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字文和,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的重要謀士。因其深諳為人處世之道,能在亂世之中尋得一棲之所,被人謂之算無遺策。因其所獻計策或置人於死地、或陷亂於天下,因而也被後人冠之以“毒士”之名。

然而從魏晉直至唐宋時期,賈詡的道德都是為人所稱道的,《唐會要》更將其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那麼道德水準如此之高的賈詡,為何到了後世會變成了策動“文和亂武”,始終隱匿於帷幕之後的“毒士”形象呢?這其實需要從賈詡的早年經歷聊起。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是西涼人,早年間曾被舉薦孝廉並做了郎官,後因生病而辭官還家,卻在返鄉途中遭遇反叛漢朝的氐人武裝,並被挾持起來。與賈詡一塊遭到挾持的有幾十人,然而最終卻只有賈詡一人逃出生天。

原來在遭到氐人欺虐之後,賈詡向氐人謊稱段熲是自己的姥爺,並明言將自己送回家後,可以獲得足夠的錢財。段熲是東漢末年平定西涼羌亂的名將,曾大破西羌、擊滅東羌,並曾平定公孫舉叛亂。氐人在作為羌人僕從之時,自然也知道段熲將軍的名號,因而在聽聞賈詡是段熲外孫之後,最終選擇放了他。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然而隻身逃出的賈詡並沒有多大的喜悅之感,同行的夥伴皆遭殺害,而他卻無能為力。此事對賈詡的刺激很大,也使得他養成了面臨局勢變動之後,尋求主動出擊的行事風格。後來大將軍何進的勢力與宦官集團火併洛陽,涼州董卓在何進的調動下率軍進入洛陽,賈詡作為董卓女婿牛輔的麾下,隨同一起入京。

在關東十八路諸侯紛紛起事並會盟討伐董卓之後,賈詡與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率軍與江東猛虎孫堅作戰,並最終大破孫堅,迫使其只帶領一千殘兵狼狽東逃。由此可見,賈詡的帶兵能力不俗,不然也不會與李傕、郭汜、張濟這些猛將共同率軍征伐。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然而董卓專政終究不得人心,在司徒王允挑動呂布誅殺董卓指揮,朝廷的權柄被王允所把持。呂布雖曾為董卓部下,但其本人乃至麾下諸將實際上都是幷州丁原的舊部。因而呂布與董卓的翻臉也就將西涼諸將置於險境,許多人選擇回撤涼州以躲避王允、呂布等人的清算。

不過歷史上的呂布政治智商並不低,只是處事過於天真。在呂布的設想中,誅殺國賊董卓之後,他就可以輔佐王允,一起匡扶漢室、興復天下,將自己洗白,進而青史留名。只是剷除了董卓這樣一位以軍事武裝掌控朝局的權臣之後,王允開始了一系列作死行徑。他首先以“嘆息董卓”為由誅殺了當時的名士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引發天下震驚。為此王允以“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作為託詞來粉飾自己的殘暴行為。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後來呂布曾建議赦免董卓舊部,並將董卓搜刮而來的財物賞賜給大臣和武將們,以求穩定人心。每當權利爭鬥、政權更迭之後,新的主事之人都需要儘快穩固人心。呂布之言可謂眼光卓著,奈何當時真正執掌朝政的人是王允。面對呂布的數次勸言,王允回覆說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意思說董卓部眾雖然都是被裹挾命令而來的無罪之人,但如若赦免了他們必定為使得這些人產生疑慮,還是乾脆不要赦免的好。

按照王允的意思,即便西涼部眾是被董卓命令才挾持朝廷的,但依舊要按照有罪論處,決計不能放過。這種詭異言論的背後,很可能是出於豪族世家對關西豪強的忌憚之心,但卻令涼州人疑惑不已。到了後來,王允的言論傳到了西涼,就演變成了“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董卓一人有罪,並且已經伏誅,結果王允當政之後卻不問青紅皁白的要置所有涼州人於死地?這雖是謠言,卻被同為涼州人、甚至是董卓舊部的賈詡聽聞了。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在賈詡心中,王允是一位殘殺名士蔡邕,並且想要殘殺全體涼州人的佞臣賊子。於是忿忿不平的賈詡在路上遇到撤軍回涼州的李傕、郭汜等人後,闡述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賈詡告訴他們,聽聞長安正在商議盡誅涼州人,不如率軍殺回,打出為董卓復仇的旗號攻下長安,如若事情成功,則可以“奉國家以徵天下”,如若失敗再逃走也不遲。

為了救涼州人、為了平定天下,賈詡策動了李傕、郭汜等人,在喊出了“奉國家以徵天下”的驚世豪言之後出發了。以賈詡的才能,如若想要逃走活命,其實並不困難,或許他想起了當年被氐人殘殺的那些同伴,此時他不願意再一次丟下涼州百姓不管,他要救人。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由於王允當政並不得人心,而涼州此時同樣人心惶惶,因而李傕、郭汜等人憑藉數量不多的軍隊,沿路一直獲得不斷擴充,並擊敗了王允派來的徐榮,並在抵達長安之時已經發展成為十萬之眾。而此時,長安城內亦有軍隊叛變,呂布最終戰敗逃走,而王允同樣兵敗被殺。

然而就如同呂布曾幻想同王允一道匡扶漢室,卻遭到現實慘痛的敲擊一樣。當賈詡成功策動西涼軍再度佔據長安之後,看到的卻是不計其數的大臣、百姓們被李傕、郭汜肆意屠殺。一時間哀鴻遍野、慘不忍睹。掌控朝廷的李傕曾向給賈詡封侯,卻被其以“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的說詞給拒絕了,隨即又推掉了尚書僕射的職務。此時的賈詡已經看清了李傕、郭汜的為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為了保全朝廷,賈詡堅決反對李傕要將皇帝遷移到軍營中去的想法,二人之間的裂痕逐漸公開化。見此情形,繼承了叔叔張濟兵權的張繡勸賈詡逃走,卻遭其嚴詞拒絕。賈詡表示自己深受國恩,絕不背離,並讓張繡想走就自己走。

留下來之後的賈詡,展開了對李傕的毀滅行動。當時李傕與郭汜發生決裂,李傕為召集羌胡作為鐵騎扈從,將宮中財務贈予他們,並告訴羌胡可以去宮中選取美女,作為攻打郭汜的酬勞。於是羌胡紛紛進宮詢問漢獻帝,索要宮中美女,嚇壞了的漢獻帝趕緊尋求賈詡的幫助,神奇的一幕發生了。賈詡祕密將羌胡大帥召集在一起吃了頓飯,以皇帝之名許以封爵重寶,最終促使這群人背離了李傕。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羌胡的離去雖然讓李傕的勢力受損,但他依舊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因而賈詡又暗中安排送走了漢獻帝。雖然後來李傕、郭汜醒悟過來,再次聯手追擊天子隊伍,卻並未抓到皇帝,氣的險些要對被追上的大臣們進行屠殺。又是賈詡挺身而出,霸氣直言“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李傕只得作罷。此後李傕、郭汜持續衰落下去,並先後被滅(李傕被曹操消滅、郭汜遭部下誅殺)。

在協助漢獻帝逃走之後,賈詡便離開了李傕、郭汜,轉而投奔另一位董卓舊部,跟自己是同郡的老鄉段煨(段煨雖為董卓部將,但並非嫡系)。段煨是段熲的同族兄弟,此時駐紮在華陰,與張濟一樣在亂世之中少有劣跡。他在華陰之時,主要依靠軍屯養活軍隊百姓,不曾做劫掠之事,甚至曾自願前去接濟流浪中的漢獻帝。賈詡顯然是知曉段煨的事蹟,故而特意前來投奔。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只是當賈詡來到華陰之後,迎來的卻是失望。段煨行事雖然良善,卻嫉賢妒能,眼見手下之人都崇拜賈詡,十分害怕自己的基業被賈詡奪走。為此段煨給予賈詡很高的待遇,卻始終不曾放權。深感不安的賈詡得知張繡此時駐紮在宛城,於是祕密派人與之聯絡,商議投奔事宜。張繡聽聞先前不聽自己勸阻的賈詡,此時主動想要投靠非常高興,並迅速派人接應賈詡。

在賈詡臨走之時,周圍眾人大多奇怪他的選擇,不理解賈詡為何要背離對他十分優待的段煨。賈詡卻說,段煨多疑,對自己十分忌憚,早晚會動殺念,自己離開之後他會非常高興,並且為了贏得外援而一定會善待自己的家人。而沒有謀主的張繡卻非常期翼自己的到來,因此離開段煨而投奔張繡,會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得到保全,何樂而不為。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來到宛城之後,與張繡聯手將這塊地盤治理的井井有條。同時賈詡出使劉表,獲得了於劉表之間的準盟友關係。然而就在張繡的勢力開始蒸蒸日上之時,與之毗鄰的曹操感到了威脅。當時曹操與袁紹的關係日趨緊張,為防止後方出現動亂,曹操決定先行南征張繡。而面臨實力強勁、志在必得的曹操,賈詡給張繡獻了一方妙計,投降!

由於不論是張繡還是賈詡,均沒有鯨吞天下的遠大志向,因而對於是誰登頂天下大位並不十分在意,所以也就直接投降了。並未短兵相接便獲得了張繡的地盤,曹操顯得十分高興、十分志得意滿,同時對張繡也就有所輕蔑怠慢了許多。燕雀不知鴻鵠之志,奸雄亦不明市井中人的所思所想。在曹操這樣的亂世梟雄看來,手握地盤和軍隊卻不思進取,必定是個慫包啊,於是他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曹操聽聞張繡寡居的嬸嬸(張濟之妻)姿色過人,便無所顧忌將她納了,此事讓張繡倍感屈辱。另外曹操看重了張繡的親信胡車兒的勇猛,公然向以財物收買他為自己效力。這兩件事情導致張繡對曹操心存憤恨和猜忌,最終在與賈詡商議之後決定反曹。

在賈詡的定計之下,張繡藉口將軍隊駐紮到高地,並讓身穿鎧甲的士兵在路過曹操軍營之時突然襲擊。最終策劃成功,張繡趁機突襲曹操本屯,典韋、曹昂和曹安民戰死,曹操落荒而逃,雙方由此結下了血海深仇。得勝之後,張繡率鐵騎進攻曹操,卻被曹軍打的大敗,不得不逃到穰城依附劉表。但在曹操北歸之後,張繡卻再度出擊,並讓南陽、章陵諸縣又一次收歸自己治下。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由於張繡勢力的死灰復燃,曹操派遣曹洪南下,卻被張繡所阻。曹操在南方的地盤被張繡、劉表等人不斷侵入,怒不可遏的曹操最終決定再度親政張繡。這一次,張繡不投降了,而是與曹軍進行對耗,同時劉表派人前去截斷曹操後路,又有傳聞袁紹伺機襲擊曹操後方,想要搶奪漢獻帝。由於地緣上的劣勢,曹操只得撤軍回北方,重新將戰略重點對準袁紹。

就在曹軍撤退之時,張繡不顧賈詡勸阻,追擊曹軍卻遭遇大敗。敗退回來的張繡原想向賈詡致歉,卻被其催促立刻追擊。收攏敗兵的張繡再度追擊,果真獲勝。此事反映出賈詡對兵法的深諳程度之深,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同代人。張繡回軍之後,向賈詡虛心請教這一敗一勝之間的奧妙。賈詡也不吝言,指出張繡打不過曹操,而曹軍之中其他人又打不過張繡的事實,並明言第一次曹軍殿後的必定是曹操本人,隨後曹操心急後方局勢,因而一定會先行趕路而讓他人斷後。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然而雖然張繡和賈詡配合的親密無間,奈何當時的中原形勢已經給不了他們太多的時間了。此時的曹操、袁紹已經佔據了北方大部分地盤,成為實力最為強勁的兩大諸侯。在雙方對峙之時,張繡和賈詡決定尋求一位大靠山。其中張繡理所當然的認為應當選擇袁紹,必定自己曾誅殺了曹操的兒子,雙方結下了血仇。然而賈詡卻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袁紹強盛,並不會特別重視己方的投誠,反而是曹操手握漢獻帝,代表的法統正當性。另外賈詡認為曹操有稱霸天下的遠大志向,必定不會計較私怨的。

在經歷了李傕、郭汜之亂之後,賈詡對人心的評判依舊過於膚淺和表面化。人性的複雜,又豈是隻言片語所能解釋清楚的。當時曹操相對袁紹處於劣勢,故而在張繡賈詡以曹操集團是天下正統為理由而投降之後,曹操大喜過望,興奮的對賈詡說他是讓自己信重於天下的人。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縱觀整個河北戰局,曹操對張繡、賈詡的優待頗為豐厚,而張繡同樣在官渡之戰中力戰有功”,賈詡更於關鍵時刻力勸曹操以獲得大勝。然而河北平定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依據史籍記載,公元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被諡為定侯。然而依據《魏略》所言,張繡卻是在一次曹丕請其吃飯時,訴說對他的不滿之後,張繡心不自安,最終自殺身亡的。

不同於《三國志》,《魏略》是魏朝郎中魚豢私撰的史書,裡面有許多正史未能解釋清楚的內容。其中就包括了流傳頗為廣泛的,曹操火燒麾下朝臣在官渡之戰前私通袁紹的書信,以表寬宏大量、既往不咎的故事。只是依據《魏略》的記載,燒信之前曹操就已經暗地裡派人看過並知曉了私通袁紹之人的名單。此後曹操曾發起過多次政治地震,未嘗於此沒有關聯。也就是說,張繡的身亡很有可能也是曹操秋後算賬的一個步驟。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而當張繡故去之後,賈詡在餘下的歲月中僅為曹操出過兩個計策,而大多數時候都低調到了極點。“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可見賈詡隱匿於帷幕之後的形象,更多的是處於自保的無奈之舉。此時的賈詡,或許因為張繡的死而幡然醒悟,血仇豈是那麼輕易可以化解的。當袁紹兵敗,曹操成為北方唯一的霸主之後,賈詡當初勸諫張繡投奔曹操的那番話,也就沒了得以確立的現實基礎。

賈詡後來所獻的兩計,一個是赤壁之戰前,勸諫曹操休養生息的建議。最終曹操沒有聽從賈詡的話,卻遭周郎一炬,黯然北還。另一個則是隨同曹操前往西涼與馬超、韓遂作戰。回到涼州家鄉的賈詡是什麼心境,史書上沒有記載。然而面對馬超、韓遂當時在西涼的殺戮劫掠行徑,這一次也是賈詡在曹操陣營中最為積極的一次獻策。正是在賈詡的出謀劃策之下,曹操成功離間馬超韓遂,並擊敗了兩人。

引發“文和亂武”的三國謀士賈詡,為何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所幸的是,在當初曹家公子之間爭奪世子大位的競爭中,賈詡站在曹丕一方,贏得了曹丕的信任。公元223年,賈詡以77歲的高齡去世了,告別了這紛爭不休的亂世。

正是因為賈詡一生的坦蕩作為,因而被陳壽歸入在《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中,將其與道德崇高的荀彧荀攸併為一傳。然而到了明清時期,民間藝術形式噴發,在戲曲話本和小說作品的推動下,賈詡逐漸從“八君子之首”被描繪成為了一位陰險冷漠的“毒士”形象,讓人噫籲不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