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高粱 玉米 農產品 散文 農村 紅薯 綠豆 清荷留香 2019-09-18
"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收穀子,割豆子,摘綠豆,砍芝麻,是輕點的活。幹著活說笑,聲量更大,笑聲更響。常有“插葷打嗑"愛逗的渾子,能讓大姑娘小媳婦樂得直不起腰來,一塊地的活,說著笑著就能幹完。秋裡,活多也雜,大部分勞力都是多面手,幹嘛樣的活都拾的起來。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收穀子,割豆子,摘綠豆,砍芝麻,是輕點的活。幹著活說笑,聲量更大,笑聲更響。常有“插葷打嗑"愛逗的渾子,能讓大姑娘小媳婦樂得直不起腰來,一塊地的活,說著笑著就能幹完。秋裡,活多也雜,大部分勞力都是多面手,幹嘛樣的活都拾的起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不光地裡忙,場裡也忙,南窪北地的糧食搶收到場裡,要分門別類的歸置存放,打壓脫粒,晒乾揚淨,每種糧食都得過人的手。忙場的人,都是年齡稍長的莊稼人。場裡的活要精,心要細,眼裡有活,心裡裝事,別讓人指派,自己知道幹嘛。拿的起揚杴,端的了簸箕,套上牲口能壓場,口袋條子上的了肩。活行不行,誰也能看出來,就連揚場時打料的小活,也有分寸區別,會幹的輕描淡寫,糧食乾乾淨淨。二把刀費時費力,也弄不利索。趕上天氣,叫搶場,需要體力,也需要智慧。秋雨不似夏天的雨來的急,但也有說來就來的時候,場裡的人要有對天氣的預判,否則,剛攤開的場,急火火的堆起來,沒落幾點子雨,雲過天晴。也有看似陰的不沉,沒打算收起來,大雨如注,把人和糧食淋的透溼。搶場靠經驗,也靠運氣,還靠力氣。秋裡的場,滿滿的金黃,承載著莊稼人對秋的希望。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收穀子,割豆子,摘綠豆,砍芝麻,是輕點的活。幹著活說笑,聲量更大,笑聲更響。常有“插葷打嗑"愛逗的渾子,能讓大姑娘小媳婦樂得直不起腰來,一塊地的活,說著笑著就能幹完。秋裡,活多也雜,大部分勞力都是多面手,幹嘛樣的活都拾的起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不光地裡忙,場裡也忙,南窪北地的糧食搶收到場裡,要分門別類的歸置存放,打壓脫粒,晒乾揚淨,每種糧食都得過人的手。忙場的人,都是年齡稍長的莊稼人。場裡的活要精,心要細,眼裡有活,心裡裝事,別讓人指派,自己知道幹嘛。拿的起揚杴,端的了簸箕,套上牲口能壓場,口袋條子上的了肩。活行不行,誰也能看出來,就連揚場時打料的小活,也有分寸區別,會幹的輕描淡寫,糧食乾乾淨淨。二把刀費時費力,也弄不利索。趕上天氣,叫搶場,需要體力,也需要智慧。秋雨不似夏天的雨來的急,但也有說來就來的時候,場裡的人要有對天氣的預判,否則,剛攤開的場,急火火的堆起來,沒落幾點子雨,雲過天晴。也有看似陰的不沉,沒打算收起來,大雨如注,把人和糧食淋的透溼。搶場靠經驗,也靠運氣,還靠力氣。秋裡的場,滿滿的金黃,承載著莊稼人對秋的希望。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起了,寒意濃了,收秋最後的幾道活兒,是刨紅薯胡蘿蔔,拾棉花和倒棉花柴。真正的地淨場光以後,早已入了冬。

冬仨月裡,莊戶人家又在期待著一個新的年景的到來……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收穀子,割豆子,摘綠豆,砍芝麻,是輕點的活。幹著活說笑,聲量更大,笑聲更響。常有“插葷打嗑"愛逗的渾子,能讓大姑娘小媳婦樂得直不起腰來,一塊地的活,說著笑著就能幹完。秋裡,活多也雜,大部分勞力都是多面手,幹嘛樣的活都拾的起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不光地裡忙,場裡也忙,南窪北地的糧食搶收到場裡,要分門別類的歸置存放,打壓脫粒,晒乾揚淨,每種糧食都得過人的手。忙場的人,都是年齡稍長的莊稼人。場裡的活要精,心要細,眼裡有活,心裡裝事,別讓人指派,自己知道幹嘛。拿的起揚杴,端的了簸箕,套上牲口能壓場,口袋條子上的了肩。活行不行,誰也能看出來,就連揚場時打料的小活,也有分寸區別,會幹的輕描淡寫,糧食乾乾淨淨。二把刀費時費力,也弄不利索。趕上天氣,叫搶場,需要體力,也需要智慧。秋雨不似夏天的雨來的急,但也有說來就來的時候,場裡的人要有對天氣的預判,否則,剛攤開的場,急火火的堆起來,沒落幾點子雨,雲過天晴。也有看似陰的不沉,沒打算收起來,大雨如注,把人和糧食淋的透溼。搶場靠經驗,也靠運氣,還靠力氣。秋裡的場,滿滿的金黃,承載著莊稼人對秋的希望。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起了,寒意濃了,收秋最後的幾道活兒,是刨紅薯胡蘿蔔,拾棉花和倒棉花柴。真正的地淨場光以後,早已入了冬。

冬仨月裡,莊戶人家又在期待著一個新的年景的到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注;文中的方言較多,音對字或有誤。比如玉米槌,在我們當地叫棒子“軸“。"雞跳腳”是早期的玉米品種,在我們當地也叫"小實棒子“。

寫於二0一九年秋(原創作品)

"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在窪裡三蕩兩晃,莊稼就變了樣。玉米紫紅色的絲兒貼在了泛黃的苞上,細長的高梁散開了穗子,金燦燦的穀穗低垂著頭,黃了葉的大豆漲滿了角,綠豆秧上的角兒變的黑亮,芝麻稞被風搖光了葉子,一片黍子地,幾壟“雞跳腳",秋野裡,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這樣的秋野,是幾十年前的景了。確切的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集體所有制的年代,農村種植的多面化與現在農村的單一化,真的可用不可同日而語來形容。哪個年代田裡幾乎所有農作物都種,秋天的鄉野,飄著的香,是豐盈的,染著的色,是多彩的。那個年代的收秋已經進入了半機械化狀態,耕地,公社有"東方紅"大型拖拉機,大部分農作物有了脫粒機。雖然收莊稼還是靠人工勞作,但是,有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秋收的勞動場景裡,有人們的說笑聲,風吹莊稼的颯颯聲,工具收割莊稼時的觸碰聲,穗頭上鳥兒的歡叫聲,一幅幅唯美的收秋畫卷,在我的記憶深處依然鮮活的存在著。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我記敘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收秋…

秋陽,溫潤地灑在鄉野裡。

秋風,和緩的拂在人身上。

秋收,一派熱鬧的景象。

細長的高梁,讓打葉掐穗的人們不得不按彎高粱的杆兒,才能完成這次勞作。打葉子不用工具,僅用雙手就行。掐穗子的工具叫掐刀子,長不過二寸,寬只有寸許,鋒利的刀片,只須輕輕一按,穗子就落在了另一隻手裡。熟練的操作,交叉放著的高粱穗一直留在臂腕間,直到掐夠一鋪才放下來,兩鋪就是一個沉甸甸的高粱個了。後面銷秸稈的需一長把的鐮刀,右手握鐮,前伸到鐮刀能夠到的地方,在離地面尺許銷下桔杆。左手連同胳膊攬住秸稈,把銷下的秸稈攬在了左肩上,成了抱後,再放在地下。搶收一片地,需要好多的勞動力。人們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打葉,掐穗,割桔杆,捆紮穗頭,搬運裝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到只剩下齊刷刷的高粱茬,才能收工。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莊稼葉子都會留下喂性口,部分桔杆分到戶家當柴燒。收玉米時也得銷尖打葉,桔杆葉子分開勞作。收玉米,活很累,在我們當地叫倒棒子。最累的是倒全棵的棒子,如果急著搶收幾十畝玉米地,葉尖就不打不銷了,連“軸”也不掰,特別是上等地的棒子,棵大,“軸”壯,根深。一鑿鉤下去,根只能下來一半,壯小夥子,轉一遭地,也累的直不起腰來。特別是趕上公社的拖拉機來耕地,上百畝的地,一個早上就要搶收完。精壯的男男女女們,呼喊聲中,揮動著工具,也灑著汗水。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收穀子,割豆子,摘綠豆,砍芝麻,是輕點的活。幹著活說笑,聲量更大,笑聲更響。常有“插葷打嗑"愛逗的渾子,能讓大姑娘小媳婦樂得直不起腰來,一塊地的活,說著笑著就能幹完。秋裡,活多也雜,大部分勞力都是多面手,幹嘛樣的活都拾的起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收秋,不光地裡忙,場裡也忙,南窪北地的糧食搶收到場裡,要分門別類的歸置存放,打壓脫粒,晒乾揚淨,每種糧食都得過人的手。忙場的人,都是年齡稍長的莊稼人。場裡的活要精,心要細,眼裡有活,心裡裝事,別讓人指派,自己知道幹嘛。拿的起揚杴,端的了簸箕,套上牲口能壓場,口袋條子上的了肩。活行不行,誰也能看出來,就連揚場時打料的小活,也有分寸區別,會幹的輕描淡寫,糧食乾乾淨淨。二把刀費時費力,也弄不利索。趕上天氣,叫搶場,需要體力,也需要智慧。秋雨不似夏天的雨來的急,但也有說來就來的時候,場裡的人要有對天氣的預判,否則,剛攤開的場,急火火的堆起來,沒落幾點子雨,雲過天晴。也有看似陰的不沉,沒打算收起來,大雨如注,把人和糧食淋的透溼。搶場靠經驗,也靠運氣,還靠力氣。秋裡的場,滿滿的金黃,承載著莊稼人對秋的希望。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秋風起了,寒意濃了,收秋最後的幾道活兒,是刨紅薯胡蘿蔔,拾棉花和倒棉花柴。真正的地淨場光以後,早已入了冬。

冬仨月裡,莊戶人家又在期待著一個新的年景的到來……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注;文中的方言較多,音對字或有誤。比如玉米槌,在我們當地叫棒子“軸“。"雞跳腳”是早期的玉米品種,在我們當地也叫"小實棒子“。

寫於二0一九年秋(原創作品)

散文  鄉村記憶《收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