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血糖達標率增加,要不要調整治療方案?| 研究進展

夏天快到了,血糖達標率增加,要不要調整治療方案?| 研究進展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調整的重要依據,是糖尿病醫生關注的指標之一。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持續且不可逆地進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應的產物,其壽命與紅細胞的壽命相同,因為人體內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所以HbA1c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

那麼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是什麼?《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提到,對於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為<7%,當然,這個目標和血糖控制目標一樣需要滿足個體化需求,對於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沒有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採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比如<6.5%,甚至可以儘可能接近正常);對於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者要採取相對寬鬆的HbA1c目標(比如<8.0%)。不過,2018年美國醫師學會在基於證據的指南推薦中建議,對2型糖尿病進行治療時,HbA1c控制目標應在7%-8%之間,而不是6.5%-7%。

來自夏天的“禮物”

最近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的一項日本學者進行的研究,專門根據季節時間軸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血壓(BP)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情況進行了分析,這項研究被稱為ABC研究(ABC Study),由日本糖尿病臨床數據管理(JDDM)研究小組進行(項目代碼為JDDM49)。

這項研究分析了日本全國10460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數據,收集了在2年(24個月)間測量HbA1c、BP、LDL-C指標≥12次的患者數據,患者為年齡20歲及以上但小於75歲的居民,排除了沒有規律就診,隨訪間隔時間超過2個月,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終末期腎功能衰竭者,沒有規律服用降糖藥、降壓藥、調脂藥或抗血小板藥物者。評估這些患者血糖、血壓和血脂每月的達標率,如果HbA1c<7%、血壓<130/80mmHg,LDL-C<100mg/dL即為達標,所有目標實現被稱為“ABC達標”。研究者還收集了患者的吸菸和飲酒情況,以及糖尿病藥物使用情況(胰島素、磺脲類、二甲雙胍、DPP-4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格列奈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

研究小組一共得到4678名患者的相關數據,平均年齡為61.3±9.4歲,平均HbA1c為57.2±13.5mmol/mol(平均HbA1c為7.4±1.2%)。患者中高血壓或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分別為65.3%、83.7%。結果表明:所有ABC達標者(HbA1c、BP和LDL-C均達標)在冬季最低,收縮壓(SBP)的達標率最低(所有ABC達標者,夏季15.6%、冬季9.6%;HbA1c達標者,夏季為53.1%,冬季為48.9%;SBP達標者,夏季為56.6%,冬季為40.9%;LDL-C達標者,夏季為50.8%,冬季為47.2%)。

夏天快到了,血糖達標率增加,要不要調整治療方案?| 研究進展

圖1 所有ABC達標率(HbA1c、BP和LDL-C)

從圖1可以看出,在所有指標中,夏季血壓達標率明顯升高,血脂和血糖的指標達標率在夏季也更高,在關於血糖的控制指標HbA1c中,不管採用小於7%的標準還是小於8%的標準,夏季(6-8月)的達標率相對較高。而冬季(12月、1月、2月)達標率較低。

此外,在冬季,年齡≥65歲(OR 0.47,95%CI,0.34-0.63)與SBP達標率降低獨立相關;BMI≥25kg/m^2(BMI25-30kg/m^2),(OR 0.45,95%CI,0.29-0.70),BMI≥30kg/m^2,(OR 0.35,95%CI:0.22-0.57),糖尿病病程≥10年(OR 0.53,95%CI,0.37-0.76)與HbA1c的低達標率相關。使用胰島素和磺脲類藥物的情況與夏季和冬季所有ABC達標率下降獨立相關。

給患者制訂治療方案要不要考慮季節因素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存在季節性變化,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比如沒有考慮到患者身體活動量、患者進食行為的變化、胰島素抵抗以及身體構成比不同對指標的影響。曾有研究報告指出,靜息交感神經興奮存在季節波動,冬季峰值明顯增加,這與上述指標的達標率有關。本研究並沒有比較日本南部和北部地區的代謝指標達標率,而與季節關係密切的溫度與ABC的達標率相關,有研究報道指出,不管緯度如何,每次溫度降低10℃時,SBP都會增加5.7mmHg,對於夏季和冬季溫差較小的地區(比如日本的南部地區)這些代謝指標的季節達標率變化可能相對較小。另外,在假期(尤其是新年假期),由於下雪和溫度降低,人們的日常活動量下降,而且這個時候人們喜歡吃比較鹹的食物,能量攝入超標等情況會導致體重增加,可能都與這個時期的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相關。對於熱帶國家而言,成人糖尿病門診就診量增加的前3個月往往有重大的節日慶祝活動,這些都可以解釋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更難實現我們制訂的目標值。

這個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為患者制訂診療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季節的因素,高血壓患者在夏季可能需要減少藥物用量,而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島素和磺脲類藥物者在這個季節轉換的時間段需要加強血糖監測,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藥物,以避免低血糖等情況出現。當然,除了不同季節氣溫的變化對血糖等指標的影響之外,與之相關的其他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改變也需要被我們考慮進去,當然在夏季血糖更易控制的情況下,仍需要科學飲食,規律運動,不妨讓血糖控制目標更嚴格一些,亦能為之後的血糖控制打好基礎。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Masaya Sakamoto,Daisuke Matsutani,Soichiro Minato,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Achievement of Guideline Targets for HbA1c, Blood Pressure, and Cholesterol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ABC Study: JDDM49)[J]. Diabetes Care,2019,42(5): 816-823.

https://doi.org/10.2337/dc18-195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