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文學 梁實秋 汪曾祺 散文 聚物養我 聚物養我 2017-10-05

進入中國近代以來,寫美食的作家層出不窮,我就介紹幾本我比較喜歡的美食書籍。

一、《美食人生》·汪曾祺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美食人生

本書精選了汪曾祺先生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作的關於飲食文化的散文四十二篇,包括名篇《四方食事》《五味》《家常酒菜》等,主要按照作品的創作時間進行編排,比較全面地展現了汪曾祺對於飲食文化的獨特感受和見解。在汪曾祺的筆下,無論是地方風味、民間特色美食還是家常酒菜,都是美食。他像美食家一樣細酌慢品,從一道道美食的歷史談到其具體做法以及口感,如話家常,表達了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令人百讀不厭。此外,本書還穿插了三十張當代畫家李津的畫作,圖文並茂,可讀性極強。

目錄 · · · · · ·

四方食事

001口味

001切膾

004河豚

007野菜

008關於葡萄

010葡萄和爬山虎

010葡萄的來歷

011葡萄月令

013泡茶館

020葵·薤

030昆明的果品

036梨

036石榴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是《端午的鴨蛋》和《葡萄月令》。

二、《美食家》·陸文夫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美食家

中篇小說《美食家》是陸文夫的代表作,1983年發表於《收穫》第一期。故事講述了革命幹部高小庭和資本家朱自治四十餘年的浮沉糾葛,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生活,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

該作品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資本家朱自冶出租房屋為生,收入很多,一應事務又有經紀人代為辦理,所以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吃、喝、消遣。他不僅吃得又精又細,而且能把吃食講得頭頭是道。中學生高小庭和媽媽是朱自冶的遠親,寄住朱家,不交房錢,朱自冶便讓高小庭課餘時間給他當跑街的、採買各處的風味小吃。高小庭在學校學到了革命道理,對朱自冶的寄生蟲生活忿忿不平。1948年冬天,高小庭投奔革命到解放區,沒想到解放後被分配回蘇州幹商業工作。解放後,朱自冶仍然有錢,繼續著每天進飯館、上茶樓的生活。因為他不抽不賭不嫖,沒幹過壞事,鎮反鎮不到他頭上,他反說共產黨把天下治得太平了,可以放心吃喝了。高小庭心裡有氣,成功說服朱自治的車伕阿二別再給資產階級寄生蟲當“牛馬”。朱自冶沒有車坐了,自然對高小庭懷恨在心。高小庭暗暗得意,認為自己使朱自冶學會了自食其力。後來組織分配高小庭去一家名菜館當經理,他決心不再為資產階級寄生蟲服務,而要為人民大眾服務,於是把名菜館“改造”成大飯鋪。受其影響,其他名菜館也開始敷衍了事。朱自冶及其“食友”們無處可吃,丟了魂一樣蔫頭蔫腦。朱自治為了吃上好菜而去舊政客的姨太太孔碧霞結婚。高小庭的改革造成飯店飯菜質量低劣也引起了許多幹部、工人的不滿,連老戰友也責備他他毀滅了蘇州的飲食文化。60年代初國家陷於貧困,飢餓威脅著每個人,朱自冶和高小庭一起偷偷去碼頭拉大南瓜。拉南瓜的時候餓得皮包骨頭的朱自冶沉浸在對曾經享用過的美味的回憶裡,居然在幻想中創造了一道名菜“南瓜盅”。到了“文革”,高小庭和朱自冶一個是走資派,一個是寄生蟲,都成了批判對象,高小庭還被趕出蘇州下放到農村。“文革”後落實政策,高小庭仍回蘇州那家菜館當經理。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小庭的思想也解放了,又把大飯鋪恢復成名菜館。朱自冶則搖身一變成為“美食家”,有好事者還藉此機會成立烹飪學會,讓他擔任會長。在烹飪學會的成立宴上,高小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三、《雅舍談吃》·梁實秋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雅舍談吃

《雅舍談吃》是2015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實秋。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先生一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饞,基於生理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梁實秋(1903―1987),20世紀華語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代宗師,給本世紀文壇留下了2000多萬字沉甸甸的著譯的文學大師.樑公散文自然、真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絢爛之極趨於平淡”;旁徵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我們從他的作品中遴選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雜感、隨筆,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我們深信,只要拋棄偏見,讀者不難從中感受這位大師個性獨異的文心、文氣、文調,領略他的積學之厚、腹笥之富和經澤之薰,走進一片高雅脫俗的美文世界。

《雅舍談吃》 是梁實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錄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稱為題目,篇篇精緻,充滿閒情逸趣,讀來常常口齒生津,饞涎欲滴。

此版新修訂,將全書分為兩 個部分:“雅舍談吃” 和“談吃拾遺”。“雅舍談吃”完整收錄初版《雅舍談吃》所有內容;“談吃拾遺”輯錄初版《雅舍談吃》未收錄的39篇談吃美文,這兩部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極其完備的《雅舍談吃》。

梁實秋先生是公認的華語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師之一。他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流播海內外,被人們贊為經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後印行了三百多版。

四、《味言道》·車前子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味言道

味言道本書是著名詩人,畫家,作家車前子專寫食物的隨筆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慈姑 菱角 蟹黃 河豚

江南點心 山西面食

飯局 酒聚

玫瑰竹夫人 青木瓜女子

作者在眾多食物和滋味的描摹中,寫出了天地至味,世間至情

本書是著名詩人,畫家,作家車前子專寫食物的隨筆集,作為當代隨筆大家,本書代表了他的鮮明文風和卓越水準。

作者在本書中盡情抒寫了自己豐富琳琅的食客體驗。以精細的筆觸展開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圖景,蘇州餛鈍,陝北油饃,吉林韭花,東洋芥辣;既有清雅嘉品,也有美味攤食,以至慈姑、洋蔥、菜花、橘子,筆觸所及,無不妙味雋永。又能撫今追昔,舊日已失的美味,時下迭出的新菜,可看出今昔之變;時令節氣,魚鳥果蔬肥瘦消長,能感受天地在舌尖的律動。

作者不僅僅羅列杯盤,更深諳食物與為人的微妙關係,由吃品、酒品而及人品,由酒局、飯局而至時局,品咂食的至味,酒的境界,人生的淺深。

五、《至味在人間》·陳曉卿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至味在人間

《至味在人間》收錄了陳曉卿近十年寫的美食文章,既有豆腐乾、螺螄粉、滷煮、薺菜花等菜品的吃法,也有天南海北的手藝人是如何加工美食的。

大隱於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餚,東奔西走,只為吃口熱乎的;

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至味在人間》是一個美食愛好者的十年飲啜筆記,陳曉卿將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為碗缽,佐以故事人情之鹽,把關於食物的獨家記憶蒸炒煎炸而成此書。從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靈魂深處的家鄉味道,從四面八方覓食的掃街嘴到飲食變遷的滄海桑田,從食客廚子店小二談到飯菜與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飯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濺之時,歸根結底直抵人心:吃什麼、在哪裡吃這些問題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六、《人生必去的餐廳》·蔡瀾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人生必去的餐廳

《人生必去的餐廳》收錄了蔡瀾印象中世界各國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餐廳及其經典菜式,除文字介紹外更有精美圖片,讓沒有去過人也能感受到美味的誘惑,從意大利到美國,從日本到臺灣,從新加坡到印尼,領略各國美食的同時也收穫了各國的文化和獨特風情,是蔡瀾作品的經典之作。

七、《飲食男女》·沈宏非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飲食男女

繼《時髦是毛 時間是皮》、《寫食主義》、《食相報告》等專著之後,著名專欄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隨筆集《飲食男女》近日由江蘇文藝出版社集結出版。

沈宏非為目前活躍在中國報刊的新銳專欄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響力的專欄包括《南方週末》的“飲食男女”、“寫食主義”,《三聯生活週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週》的“吃弗消”,《經濟觀察報》的“廢話點心”,以及正在《新民晚報》開設的“準風

尚談”等等。《飲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週末開設的專欄“飲食男女”的集結。

由沈宏非所倡導的美食美文已成為時下報刊界的風景,評論認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專欄文字還有他對吃喝與時尚的融匯,對流行話語的隨手拈來,都成了一種新的路數。” 沈宏非寫過詩、小說,當過記者、編輯,連續居住超過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廣州和香港,對南北飲食文化的熱愛、對報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對中西時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專欄寫作的領跑地位,從而改寫了談吃談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歷史。

與《食相報告》、《寫食主義》等書不同的是,《飲食男女》並不僅僅著眼於“飲食”,而是把筆觸伸向了“男女”,正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書中,沈宏非堅持一貫的遊戲文風,寫飲食男女和男女飲食,既不動聲色,嫻雅從容,又冷雋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鴛鴦茶》,《霸王別雞》,《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將飲食的活色生香與男女的欲說還休表達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餘,又滿口餘香。

八、《元氣糖》·殳俏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元氣糖

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專門為美食專欄作家殳俏量身定製的一本書。

專欄作家、食評家殳俏的最新美食經。殳俏自稱“美食工作者”和“煮婦”,最好吃的女人,最會吃的作家,最吃不胖的美食家。殳俏寫曾經經歷和正在發生的美食與美食事件,東京的菜市,西班牙的小飯館,冬天的韓國菜,香港的大排檔,阿拉伯的飯店,既有日式的清淡滋味和簡約趣味,又帶著濃郁的畫面感和故事感。殳俏的吃,機智、俏皮、幽默與生動,完全沒有中國傳統文人系美食家的酸腐和懷舊,她其實寫的是各種各樣的愛,愛海膽,愛春筍,愛烤肉,愛湯糰,愛烤鴨,愛鵝肝……愛做菜,愛下廚。說到底,愛美食就是愛生活,愛吃就是愛生命。

九、《川菜雜談》·車輻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川菜雜談

《川菜雜談》是2004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車輻。

車輻善吃、懂吃,且身經各種場面,廣交三教九流,廣識士夫名流,與張大千、謝無量、李(吉力)人諸先生遊,又如引車賣漿之流,販夫走卒之輩同飲食,於是車輻之美食,兼得士大夫之上流品位與下層社會之苦食。除精於食,復博聞強識於四川的文化、民情、風俗與政事,是以四川的文化名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