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便利從心

同志想使氣運身流通,必得十三勢教正無錯,方是先師所傳的拳,姿勢上下順遂,勁不矯揉,氣才能流通,如姿勢順遂,心中指揮手腳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精神為一身之主,不但練拳,無論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遲慢,所以講拳必提精神為先,欲要提精神,頭容正直要頂勁,即泥丸宮虛靈勁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化虛實也。

意氣即骨外肉內流動物也,至於練拳打手,想得言不出著一種的興趣來,必使流動物滿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則右,就是太極有虛有實的一種的變化氣的換法,猶如半瓶水,左側則左蕩,右側則右蕩,能如是,不但得圓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樂,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練拳,恐欲罷不也,因知身體受無限之幸福矣。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便利從心

同志想使氣運身流通,必得十三勢教正無錯,方是先師所傳的拳,姿勢上下順遂,勁不矯揉,氣才能流通,如姿勢順遂,心中指揮手腳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精神為一身之主,不但練拳,無論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遲慢,所以講拳必提精神為先,欲要提精神,頭容正直要頂勁,即泥丸宮虛靈勁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化虛實也。

意氣即骨外肉內流動物也,至於練拳打手,想得言不出著一種的興趣來,必使流動物滿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則右,就是太極有虛有實的一種的變化氣的換法,猶如半瓶水,左側則左蕩,右側則右蕩,能如是,不但得圓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樂,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練拳,恐欲罷不也,因知身體受無限之幸福矣。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心一方

與人敵先將敵治注,打他一個方向,即敵向歪捌的那個方向,如發勁無論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鬆靜,發勁專打,敵一個方向,我勁不敵,敵不難跌出丈外矣。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頭容正直尾閭中正身即不偏,心內要舒展,以靜待動之意,腰腿如立軸,膊手如臥輪,圓轉如意,方能當其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九曲珠即一個珠內有九曲灣也,人身譬如珠,四體百駭無不灣也,能行氣四肢無有一處不到,行氣九曲珠功成矣。

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運勁如百鍊鋼即內勁,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練習慢慢磨練出來猶如一塊荒鐵,日日錘鍊,慢慢化出一種純綱來,欲作刀劍鋒利無比,無堅不摧,太極拳出來細而有鋼之,即鐵人亦能打壞,何妨對敵者為血肉之軀乎。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便利從心

同志想使氣運身流通,必得十三勢教正無錯,方是先師所傳的拳,姿勢上下順遂,勁不矯揉,氣才能流通,如姿勢順遂,心中指揮手腳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精神為一身之主,不但練拳,無論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遲慢,所以講拳必提精神為先,欲要提精神,頭容正直要頂勁,即泥丸宮虛靈勁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化虛實也。

意氣即骨外肉內流動物也,至於練拳打手,想得言不出著一種的興趣來,必使流動物滿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則右,就是太極有虛有實的一種的變化氣的換法,猶如半瓶水,左側則左蕩,右側則右蕩,能如是,不但得圓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樂,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練拳,恐欲罷不也,因知身體受無限之幸福矣。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心一方

與人敵先將敵治注,打他一個方向,即敵向歪捌的那個方向,如發勁無論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鬆靜,發勁專打,敵一個方向,我勁不敵,敵不難跌出丈外矣。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頭容正直尾閭中正身即不偏,心內要舒展,以靜待動之意,腰腿如立軸,膊手如臥輪,圓轉如意,方能當其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九曲珠即一個珠內有九曲灣也,人身譬如珠,四體百駭無不灣也,能行氣四肢無有一處不到,行氣九曲珠功成矣。

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運勁如百鍊鋼即內勁,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練習慢慢磨練出來猶如一塊荒鐵,日日錘鍊,慢慢化出一種純綱來,欲作刀劍鋒利無比,無堅不摧,太極拳出來細而有鋼之,即鐵人亦能打壞,何妨對敵者為血肉之軀乎。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鶻者飛禽也,鷹類也,冬獵用之,此言與人對敵比仿我形式如鷹鶻,見物拿來,眼要吃住敵人,一搭手就可將敵擒到,即如鶻捕物之狀,此喻非罵人也,先師文字如此不得不解之,望諸君勿疑焉,貓象虎形能捕鼠,等鼠伏身坐臥後腿,全身精神貫注鼠洞,如出猛搏之得鼠焉,此言太極有涵胸拔背之勢,如貓捕鼠之形,待機而發,敵得受用矣。

靜如山嶽動若江河

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搖動也,江河之喻言各種變化無窮,一手變五手,五手變百手,言其滔滔不絕,如江河之長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蓄者藏也,太極勁不在外藏於內,如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不射之圓滿,猶皮球有氣充之,敵人伏我膊,雖綿軟而不能按下,使敵莫明其妙,敵心疑時,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發射矣,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跌出矣。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

此三說總而言之,解說容易明瞭,曲中求直即隨曲就伸之意,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收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貓之理,一二語道盡學家宜自得之。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便利從心

同志想使氣運身流通,必得十三勢教正無錯,方是先師所傳的拳,姿勢上下順遂,勁不矯揉,氣才能流通,如姿勢順遂,心中指揮手腳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精神為一身之主,不但練拳,無論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遲慢,所以講拳必提精神為先,欲要提精神,頭容正直要頂勁,即泥丸宮虛靈勁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化虛實也。

意氣即骨外肉內流動物也,至於練拳打手,想得言不出著一種的興趣來,必使流動物滿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則右,就是太極有虛有實的一種的變化氣的換法,猶如半瓶水,左側則左蕩,右側則右蕩,能如是,不但得圓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樂,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練拳,恐欲罷不也,因知身體受無限之幸福矣。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心一方

與人敵先將敵治注,打他一個方向,即敵向歪捌的那個方向,如發勁無論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鬆靜,發勁專打,敵一個方向,我勁不敵,敵不難跌出丈外矣。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頭容正直尾閭中正身即不偏,心內要舒展,以靜待動之意,腰腿如立軸,膊手如臥輪,圓轉如意,方能當其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九曲珠即一個珠內有九曲灣也,人身譬如珠,四體百駭無不灣也,能行氣四肢無有一處不到,行氣九曲珠功成矣。

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運勁如百鍊鋼即內勁,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練習慢慢磨練出來猶如一塊荒鐵,日日錘鍊,慢慢化出一種純綱來,欲作刀劍鋒利無比,無堅不摧,太極拳出來細而有鋼之,即鐵人亦能打壞,何妨對敵者為血肉之軀乎。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鶻者飛禽也,鷹類也,冬獵用之,此言與人對敵比仿我形式如鷹鶻,見物拿來,眼要吃住敵人,一搭手就可將敵擒到,即如鶻捕物之狀,此喻非罵人也,先師文字如此不得不解之,望諸君勿疑焉,貓象虎形能捕鼠,等鼠伏身坐臥後腿,全身精神貫注鼠洞,如出猛搏之得鼠焉,此言太極有涵胸拔背之勢,如貓捕鼠之形,待機而發,敵得受用矣。

靜如山嶽動若江河

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搖動也,江河之喻言各種變化無窮,一手變五手,五手變百手,言其滔滔不絕,如江河之長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蓄者藏也,太極勁不在外藏於內,如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不射之圓滿,猶皮球有氣充之,敵人伏我膊,雖綿軟而不能按下,使敵莫明其妙,敵心疑時,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發射矣,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跌出矣。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

此三說總而言之,解說容易明瞭,曲中求直即隨曲就伸之意,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收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貓之理,一二語道盡學家宜自得之。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

與人對敵或來或往,折迭即曲肘彎胘之式,折背敵其身手此係近身使用法,離遠無用,進退不要泥一式,須有轉換隨機變化也。

極柔軟而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練十三勢要用柔法,然後功成就生出柔中含藏內勁,呼吸者,蓋吸能提得人,能使敵後足離地,再呼氣力從脊內發出全身之勁放得人遠出,呼吸靈通,身法然後才能活無滯。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練太極拳是養氣之法,非運氣之工作也,何為運氣人心急有力弩氣練法,氣必聚一個地方,放出不易,恐與內有妨礙,可為養氣,孟子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不急不燥,先天氣生,靜心養性,練拳使內精氣神合一,行氣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無害也,與人敵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隨,步隨身換,膊未直而力有餘,敵早跌出,就是勁以曲蓄而有餘。

"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太極拳之動作是全身的運動,不是一部分的運動;是柔和的運動,不是劇烈的運動。其全身的運動與柔和的運動,即是連綿不斷、剛柔相濟的太極運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不是玄妙的;而以身體的自然動作,毫無勉強矯造於其間。

何謂太極,以太極拳動作之理,以解釋太極拳命名之義,毫不牽強附會玄妙之誤;也不用拳術上流行的術語或口訣,作模糊影響之談。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考[太極]兩字,出現《周易·繫辭》。《繫辭》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淺顯的言語解釋此語句:兩儀、四象、八卦,皆由太極而生。

太極是一切的原動力。兩儀、四象、八卦的動,悉是太極的動。宇宙一太極,人身亦一太極。人身之腹(即丹田)為太極,兩腰為兩儀,兩手兩足為四象,兩手兩足各有兩節為八卦。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宇宙之原動力,在於太極;人身之原動力亦在於太極。太極拳之動作以腹為主。腹為人身最中處,此處一動全身無不動矣。太極拳運動,不動則已,動則全身皆動。故一動而不全身皆動都非太極也。

腹即為人全身最中處;腹部一動,兩腰、兩手、兩足皆不疾而速。太極拳動作之發動以腹(即丹田)為主,不用劇烈之力,全身之動作無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內裡延綿不斷之力, 息息增長。

學太極拳要了解“鬆”、“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謂“鬆”體要鬆。何謂“固”氣要固。何謂“凝”?神要凝。體鬆、氣固、神凝,漸漸可以達到太極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學拳者學到某種程度方能自我體會。


(一) 體要鬆:“鬆”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用力(不用強力),蓋一用力,動作即不能自然。著意在用力之部分,則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強力,動作自然,周身普傳,動作無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鬆不等於空。勉強用力是硬的,即所謂拙力,拙力雖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謂沉勁,沉勁雖輕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氣要固:“固”字淺顯的解釋,就是不散漫,體鬆而氣固。體雖不用力而氣卻不散漫,氣不散漫,動作始能不散漫;動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體。如何能使氣固,即把氣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盡量擴大肺部,將橫膈膜壓抑下去不同。

練拳之時,肩要垂,肘要墮,腰要塌,久而久之,氣自然沉下,所謂心虛、腹實是也。腹實則氣固,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得其重心,動作自如矣,故日氣固則身自穩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三)神要凝:“凝”字淺顯的解釋,就是內外相合,而能凝定也。體鬆,氣固矣,內外不相合,決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

惟內外相合,然後身心一氣。肩與膀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謂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謂內三合;此六合是謂內外相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

楊澄甫:王宗嶽原序解明

以心行氣令深著乃能收斂入骨

平時用功,練十三勢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外肉內之間,意為嚮導氣隨行,至於練拳姿勢要沈舒,心意要貴靜,心不靜不沉著,不能沉著則氣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勁也,練太極拳能收斂入骨此真正太極勁也。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便利從心

同志想使氣運身流通,必得十三勢教正無錯,方是先師所傳的拳,姿勢上下順遂,勁不矯揉,氣才能流通,如姿勢順遂,心中指揮手腳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精神為一身之主,不但練拳,無論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遲慢,所以講拳必提精神為先,欲要提精神,頭容正直要頂勁,即泥丸宮虛靈勁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化虛實也。

意氣即骨外肉內流動物也,至於練拳打手,想得言不出著一種的興趣來,必使流動物滿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則右,就是太極有虛有實的一種的變化氣的換法,猶如半瓶水,左側則左蕩,右側則右蕩,能如是,不但得圓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樂,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練拳,恐欲罷不也,因知身體受無限之幸福矣。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心一方

與人敵先將敵治注,打他一個方向,即敵向歪捌的那個方向,如發勁無論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鬆靜,發勁專打,敵一個方向,我勁不敵,敵不難跌出丈外矣。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頭容正直尾閭中正身即不偏,心內要舒展,以靜待動之意,腰腿如立軸,膊手如臥輪,圓轉如意,方能當其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九曲珠即一個珠內有九曲灣也,人身譬如珠,四體百駭無不灣也,能行氣四肢無有一處不到,行氣九曲珠功成矣。

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運勁如百鍊鋼即內勁,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練習慢慢磨練出來猶如一塊荒鐵,日日錘鍊,慢慢化出一種純綱來,欲作刀劍鋒利無比,無堅不摧,太極拳出來細而有鋼之,即鐵人亦能打壞,何妨對敵者為血肉之軀乎。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鶻者飛禽也,鷹類也,冬獵用之,此言與人對敵比仿我形式如鷹鶻,見物拿來,眼要吃住敵人,一搭手就可將敵擒到,即如鶻捕物之狀,此喻非罵人也,先師文字如此不得不解之,望諸君勿疑焉,貓象虎形能捕鼠,等鼠伏身坐臥後腿,全身精神貫注鼠洞,如出猛搏之得鼠焉,此言太極有涵胸拔背之勢,如貓捕鼠之形,待機而發,敵得受用矣。

靜如山嶽動若江河

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搖動也,江河之喻言各種變化無窮,一手變五手,五手變百手,言其滔滔不絕,如江河之長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蓄者藏也,太極勁不在外藏於內,如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不射之圓滿,猶皮球有氣充之,敵人伏我膊,雖綿軟而不能按下,使敵莫明其妙,敵心疑時,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發射矣,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跌出矣。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

此三說總而言之,解說容易明瞭,曲中求直即隨曲就伸之意,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收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貓之理,一二語道盡學家宜自得之。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

與人對敵或來或往,折迭即曲肘彎胘之式,折背敵其身手此係近身使用法,離遠無用,進退不要泥一式,須有轉換隨機變化也。

極柔軟而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練十三勢要用柔法,然後功成就生出柔中含藏內勁,呼吸者,蓋吸能提得人,能使敵後足離地,再呼氣力從脊內發出全身之勁放得人遠出,呼吸靈通,身法然後才能活無滯。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練太極拳是養氣之法,非運氣之工作也,何為運氣人心急有力弩氣練法,氣必聚一個地方,放出不易,恐與內有妨礙,可為養氣,孟子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不急不燥,先天氣生,靜心養性,練拳使內精氣神合一,行氣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無害也,與人敵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隨,步隨身換,膊未直而力有餘,敵早跌出,就是勁以曲蓄而有餘。

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先生道出了楊氏太極拳練習心法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

太極拳之理猶行軍戰事,必有令旗指揮驅使,練太極拳亦然,所以心為令,就是以心行氣,能使氣如旗,意之所至,氣即隨之而到,就是心如令氣如旗,腰為纛者即軍中大纛旗也,小旗主動,大旗主靜,拳法腰可作車軸之轉,不能倒捌大纛旗也。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散可臻於縝密也

開展大也,鬆其筋肉,初學練拳先求姿勢開大,謂能舒筋活血,容易轉弱為強,強而後,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內有精氣神相聚,謂之緊湊,內外兼修,加以動靜變化,自開展而及緊湊,身體強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說拳大練小練則誤矣。

往期精彩回顧

近代科學證明:太極拳對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是多麼的強大

太極拳名家丁水德:練太極拳普遍存在的兩個問題 早知道早改正

好文 |鬆腰故事

武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鍾振山先生簡介-_高清

太極大師陳小旺弟子PK泰拳手

太極必練基本功,練了漲功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