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臨江仙》,很少有人讀過,卻是她的代表作

建炎三年的春天,公元1129年,是胡馬飲河、宋室南渡的第三個年頭。這一年發生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苗劉兵變,趙旉被立為皇帝,改元明受,也稱“明受之變”。

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臨江仙》,很少有人讀過,卻是她的代表作

當時的趙構剛剛即位在南京,起用李綱為丞相。這個時候四方的勤王之師都在集結,士氣正旺,如果能夠誓師北伐,中原回覆就指日可待。但是當時自私昏庸的小朝廷,罷免了主張抗金的宰相李綱,任用了奸邪之人黃潛善、王伯彥等人。他們在南京修建宮室,準備巡幸遊樂,早就把中原拋在了腦後。岳飛曾上書斥黃潛善、王伯彥恢復中原。但是當時昏庸的朝廷責他越職上書,罷了他的官。

這個時候李清照就寫了一首《臨江仙》,沉痛地寫她琉璃遷徙,歲月蹉跎的悲嘆,全詞如下: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南渡之後,李清照詞的風格,從清新俊逸,變為蒼涼沉鬱,這首了《臨江仙》是她南渡以後遺留下來的第一首能夠準確編年的詞作。南宋奸人橫暴,文網極密,其身危,其心苦,不得不用比興深微、曲折含蓄的筆法,來寄託故國之思,這種限額的政治環境,使李清照詞的風格趨向深隱。南宋辛棄疾、陸游、劉辰翁等愛國詞人都是一樣的詞風。

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臨江仙》,很少有人讀過,卻是她的代表作

這首《臨江仙》詞的內容,不是閨情,而是史詩。開頭用歐陽修《蝶戀花》詞首韻“庭院深深深幾許”,連疊三個“深”字,是比興之作。詞人借用歐陽修的三個“深”字,是隱喻。當時權奸當道,天羅地網,無人敢言兵,愛國志士,只有忍氣吞聲,深藏不出。下文結拍是點睛之筆“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鋪敘,合時、地而成境界。“春歸”時間概念;“秣陵樹”空間概念,意謂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來臨了;“人老”,“老”字,時間概念,“建康城”空間概念,痛北人將老死南陲,合時與地創造出悲慟欲絕的境界,大有“人生如此,天道寧論”的感慨。上片純用“引古”、“比興”的手法,全詞結構嚴謹,波瀾起伏。

上片以“境界”勝,下片就直抒胸臆,以言情勝。“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嘆。全詞最後一句“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以寫實結尾。元宵在北宋是萬民同樂的燈節,試燈,乃北宋官民預賞燈節之俗,今則“試燈無意思”;李清照出道建康,踏雪登石頭城,北望中原,如今大勢已去,恢復無望,而金兵去一天比一天強大,最後一句寫的是殘酷的現實,令人掩卷唏噓。

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臨江仙》,很少有人讀過,卻是她的代表作

胡適說:“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個女文豪,名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時即負文學的盛名,她的詞更是傳誦一時的。她的詞可惜現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齋刻本),但我們知道她是最會做白話詞的。例如:《一剪梅》,《添字採桑子·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聲聲慢》,這種白話詞真是絕妙的文學,怪不得她在當日影響了許多人。李清照雖生於北宋,到南渡時,她已是50歲的老婦人了。但她對於北宋的大詞家,二晏、歐陽、蘇、秦、黃一一都表示不滿意。”

李清照也寫過一首《臨江仙》,很少有人讀過,卻是她的代表作

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胡適《國語文學史》

沈謙 《填詞雜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