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我有一個處女座吃貨父親,因此從小就被培養得十分嘴刁。但是年紀越大,反而什麼都能吃了。遇到好吃的東西,也沒有那麼容易感動了。

修行人裡面有流行辟穀之類的禁食方法,短時間內不吃東西,反而使身體覺知更加敏銳,靈性上也更容易精進。這種修行我沒有嘗試過,但是基本理念是瞭解的。古時西方也有沙漠教父,風餐露宿,為了心靈的潔淨,去掉世俗的沾染。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究其本義,都認為身體是心靈的桎梏。這一點並不抽象,因為“凡人皆有一死”——這是《權力的遊戲》第五季裡二丫到Bravos尋找賈昆時,兩人見面對的臺詞。

人會死,這代表了身體的脆弱性,它不但會死,還會生病。別的不說,這幾天因為落枕而引發肩頸痛,疼痛發作時人感覺生無可戀——這是一種幻覺,但身體的軟弱的確時刻讓人感受到心靈的軟弱。

為了突破身體的牢獄,修行者嘗試提起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地球上拎起來——禁食,本來是不可能的,但人就要挑戰一下,看看自己的精神和心靈力量能去到哪裡。確實很多人能從禁食中獲益,注意力更集中、更敏銳,數倍以上提升直覺,原來被日常事務分隔得如同碎片的人彷彿又回到了“整體”(Wholeness)的狀態。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但回到中國主流傳統,卻自古以來以食為天。這和佛教的中國化——禪宗不無關係。禪宗顯然是打破聖俗二分的。所以會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所以會說,不是酒肉的問題,是佛在不在心中的問題。只要自己精進了,吃什麼,吃不吃,並不是問題,自然地,身體也無法成為桎梏。

禪宗在另一個繼承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國家——日本則有另一種表達方式,體現在吃方面,是崇尚美感和消亡,所以有“一期一會”,這一個片刻過去,就不再有下一個,所以無比珍重,珍視、珍惜,它的選材、烹飪、儀式,器物,都與此相關。

現在80後90後的年輕吃貨,一些人深受日本關於美食的影視文化影響。實際上中國人有自己的飲食品味,《舌尖上的中國》算是好好扳回一城,但其實1990年代李安的《飲食男女》,就非常中國。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反觀中國人本身,在食的文化方面,從選材、烹飪,到儀式、器物上,體現了民族性格的方方面面:崇尚自然規律、講究人倫次序、精細、繁複、雕琢、愛好熱鬧華麗、講求面子排場……這些是南風窗最新一期封面報道《美食人生》所要探討的:

《甘美人生:飲食裡的中國哲學》一文,從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到莊子的“皰丁解牛”,梳理中國古代哲學是如何訴諸於飲食文化的,一點一滴都可以見到古人哲思的來去。“吃”遠遠高於吃本身,有聖人之道,和濫觴於此的社會治理。

《<飲食男女>中的未解之謎》一文,則尋找李安在電影中放置的幾近希臘悲劇式的中國傳統人倫關係,衝突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達非常東方,寓於飯桌之上。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飲食男女》劇照

而《兩條魚:一場“穿越”的對話》,則是川粵兩位食匠的隔空對話,是一次以文字穿越食物色香味現場的奇妙旅程,能稱得上大師的製作者,其技其心,可鑑可品。

《中產美食煮義》捕捉城市裡的吃貨,他們是白領、管理者、老師、攝影師,美食是他們體悟情感、體悟自然、體悟家庭的紐帶。

《形與色,飲食與器用》則把目光放到了器物上,一碗、一著、一盞,皆有所原來,皆有情思枕藉其中,也是把古代文人的寄託,傳承到今天的物質橋樑。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軍師聯盟》裡的器物之美。

如果要問我美好的食物記憶,那是太多了。但我馬上想到的是幾年前和女友旅遊時吃過的一碗茶泡飯。那是我這一輩子吃過的最好的茶泡飯。味道全然忘記,我只記得裡面的大米顆顆飽滿,綠茶湯清淡至真,一片燒得半熟的三文魚,還有一顆冰凍的梅子。

吃每一口,都想讓時間停止,好細細品酌,然而時隔數年,寫下來卻感到失望,我並無妙筆生花得以形容其味,所謂“只是當時已惘然”。

好的食物是有“立體感”的,如同好的文章,好的人,不須記憶,自然難忘。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菜,也許不止一道。那麼,你記憶中最好的一道菜是在哪一年、和誰一起分享,不如留言和我們共享?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南風窗”,可在官方微商城購買。

饕餮美食無數,還是這清歡至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