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 鄉村振興產業旺

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通訊員 韓靜 王九思

近年來,臨潁縣依託農業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大對貧困戶從事農業產業發展的幫扶力度,著力破解傳統農業收入低難題,全面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帶動全縣近70%的農戶實現增收,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四彩農業”促增收。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近年來,臨潁縣通過技術培訓、改良品種、培育龍頭、完善鏈條等措施,做大做強優勢高效農業產業,全縣形成了“東有辣椒、西有菸葉、南有大蒜、北有蔬菜、花卉苗木沿路圍城”的50萬畝高效農業發展格局,高效農業面積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60%。“四彩”高效農業的發展,有效破解了傳統農業收入低、農村群眾“顧老、顧小、顧家、顧田”等發展致富難題,實現了農村群眾就近務工、居家脫貧。帶動全縣近70%的農戶參與其中,拉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175元、高出全省2344元,增速9.1%、高出全省0.4個百分點。加快組建“產業聯盟”。為更好地發揮農業產業的主戰場作用和幫扶優勢,該縣組建了小辣椒、大蒜、糧油、蔬菜食用菌、休閒觀光農業“五大產業扶貧聯盟”,通過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採取貸款貼息、補助、獎勵等形式,依託土地銀行,構建土地流轉、融資和服務平臺,加大智慧農業體系建設等措施,有效破解了農業產業化推進過程中與貧困戶聯結不緊密、服務不到位、鏈條難延伸、科技難入戶等問題,進一步完善了農業產業化鏈條,發揮了產業聯盟抱團帶貧優勢,為困難群眾提供種植、務工、購銷等多種增收服務,8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中直接收益。發揮小辣椒產業優勢。臨潁縣具備良好的辣椒種植基礎,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萬畝以上,帶動周邊形成50萬畝種植規模,每年交易額突破15億元。該縣專門成立辣椒產業管理辦公室,制定出臺《臨潁縣發展壯大小辣椒產業實施意見》,引入中國供銷·豫中(臨潁)辣椒電商物流產業園、海底撈等項目,成為老乾媽、阿香婆等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地,形成了從種植、分揀、烘乾、深加工到線上線下市場交易的全產業鏈,吸引全國各地入駐客戶1500多家,建立專業合作社42個,辣椒經紀人5000多人,全縣7萬多農戶從事辣椒行業,帶動36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實現增收,基本實現“人均一畝椒,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龍頭企業強帶動。近年來,通過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壯大龍頭企業,做強產業扶貧基地,穩固提升帶貧能力。至2018年12月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6家,市級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06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4家,市級示範社55家;家庭農場791家,其中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3家。臨潁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資源優勢,建立76家產業就業扶貧基地,帶動10261名困難群眾,通過土地入股、打工等方式,與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合作,有效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比如,順琪種植合作社蜜梨種植基地,按照貧困戶所有、合作社經營、利潤分成的方式,與臺陳鎮169戶54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合作託管幫帶關係,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同時,紮實開展“千企帶萬戶”活動,舉辦“臨潁縣就業創業扶貧基地項目對接暨畜牧業精準扶貧培訓會議”,32家規模養殖和飼料生產企業參加培訓。目前,已有30家企業參與“千企帶萬戶”活動,帶動貧困戶185戶585人。

“互聯網+”建平臺。以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電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四化”為目標,不斷探索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道路、成長新模式,打造了“一雲、兩中心、三平臺、N個系統”為重點的臨潁智慧農業“互聯網+”服務平臺。依託全縣283家“益農信息社”,通過“政府+服務商”,開展公益性、便民化信息服務,運用“互聯網+”的形式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把信息服務的終端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消費需求與生產供給的精準對接,加大農產品的上行和流通,有效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比如,藉助“鏈廚網”平臺,通過注資合作、託管經營、家庭經營等方式,引導貧困戶抱團,以到戶增收資金建設蔬菜大棚基地,發展訂單農業。目前,共有兩批305戶719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加入“鏈廚網”,既可以享受紅利分成,又可以通過收菜、清洗、包裝、裝運打工掙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