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正當時,這些養生小常識要牢記

養生 立秋 芝麻 處暑 泓華醫療 泓華醫療 2017-08-26

8月7日立秋,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所以立秋節氣後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以清熱祛暑。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立秋養生小常識,引起來看看。

立秋養生正當時,這些養生小常識要牢記

1、防暑降溫要繼續

入秋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2、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養生正當時,這些養生小常識要牢記

3、立秋運動要適量

立秋後溼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鍊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程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於年輕人。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年輕人。所以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不適合中老年人。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

4、飲食調養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5、食品、衣物防黴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溼度大,天氣 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溼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 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因此,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黴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不要吃。還有經過清洗的水果更易發生潰爛,所以應現吃現洗。如果局部發生黴變,可以將黴變的部分削掉後,再往周圍擴大去除一釐米,其他 部分可以食用。如果一半黴變,就應丟掉。此外,衣物洗後最好晾在陽臺上,陽光照射、通風可防黴變。冬天衣褥也應每月拿出通風日晒,防止發黴。總之,立秋之時天氣仍然很熱,暑溼未去,還應防暑降溫、防黴變。

立秋養生正當時,這些養生小常識要牢記

更多專家分享健康疾病相關知識,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泓華醫療”,讓健康更簡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