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張旭《斷千字文》

草書基本型是大草(或謂狂草)等形態進一步創作演化的基礎,如草書“年”字,大草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而來。由於不同書法傢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具有不同的空間造型意識,具有不同的用筆、用紙、用墨習慣等的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書法創作作品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造型變化意趣,但其變化的基礎和根本是草書基本型的約束。正因為如此,儘管書法家們的草書作品風格千差萬別但都能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相互交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交流發展的“天書”。這類例子在經典書法作品中不勝枚舉,如張旭《古詩四帖》中“五雲車”即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及其結構借用下的創造。

二、歷代草書《千字文》的廣泛影響與標準草書

偉大的書法藝術家王羲之處於主要漢字字體演變形成的末期,他對於楷書由古及今的演變及其行書、草書的創造性貢獻,被後人譽為一代書聖。自魏晉南北朝以後,追隨者甚眾,南朝梁武帝蕭行即是其中之一。蕭行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一文中指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蕭衍在官廷中大量收購王羲之墨跡,時時把玩,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方便,蕭行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耀取1000個常用漢字用四字的語形式編成,據《尚書故實》記載:“興嗣一夕編綴進上翼發曾白。“《幹字文》採用常用漢字編招而成,儘管有重複使用的漢字,但常用漢字近千個,四字韻語關涉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諸多方面。《千字文》編成後迅速流傳開來,不單是學習書法的好教材,也迅速成為私熟教學童蒙的識字課本.後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為中國古代童發學習的重要教材。由於常用的近10000個漢字的書寫訓練最能反映書法家的書法基礎水平自樑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多以《幹字文》為基礎來進行創造性的書寫訓練,由此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幹字文》書法作品。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張旭《斷千字文》

草書基本型是大草(或謂狂草)等形態進一步創作演化的基礎,如草書“年”字,大草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而來。由於不同書法傢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具有不同的空間造型意識,具有不同的用筆、用紙、用墨習慣等的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書法創作作品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造型變化意趣,但其變化的基礎和根本是草書基本型的約束。正因為如此,儘管書法家們的草書作品風格千差萬別但都能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相互交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交流發展的“天書”。這類例子在經典書法作品中不勝枚舉,如張旭《古詩四帖》中“五雲車”即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及其結構借用下的創造。

二、歷代草書《千字文》的廣泛影響與標準草書

偉大的書法藝術家王羲之處於主要漢字字體演變形成的末期,他對於楷書由古及今的演變及其行書、草書的創造性貢獻,被後人譽為一代書聖。自魏晉南北朝以後,追隨者甚眾,南朝梁武帝蕭行即是其中之一。蕭行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一文中指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蕭衍在官廷中大量收購王羲之墨跡,時時把玩,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方便,蕭行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耀取1000個常用漢字用四字的語形式編成,據《尚書故實》記載:“興嗣一夕編綴進上翼發曾白。“《幹字文》採用常用漢字編招而成,儘管有重複使用的漢字,但常用漢字近千個,四字韻語關涉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諸多方面。《千字文》編成後迅速流傳開來,不單是學習書法的好教材,也迅速成為私熟教學童蒙的識字課本.後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為中國古代童發學習的重要教材。由於常用的近10000個漢字的書寫訓練最能反映書法家的書法基礎水平自樑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多以《幹字文》為基礎來進行創造性的書寫訓練,由此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幹字文》書法作品。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大草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著稱的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千字文》,懷素《大、小草千字文》,高閒、宋徽宗、趙孟頰、沈粲、陳道復、豐坊、方元煥、徐渭、張瑞圖、傅山、于右任等均有《草書千字文》傳世。

三、標準草書的侷限和在書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由於信息交換節奏的加快,無論是實用公文還是書法藝術創造都對草書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草書書寫的便捷,極強的抒情寫意功能使得這一時期草書的使用在民間或官方都極為普遍。但“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各自為陣的草書書寫又使交流變得困難,許多有識之土極力呼籲尊重草書的書寫發展規律,使草書藝術得到良性而有緒的發展,于右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張旭《斷千字文》

草書基本型是大草(或謂狂草)等形態進一步創作演化的基礎,如草書“年”字,大草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而來。由於不同書法傢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具有不同的空間造型意識,具有不同的用筆、用紙、用墨習慣等的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書法創作作品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造型變化意趣,但其變化的基礎和根本是草書基本型的約束。正因為如此,儘管書法家們的草書作品風格千差萬別但都能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相互交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交流發展的“天書”。這類例子在經典書法作品中不勝枚舉,如張旭《古詩四帖》中“五雲車”即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及其結構借用下的創造。

二、歷代草書《千字文》的廣泛影響與標準草書

偉大的書法藝術家王羲之處於主要漢字字體演變形成的末期,他對於楷書由古及今的演變及其行書、草書的創造性貢獻,被後人譽為一代書聖。自魏晉南北朝以後,追隨者甚眾,南朝梁武帝蕭行即是其中之一。蕭行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一文中指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蕭衍在官廷中大量收購王羲之墨跡,時時把玩,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方便,蕭行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耀取1000個常用漢字用四字的語形式編成,據《尚書故實》記載:“興嗣一夕編綴進上翼發曾白。“《幹字文》採用常用漢字編招而成,儘管有重複使用的漢字,但常用漢字近千個,四字韻語關涉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諸多方面。《千字文》編成後迅速流傳開來,不單是學習書法的好教材,也迅速成為私熟教學童蒙的識字課本.後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為中國古代童發學習的重要教材。由於常用的近10000個漢字的書寫訓練最能反映書法家的書法基礎水平自樑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多以《幹字文》為基礎來進行創造性的書寫訓練,由此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幹字文》書法作品。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大草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著稱的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千字文》,懷素《大、小草千字文》,高閒、宋徽宗、趙孟頰、沈粲、陳道復、豐坊、方元煥、徐渭、張瑞圖、傅山、于右任等均有《草書千字文》傳世。

三、標準草書的侷限和在書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由於信息交換節奏的加快,無論是實用公文還是書法藝術創造都對草書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草書書寫的便捷,極強的抒情寫意功能使得這一時期草書的使用在民間或官方都極為普遍。但“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各自為陣的草書書寫又使交流變得困難,許多有識之土極力呼籲尊重草書的書寫發展規律,使草書藝術得到良性而有緒的發展,于右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小草千字文》

他提出標準草書的初衷在其1936年7月在上海為其《標準草書》所作的序言裡表述得十分充分:“文字乃人類表現思想,發展生活之工具。其結構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乎民族之前途至切!現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後之強國,更於文字之改進,不遺餘力。傳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事雖細,可以喻...然則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豈非當今急務歟!”由此段序文可以看出,于右任認為文字書寫的繁難是人際間交流及其社會發展的重大障礙,只有進行文字書寫的改革,提倡使用標準草書才是正確的途徑,在序文中他將歷代優秀草書範本中的草書選擇使用確定為八字原則即“易識、易寫、準確、美麗”,並說:“依此四則,以為取捨,字無論其為章為今為狂,人無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帛為磚石,唯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並期經此整理,習之者由苦而樂,用之者由分立而統一此則作者唯一之希 望也。”由此可以看出,于右任是從規範、便捷使用漢字的角度出發提倡標準草書的。按《辭原》的解釋標準就是榜樣、規範的意思。標準具有規定性。所謂標準草書,就是草書的規範化草寫榜樣樣式。從通用文字實用書寫領域來講這是對的,也無可厚非,但從書祛藝術創作角度來說就表述欠妥了。首先,標準草書的提法是站在規範文字使用的角度來談的,其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循此為標準草書,否則則為非標準。就如簡化漢字,在規範文字書寫中具有唯一性,書寫繁體則為非規範書寫,這個標準在書法藝術創作領域則是不完全適用的原則。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張旭《斷千字文》

草書基本型是大草(或謂狂草)等形態進一步創作演化的基礎,如草書“年”字,大草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而來。由於不同書法傢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具有不同的空間造型意識,具有不同的用筆、用紙、用墨習慣等的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書法創作作品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造型變化意趣,但其變化的基礎和根本是草書基本型的約束。正因為如此,儘管書法家們的草書作品風格千差萬別但都能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相互交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交流發展的“天書”。這類例子在經典書法作品中不勝枚舉,如張旭《古詩四帖》中“五雲車”即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及其結構借用下的創造。

二、歷代草書《千字文》的廣泛影響與標準草書

偉大的書法藝術家王羲之處於主要漢字字體演變形成的末期,他對於楷書由古及今的演變及其行書、草書的創造性貢獻,被後人譽為一代書聖。自魏晉南北朝以後,追隨者甚眾,南朝梁武帝蕭行即是其中之一。蕭行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一文中指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蕭衍在官廷中大量收購王羲之墨跡,時時把玩,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方便,蕭行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耀取1000個常用漢字用四字的語形式編成,據《尚書故實》記載:“興嗣一夕編綴進上翼發曾白。“《幹字文》採用常用漢字編招而成,儘管有重複使用的漢字,但常用漢字近千個,四字韻語關涉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諸多方面。《千字文》編成後迅速流傳開來,不單是學習書法的好教材,也迅速成為私熟教學童蒙的識字課本.後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為中國古代童發學習的重要教材。由於常用的近10000個漢字的書寫訓練最能反映書法家的書法基礎水平自樑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多以《幹字文》為基礎來進行創造性的書寫訓練,由此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幹字文》書法作品。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大草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著稱的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千字文》,懷素《大、小草千字文》,高閒、宋徽宗、趙孟頰、沈粲、陳道復、豐坊、方元煥、徐渭、張瑞圖、傅山、于右任等均有《草書千字文》傳世。

三、標準草書的侷限和在書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由於信息交換節奏的加快,無論是實用公文還是書法藝術創造都對草書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草書書寫的便捷,極強的抒情寫意功能使得這一時期草書的使用在民間或官方都極為普遍。但“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各自為陣的草書書寫又使交流變得困難,許多有識之土極力呼籲尊重草書的書寫發展規律,使草書藝術得到良性而有緒的發展,于右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小草千字文》

他提出標準草書的初衷在其1936年7月在上海為其《標準草書》所作的序言裡表述得十分充分:“文字乃人類表現思想,發展生活之工具。其結構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乎民族之前途至切!現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後之強國,更於文字之改進,不遺餘力。傳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事雖細,可以喻...然則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豈非當今急務歟!”由此段序文可以看出,于右任認為文字書寫的繁難是人際間交流及其社會發展的重大障礙,只有進行文字書寫的改革,提倡使用標準草書才是正確的途徑,在序文中他將歷代優秀草書範本中的草書選擇使用確定為八字原則即“易識、易寫、準確、美麗”,並說:“依此四則,以為取捨,字無論其為章為今為狂,人無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帛為磚石,唯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並期經此整理,習之者由苦而樂,用之者由分立而統一此則作者唯一之希 望也。”由此可以看出,于右任是從規範、便捷使用漢字的角度出發提倡標準草書的。按《辭原》的解釋標準就是榜樣、規範的意思。標準具有規定性。所謂標準草書,就是草書的規範化草寫榜樣樣式。從通用文字實用書寫領域來講這是對的,也無可厚非,但從書祛藝術創作角度來說就表述欠妥了。首先,標準草書的提法是站在規範文字使用的角度來談的,其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循此為標準草書,否則則為非標準。就如簡化漢字,在規範文字書寫中具有唯一性,書寫繁體則為非規範書寫,這個標準在書法藝術創作領域則是不完全適用的原則。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孫過庭《草書千字文》

站在規範文字的角度,提倡標準草書,無疑是正確的,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使用標準草書的概念就值得商榷了。草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字的發展也是多元的,如戰國時期,七雄並列,各地異文十分突出,秦統一後,文字雖進行了統一但原有的文字使用並未消亡而是並存下來,漢字的異體字許多來源於早期的各地異文,就猶如方言,儘管有官方統的語言,但在民間官方統語言與方言 是並存的,不會消亡的。由於漢字的雙線發展(官方通用與民間用字並存)規律,漢字草書就有多種形態,甚至於一個漢字會有多種草祛,有異域異體漢字的草法,有不同書祛家創造性的漢字造型,因此在書法藝術領域使用標準草書的概念勢必阻礙草書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儘管同一”造型不同的空間變化會帶來草書的風格、審美趣味等的千變萬化,但字形選擇就被排斥在外了,這對於書祛藝術的多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寫意功能的一種書寫形態。草書相對於正書而言,是指在原有漢字造型(隸書、行書等)基礎上通過相鄰點畫、結構的粘連、濃縮,形成新的指代性符號來表述原有漢字複雜造型形態的一.種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由於相鄰點線結構的高度濃縮,草書的書寫十分簡練便捷,由於符號化的發展趨勢,使中國書法的高度抽象和寫意性特徵更為明顯。因此,到了草書階段很多人說中國書法是作減法的藝術,因為如何使用精煉的符號化線條表現複雜的漢字造型就成為人們研究草書的核心。草書有章、今之別,今草中有小草、大草之別,草書中由於章、今雙線發展的規律,加之漢字同一字體下別體的草書演變,使得草書形態紛繁,使用困難。如何相對規範草書的使用,使其“易寫、易識、準確、美觀"成為歷代許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草書創作超越了文字交流的功能,更多的是藝術的創造,它同文字使用的規範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文字規範,于右任提出標準草書的概念從文字使用規範的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用標準草書的概念無疑是有侷限的,我認為從草書尤其是今草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用草書基本型這一術語應該更為妥帖,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草書基本型的概念

草書最初源於解散隸體的流便草寫,其切於實用,點畫相對獨立、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具有嚴謹的法度,章草是其典型代表;結合行書的發展演變出來的今草書在線條的造型運動過程中加人了絲連、粘連等成分,更加流速,線條之間有直接的筆勢交接關聯,局部結構中出現了濃縮概括減省的指代性結構成分,今草中小草是其代表。草書的發展是雙向的,古雅的章草和流速的今草呈發展的兩條主線。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漢興而有草書”,由於 秦漢時期,各地異文的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字形形態各地的差異是普遍的,儘管成熟的篆、隸作為官方規範使用的文字形態,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書寫不便,大量手書的草寫形態比比皆是趙壹在《非草書》中說:“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繁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但貴刪繁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日:臨事從宜。”官方如此民間更是如此,趙壹說:“私書相與,庶獨就書,雲適迫速、故不及草。”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民間對於書寫便捷的草書的普遍認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行書發展而來的草書已經普遍使用於現實生活中。由於草書的雙線發展規律,加之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章草、今草中的小草對同-漢字往往使用了不同的符號簡化表述方式,這樣一來,草書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由於各地異文情況的客觀存在.漢字字形的別體甚多,由別體演變出來的草書字形同樣存在。這樣一來,本來難於辨識的草 書加上其雙向與多元化發展的軌跡,就更顯得識讀困難重重。如何將有多種草法的草書字形相對規範就擺上了議事日程,自南朝以後,以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人手探尋規範草書書寫規律就成為歷代眾多書法家探尋的課題。所謂草書基本型是指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主要以當時官方規範文字為基礎演變出來的草書形態,章草及其規範化小草均屬這一範疇。草書衍生型是同一漢字的別體草書,草書變化型是由前兩者變化出來的各種草書形態。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張旭《斷千字文》

草書基本型是大草(或謂狂草)等形態進一步創作演化的基礎,如草書“年”字,大草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而來。由於不同書法傢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具有不同的空間造型意識,具有不同的用筆、用紙、用墨習慣等的差異,因此在具體的書法創作作品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造型變化意趣,但其變化的基礎和根本是草書基本型的約束。正因為如此,儘管書法家們的草書作品風格千差萬別但都能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相互交流,否則就會成為無法交流發展的“天書”。這類例子在經典書法作品中不勝枚舉,如張旭《古詩四帖》中“五雲車”即是在草書基本型基礎上的誇張變形及其結構借用下的創造。

二、歷代草書《千字文》的廣泛影響與標準草書

偉大的書法藝術家王羲之處於主要漢字字體演變形成的末期,他對於楷書由古及今的演變及其行書、草書的創造性貢獻,被後人譽為一代書聖。自魏晉南北朝以後,追隨者甚眾,南朝梁武帝蕭行即是其中之一。蕭行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一文中指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蕭衍在官廷中大量收購王羲之墨跡,時時把玩,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方便,蕭行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耀取1000個常用漢字用四字的語形式編成,據《尚書故實》記載:“興嗣一夕編綴進上翼發曾白。“《幹字文》採用常用漢字編招而成,儘管有重複使用的漢字,但常用漢字近千個,四字韻語關涉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諸多方面。《千字文》編成後迅速流傳開來,不單是學習書法的好教材,也迅速成為私熟教學童蒙的識字課本.後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成為中國古代童發學習的重要教材。由於常用的近10000個漢字的書寫訓練最能反映書法家的書法基礎水平自樑以後,歷代的書法家多以《幹字文》為基礎來進行創造性的書寫訓練,由此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幹字文》書法作品。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大草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著稱的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孫過庭《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千字文》,懷素《大、小草千字文》,高閒、宋徽宗、趙孟頰、沈粲、陳道復、豐坊、方元煥、徐渭、張瑞圖、傅山、于右任等均有《草書千字文》傳世。

三、標準草書的侷限和在書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由於信息交換節奏的加快,無論是實用公文還是書法藝術創造都對草書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草書書寫的便捷,極強的抒情寫意功能使得這一時期草書的使用在民間或官方都極為普遍。但“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各自為陣的草書書寫又使交流變得困難,許多有識之土極力呼籲尊重草書的書寫發展規律,使草書藝術得到良性而有緒的發展,于右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懷素《小草千字文》

他提出標準草書的初衷在其1936年7月在上海為其《標準草書》所作的序言裡表述得十分充分:“文字乃人類表現思想,發展生活之工具。其結構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乎民族之前途至切!現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後之強國,更於文字之改進,不遺餘力。傳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事雖細,可以喻...然則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豈非當今急務歟!”由此段序文可以看出,于右任認為文字書寫的繁難是人際間交流及其社會發展的重大障礙,只有進行文字書寫的改革,提倡使用標準草書才是正確的途徑,在序文中他將歷代優秀草書範本中的草書選擇使用確定為八字原則即“易識、易寫、準確、美麗”,並說:“依此四則,以為取捨,字無論其為章為今為狂,人無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帛為磚石,唯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並期經此整理,習之者由苦而樂,用之者由分立而統一此則作者唯一之希 望也。”由此可以看出,于右任是從規範、便捷使用漢字的角度出發提倡標準草書的。按《辭原》的解釋標準就是榜樣、規範的意思。標準具有規定性。所謂標準草書,就是草書的規範化草寫榜樣樣式。從通用文字實用書寫領域來講這是對的,也無可厚非,但從書祛藝術創作角度來說就表述欠妥了。首先,標準草書的提法是站在規範文字使用的角度來談的,其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循此為標準草書,否則則為非標準。就如簡化漢字,在規範文字書寫中具有唯一性,書寫繁體則為非規範書寫,這個標準在書法藝術創作領域則是不完全適用的原則。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孫過庭《草書千字文》

站在規範文字的角度,提倡標準草書,無疑是正確的,但從書法藝術發展演進的角度,使用標準草書的概念就值得商榷了。草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字的發展也是多元的,如戰國時期,七雄並列,各地異文十分突出,秦統一後,文字雖進行了統一但原有的文字使用並未消亡而是並存下來,漢字的異體字許多來源於早期的各地異文,就猶如方言,儘管有官方統的語言,但在民間官方統語言與方言 是並存的,不會消亡的。由於漢字的雙線發展(官方通用與民間用字並存)規律,漢字草書就有多種形態,甚至於一個漢字會有多種草祛,有異域異體漢字的草法,有不同書祛家創造性的漢字造型,因此在書法藝術領域使用標準草書的概念勢必阻礙草書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儘管同一”造型不同的空間變化會帶來草書的風格、審美趣味等的千變萬化,但字形選擇就被排斥在外了,這對於書祛藝術的多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草書的發展,為何草書標準化如此難?——從草書千字文至標準草書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喜歡的朋友,幫忙點關注,轉發,評論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