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蘋果,傳統的思維是認為,人是主動的,蘋果是被動的,所以是“人看到了這個蘋果”。但在康德哲學中,正好反過來,應該是“這個蘋果被我們感知到”,其實也好理解,外界的光線通過蘋果表面反射,然後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眼睛將這些“刺激”通過大腦翻譯成了“蘋果”這樣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完全可以說,人是被動的,而蘋果才是主動的。這也正是康德的哲學稱之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蘋果,傳統的思維是認為,人是主動的,蘋果是被動的,所以是“人看到了這個蘋果”。但在康德哲學中,正好反過來,應該是“這個蘋果被我們感知到”,其實也好理解,外界的光線通過蘋果表面反射,然後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眼睛將這些“刺激”通過大腦翻譯成了“蘋果”這樣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完全可以說,人是被動的,而蘋果才是主動的。這也正是康德的哲學稱之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4

康德將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進行了轉換,傳統的方式認為,事物本身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人類運用感性或者理性能力去認識它們。但康德說正好是反過來的,其實人類的認知能力才是中心,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外界事物反饋給我們的樣子,比如剛才那個紅色的蘋果,蘋果真的是“紅色”的嗎?其實在其他動物、比如蝙蝠和貓等對不同光波感受不一樣的動物看來,蘋果可能是“灰色”,甚至是沒有顏色的。

再進一步說,其實“蘋果”這個概念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眼前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蘋果”本身嗎?其實也不是,因為蘋果這個概念只適用於人類的認知。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蘋果,傳統的思維是認為,人是主動的,蘋果是被動的,所以是“人看到了這個蘋果”。但在康德哲學中,正好反過來,應該是“這個蘋果被我們感知到”,其實也好理解,外界的光線通過蘋果表面反射,然後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眼睛將這些“刺激”通過大腦翻譯成了“蘋果”這樣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完全可以說,人是被動的,而蘋果才是主動的。這也正是康德的哲學稱之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4

康德將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進行了轉換,傳統的方式認為,事物本身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人類運用感性或者理性能力去認識它們。但康德說正好是反過來的,其實人類的認知能力才是中心,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外界事物反饋給我們的樣子,比如剛才那個紅色的蘋果,蘋果真的是“紅色”的嗎?其實在其他動物、比如蝙蝠和貓等對不同光波感受不一樣的動物看來,蘋果可能是“灰色”,甚至是沒有顏色的。

再進一步說,其實“蘋果”這個概念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眼前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蘋果”本身嗎?其實也不是,因為蘋果這個概念只適用於人類的認知。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其實在人類和這個真實的世界之間,有一層“屏幕”,這層屏幕讓我們無法真實地看到這個世界的本身,這也正是為什麼康德說,我們永遠無法認識世界本身的原因。我們都是透過“概念+直覺”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表象,概念來源於人類的創造,直覺來源於人類的感官。

05

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只是表象,那時間和空間是什麼呢?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蘋果,傳統的思維是認為,人是主動的,蘋果是被動的,所以是“人看到了這個蘋果”。但在康德哲學中,正好反過來,應該是“這個蘋果被我們感知到”,其實也好理解,外界的光線通過蘋果表面反射,然後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眼睛將這些“刺激”通過大腦翻譯成了“蘋果”這樣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完全可以說,人是被動的,而蘋果才是主動的。這也正是康德的哲學稱之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4

康德將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進行了轉換,傳統的方式認為,事物本身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人類運用感性或者理性能力去認識它們。但康德說正好是反過來的,其實人類的認知能力才是中心,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外界事物反饋給我們的樣子,比如剛才那個紅色的蘋果,蘋果真的是“紅色”的嗎?其實在其他動物、比如蝙蝠和貓等對不同光波感受不一樣的動物看來,蘋果可能是“灰色”,甚至是沒有顏色的。

再進一步說,其實“蘋果”這個概念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眼前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蘋果”本身嗎?其實也不是,因為蘋果這個概念只適用於人類的認知。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其實在人類和這個真實的世界之間,有一層“屏幕”,這層屏幕讓我們無法真實地看到這個世界的本身,這也正是為什麼康德說,我們永遠無法認識世界本身的原因。我們都是透過“概念+直覺”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表象,概念來源於人類的創造,直覺來源於人類的感官。

05

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只是表象,那時間和空間是什麼呢?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定義,各路思想家們看法並不一樣,甚至還有點背道而馳。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統一的連續體”;物理學家牛頓則認為“空間是真實的和絕對的”。現代物理學卻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真實的物理存在,比物質的存在還要真實和根本。我們的宇宙在膨脹,是空間本身在膨脹就是最好的說明。

但在哲學上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哲學家萊布尼茨則認為“空間是理性的和相對的”。康德顯然綜合了他們的說法,他認為“時間和空間只是人類用來理解世界的一個先天條件,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實體。”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06

我們之前講過,康德認為,我們只能認識世界的表象,而不能認識世界本身,康德稱之為“物自體”。那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的表象的呢?表象在我們認知中有兩種:一個是直覺(也有地方翻譯為直觀);一個是概念。什麼意思呢?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哲學家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

01

康德在這本書中,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關於什麼是“先天”、什麼是“綜合判斷”,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進行了詳細闡釋,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我前兩天的文章。

其實簡單來說,康德要回答的問題包括,人類認知的疆界在哪裡?康德的回答是,人類的認識是從經驗出發,結合人類的理性能力,但人類只能認識到世界的表現,而不能透過表現認識世界,也就是人類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身,康德稱之為“自在之物”或者說“物自體”。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天的內容,我們開始試圖展開康德認知論的龐大思想體系,聊聊人類認知的起點:時間和空間。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2

這本書的書名是“純粹理性批判”,是對“純粹理性的批判嗎?”,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批判”可以理解為考察或者說澄清。那“純粹理性”是個什麼意思呢?

我們前面講過,人類的知識要麼來自於經驗,要麼來自於理性推理。經驗是具有實踐性的,是人類實踐之後總結歸納之後的知識,屬於“經驗”的知識(經過驗證的);而理性不依賴於人類的實踐,只要通過人類大腦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出的知識,所以這些知識是“先驗”的(先於經驗的)。康德說,因為理性是提供先天知識原則的一種能力,所以純粹的理性就包含著對先天認識世界的原則的一種理性。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這本書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其實是對“純粹理性能力的一種批判”,也就是要去探究,人類不通過經驗、實踐的話,我們只通過理性推理和思考的能力,人類到底是如何獲得知識的?能獲得多少知識?人類的認知是否具有可擴展性?人類的認知有沒有邊界?等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樣一門哲學,康德稱之為“先驗哲學”。

因為先驗哲學是基於理性的,因此任何與經驗相關的知識都不是這本書研究的對象,比如“道德”,康德說我們一切的活動,就包含了動機,而動機都與情感相關的,而與情感相關的就屬於經驗性質的,所以“道德”不屬於先驗哲學考察的範圍。關於人類道德是如何形成的,道德的判斷,康德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做了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閱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解讀過這本書。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3

好了,言歸正傳。如果將“先驗哲學”看成一個有體系的科學的話,它必須包括“要素”和“方法”兩個部分。這裡的“要素”可以理解為一個學科的概念,比如幾何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線段等等概念;比如物理學中,熵、作用力、加速度等等概念。而在“先驗哲學”中,有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時間”和“空間”。

所以接下來,我們聊聊“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先驗哲學的要素。

現在,你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是如何知道的?蘋果有顏色、形狀、味道、表皮很光滑,這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感知到的,這些屬於人類感性(直覺)的能力。什麼是感性能力?就是我們被外界的對象刺激的方式獲得其表現的能力就是“感性”。於此對應的,還有“知性能力”,也就是我們思維的能力。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蘋果,傳統的思維是認為,人是主動的,蘋果是被動的,所以是“人看到了這個蘋果”。但在康德哲學中,正好反過來,應該是“這個蘋果被我們感知到”,其實也好理解,外界的光線通過蘋果表面反射,然後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們的眼球,我們的眼睛將這些“刺激”通過大腦翻譯成了“蘋果”這樣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完全可以說,人是被動的,而蘋果才是主動的。這也正是康德的哲學稱之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04

康德將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進行了轉換,傳統的方式認為,事物本身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人類運用感性或者理性能力去認識它們。但康德說正好是反過來的,其實人類的認知能力才是中心,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外界事物反饋給我們的樣子,比如剛才那個紅色的蘋果,蘋果真的是“紅色”的嗎?其實在其他動物、比如蝙蝠和貓等對不同光波感受不一樣的動物看來,蘋果可能是“灰色”,甚至是沒有顏色的。

再進一步說,其實“蘋果”這個概念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眼前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蘋果”本身嗎?其實也不是,因為蘋果這個概念只適用於人類的認知。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所以,其實在人類和這個真實的世界之間,有一層“屏幕”,這層屏幕讓我們無法真實地看到這個世界的本身,這也正是為什麼康德說,我們永遠無法認識世界本身的原因。我們都是透過“概念+直覺”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表象,概念來源於人類的創造,直覺來源於人類的感官。

05

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只是表象,那時間和空間是什麼呢?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定義,各路思想家們看法並不一樣,甚至還有點背道而馳。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統一的連續體”;物理學家牛頓則認為“空間是真實的和絕對的”。現代物理學卻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真實的物理存在,比物質的存在還要真實和根本。我們的宇宙在膨脹,是空間本身在膨脹就是最好的說明。

但在哲學上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哲學家萊布尼茨則認為“空間是理性的和相對的”。康德顯然綜合了他們的說法,他認為“時間和空間只是人類用來理解世界的一個先天條件,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實體。”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06

我們之前講過,康德認為,我們只能認識世界的表象,而不能認識世界本身,康德稱之為“物自體”。那我們是如何認識世界的表象的呢?表象在我們認知中有兩種:一個是直覺(也有地方翻譯為直觀);一個是概念。什麼意思呢?

沒有了時間和空間,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看哲學家康德怎麼說

比如桌子上一個紅色的蘋果,直覺告訴我們,這裡桌子上有一個蘋果,是紅色的,有多大,什麼形狀,這些都是感官所獲得的直覺,另外,我們還需要藉助“蘋果、紅色”這些概念才能認識它。所以,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外部世界的對象--(通過外感官)--獲得直覺--(通過內感官)--獲得概念--直覺和概念結合,我們才有了認知,才能完整地認識世界的表象。

概念是人類創造和定義的,但直覺呢?康德將直覺分為兩種:經驗直覺和純直覺。與外部世界對象相關的直覺,就屬於經驗直覺,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紅色的蘋果、看到高高的房子這些屬於經驗直覺;而“純直覺”則是和任何對象無關的,是認識外界所有事物的基礎條件。

時間和空間就屬於這種“純直覺”,時間和空間都是先驗的,不以經驗為前提,它們不依賴其他的存在,而人的認知之所以能夠進行,必須有這兩個條件,它們是人類認知體系的起點、先備條件。而且康德認為先驗的條件只有時間和空間。

換句話說,時間和空間是我們認識表象的先天條件和基礎。沒有時間和空間,我們就沒有辦法認識這個世界的表象。

沒有時間和空間,一切對我們來說都不復存在。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歡迎討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