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有些投資者一直堅信,告訴買什麼股,或是直接來個一招鮮的選股祕技,那才是最乾的乾貨,去騙子那裡吧,他們最不缺這些“乾貨”。
——坤鵬論
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不知你沒有這樣的感覺,對於不懂的事情,開始都會覺得它複雜無比,但當你越學越深入後,反而能夠只用一句話就說出它的真諦。

古人說,大道至簡,化繁為簡。

絕對是真理,因為它們經過了數代人的經驗,還能傳承至今。

所以,坤鵬論一直倡導看事看本質,而本質從來都是簡單的,掌握了本質,再看事情本身,就會通透很多。

一、諾貝爾獎獲得者不用自己的投資理論

之前坤鵬論曾在《來自象牙塔裡的出擊 一文看懂投資組合理論(中)》詳細介紹過哈里·馬科維茨和他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馬科維茨利用均值—方差告訴人們,在風險一定時,使收益(均值)最大化;在收益一定時,使風險(方差)最小化。

目前,很多銀行都採用這個模型或其他類似的投資方法,並提醒客戶不要憑自己的直覺投資。

這一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且被稱為現代金融的開山之作。

但是,馬科維茨退休後自己做投資時,卻沒有用自己創造的模型,而是採用了簡單的經驗法則,我們稱之為“1/N法則”:

把錢平均分成N份,分別投資不同的股票。

為什麼他不選擇分析大量數據的方法,而是依靠自己的直覺?

在一次訪談中,馬科維茨表示:“我想‘如果股市上漲,而我沒有買入,我會覺得自己很笨。如果股市下跌,我卻買入了,我也會覺得自己很笨’,所以我選擇了買入一半。”

很多投資者都是這樣做的,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1/N這種經驗法則不僅簡單,而且是分散投資的一種最純粹的方法。

這條經驗法則的優勢究竟何在?

一項研究將這條法則與均值—方差模型以及12種其他投資方法進行了比較,共分析了7種情況,其中包括投資10只美國工業股。

均值—方差模型分析了10年的股票數據,而1/N法則什麼數據都沒有使用。

結果如何呢?

在7項測試中,1/N法則有6項的表現都優於均值—方差模型,其他12種方法在預測未來的股價上也不總是優於1/N法則。

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這是否表明獲得諾獎的投資組合模型是騙人的呢?

當然不是。

在已知風險的理想世界中,這種方法是最佳選擇,但是對充滿不確定性的股市而言,它就不一定奏效了。

要運用這個複雜的模型,我們需要根據過去的信息評估大量參數。

但正如我們看到的,10年時間太短了,我們無法做出可靠的評估。

假設你買入50只股票,均值—方差模型需要多少年的股票數據才能優於1/N法則呢?

計算機模擬程序給出的答案是:大約500年!

也就是說,直到2519年,投資者才可以放棄這條簡單的經驗法則,轉而使用高級的均值—方差模型,做出成功預測。

並且,還只有在同一批股票以及股市還存在的前提下,這種情況才有可能實現。

你可能想不到是,不少分析師自己也常常使用1/N法則。

還有一家跨國保險公司的投資負責人曾表示:“我查看了公司自1969年以來的投資記錄,並且比較了1/N法則和我們所採用的投資策略的優劣。結果表明,如果採用1/N法則,我們可能會賺到更多錢。”

然而,他又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雖然我認為1/N法則更好,但問題是,我應該如何向客戶解釋呢?他們也許會說,‘那樣的話,我自己就能做投資而不需要你們了’。”

以上這些內容證明,如果我們面臨的投資風險與均值—方差投資組合模型的數學假設相匹配,那麼通過計算就可以預測成功。

但是,在現實的投資領域裡,依靠直覺的簡單法則可能更有效,而且在充滿未知風險的其他領域一般也是如此。

二、我們應對複雜的正確姿勢

1.承認自己的無知

但凡投資大師,他們都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知,而是堅守自己懂的,對於不懂的碰都不碰,這就是投資中著名的能力圈。

坤鵬論認為,當你承認自己無知時,你就已經超越了90%的投資者。

所以,在投資中不被騙、不承受過高風險,只要承認自己無知就可以了,落實到實際行動,就一句話:

不買自己不懂的金融產品。

坤鵬論一直將一句話銘記在心:“投資,最重要的不是投什麼,而是不投什麼!”

前些年,不少公司就靠著讓人看不懂忽悠投資人,樂視是其中的極品,當年,樂視的融資文件可是飛遍了好多企業家的辦公室,其精緻和複雜程度,需要專業人士坐下來仔細地再三斟酌。

可以說,90%的企業家看不懂樂視的生態化反。

有人曾告訴坤鵬論,曾經有很多年,因為害怕別人說他愚蠢,所以在遇到不懂的投資項目時,他從來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但教訓是慘痛的,之前那些美若天仙、神奇莫測的項目,總是讓他損失大筆資金。

如今,有人向他推銷某投資產品時,他會迴應道:“給你15分鐘時間,解釋一下它的具體內容,如果我聽不明白,我不會投資。”

這條簡單的法則甚至可以防止危機在全球傳播。

透明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而複雜性則會對潛在的災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2.不懂就學

居里夫人曾說過:“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事物,只有需要理解的事物。現在是我們理解更多事物的時候了,只有這樣,我們害怕的事物才有可能越來越少。”

3.什麼時候該簡單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凡事都應該儘可能地簡化,但不能過於簡單。”

坤鵬論認為,我們千萬不要二元論思維,前面說簡單,就全面倒向簡單,認為什麼事都不能複雜。

要簡化處理需要取決三個依據:

第一,不確定性越高,越應該簡化;不確定性越低,越應該複雜化。

股市無法預測,所以其不確定性很高,這時就應該使用像1/N法則這樣的簡單方法。

第二,可選方案越多,越應該簡化;可選方案越少,越應該複雜化。

這是因為複雜的方法需要評估多個風險因素,可選方案越多意味著需要評估的因素越多,這會導致更多的估計失誤。

相比之下,1/N法則不會受到更多可選方案的影響,因為它不需要根據以往的數據進行估算。

第三,歷史數據越多,越應該使用複雜的方法。

這就是如果擁有500年的數據,馬科維茨的模型就會成功的原因。

不同的因素會共同發生作用:如果只有25個可選方案而非50個,那麼僅需要250年的股票數據。

有了上面三個依據,我們就基本掌握了何時應該簡化,以及要簡化到什麼程度了。

4.詢問專家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專家自己也不瞭解風險,缺乏解釋風險的技能,他們追求的利益與你並不一致,很多銀行倒閉的原因正在於此。

不懂風險的權威人士負責引導公眾時,往往收效甚微。

隨著金融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金融顧問應運而生,而他們最關鍵的工作就是獲得客戶的信任,因為一旦信任達成,客戶就會產生高度依賴,甚至說,百依百順都不為過。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商業真理,誰給錢,聽誰的,誰給的錢多,推薦誰。

很多客戶會認為他們得到的投資建議最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實際上,顧問每個星期都會接受培訓,以便銷售那些可以給銀行或機構帶來高佣金的金融產品,當然,他們個人也會因此拿到獎金。

可以說,能讓銀行或機構獲利最多的產品,最不可能有益於客戶。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顧問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銀行或機構很可能會賠錢。

如果你不想每次都上當受騙,除了學習基本的投資知識,別無他法。

5.少即是多

面對複雜的問題,我們會尋找複雜的解決方法。

當此法不奏效時,我們會尋找更加複雜的方法。

在一個充滿變數的世界,這絕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複雜問題並不一定需要複雜的解決方法。

從金融衍生品到稅收制度,過於複雜的體系讓人難以理解卻容易被操縱,以致越發危險。

而簡單的方法卻能讓我們更加明智,去創建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

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6.真的不要把股市看得太神祕

坤鵬論曾說過,當你認為股市太專業時,等於你自己已經舉手投降,而你周圍立刻會陷阱四伏,騙子,專家都悄悄摸出刀,就等你接近陷阱時捅你一刀。

少看盤,少看那些個財經報道與文章,如果你選擇了價值投資,那麼企業價值才是你唯一需要不斷關注的焦點,就像巴菲特一樣,他從來不關注所謂的國際經濟趨勢,他總是盯住自己的企業,不管是投資前,還是已經投資後。

攪動金融的能量是信息,不管你的意志有多堅強,當你看到某個信息傳遞過後,心中都會起些微瀾,只要有足夠多的重複信息,微瀾肯定會變成狂潮,最終你會選擇相信。

這就是“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的道理。

信息重複的力量不可小覷!

有些投資者一直堅信,告訴買什麼股,或是直接來個一招鮮的選股祕技,那才是最乾的乾貨。

實話說,坤鵬論給不了,也不會給,去騙子那裡吧,他們最不缺這些“乾貨”。

股市永遠炒的是人性,是情緒,是認知。

投資能力永遠是認知能力的投影。

就一句話,沒有堅強的認知做後盾,熊市敢下手嗎?!牛市能風輕雲淡地袖手旁觀嗎?!

失敗的人總是羨慕嫉妒恨那些成功者,總是想搞明白,那些可以持續獲得投資成功的人,到底擁有什麼樣的成功祕笈?

2019年2月14日,芒格在Daily Journal 年會上曾這樣說過:“巴菲特是一個非常棒的投資者,他每年都會有一兩個非常棒的投資點子。你可能想,如果巴菲特把他的投資點子告訴自己,那豈不是可以躺著發財了?”

他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講了一個段子:

一天一個人向莫扎特請教如何作曲?

莫扎特問:你多大了?

他說:23歲。

莫扎特說:你太年輕了,沒有辦法作曲。

然後他說:但是我聽說你10歲時就開始作曲了,為什麼還說23歲太年輕了呢?

莫扎特說:我10歲的時候不會請教別人如何作曲。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曾經說過一句很正確的話,只有當人類”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人類社會才能快速地發展。

同樣的道理,投資者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

坤鵬論:為什麼說投資策略越簡單越好

許多人學習巴菲特,學習價值投資,是因為他們認為很簡單,但殊不知,價值投資在“術”的層面上一直很簡單,可是價值投資是“功夫在詩外”,沒有深厚認知這個“道”做支撐,它反而是最難的。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是恐懼”多麼簡單,但事實卻總在證明,絕大多數投資是在別人貪婪時更加貪婪,在別人恐懼時更加恐懼。

所以,就算巴菲特親自告訴你一隻股票的代碼,你也拿不住。

最後,用巴菲特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希望你能深度反思:

“我只能告訴你早在50年前格雷厄姆與多德寫出《證券分析》一書時價值投資策略就公之於眾了,但我實踐價值投資長達35年間,卻從沒有發現任何大眾轉向價值投資的趨勢。似乎人類有某種把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頑固本性。船舶永遠環繞地球航行,但相信地球平面理論的人們卻仍然非常多。在股票市場中價格與價值之間仍將會繼續保持很大的差距,那些信奉格雷厄姆與多德價值投資策略的投資人仍將繼續取得巨大的成功。”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