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作者 | 持墨 編輯 | 羊缺牙


我一位姑姑定居於北京期間,有次被鄰居老太太撞見她在整理煲湯後廢棄的青草藥。鄰居大驚失色:“你們福建人怎麼還吃草根呢?

姑姑哈哈大笑:“今天倒的這些只是用來煲湯的青草藥材……”然後,從老太太更加震驚的表情裡,我猜,她大概腦補了這樣一幕: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圖片來源:手遊《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


是的,對於福建人來說,從準備材料到煲湯的整個過程,看起來都更像製藥現場。在外地人眼裡,看福建人煲湯,彷彿像看電視裡那些神祕的巫師在熬什麼神祕的魔藥

part.1 藥膳,沒有草藥怎麼行?

如果你去閩東的鄉下,看看還用土灶的人家怎麼準備宴席,很有可能會被驚呆——

根據時節天氣以及參加宴席之人的身體狀況,主人家會選擇不同的青草藥,洗淨新鮮青草根部的泥土以及乾草的浮塵,注清水用大鍋熬製成草湯,之後濾掉枝葉取用湯水來煲制骨肉。

這一來是因為大鍋青草藥和切碎的骨肉共同熬製並不方便,二來則是青草藥一般可熬製第二遍,不浪費嘛。

當然也可以一起燉煮,像《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養”裡,導演把閩東屏南縣藥膳和時節的關係說得很清楚:春吃三草燉鵝,夏喝敗醬草小腸湯,秋食牡蒿蒸嫩鴨,四季可用山蒼子根燉豬蹄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鵝肉甘甜,關門草清肝” |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3》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夏日清熱,敗醬草小腸湯” |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中國3》

不過,這幾道藥膳的湯色清透,只能算是入門級

有次才在電視上看完古代某溼屍在棺木中依賴藥水防腐,當晚家裡就正好煮了一鍋藥草鴨肉湯,棕色近黑的肉湯和被染色的鴨肉,跟那個泡在棺木裡的溼屍的顏色相似度高達99%,當時真的整個人都不好了。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福建古田非常有名的“青草湯”,第一眼看起來勸退指數十足,但其實非常好喝 |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還有些草藥,則自帶不可描述的味道。比如上面說到的敗醬草,福建人更經常稱之為苦菜,在福建人看來,苦菜清涼去火解膩刮油,用鮮、幹苦菜煲湯,就成了他們大魚大肉後必備的減肥安慰劑

只是,無論新鮮還是乾枯,苦菜處理起來都有一股臭腳丫子的味道,在外地保存或食用,需要假裝沒看見探頭探腦的鄰居,以及他們懷疑你囤了好多臭襪子不洗的眼神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就像廣東人“沒有什麼病不是因為上火,沒有什麼上火不能靠涼茶解決”一樣,在福建,萬物皆可藥膳,如果一碗藥膳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再來一碗

“你們讀書太辛苦,明天我去市場買點豬腳和草藥,給你們補一補。”

“天氣熱了,前幾天我去酒店吃的東西可能熱壞了不新鮮,背後很癢,今天用蛇不見燉了肉湯,你們也多喝一點,祛祛毒。”

“最近下雨下太久了,明天去買點寒草,把你們姑姑送來的那隻鴨給燉了,祛感冒。”

福建藥膳,多以尋常草藥和肉類共同煲制,草藥的融入讓它們的色、香、味都特別起來。這其中又可分為乾草派青草派(聽起來好像青青草原……)。閩東、閩中、閩西以乾草煲湯最常見,分散聚居在福建各地的畲族人,則更喜歡以新鮮的青草搭配相應肉類食材

福建藥膳的另一特點,就是充分發揮了中國人傳統上“以形補形”的觀念:胃痛吃豬肚,骨折熬大骨,要是關節有毛病,那好辦,上市場來半隻豬腳。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山蒼子燉豬腳

夏季悶熱多雨、冬季溼冷,這讓福建藥膳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而這些花樣百出的藥膳主要負責的功能就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補”、“祛”

無論甘苦香臭,福建的青草藥膳湯就和臭豆腐一樣,只等有緣人共享美味


part.2 回到老家的臺灣仙草凍

福建的藥膳文化,決不僅限於燉各種雞鴨魚肉牛羊兔……的肉湯,他們還創造出可以和廣東涼茶(戳鏈接閱讀)互相輝映的仙草凍,常年稱霸奶茶店。

一杯棕色的仙草凍,再放上椰果、紅豆、大紅豆,澆上蜂蜜水或者煉乳,最後灑上酥脆的去皮花生仁……夏天在外面晒成乾兒後來上一份,簡直救人於水火,一口回魂,兩口生天。而且還能在心裡默默安(qi)慰(pian)自己,燒仙草是健康飲品,不會跟奶茶一樣那麼容易變胖~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夏日必備解暑神器“芋圓燒仙草”

燒仙草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叫“仙草”的植物,據說在康熙末年,漳州詔安的詹時謹攜夫人梁氏開墾臺灣彰化永靖,酷暑勞作時,詹家按舊日習慣,將帶來的仙草加水熬煮,又加米湯製成仙草凍或熬成仙草茶,用於清涼解暑。沒想到從此仙草凍就在臺灣紮了根,詹氏後人更憑藉仙草凍在臺灣起家,創辦了赫赫有名的“泰山仙草蜜”。

綠色青蔥的飛輪海,唱著“12蜜456吸”,滿滿都是自己逝去的青春,記得那個時候買一罐會隨機分到一張印有其中一個成員的卡片,很多追星女孩為了集齊,一箱一箱地買飲料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飛輪海以前是“仙草蜜”的代言人

兩岸互通後,臺灣人帶著小吃到大陸開店,其實大約等於外出謀生的廚子有一日返鄉創業,師傳的招牌菜雖然有了些許變化,但它的精髓總是不變的。

就算在福建,仙草凍也有不同的口味。漳州的仙草凍和臺灣的仙草凍是大家熟悉的黑色,而在龍巖上杭,你可以品嚐到原諒色的客家仙草凍——閩西與閩東山區的人愛吃山林中沐風浴雨生長的蕨菜,又因為蕨菜同樣有清涼消暑的功能,所以被上杭人磨成粉,與仙草一起熬製成仙草凍。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要想生活過得去,仙草凍也得帶點綠

既然說到涼茶甜品,不妨再提一道泉州人一定會推薦你吃的石花膏

石花膏的原料是一種長在礁石上的石花草,作為一種形如珊瑚的優雅藻類,石花草最終制成的石花膏也很漂亮,晶瑩剔透如同果凍。在泉州人看來,石花膏潤肺化痰,清熱降火,佐以水果、仙草凍、蜂蜜、芋泥之類,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它更配燒烤了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石花膏吃的時候要用特製的帶鋸齒的刨刀從表面刮成細條,再淋上調料食用


比起客家人傳承千年的藥飲擂茶和閩東閩北味道奇妙的魚腥草茶,閩南仙草凍、石花膏明顯接受度高很多,再加上閩南盛行的四果湯,不得不說,福建人簡直天生自帶“網紅”甜品店技能

part.3 路邊的野草,我好想採


福建人的藥膳、甜品,不只是製作靠自己DIY,甚至直達原材料環節。大概只有在福建的民間,還能有這麼多業餘的採藥人,他們會自己入山上樹採藥、晒乾切片整理,最後銷售向市場。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福建街頭有很多青草湯店和青草藥攤

對於大多數山民來說,房前屋後,山間田邊,就能找到常用的藥材:例如魚腥草、積雪草、車前草等等等等……在我家就有這樣的對話:

我:爸我有點牙疼。

爸:昨天油條吃上火了?

我:嗯,多吃了一根油條和一塊油餅。

爸:我看看……沒蛀牙,去後山拔兩棵杜鵑花回來,晚上燉排骨

我:好的!

我:我還挖了一些老花碗(積雪草的方言諧音)

爸:家裡還有點豆子,和老花碗煮了你們當開水喝,去火

爸:你牙疼咬不動肉,你就喝湯吧。

很多在外的福建人可能跟我一樣形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路邊的青草就手癢,總想上前看看是不是能煮湯的草藥,超級想採。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藥食同源”的觀念在中國流傳已久,於福建人,更是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藥膳在福建的盛行,和福建作為中藥材的產地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閩東西南盤踞丘陵山脈的野生藥材區,漫長海岸線一側的海洋藥材區,共計為人們提供藥用資源2576種,不說青皮澤瀉茯苓麥冬,提起建寧蓮子,漳州龍眼,也是福建學子出門常備的特產。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福建是重要的中藥產區 | 圖片來源:中藥資源普查試點辦公室

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帶來了中原的藥食文化,福建人在常年與大自然、生活環境中惡劣一面的鬥爭中,不斷學習實踐,最終get到廉價易得的藥膳食療技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能夠享受到比過去更好的醫療條件與資源,“藥膳”中“藥”字的意義逐漸淡化,現在的它,更多是家鄉美味的代表,一碗就能夠輕易勾起心底最深的思鄉之情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不過上流君也要提醒大家,藥膳並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很多療效都沒有經過嚴格臨床證實,如果生病了,大家還是應該遵醫囑。

你喝過哪道印象深刻的“藥膳”嗎?

評論裡分享下~



在福建,為什麼總有人吃草?


[1]黃秋雲,華碧春,宋緯文.福建中醫藥膳食療學科發展研究報告[J].海峽科學,2013,1:98-99.

[2]黃智鋒,華碧春.福建畲族藥膳食療養生芻議[J].光明中醫,2015,30(11):2273-2274.

[3]謝貴文.從保生大帝及其廟宇傳說看民間信仰的正統性[J].閩臺文化研究,2013,3:87-99.

[4]漳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漳臺仙草傳統制作技藝[N].閩南日報,2009-09-09(C03).

[5]紫蘇子.臺灣仙草凍“祖宗”來自漳州[EB/OL].騰訊大閩網,2015-03-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