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2015年7月的某一天,魚香肉絲成了聞名全國的網紅菜。事情緣起於一外地女遊客在重慶九龍坡謝家灣一餐館,點了一份魚香肉絲。女遊客吃了幾口,認為魚香肉絲沒有“魚”,覺得廚師做得不正宗。並要求老闆做一道正宗的魚香肉絲。面對女遊客的質問,老闆當即傻了眼,自己從來沒遇到過這種要求。 老闆馬上解釋,自己店裡做的魚香肉絲就是這個味。可女遊客認為,老闆是在狡辯,是在欺騙消費者。然後,倆人都較起了真,要討個說法。最終老闆撥打110報警。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魚香肉絲沒有魚,就好像老婆餅沒有老婆一樣,魚香只是一種味型。女遊客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落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放青椒絲的魚香肉絲

這次,將與四川魚香肉絲站在PK臺上對陣的是安徽牛肉板面。你可能有些納悶,魚香肉絲PK牛肉板面,一個經典川菜,一個麵食小吃,簡直風馬牛不相及,有什麼可比性?可如果你在山東、河北等地的安徽牛肉板麵館吃過牛肉板面,就一定知道二者的可比性,因為安徽牛肉板面沒有牛肉,對於不知情的消費者來說,和魚香肉絲一樣,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魚香肉絲是一道常見川菜。魚香,是四川菜餚主要傳統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魚香味,其味是調味品調製而成。溯根追源,魚香肉絲的發展歷史並不長。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覽》收錄了1328種川味菜餚,就沒有魚香肉絲。事實上,魚香肉絲是在抗戰時期,大約1937年—1938年之間才正式定名,具體時間已無從考察。

很多人說魚香肉絲最早由四川一戶生意人家的女主人無意中造就,但我卻從一位川菜廚師那裡聽到了另一個版本,這個故事和國寶級川菜廚師伍鈺盛有關。伍鈺盛1928年開始從事烹飪工作,起初在成都市天順源飯館學徒,師從川菜名師田永清。田永清看好伍鈺盛的未來,因此對這位愛徒頗為器重。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川菜大師伍鈺盛

田永清的夫人也是一位烹飪高手。因此,一般田永清回家中吃飯,都是由他的夫人操勞。一天他買了一條魚,邀請伍鈺盛到家中吃飯。田夫人接過魚,走進廚房忙活起來。她做魚,喜歡用泡椒、泡姜、蔥、蒜、糖、鹽、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可這次準備的調料多出了許多。燒好魚後,捨不得浪費,就先切了一點肉絲,準備用那些調料炒個肉絲,但想想只有肉絲可能太單調,剛好廚房還有黑木耳和萵筍,便又切了一點木耳絲和萵筍絲。

菜上去後,田永清並不看好,開始連嘗都不想嘗。伍鈺盛不敢不給師孃面子,遂舉筷品嚐,可一嘗之下,根本就停不下來,一邊讚不絕口,一邊開懷大吃。轉眼之間,吃了兩碗米飯,那盤田永清瞧不上眼的菜所剩無幾。田永清見伍鈺盛並無阿諛奉承之意,而是由衷地讚美,便夾了一點,嘗一嘗後,就罵伍鈺盛:“你個瓜娃子,好吃的東西,啷個不給你師父留點吶?”伍鈺盛笑著回答:“哪個喊你不吃噻!”說完,也不管師父面色難看,只纏著師孃學習這道菜的做法。

由於廚藝精湛,1937年後,伍鈺盛為很多軍政要員司廚辦宴,曾先後為蔣介石、何應欽、宋子文、孔祥熙、第三戰區司令劉峙、範少雲、張群等執廚。蔣介石家凡宴請重要客人都要請他去操辦筵席。一次,蔣介石宴請飛虎隊的隊長陳納德和他的夫人陳香梅,伍鈺盛考慮到他們的口味不能適應過麻過辣,便做了這道甜酸微辣的菜,獲得了極高的讚賞。席間,陳香梅問道:“這道菜有點像吃魚的感覺,不知是什麼菜?”伍鈺盛站在旁邊,靈機一動,答道:“夫人說的極是,這道菜就叫魚香肉絲。”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不放青椒絲的魚香肉絲

於是,魚香肉絲正式進入川菜菜譜,並很快廣為流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全國各地,幾乎都有這道菜。

關於牛肉板面,有人將它和三國時期的張飛扯在一起,故事是這樣的:張飛脾氣急躁,對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為行軍打仗對時間要求很緊的緣故,所以火頭軍做飯速度往往是跟不上,有一天張飛正因軍事上的事煩著呢,當聽到有人抱怨飯還未做好時,更加的惱火了,於是到了軍中查看後勤,當看到士兵們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飯時,更是氣不大一處來,抓起案著的麵糰摔了起來,邊摔邊罵,臨走之時又順手把摔出來的面扔到了鍋中,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無意的舉動,結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且這樣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後切快的得多,於是軍中廚師便開始效仿並加以不斷的改進,最終形成了這獨具特色的板面。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準備手工板抻的面棒

但我認為這個故事並不可信,因為牛肉板面的最大特色是香辣。標準的做法是把乾紅椒用溫油炸至半糊(偏糊一點),然後把滷牛肉、滷過牛肉的湯一直倒進辣椒和油裡,大火煮開後慢火燜,煮到入味,其實最好吃就是那個辣椒。然而辣椒走進中國是在明代末年,直到清代乾隆年間,才作為蔬菜在民間流行,所以牛肉板面的歷史應該不會早於明末。

在我的認知裡,安徽牛肉板面起源於阜陽太和縣,故又稱之為太和板面。但在太和,用的是羊肉,並不是牛肉,在太和當地,店鋪的名稱一般是“某某太和羊肉板面”。 隨著時間的發展,板面逐漸走出了太和,走向山東、河北等大部分北方地區。為了更好的適應外地口味,適應很多的消費人群,羊肉板面逐漸改成了牛肉板面。又因為太和是個小地方,不具有震懾之力,於是經營者就去掉太和,在牛肉板面前面冠以安徽二字,這就是安徽牛肉板面的由來。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手工抻摔板面

魚香肉絲選料精細,泡椒、泡姜必不可少。豬肉要選用新鮮裡脊肉,幹木耳需泡發但也不宜泡太久,要保持清脆的口感;每樣食材都需按順序大火快速翻炒,這樣才能保證肉絲的鮮嫩。木耳和萵筍絲(也有人用胡蘿蔔絲或竹筍絲)最好先汆水,以保證木耳和各種絲的脆爽。而最關鍵的是魚香料汁配比必須精細,因為魚香料汁的搭配好壞,決定了這一盤魚香肉絲的成敗。有經驗的廚師一般先調好魚香料汁:碗中加入半勺鹽、4勺白糖、2勺料酒、2勺生抽、3勺香醋及1勺幹澱粉,攪拌均勻即可。當菜品都炒至8成熟後加入魚香料汁,翻炒幾下,起鍋裝盤,撒點蔥花,一盤魚香肉絲就大功告成。如此出品的成菜色澤紅潤、富魚香味,吃起來具有鹹甜酸辣兼備的特點,肉絲質地柔滑軟嫩,是下飯菜的必選。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標準的安徽牛肉板面

正宗的牛肉板面,講究的是手工抻出的板面。將醒發好的面製作成直徑半寸,長八寸左右的面棒。在面棒上面撒一澱粉,防止粘連。放在桌子上面。做好的麵糰要柔軟順滑。做安徽牛肉板面的時候,把麵糰放在桌子上面,用擀麵杖把面棒擀成又寬又長的麵條。左右手捏住麵條的兩邊,舉過頭頂,狠狠的摔在桌子案板上面,邊摔,邊拉抻,邊閃,然後摺合成兩段即成。手工抻出的板面,比機器壓面更加勁道耐嚼,煮在水裡不易變成糊狀。

一碗上好的牛肉板面,自然少不得上好的滷子。製作時,先把牛油熬沸,然後根據各種配料的先後順序投放到熬製中的牛油中。乾紅辣椒用量要多,以便突出安徽牛肉板面滷子的辣香和色澤,切成丁的牛肉也佔有很大的比例。等辣椒熬製到黑紅的時候,把切好的牛肉丁倒入鍋中,必須要掌握好火候的大小,才能把牛肉熬製成不老不嫩,恰到好處。最後倒入豆皮、豆泡、丸子等配菜,如此製作的滷子湯頭紅亮,鹹香微辣。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現在吃到的牛肉板面常常沒有牛肉

一百個人的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各家餐館、各家灶臺做出的魚香肉絲各有特色。魚香肉絲走到北方,如高大威猛的北方人一樣,量大而粗獷,三四個人點一盤,無需其它菜也夠吃,沒人笑話你。可在南方,魚香肉絲量小而精緻,若三四個人僅點這麼一盤,不再點別的什麼菜,餐館裡的服務員一定會露出鄙視的目光。

儘管四川魚香肉絲沒有魚,可絲毫也沒有影響它成為經典川菜,除了少數不知情的人外,人們基本上不會認為魚香肉絲欺騙消費者。但是安徽牛肉板面在開疆拓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經營者背離了安徽牛肉板面的本質,衍生出來的味道越來越不正宗,不僅讓安徽牛肉板面蒙受了不白之冤,還逐漸給人們留下了不誠信的印象。我在山東、河北呆的時間比較多,而這兩個地方應該是牛肉板麵店最多的地方,大街小巷都掛著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的牌子,但進去吃過的人都知道,那面基本上都是機器擀壓的面,滷子裡面只有辣椒,看不見牛肉的半絲影子。

四川魚香肉絲和安徽牛肉板面,哪一種讓你有上當的感覺?

牛肉板面的滷子

有一次,在濟南歷下區的一個安徽牛肉板麵館裡,我問老闆,為什麼牛肉板面沒有牛肉,那老闆反問我有沒有看過某方便麵的電視廣告,我說看過,那老闆立馬露出得意的笑容,說:“電視裡那麼幾大坨牛肉,你在現實中可曾吃到過?”

我如實回答:“沒有吃到過。”

老闆收起笑臉道:“那你還來找茬?”

於是,老夫我趕緊丟下銀子,落荒而逃。

本文圖片來自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