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自信能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魁甲登高第”。落第後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引來宋仁宗的特殊關照,後來雖兩次赴試,都鎩羽而歸,從此浪跡天涯。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柳永流寓杭州,時任兩浙轉運使為舊友孫何,拜會無門。只得一反婉約之風,賦了首《望海潮·東南形勝》詞,詞中“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飽含了對孫何的溢美、祝福。柳永請當地常去高端會所的歌女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聽歌,你只唱此曲。雖然孫何事後只打發柳永吃了頓飯,但這首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自信能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魁甲登高第”。落第後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引來宋仁宗的特殊關照,後來雖兩次赴試,都鎩羽而歸,從此浪跡天涯。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柳永流寓杭州,時任兩浙轉運使為舊友孫何,拜會無門。只得一反婉約之風,賦了首《望海潮·東南形勝》詞,詞中“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飽含了對孫何的溢美、祝福。柳永請當地常去高端會所的歌女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聽歌,你只唱此曲。雖然孫何事後只打發柳永吃了頓飯,但這首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蘇軾

宋嘉祐初年(1056年),48歲的蘇洵帶著蘇軾、蘇轍赴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國考,途中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並作《上張益州書》。得到張的指點,蘇洵到京後,即攜自文《衡論》、《權書》、《幾策》及《上歐陽內翰書》給翰林學士、文壇領袖歐陽修,此後蘇洵在京文名日盛。

次年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蘇軾寫了《上梅直講書》,把梅堯臣比作孔子;蘇轍也寫了《上樞密韓太尉書》,謂韓琦“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捧得梅、韓二人不要不要的。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自信能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魁甲登高第”。落第後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引來宋仁宗的特殊關照,後來雖兩次赴試,都鎩羽而歸,從此浪跡天涯。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柳永流寓杭州,時任兩浙轉運使為舊友孫何,拜會無門。只得一反婉約之風,賦了首《望海潮·東南形勝》詞,詞中“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飽含了對孫何的溢美、祝福。柳永請當地常去高端會所的歌女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聽歌,你只唱此曲。雖然孫何事後只打發柳永吃了頓飯,但這首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蘇軾

宋嘉祐初年(1056年),48歲的蘇洵帶著蘇軾、蘇轍赴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國考,途中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並作《上張益州書》。得到張的指點,蘇洵到京後,即攜自文《衡論》、《權書》、《幾策》及《上歐陽內翰書》給翰林學士、文壇領袖歐陽修,此後蘇洵在京文名日盛。

次年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蘇軾寫了《上梅直講書》,把梅堯臣比作孔子;蘇轍也寫了《上樞密韓太尉書》,謂韓琦“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捧得梅、韓二人不要不要的。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秦觀

秦觀比蘇軾小一轉,熙寧七年(1074年),得知自己的偶像、文壇領袖蘇軾自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道經維揚,二十六歲的少遊憑著其“喜從滑稽飲酒者遊”而生的靈感,事先模仿蘇軾風格,在維揚一山寺(筆者以為當為平山堂)牆上題詩一首,蘇軾見後大驚。

後來少遊的老師孫莘老出示少遊以前所作詩詞數百篇,蘇軾閱後嘆道:“向書壁者,必此郎耶?”少遊與偶像蘇軾雖未謀面,已結神交,兩人數十年深廣的師生交遊實從此始。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自信能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魁甲登高第”。落第後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引來宋仁宗的特殊關照,後來雖兩次赴試,都鎩羽而歸,從此浪跡天涯。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柳永流寓杭州,時任兩浙轉運使為舊友孫何,拜會無門。只得一反婉約之風,賦了首《望海潮·東南形勝》詞,詞中“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飽含了對孫何的溢美、祝福。柳永請當地常去高端會所的歌女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聽歌,你只唱此曲。雖然孫何事後只打發柳永吃了頓飯,但這首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蘇軾

宋嘉祐初年(1056年),48歲的蘇洵帶著蘇軾、蘇轍赴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國考,途中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並作《上張益州書》。得到張的指點,蘇洵到京後,即攜自文《衡論》、《權書》、《幾策》及《上歐陽內翰書》給翰林學士、文壇領袖歐陽修,此後蘇洵在京文名日盛。

次年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蘇軾寫了《上梅直講書》,把梅堯臣比作孔子;蘇轍也寫了《上樞密韓太尉書》,謂韓琦“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捧得梅、韓二人不要不要的。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秦觀

秦觀比蘇軾小一轉,熙寧七年(1074年),得知自己的偶像、文壇領袖蘇軾自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道經維揚,二十六歲的少遊憑著其“喜從滑稽飲酒者遊”而生的靈感,事先模仿蘇軾風格,在維揚一山寺(筆者以為當為平山堂)牆上題詩一首,蘇軾見後大驚。

後來少遊的老師孫莘老出示少遊以前所作詩詞數百篇,蘇軾閱後嘆道:“向書壁者,必此郎耶?”少遊與偶像蘇軾雖未謀面,已結神交,兩人數十年深廣的師生交遊實從此始。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接受冷子興之計,憑著林如海的一封推介信和“賈姓宗侄”的名帖,到京都干謁了賈政。賈政先為其謀了一個復職候缺,不上兩月,又謀補金陵應天府之缺。賈雨村得以再次徜徉於仕途。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時任江寧織造員外郎的曹頫被革職入獄。曹雪芹家族在次年正月元宵節前被抄檢,遷回北京。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闔家生計的壓力,在結識了政商界的名流後,曹雪芹摒棄了少年時期視“經濟仕途”為糞土的觀念,往往干謁權貴。晚年,其學生敦誠《寄懷曹雪芹(沾)》詩道:“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以孟嘗君的食客馮諼彈鋏長歌的故事和杜甫“朝扣富兒門”的詩句勸誡曹公莫作干謁之舉,望其“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

作者翟榮明,江蘇省高郵市人。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作者

翟榮明

說起“干謁”二字,大夥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幕、入仕、升遷等目的,謁拜達官顯貴或者文壇名宿的行為。即今之“走後門”、“拉關係”、“找靠山”、“追星”等等。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道元傳》:“(五弟酈道約)性多造請,好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於世,不免飢寒。”

被幹謁者與干謁者存在尊卑關係,干謁者根據干謁對象的人性弱點或興趣雅好,呈送干謁詩、文甚而財貨等等。

恩格斯曾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兩人都沒有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

錢穆先生曾道:“干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縱觀中國曆代文人之干謁行為,既有時勢所迫的無奈之舉,亦有別出心裁的脫俗之行,容筆者擷取一二,為君道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孟浩然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集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張九齡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次年又遷中書令兼修國史。而“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雖苦學多年,已過中年卻無緣仕途。

他給舊友張九齡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段描寫八月洞庭美景,可謂氣勢恢宏;後段則以欲渡無舟楫,處盛世卻不能入仕濟天下而羞愧,祈盼得到援引、推薦和錄用。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王維

唐朝集詩、書、畫、樂之大成、有“詩佛”之稱的王維,雖聰明過人,然父親早逝,作為長子的他自然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唐薛用弱《集異志》載:為了能中舉為官,王維通過岐王李範拜訪唐玄宗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對詩歌、音樂自是底蘊深厚。王維穿上岐王為其準備的鮮華奇異之錦繡衣服,先用琵琶演奏了一曲“新聲怨切”的《鬱輪袍》,繼而又獻上自己“舊詩清越”的詩作十篇。玉真原以為這些詩作是古人佳作,見到自己的偶像後,她驚喜道:“皆我素所誦習者。”因而王維於開元九年(721年)剛弱冠時即中“解頭”,生生的擠掉了起初內定的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宦海沉浮,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 王維曾以《上張令公》獻詩給丞相張說,未果;十年後,王維又獻給累官封為始興縣伯的張九齡《獻始興公》,詩中以“大君子”稱張、以“為蒼生”為自己的理想、以“賤子”自稱,可見其求官之迫切,後得任右拾遺。

王維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唐朝的科舉制度造成的,唐代士子要參加進士科、明經科等考試,錄取人數少,即便及第,還需吏部銓選後方可授官。二是“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和“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的家境所迫。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李白

詩仙李白雖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心雄萬夫”的自信,自有“一飛沖天”的鴻鵠之志。然《唐六典》明確規定:罪人和商人之子不得參加科考。故出身商賈的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入仕,逼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走上漫漫干謁之路。

他不僅向唐玄宗進獻過《大獵賦》、《明堂賦》,還曾多次謁見安州長史李京之、裴寬、張說之子駙馬都尉張垍,還干謁過益州長史蘇頲、邠州司馬李粲、安州都督馬正會、祕書監賀知章等等,可謂“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開元八年(720年),血氣方剛的李白給渝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詩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恃才傲物之情溢於言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則放低了身段。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4歲詩聖杜甫的舉進士不第。後從天寶七年(748年)起困守長安近十年,為生活所逼,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以求入仕,他為唐玄宗進獻過《三大禮賦》,干謁過汝陽郡王李璡、尚書左丞韋濟、張垍、京兆尹鮮于仲通、西平郡王哥舒翰、武部尚書韋見素等。

然世態炎涼,加之遭遇“安史之亂”,官至左拾遺的杜甫在漂泊流離中渡過了一生,也成就了其“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成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時隔三百年,歷史來到了大宋王朝,唐代盛行的干謁之風雖然不再大行其道,然亦非杳無蹤跡。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自信能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魁甲登高第”。落第後因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引來宋仁宗的特殊關照,後來雖兩次赴試,都鎩羽而歸,從此浪跡天涯。

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柳永流寓杭州,時任兩浙轉運使為舊友孫何,拜會無門。只得一反婉約之風,賦了首《望海潮·東南形勝》詞,詞中“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飽含了對孫何的溢美、祝福。柳永請當地常去高端會所的歌女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聽歌,你只唱此曲。雖然孫何事後只打發柳永吃了頓飯,但這首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蘇軾

宋嘉祐初年(1056年),48歲的蘇洵帶著蘇軾、蘇轍赴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國考,途中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並作《上張益州書》。得到張的指點,蘇洵到京後,即攜自文《衡論》、《權書》、《幾策》及《上歐陽內翰書》給翰林學士、文壇領袖歐陽修,此後蘇洵在京文名日盛。

次年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蘇軾寫了《上梅直講書》,把梅堯臣比作孔子;蘇轍也寫了《上樞密韓太尉書》,謂韓琦“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捧得梅、韓二人不要不要的。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 秦觀

秦觀比蘇軾小一轉,熙寧七年(1074年),得知自己的偶像、文壇領袖蘇軾自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道經維揚,二十六歲的少遊憑著其“喜從滑稽飲酒者遊”而生的靈感,事先模仿蘇軾風格,在維揚一山寺(筆者以為當為平山堂)牆上題詩一首,蘇軾見後大驚。

後來少遊的老師孫莘老出示少遊以前所作詩詞數百篇,蘇軾閱後嘆道:“向書壁者,必此郎耶?”少遊與偶像蘇軾雖未謀面,已結神交,兩人數十年深廣的師生交遊實從此始。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接受冷子興之計,憑著林如海的一封推介信和“賈姓宗侄”的名帖,到京都干謁了賈政。賈政先為其謀了一個復職候缺,不上兩月,又謀補金陵應天府之缺。賈雨村得以再次徜徉於仕途。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時任江寧織造員外郎的曹頫被革職入獄。曹雪芹家族在次年正月元宵節前被抄檢,遷回北京。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闔家生計的壓力,在結識了政商界的名流後,曹雪芹摒棄了少年時期視“經濟仕途”為糞土的觀念,往往干謁權貴。晚年,其學生敦誠《寄懷曹雪芹(沾)》詩道:“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以孟嘗君的食客馮諼彈鋏長歌的故事和杜甫“朝扣富兒門”的詩句勸誡曹公莫作干謁之舉,望其“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說說“干謁”那些事兒

文人的干謁之風起於何時,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干謁之風還將延續下去。只希望未來的干謁,少一些物質,少一些無奈,少一些屈辱,多一些精神,多一些風雅,多一些趣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