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胃癌 腸胃病 癌症 蔬菜 訪兒安德業貿 訪兒安德業貿 2017-11-08

經常聽到有人說:吃飯快的人,患胃癌的機率比較高。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食管反覆經過燙食物損傷,久而久之形成慢性炎症,就會大大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至於咀嚼習慣對其他胃腸道腫瘤的影響,則是缺乏依據的。

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這兩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比如一些地區有進食過燙的習慣,如果吃了過燙的食物,因為溫度的原因未充分咀嚼食物就吞嚥到食管,那麼過燙的食物就有可能將食管灼傷。

更糟糕的是,唾液根本沒有使黃麴黴素"滅毒"的作用,如果有人聽信流言,相信反覆咀嚼可以消滅黃麴黴素的毒性,從而放心大膽的食用黴變食物,那麼就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

唾液也沒有消除黃麴黴素毒性的作用。

黃麴黴素是黃麴黴菌分泌的毒素,而黃麴黴菌通常生活在土壤、腐敗蔬菜、乾草和發酵穀物之中。

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在和胃癌發病相關的飲食因素中,使用過多食鹽或亞硝酸鹽會增加患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則能降低患癌風險,這也是目前醫學界的主流認識,沒有證據表明細嚼慢嚥可以預防胃腸道癌症的發生。

所以預防黃麴黴素毒害的最有效方法是不吃腐爛、黴變的食物,不讓黃麴黴素"入口",而不是等到黃麴黴素進到口中才指望唾液來"滅毒"。

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吃飯細嚼慢嚥確實是個好習慣,不僅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還能預防進食過快過飽,對預防肥胖有好處,但並沒有證據表示吃飯快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尤其是一些在困難時代成長起來的老年人,平時吃用非常儉省,如果因為聽信流言而放心大嚼捨不得丟棄的已經發黴變質的食物,那會對這些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癌症為什麼會那麼頑固呢?

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吃飯太快會患胃癌?真的假的!

當然,囫圇吞棗和其他一些不良飲食習慣結合起來也是有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