果特朗普能在2020年闖過大選一關,繼續連任,那麼他的政治外交政策無疑會延續。而如果是民主黨人戰勝了他,那我們就需要對這些候選人的立場做一個“光譜式”的掃描。

在這20多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中,越來越多的正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如果說他們與白宮目前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強烈抨擊特朗普政府不與美國的那些歐洲等盟友合作,一起對付北京。

他們同樣在貿易、科技、知識產權上攻擊中國,而如今一些支持民主黨的美國學者認為,“民主黨人需要更多地談一談,在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上,他們將能拿出什麼樣比特朗普政府更好的辦法”。

我們不必押寶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020年誰能贏得美國大選,對中國而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即便拜登上臺,其對華政策總體上也會向著強硬方向發展,或許雙方在一些領域會有所緩和,但中美長期處於競爭和摩擦上升的總體態勢不可能改變。

我們還是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期望押寶式的,把希望寄託在誰能成為美國總統的身上,期待他(她)上任就能一下扭轉現在的中美關係態勢。那樣的想法顯然很幼稚,而且也不切實際。

而且,就算是特朗普連任,也不意味著目前的摩擦會被無限放大。保持心態平穩一些,淡定一些,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任何時候,只要自己有實力,別人就欺負不了你。

在這個過程中,堅持開放的心態對我們至關重要,要建設好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因為如果是民主黨人上臺,他們會更注重用意識形態共識,凝聚西方盟友和所謂的民主國家盟友。到時候,我們的應對措施,也將建立在擁有更多朋友的基礎上。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