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老子 國學 睡眠 寧靜 執大象書院 2017-04-26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道德經》|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1. 到達心境空明,萬念萬欲俱化為虛無的頂點,安守著至誠至信的寧靜。身體內的氣血順經脈川流不息地運行著,身體外的世界也處於不停地變化、運轉之中。我認真地體昧它們的循環往復、生老病死,做最深徹的觀想:芸芸眾生,紛紛迴歸它們的本原。到達了它的本原,明察了自己的本心叫做“靜”,“靜”叫做回覆到自身的本來,天然的本性;保持純真自然的本性、清靜無為的本心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懂得這個規律並能切實施為稱之為明智。不懂得這個規律而輕舉妄動、恣性肆意,就會遇到凶險、危難;把握了這個規律就能深通一切,明察秋毫。融會貫通就能達到至大至正的境界;達到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充塞天地、縱橫古今的境界;進一步天人合一: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從而真正進入了道的境界。循道而行方能保得真正長久,始終不會失敗,永遠也不會滅亡。

  2. 致虛極,守靜篤”。 內修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心靈脩養要“虛”,就是要“虛其心”。前面已經說過,虛心就是謙虛、謹慎,沒有主觀成見。要把那些平時念茲在茲的雜念——“顛倒夢想”都從心裡清出去。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如果心裡有了雜念,就會產生七情六慾的心理波動,這些心理波動直接會干擾體內氣血的正常運動。中醫上說“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等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狀態,那麼他就必然最後在那個受傷最重的臟器、腑器、經脈上爆發出可怕的疾病。可以說人類十分之九的病都是由於自己不遵循自然規則招來的,其中“心”病又佔了一大半。如果人能保持一個平和自然的心態,對萬事萬物都能有一個順其自然的態度。那麼他身體裡的氣血就會正常地運動,自我調整,自我修復。其實每個人都有內修的過程——睡眠,睡眠可以解決疲勞,可以緩解很多症狀。一個經常能保持良好睡眠質量的人肯定是個健康的人,睡眠出了問題才是最大的痛苦。就說疲勞吧,除了睡眠,好象至今沒聽說有什麼神奇的藥物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吧。一般的人只會睡眠——被動地內修,睡著了自然把白天的爭鬥啊、慾望啊給放下了。只有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主動地去內修——禪定。其實要做的只是保守那顆平常心,把心裡一切不應該有的東西都打掃出去。這樣就沒有七情六慾的心理波動了,於是一直被你自己的“妄念”干擾的氣血也終於可以正常的運行了。禪定,注意這裡我不用打坐這個詞。因為它只要求“心安”,並不要求外在的形體配合。形體有沒有用?有的,但至多是個輔助作用。把“心”保持在那個境界上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心”時刻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無論行、走、坐、臥、工作、學習、吃飯、睡覺那都是在禪定,在內修。如果能夠一直把“心”往“虛”上修,就能到達一天二十四小時始終“虛其心”的境界。《十善業道經》中有一段話:“於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不分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內觀自己的那顆“心”,要讓“善法”在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中逐漸增長壯大,不要讓哪怕有一點一滴的壞念頭混在裡面。到了那個地步,就可以叫做“致虛極”了。“守靜篤”,就是講對心態的把握,首先要靜——寧靜、安靜、清淨,就是不起妄念。其次要篤——誠信、坦蕩、無畏,對所有已經來的不去生出“分別妄見”,對尚未到來的不去期待擔心。這樣,就“萬物並作”了,我也可以“觀其復”了。萬物的這個“作”不是我讓它“作”的,而是它本來就“作”的,原來我的那顆浮躁的“心”讓我“觀”不到,而現在我可以“觀”了。“觀”就是叫你老老實實地當一個“旁觀者”,別去想主宰什麼、指揮什麼,你的任務就是保持住那個“觀其復”的狀態。

  3. “觀”到了什麼呢?——“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原來什麼東西最後都要回到他來的那個地方去的呀。迴歸到各自的根源就叫做“靜”,也可以叫做“覆命”,也可以叫做“常”。對於迴歸根源這件事來說,“靜”說的是狀態,“覆命”說的是結果,“常”說的是規則。這就是最大的真相,這就是“常”,“常”就是“道”。知道這個“常”,你就是“明”的人。不知道這個“常”,就會“妄作”,這樣就會“凶”;知道了這個“常”,才能“容”。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4.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這其實就是一個“天人合一”的過程,就是一個先“內聖”再“外王”的過程,是一個遵循宇宙大道的過程。知“常”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萬象,蓋天蓋地。因為有此胸襟,智慧的領域擴大,不可限量,故說“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即然能“容乃公”,當然“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萬物皆欣欣向榮,活活潑潑,彼此得助。“公乃王”,此“王”並不一定作王解。照現代意思解說,一切為社會,佛家則言一切為度眾生;忘了自我,處處為人著想,你度眾生,眾生亦度你。若用一般合作的標語說,那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為人人,人人為你,最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則。天地生長萬物,日月照臨萬物,公平無差,並不計較報酬,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則。有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則,那麼才能“道乃久”,源遠流長,長生不老。佛家所說的“無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就“沒身不殆”了。“沒身”,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活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死後骨頭化成灰塵,肉體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卻永遠常存。就是隻要踐行王道、遵守自然之道,即使人死了,那麼其精神也不會泯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