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老子

“老子”起先是周王室的“首藏史”,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老子”的描述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老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發現周王室衰敗的太厲害了,便辭了官離開了洛邑,去了哪裡也沒交代。但在《莊子·寓言》中有“老聃西遊於秦”的記載,所以可以確定“老子”是西去。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老子

“老子”起先是周王室的“首藏史”,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老子”的描述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老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發現周王室衰敗的太厲害了,便辭了官離開了洛邑,去了哪裡也沒交代。但在《莊子·寓言》中有“老聃西遊於秦”的記載,所以可以確定“老子”是西去。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孔子問道

西去到了哪裡?《史記》記載“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普遍認為“關”即為函谷關,也就是說“老子”出了洛陽來到了函谷關,被關令尹(這個的說法比較多)給擋住了說:“你都要走了,你得把你的思想彙編成文字留下來”,於是“老子”留下了概括自己思想的五千字,出了函谷關,不知道去了哪。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老子

“老子”起先是周王室的“首藏史”,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老子”的描述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老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發現周王室衰敗的太厲害了,便辭了官離開了洛邑,去了哪裡也沒交代。但在《莊子·寓言》中有“老聃西遊於秦”的記載,所以可以確定“老子”是西去。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孔子問道

西去到了哪裡?《史記》記載“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普遍認為“關”即為函谷關,也就是說“老子”出了洛陽來到了函谷關,被關令尹(這個的說法比較多)給擋住了說:“你都要走了,你得把你的思想彙編成文字留下來”,於是“老子”留下了概括自己思想的五千字,出了函谷關,不知道去了哪。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函谷關

這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開頭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也稱《道德經》。有人說《道德經》“老子”所著,其實應該是“老子”所述跟為準確一點,仔細研讀《道德經》就會發現每一章都像是在回答問題,《道德經》更像是在一篇對話提問的筆記,只是刪除掉了所問的問題。

先秦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講究“述而不著”,只講述自己的思想和學術觀點,由弟子們或者其他人整理彙編成冊。例如,《論語》和《孟子》都是分別由孔子和孟子的弟子編寫完成的。所以《道德經》是“老子”口述,旁人記錄似乎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老子

“老子”起先是周王室的“首藏史”,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老子”的描述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老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發現周王室衰敗的太厲害了,便辭了官離開了洛邑,去了哪裡也沒交代。但在《莊子·寓言》中有“老聃西遊於秦”的記載,所以可以確定“老子”是西去。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孔子問道

西去到了哪裡?《史記》記載“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普遍認為“關”即為函谷關,也就是說“老子”出了洛陽來到了函谷關,被關令尹(這個的說法比較多)給擋住了說:“你都要走了,你得把你的思想彙編成文字留下來”,於是“老子”留下了概括自己思想的五千字,出了函谷關,不知道去了哪。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函谷關

這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開頭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也稱《道德經》。有人說《道德經》“老子”所著,其實應該是“老子”所述跟為準確一點,仔細研讀《道德經》就會發現每一章都像是在回答問題,《道德經》更像是在一篇對話提問的筆記,只是刪除掉了所問的問題。

先秦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講究“述而不著”,只講述自己的思想和學術觀點,由弟子們或者其他人整理彙編成冊。例如,《論語》和《孟子》都是分別由孔子和孟子的弟子編寫完成的。所以《道德經》是“老子”口述,旁人記錄似乎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太上老君

在這裡需要區分的是“道家”的“老子”和“道教”的“太上老君”,“老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所留下的《道德經》更是一本哲學經典。而道教是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的。到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此,這一先秦時期哲學家才有了另外一個身份。這比司馬遷寫史記還晚。

"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著作是《聖經》,而發行量排行第二位的就是我們的《道德經》,真的是《道德經》的發行量不如《聖經》嗎?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中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就如《道德經》中所說“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說到《道德經》就不得不說“老子”其人,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說文解字》中解釋“聃”是“耳大而長”,耳垂特別大象徵長壽,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老子畫像是大耳垂的緣故,而現今人們也說耳垂大的人有福。關於老子的名字還有太史聃、老萊子的說法,但因為年代久遠就連司馬遷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能“莫知其然否”。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老子

“老子”起先是周王室的“首藏史”,也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可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老子”的描述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老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後,發現周王室衰敗的太厲害了,便辭了官離開了洛邑,去了哪裡也沒交代。但在《莊子·寓言》中有“老聃西遊於秦”的記載,所以可以確定“老子”是西去。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孔子問道

西去到了哪裡?《史記》記載“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普遍認為“關”即為函谷關,也就是說“老子”出了洛陽來到了函谷關,被關令尹(這個的說法比較多)給擋住了說:“你都要走了,你得把你的思想彙編成文字留下來”,於是“老子”留下了概括自己思想的五千字,出了函谷關,不知道去了哪。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函谷關

這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開頭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也稱《道德經》。有人說《道德經》“老子”所著,其實應該是“老子”所述跟為準確一點,仔細研讀《道德經》就會發現每一章都像是在回答問題,《道德經》更像是在一篇對話提問的筆記,只是刪除掉了所問的問題。

先秦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講究“述而不著”,只講述自己的思想和學術觀點,由弟子們或者其他人整理彙編成冊。例如,《論語》和《孟子》都是分別由孔子和孟子的弟子編寫完成的。所以《道德經》是“老子”口述,旁人記錄似乎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太上老君

在這裡需要區分的是“道家”的“老子”和“道教”的“太上老君”,“老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所留下的《道德經》更是一本哲學經典。而道教是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的。到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此,這一先秦時期哲學家才有了另外一個身份。這比司馬遷寫史記還晚。

老子騎青牛到底去了哪?道家和道教你分得清嗎?

樓觀臺

“老子”出了函谷關到底去了哪?眾說紛紜,現今與“老君”有關的地方也特別多,有人說西去當然是去了關中,現今周至樓觀臺相傳就是“老子”講經之處,也有人說“老子”騎著青牛直接去了古印度教導了釋迦摩尼,道教典籍就有《“老子”化胡經》。這些都是“道教”的記載。

“老子”到底去了哪連距他所生活的時代只有三百多年的司馬遷也“莫知其所蹤”,何況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呢。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就加個關注、點個贊,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