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哲學精髓太多,今天只挑了幾個

儒家 養生 宇宙 莊子 哲學詩畫 2017-04-01

道家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強有力分支,一直為我們現世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哲學依託和生命營養,它追求永恆的逍遙或解脫的目標一直為後世的很多人所效仿和膜拜,在普通人眼裡,這種逍遙、解脫會被理解為得道成仙或羽化仙逝,再也沒有了人間的苦、痛、惱、恨、痴等一切讓人感到難受或不悅的情感,這種理解在普通人那裡可能會顯得淺薄,但是在道家那裡,卻體現為一種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對生命延續或死後的一種美好暢想和寄託。

那麼道家的處事哲學精髓有哪些呢?我們作為新時代的眾生,該如何掌握和運用這些學問呢?一起來看下。

道家的哲學精髓太多,今天只挑了幾個

什麼是“道”?

要想了解道家,瞭解道家的處事學問,就必須要了解“道”,什麼是“道”呢?道家是這樣定義的,道,無形無狀,混而為一,是萬物之母,是宇宙唯一的整體存在(個人覺得,在這點很有些類似於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道”,也叫“無”“一”,是一種不受侷限的、無終止的、萬物最原初的混沌總體。其狀態不是靜止的,而是永遠在不停地流轉、變遷(這點從道家的太極圖就能看出,兩個魚樣圖案的背後,昭示著萬物的相生相剋、演化流轉、對立統一)。

“道”,包容一切,容納所有,呈現出一種富有對稱的和諧,它是個體生命的自然發展,個體行為的自然作用。所有不遵守這種自然而為的“為”都是一種非“道”。

三寶處事

大家都知道,道家有三寶,即老子所說的:慈、儉、不為天下先。意思就是慈祥、良善、不去爭名奪利(這三寶對於現今的人來說,能全部做到的真的太少)。

六字哲學

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在為人處世上都講究退、避、柔、斂、樸、拙。退就是不激進,以退為進以守為攻;避就是不爭、避其鋒芒,保護自身;柔就是以柔克剛、不去硬碰硬;斂指的是內化、內斂、不張揚;樸就是簡樸、樸實,自然和諧的生活;拙不是指笨拙,而是代指一種大智若愚,不耍小聰明。記住這些,對今後的人生會有很大裨益。

道家的哲學精髓太多,今天只挑了幾個

善用減法和除法

除了三寶和六字哲學,道家還教導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要學會用減法和除法,學會後還要善用。道家對於處事和生活為何不用加法和乘法呢?這裡面藏著很大的智慧。因為道家很早就認識到,人一旦到了一定年歲,對於人生之事,你再用加法或乘法,不僅不會對你有助益,而且還會徒增很多無謂的負擔和煩惱。人活世間,實屬不易,你再往本來就苦痛糾結的身心上增加額外的累贅,那不是自尋煩惱麼?而且身心到了一定程度,也不允許你這樣做。

道家的減法和除法,對紛繁複雜的人生來說是一種境界,一份行之有效的修為方法。像舉重若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無為而無不為,這些道家的智慧總結,對於表面忙碌實則內心空洞且又時刻處於現代科技文明的包圍中的今人來說,真乃一劑心靈良藥,也是我們獲取內心幸福的必修之路。(在此,想補充的是,減法和除法,不僅對於個人、人生有幫助,對於一些企業也很有幫助,現在有些企業存在著很多弊端和瓶頸,其原因就是隻會用加法和乘法,不去思考和內省減法和除法,一些企業家或有洞見的企業主已經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們開始在思想、制度等多方面都進行了改良和調整,這是中國企業之幸運,也是道家絕學之發揚,之傳承)

道家的哲學精髓太多,今天只挑了幾個

“貴生”“養生”觀念

人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是一種特殊的宇宙生命存在。如果有人問宇宙中最偉大的創造是什麼?我想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會指向人。因為宇宙中沒有什麼再能比創造出一種有智力、情感、精神追求的人更偉大的了。

西方人本主義認為,人與自然沒有區別,後來西方又有哲學家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嚴格區別開來,以凸顯人的地位,他們認為人高於自然,是萬物之靈長,宇宙的統領者,人對於自然有絕對的權利,甚至擁有“生殺”大權(這直接導致了動物滅絕、無數森林被砍伐等殘酷事實,雖然西方現在意識到了這點,但為時已晚,死去動植物還能復活嗎?)。

而道家不這樣認為,道家主張把人納入到自然的大和諧中,人離不開自然,自然也需要人去養護,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隸屬於一個整體,是內在統一的。《太平經》說:“人者,乃中和萬物之長也,尊且貴,與天地相似”,非常朦朧但卻深刻的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既區分了人與自然的界限,又保有了人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此思想引領下,人的生命被認為非常尊貴,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都理應得到尊重和愛護(自然中的事物我們也應該同樣持此態度),作為人,不僅應該得到社會所賦予他的現世快樂和美好追求,更應該學會養護自己的生命體,以期達到長生久視之目的(個人覺得,這或許是道家對永恆生命的一種理想追尋,但又帶有著烏托邦式的反現實色彩,沒有做到遵守自然的生老病死之規律,對此,我是持批判態度的,而後來的道家煉丹術、長生不老藥等說法,更是偏離了理性和科學,完全不可取不可信)。

道家的哲學精髓太多,今天只挑了幾個

三寶、六字、減法和除法、還有“貴生”“養生”,這些只是道家哲學裡的一小部分,由於篇幅所限,在此只能點到為止。

對於現實世界,尤其是戰亂時期,道家的這種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殊生活方式,為那些痛苦、迷茫、求告無門的靈魂,在心靈上帶來了很大的慰藉和人文關懷,它和儒家一樣體恤到了人民的疾苦,並行之有效的提供了一個讓那些出世之心靈可以所有修為、療治的平臺,也讓我們的精神家園在某種程度上找到了一個落腳點和歸宿地,從這方面看,道家的哲學或學問儘管與民間接觸不多,在很大程度上還隸屬出世,但在實際的效用方面,卻完全不輸於儒家的“入世之哲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