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海洋學 黃酒 農業 美食 青島熱 2017-06-11

入夏以後,一種罕見的海洋生物——血蛤,開始成熟出現在泥灘上層,這時候也到了漁民收穫的季節。

近日,就有記者在丁字灣王哥莊村的灘塗上,目擊了漁民收穫血蛤的過程。由於自然野性十足,在泥灘中收穫血蛤十分不易。一名漁家大嫂從早上5點多到中午12時多,大約7個多小時才挖到3斤多血蛤。記者瞭解到,這片海灣約有上百名漁民,一天收穫數百斤血蛤,多數被南方商販收購,一少部分進入當地漁家宴,成為夏季一道極為罕見的海珍美味。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探訪

海灣灘塗出現血蛤訊

血蛤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大小如同成人指甲,一般生長於入海口的泥灘之中,因為撥開殼可見血一樣的分泌液,所以稱為血蛤。每年入夏不久,這種深藏於泥灘底部的血蛤,便隨著氣溫的上升,紛紛移動到泥灘上層覓食,這時候,也是當地漁民採集血蛤的最佳時期。

“這片灘塗中的血蛤,屬於自然生長的純野生血蛤,如果沒有遭遇自然災害,加上生態環境良好,血蛤就會大量出現。”漁民王忠葉介紹。但現在這個海洋生物越來越少,大約幾分鐘才能遇到一個。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早晨5點半,即墨田橫鎮豐城丁字灣小碼頭剛剛退去潮水的灘塗上,出現了一支血蛤採集大軍。戴著紅黃頭巾的漁家大嫂,紛紛在這裡集合,深入泥灘之中,開始採集血蛤。近10多年來,每到休漁期,採集血蛤就成了當地眾多漁家女的主要營生。

講述

7個小時收穫3斤血蛤

採集血蛤,看似容易,實際並非一件易事。漁家大嫂張秀芹說,泥灘比較深,如果穿著普通的雨鞋,在泥灘裡寸步難行,長期的實踐讓漁民有了傳統管用的方法,下海前要穿一雙厚襪子,然後用細細的布帶將鞋拴在腳上,這樣才能保證在泥灘中猶如平地。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張秀芹介紹,這段時間是挖血蛤的好時候,為了能多采集一些,每天天剛亮,他們就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海邊,潮水剛剛退去一些,大家便下海尋找血蛤了。隨著潮水退去,周邊10多個漁村的大嫂紛紛趕來,彎著腰不停在泥灘中尋找血蛤的蹤影。由於血蛤越來越少,採集的數量也是極少,從早上5點多開始下海,到中午12點多上岸,漁家大嫂在泥灘中共採集7個小時,最多一人才挖出3斤多。

調查

血蛤其貌不揚味道鮮美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當地漁民介紹,血蛤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特別,所以顯得十分罕見和珍貴。長期居住在這裡的漁民發現,血蛤只有在進入夏季後,開始從泥灘底層向上移動,這時候相對容易收穫一些。泥灘內豐富的微生物,讓自然成熟的血蛤,變的肉質敦厚,味道鮮美,更顯嬌嫩珍貴。

“看看,血蛤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肉裡含著像血一樣的液汁。”一名漁民打開3個血蛤後,從裡面立即流出血色汁液。其貌不揚的血蛤外形呈灰白色,從泥灘中挖出來後,稍微在海水中一洗,原來的面貌便呈現出來。除了帶有血色的液體外,血蛤的肉質非常鮮肥。漁民張順昌介紹,剛上岸的血蛤,當地漁民最簡單的方法拿來做湯喝,不用放任何調料,肉質的味道細嫩,湯汁更為鮮美。

珍貴

每斤40元多被銷往南方

由於血蛤極為罕見,當地漁民也很少食用,自然價格也不會太低。漁民說,每年大約從端午過後開始,一直到10月份,由於沿海氣溫平和,都很合適採集血蛤。每天採集上來的血蛤,基本上被南方一些商販高價收購,運到了南方一些高檔酒店,也有一少部分流入當地的漁家宴,作為特殊物產供食客品嚐。根據今年的價格,每斤剛上岸的血蛤,收購價每斤賣到了40多元,按每名漁家大嫂每天收穫3斤計算,一天辛苦採集下來的血蛤能收穫100多元。

名詞:血蛤

青島這種罕見海鮮正上岸!漁家捨不得吃、7小時才挖3斤多

血蛤,又名泥蚶、花蚶等,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血蛤與毛蛤最大的區別就是肉和汁的顏色,血蚶的肉呈鮮紅色而且汁如血。

漁民介紹,血蛤用開水稍微燙一下就能吃,吃起來脆生生的且鮮美無比,還有化痰、解肝臟酒毒和治胃酸過多的功效。也有人喜歡將血蛤放入燒熱的黃酒中燙食,吃了血蚶再把黃酒喝光,據說這種血蚶的吃法是最為滋補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