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創下的政績。

唐朝時候,到處是鶯歌燕舞的繁榮景象,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非常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丟東西都沒有人撿,外出了不用關門,生意人累了倒在路邊呼呼大睡,不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那時候不但小偷,連強盜都改邪歸正了。唐太宗的時候,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取得這麼驕人的政績,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但也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徵。

魏徵原來不是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創下的政績。

唐朝時候,到處是鶯歌燕舞的繁榮景象,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非常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丟東西都沒有人撿,外出了不用關門,生意人累了倒在路邊呼呼大睡,不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那時候不但小偷,連強盜都改邪歸正了。唐太宗的時候,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取得這麼驕人的政績,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但也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徵。

魏徵原來不是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撿來的智囊。

魏徵博古通今,才華出眾,對當時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他對太子李建成說,雖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處處都比你厲害,你應該早做決斷,要不然遲早要吃你這個弟弟的虧。但李建成不以為然,優柔寡斷,結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頭。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命喪黃泉,魏徵也做了階下囚。

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馬上控制了朝中局勢。李世民早聽說哥哥李建成身邊有個魏徵,足智多謀,還建議哥哥把自己給做了。於是就專門把魏徵帶到跟前,奚落他說,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高論,說來聽聽。

魏徵不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梗著脖子不服地說,要是太子聽了我的話,今天站在這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點好奇,心說你小子都到這地步了還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殺,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邊。

唐太宗本來是因為好奇,想把魏徵留下來羞辱他,想看到這個失敗的謀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戰戰兢兢的喪家犬的樣子。誰知道魏徵不僅嘴硬,而且有真才實學,勇氣過人。不但沒有一點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桿,對唐太宗品頭論足,直言不諱。

"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創下的政績。

唐朝時候,到處是鶯歌燕舞的繁榮景象,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非常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丟東西都沒有人撿,外出了不用關門,生意人累了倒在路邊呼呼大睡,不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那時候不但小偷,連強盜都改邪歸正了。唐太宗的時候,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取得這麼驕人的政績,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但也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徵。

魏徵原來不是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撿來的智囊。

魏徵博古通今,才華出眾,對當時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他對太子李建成說,雖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處處都比你厲害,你應該早做決斷,要不然遲早要吃你這個弟弟的虧。但李建成不以為然,優柔寡斷,結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頭。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命喪黃泉,魏徵也做了階下囚。

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馬上控制了朝中局勢。李世民早聽說哥哥李建成身邊有個魏徵,足智多謀,還建議哥哥把自己給做了。於是就專門把魏徵帶到跟前,奚落他說,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高論,說來聽聽。

魏徵不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梗著脖子不服地說,要是太子聽了我的話,今天站在這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點好奇,心說你小子都到這地步了還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殺,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邊。

唐太宗本來是因為好奇,想把魏徵留下來羞辱他,想看到這個失敗的謀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戰戰兢兢的喪家犬的樣子。誰知道魏徵不僅嘴硬,而且有真才實學,勇氣過人。不但沒有一點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桿,對唐太宗品頭論足,直言不諱。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可唐太宗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如獲至寶。為什麼呢?

因為這魏徵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及時指出自己言行或者決策中的失誤,說的頭頭是道,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而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能做到這一點。要麼他們的沒有敏銳的洞察力,要麼他們沒有勇氣敢當面指出。

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被唐太宗處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為尚書左丞,當了唐太宗的紀檢委書記。魏徵成了唐太宗的高級智囊和超級糾錯機,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勳。

魏徵給李世民打工,兢兢業業,一干就是17年,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主僕情深。唐太宗對身邊這個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寵愛有加。不止一次對外國使節誇讚魏徵,說大唐搞得這麼好,而是因為朕身邊有魏徵的緣故。

魏徵病重的時候的時候,唐太宗隔三差五到魏徵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帶來好多禮物,還下令宮中最好的御醫用最好的藥讓魏徵早日康復,有時候在魏徵家中一待就是半天。還把自己心愛的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 ,從精神上給魏徵支持。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非常惋惜,也十分懷念,經常到凌煙閣的功臣紀念館去悼念魏徵。還寫下了那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物是人非。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從愛惜、懷念、到憎惡、仇恨。答應公主嫁給魏徵兒子的事再也不提;而且派人推到了魏徵的墓碑。這時候,魏徵屍骨未寒。

是什麼讓唐太宗這個英明的皇帝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呢?

"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創下的政績。

唐朝時候,到處是鶯歌燕舞的繁榮景象,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非常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丟東西都沒有人撿,外出了不用關門,生意人累了倒在路邊呼呼大睡,不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那時候不但小偷,連強盜都改邪歸正了。唐太宗的時候,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取得這麼驕人的政績,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但也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徵。

魏徵原來不是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撿來的智囊。

魏徵博古通今,才華出眾,對當時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他對太子李建成說,雖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處處都比你厲害,你應該早做決斷,要不然遲早要吃你這個弟弟的虧。但李建成不以為然,優柔寡斷,結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頭。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命喪黃泉,魏徵也做了階下囚。

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馬上控制了朝中局勢。李世民早聽說哥哥李建成身邊有個魏徵,足智多謀,還建議哥哥把自己給做了。於是就專門把魏徵帶到跟前,奚落他說,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高論,說來聽聽。

魏徵不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梗著脖子不服地說,要是太子聽了我的話,今天站在這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點好奇,心說你小子都到這地步了還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殺,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邊。

唐太宗本來是因為好奇,想把魏徵留下來羞辱他,想看到這個失敗的謀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戰戰兢兢的喪家犬的樣子。誰知道魏徵不僅嘴硬,而且有真才實學,勇氣過人。不但沒有一點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桿,對唐太宗品頭論足,直言不諱。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可唐太宗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如獲至寶。為什麼呢?

因為這魏徵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及時指出自己言行或者決策中的失誤,說的頭頭是道,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而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能做到這一點。要麼他們的沒有敏銳的洞察力,要麼他們沒有勇氣敢當面指出。

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被唐太宗處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為尚書左丞,當了唐太宗的紀檢委書記。魏徵成了唐太宗的高級智囊和超級糾錯機,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勳。

魏徵給李世民打工,兢兢業業,一干就是17年,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主僕情深。唐太宗對身邊這個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寵愛有加。不止一次對外國使節誇讚魏徵,說大唐搞得這麼好,而是因為朕身邊有魏徵的緣故。

魏徵病重的時候的時候,唐太宗隔三差五到魏徵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帶來好多禮物,還下令宮中最好的御醫用最好的藥讓魏徵早日康復,有時候在魏徵家中一待就是半天。還把自己心愛的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 ,從精神上給魏徵支持。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非常惋惜,也十分懷念,經常到凌煙閣的功臣紀念館去悼念魏徵。還寫下了那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物是人非。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從愛惜、懷念、到憎惡、仇恨。答應公主嫁給魏徵兒子的事再也不提;而且派人推到了魏徵的墓碑。這時候,魏徵屍骨未寒。

是什麼讓唐太宗這個英明的皇帝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呢?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三事惹得君王怒。

讓唐太宗改變對魏徵態度發生重大轉變的有三件事。向皇上推薦自己的河北老鄉杜正倫。兩個人一個是河北鉅鹿的,一個是河北魏縣的,兩人私交很好。杜正倫也是唐朝宰相,兩個人官級相當,也輪不到魏徵推薦。只是當年魏徵曾推薦杜正倫當太子的老師,杜正倫怎麼努力,太子李承乾都不把他放在眼裡,還是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杜正倫雖然沒有和太子同流合汙,但對太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唐太宗因此怨恨魏徵推薦人不當。交友不慎。

侯君集是唐朝軍中大佬,手握重兵。魏徵跟侯君集關係不錯,兩人常在一起走動。但侯君集最後帶兵參與太子謀反,兵敗被殺。唐太宗把魏徵給太子推薦老師和跟魏徵和侯君集私交很好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讓他對自己這個信賴的大臣產生了懷疑。

《舊唐書》中說“太宗始疑徵阿黨”。對於皇帝來說,手下人結為朋黨是最忌諱的事情,哪怕是一點兆頭也要及時掐滅。但這兩件事對唐太宗來說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也不至於讓唐太宗發那麼大的火;這第三件事才是讓唐太宗惱恨魏徵,失去理智的真正原因。

第三件事就是洩露國家機密。魏徵死後沒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到史官那裡視察工作,無意中聽史官說魏徵曾經把上奏的密疏拿給史官看過,李世民聽了勃然大怒。心說,好你個鄉巴佬,我們君臣的決策過程那可是國家最高機密,只有被我批准才能有選擇地送到史官那裡。你竟然為了自己顯擺,把機密文件都洩露了。原來怎麼多年你不是為了大唐江山,而是為你自己青史留名,讓我給你當陪襯。你把我這皇上當猴耍呀。

於是李世民一怒之下,“手詔停婚”,還派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並且特別關照把墓碑上的碑文也磨掉。

"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貞觀之治就是唐太宗創下的政績。

唐朝時候,到處是鶯歌燕舞的繁榮景象,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非常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丟東西都沒有人撿,外出了不用關門,生意人累了倒在路邊呼呼大睡,不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那時候不但小偷,連強盜都改邪歸正了。唐太宗的時候,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唐朝是當時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取得這麼驕人的政績,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但也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徵。

魏徵原來不是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敵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撿來的智囊。

魏徵博古通今,才華出眾,對當時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他對太子李建成說,雖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處處都比你厲害,你應該早做決斷,要不然遲早要吃你這個弟弟的虧。但李建成不以為然,優柔寡斷,結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頭。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玄武門政變發生,李建成命喪黃泉,魏徵也做了階下囚。

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馬上控制了朝中局勢。李世民早聽說哥哥李建成身邊有個魏徵,足智多謀,還建議哥哥把自己給做了。於是就專門把魏徵帶到跟前,奚落他說,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高論,說來聽聽。

魏徵不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梗著脖子不服地說,要是太子聽了我的話,今天站在這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點好奇,心說你小子都到這地步了還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殺,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邊。

唐太宗本來是因為好奇,想把魏徵留下來羞辱他,想看到這個失敗的謀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戰戰兢兢的喪家犬的樣子。誰知道魏徵不僅嘴硬,而且有真才實學,勇氣過人。不但沒有一點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桿,對唐太宗品頭論足,直言不諱。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可唐太宗一點都不生氣,反而如獲至寶。為什麼呢?

因為這魏徵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及時指出自己言行或者決策中的失誤,說的頭頭是道,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而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能做到這一點。要麼他們的沒有敏銳的洞察力,要麼他們沒有勇氣敢當面指出。

就這樣魏徵不但沒有被唐太宗處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為尚書左丞,當了唐太宗的紀檢委書記。魏徵成了唐太宗的高級智囊和超級糾錯機,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勳。

魏徵給李世民打工,兢兢業業,一干就是17年,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主僕情深。唐太宗對身邊這個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寵愛有加。不止一次對外國使節誇讚魏徵,說大唐搞得這麼好,而是因為朕身邊有魏徵的緣故。

魏徵病重的時候的時候,唐太宗隔三差五到魏徵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帶來好多禮物,還下令宮中最好的御醫用最好的藥讓魏徵早日康復,有時候在魏徵家中一待就是半天。還把自己心愛的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 ,從精神上給魏徵支持。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非常惋惜,也十分懷念,經常到凌煙閣的功臣紀念館去悼念魏徵。還寫下了那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物是人非。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從愛惜、懷念、到憎惡、仇恨。答應公主嫁給魏徵兒子的事再也不提;而且派人推到了魏徵的墓碑。這時候,魏徵屍骨未寒。

是什麼讓唐太宗這個英明的皇帝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呢?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三事惹得君王怒。

讓唐太宗改變對魏徵態度發生重大轉變的有三件事。向皇上推薦自己的河北老鄉杜正倫。兩個人一個是河北鉅鹿的,一個是河北魏縣的,兩人私交很好。杜正倫也是唐朝宰相,兩個人官級相當,也輪不到魏徵推薦。只是當年魏徵曾推薦杜正倫當太子的老師,杜正倫怎麼努力,太子李承乾都不把他放在眼裡,還是走上了謀反的道路。

杜正倫雖然沒有和太子同流合汙,但對太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唐太宗因此怨恨魏徵推薦人不當。交友不慎。

侯君集是唐朝軍中大佬,手握重兵。魏徵跟侯君集關係不錯,兩人常在一起走動。但侯君集最後帶兵參與太子謀反,兵敗被殺。唐太宗把魏徵給太子推薦老師和跟魏徵和侯君集私交很好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讓他對自己這個信賴的大臣產生了懷疑。

《舊唐書》中說“太宗始疑徵阿黨”。對於皇帝來說,手下人結為朋黨是最忌諱的事情,哪怕是一點兆頭也要及時掐滅。但這兩件事對唐太宗來說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也不至於讓唐太宗發那麼大的火;這第三件事才是讓唐太宗惱恨魏徵,失去理智的真正原因。

第三件事就是洩露國家機密。魏徵死後沒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到史官那裡視察工作,無意中聽史官說魏徵曾經把上奏的密疏拿給史官看過,李世民聽了勃然大怒。心說,好你個鄉巴佬,我們君臣的決策過程那可是國家最高機密,只有被我批准才能有選擇地送到史官那裡。你竟然為了自己顯擺,把機密文件都洩露了。原來怎麼多年你不是為了大唐江山,而是為你自己青史留名,讓我給你當陪襯。你把我這皇上當猴耍呀。

於是李世民一怒之下,“手詔停婚”,還派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並且特別關照把墓碑上的碑文也磨掉。

一代名相魏徵,為什麼下場那麼慘?這裡告訴你答案

請輸入圖片描述

平反昭雪。

李世民一氣之下推倒魏徵的墓碑,心裡也有幾分後悔。魏徵死後第二年,公元645年,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失敗,勞師動眾、勞民傷財,這才想起魏徵的好處。心想如果魏徵在,一定會出面阻止我的,我就不會犯這麼大的錯誤了。

回京之後,隨即下令給魏徵“平反昭雪”,重新給魏徵立碑,還舉行了隆重的立碑儀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