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最受歡迎月餅是什麼 你喜歡哪一種口味的月餅'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在浙江、廣東等地區,“榴蓮”味也較受歡迎。
在全國範圍內,“榴蓮”、“紫薯”和“鮮花”月餅的銷量都是去年同期2倍以上。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在浙江、廣東等地區,“榴蓮”味也較受歡迎。
在全國範圍內,“榴蓮”、“紫薯”和“鮮花”月餅的銷量都是去年同期2倍以上。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在浙江、廣東等地區,“榴蓮”味也較受歡迎。
在全國範圍內,“榴蓮”、“紫薯”和“鮮花”月餅的銷量都是去年同期2倍以上。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到一年賞月時。
每年中秋佳節,月亮當之無愧地成為天幕主角,其“陰晴圓缺”備受關注。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在浙江、廣東等地區,“榴蓮”味也較受歡迎。
在全國範圍內,“榴蓮”、“紫薯”和“鮮花”月餅的銷量都是去年同期2倍以上。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到一年賞月時。
每年中秋佳節,月亮當之無愧地成為天幕主角,其“陰晴圓缺”備受關注。
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視覺中國 圖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3日發佈“賞月指南”:
今年中秋月再次上演“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一刻將出現在中午。“與眾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滿月將格外“嬌小玲瓏”。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王科超介紹,與去年一樣,今年的中秋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根據天文精確計算,最圓時刻出現在14日12時33分。
這也意味著,今年理論上的最圓月將出現在農曆十六的中午時分。
王科超介紹,由於月亮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的,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兩者最“親密”時約相距35.6萬公里,最“疏離”時達到約40.6萬公里。
今年中秋節期間,月亮在遠地點附近“徘徊”,兩者距離超過40萬公里,月亮的視直徑也達到了一年中最“迷你”的時候。
“今年的中秋月比其他年份的中秋月看上去‘瘦’一些,也更加‘嬌小玲瓏’。”王科超說,理論上,“大月亮”和“小月亮”兩者視直徑相差八分之一。不過,理論上的差距在肉眼觀測上並不明顯。
科普人員表示,就普通觀測來說,十五、十六的月亮並無太大差別。只要天氣晴朗,在無遮擋的情況下都是一樣的“花好月圓”。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如今的中秋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舉頭望明月”,而是“欲上青天攬明月”。
據中國天氣網聯合攜程共同發佈的《2019年中秋節出行和賞月報告》顯示,“90後”更加熱衷於解鎖賞月“新玩法”,住高層景觀酒店、乘坐“賞月航班”等受到熱捧。
"今年中秋節前,
蓮蓉蛋黃餡的月餅銷量
是去年同期的近1.8倍,
牢牢把握“國民舌尖”第一名,
其次是五仁、火腿、
豆沙、奶黃和水果。
除以上口味之外,安徽、福建、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消費者比較喜歡“黑芝麻”;
“棗泥”更受北京、河北、河南、黑龍江、山西等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青睞;
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費者則偏愛“鮮花”口味。
在浙江、廣東等地區,“榴蓮”味也較受歡迎。
在全國範圍內,“榴蓮”、“紫薯”和“鮮花”月餅的銷量都是去年同期2倍以上。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到一年賞月時。
每年中秋佳節,月亮當之無愧地成為天幕主角,其“陰晴圓缺”備受關注。
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視覺中國 圖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3日發佈“賞月指南”:
今年中秋月再次上演“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一刻將出現在中午。“與眾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滿月將格外“嬌小玲瓏”。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王科超介紹,與去年一樣,今年的中秋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根據天文精確計算,最圓時刻出現在14日12時33分。
這也意味著,今年理論上的最圓月將出現在農曆十六的中午時分。
王科超介紹,由於月亮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的,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兩者最“親密”時約相距35.6萬公里,最“疏離”時達到約40.6萬公里。
今年中秋節期間,月亮在遠地點附近“徘徊”,兩者距離超過40萬公里,月亮的視直徑也達到了一年中最“迷你”的時候。
“今年的中秋月比其他年份的中秋月看上去‘瘦’一些,也更加‘嬌小玲瓏’。”王科超說,理論上,“大月亮”和“小月亮”兩者視直徑相差八分之一。不過,理論上的差距在肉眼觀測上並不明顯。
科普人員表示,就普通觀測來說,十五、十六的月亮並無太大差別。只要天氣晴朗,在無遮擋的情況下都是一樣的“花好月圓”。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如今的中秋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舉頭望明月”,而是“欲上青天攬明月”。
據中國天氣網聯合攜程共同發佈的《2019年中秋節出行和賞月報告》顯示,“90後”更加熱衷於解鎖賞月“新玩法”,住高層景觀酒店、乘坐“賞月航班”等受到熱捧。
在攜程酒店住客點評中,“夜景”的搜索次數飆升。很多年輕人想要追尋“冰輪離海島”的美景,於是江景房、海景房、湖景房的訂單上升。
與此同時,“賞月航班”持續火爆。所謂“賞月航班”,即中秋當晚出發時間在18時至24時之間的航班。機上乘客在飛行途中能近距離“接觸月亮”,感受“彩雲追月”的新奇體驗。
這份報告還顯示,年齡結構上,“90後”是“空中追月”人數最多的群體,佔比為45%;其次是“80後”,佔比達28%;“70後”和“00後”分列第三、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