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

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1]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2018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2] ,常住人口162.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6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1:58.2:3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摺合11413美元)。 [3]

銅陵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4] 銅陵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5]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佈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銅陵排名第37。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位置境域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東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接壤,南與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交界,西與安慶市宜秀區、迎江區、桐城市毗鄰,北與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相鄰。介於東經117°04’—118°09’、北緯30°38’—31°09’之間,南北最長約56千米,東西最寬約103.9千米,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東距蕪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慶市80千米左右,距省會合肥市125千米。 [1] [16-17]

地質構成

銅陵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坳,或稱淮陰山字型構造的前弧東翼。境內出露地層自奧陶紀上統至第四系,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變質岩零星分佈於侵入岩體周圍 。 [18]

地層

銅陵境內地層出露從早古生代奧陶紀開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紀,經歷了5億年的漫長曆史地質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沒有發生區域變質。 [18]

岩石

銅陵地區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都有分佈。沉積岩總厚度大於4262米,劃分為10系28個組地層單位。岩漿岩包括侵入岩和噴出巖,侵入岩共有49個巖體,地表出露面積59平方千米。 [18]

構造

1、褶皺境內印支期形成的褶皺分為金口嶺向斜、銅官山背斜。大通—順安復向斜、永村橋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裡復向斜;大通——順安復向斜中分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裡復向斜包括鳳凰山向斜、仙人衝背斜、元寶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皺中分村復向斜,其主體已出銅陵地界,境內僅見其中次一級的褶皺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有汪家村向斜。

2、斷裂境內已知斷層共有143條,依據地層與地層,巖體相互之間的切割、控制和覆蓋情況,並考慮裂隙形成時的相互關係和褶皺之間的關係。境內斷裂可分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個形成時期。此外,尚有18條規模較小、切割岩層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查明時代的斷層組合關係。

3、地殼演化歷史銅陵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淺海沉積,多次地殼運動造成了褶皺和斷層構造,並在此基礎上發生了岩漿活動,形成了豐富的內生有色金屬礦藏,以後,又經過多次的地殼抬升和剝蝕夷平作用,才逐漸成為今日的面貌。 [18]

地形地貌

銅陵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的交接地帶。境內南部低山、丘陵縱橫交結,呈北東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巖、頁岩和砂岩組成。海拔300—500米為主,多褶皺型山、丘,少數為斷層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體比較完整,山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中部丘陵、崗地起伏,也呈北東向展布,丘陵的組成物質與南部丘陵相似,崗地由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統組成。地面切割比較破碎,發育了一系列衝、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為最寬廣,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僅銅官山、棋盤石等兀立丘陵、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過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僅15°—20°左右,僅斷層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顯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勢低下坦蕩,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沖積作用發育而成。地面海拔小於15米,大部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於1/5000,水網密度高,河溝縱橫,湖沼廣佈。 [19]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銅陵了……

銅陵地貌

低山

主要有銅官山、棋盤石、小孫山、大帽頂、羊山、銅山露天、來龍山、神仙山、姥山、大烏豬尖、犁頭巖、寶山、大團山、寒山、巖山、鱉形山等。 [19]

丘陵

主要有黃木嶺、獅子山、旗山、螺螄山、筆架山、天鵝抱蛋山、羊山磯、銅山、東馬鞍山、西馬鞍山、九華山等。 [19]

崗地

砂礫石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佈在銅陵市東北郊。

黃土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佈在銅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質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佈在掃把溝至長江街道的沿江地帶。 [19]

平原

沖積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狹長狀態分佈在銅陵市大輪至小輪碼頭之間,由於長江挾帶的泥沙在岸邊堆積而成。高程從上而下逐漸降低,地面坡降小於1/5000,最寬處可達4千米,最窄處僅數百米。

低階地:海拔15米,分佈在銅陵市中心至掃把溝一帶。 [19]

氣候特徵

銅陵市屬於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暖溼潤,雨量豐沛,溼度較大,日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雖然銅陵地處歐亞大陸之東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帶山系所阻擋,海洋性氣候並不明顯,冬夏溫差比較顯著,冷暖氣團交鋒頻繁,氣候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冬季受內蒙古高壓控制,北方冷空氣南侵,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天氣炎熱,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渡的季節,春季南北氣流交鋒頻繁,鋒面進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氣多變,常出現低溫連綿陰雨天氣。秋季以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退縮,內蒙古高壓增強,銅陵地區又漸受北方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少雨,出現秋季乾旱。 [20]

水文概況

河流

銅陵市境內的地表水主要是長江銅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18]

湖泊

天井湖位於銅陵市區西北部長江西路北側,水面1222畝,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於銅陵市區西南7.5千米,水面1241畝。 [18]

地下水

銅陵地下水以交替帶潛水為主,靠降水補給,濱江沖積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區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類型。含水層面積為49.5平方千米。含水層厚度沿江一帶36.32—61.54米,支流兩岸5—15米。 [18]

土壤類型

銅陵市土壤共六個土類,13個亞類,49個土屬,85個土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