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四: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定西傳說之五:名鎮巉口

巉口鎮位於定西城北二十公里,歷代為東西商賈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 “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現以巉口為中心的南北不到15公里的區域內集中了上百座漢墓群,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兩處,近年來,省、市、區文物部門在巉口發掘的漢墓就達20餘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別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橋建設工程而發掘的兩座西漢積炭木槨墓價值最大。該墓規格較高,出土文物珍貴,按漢代喪葬制度,此種規格只有官宦或貴族階層才能享用。說明在當時的巉口,必有名門望族存在,也必定設有一定級別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還先後出土“五銖”、“貨泉”、“大泉直一”等品類繁多的漢代錢幣。另外在巉口漢代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鐵器、鐵渣和牛、羊、馬等畜類的骨骼,說明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巉口漢代村落遺址內,磚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漢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當,說明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地面建築,可以想象,當時店鋪林立,車水馬龍,是何等地繁華熱鬧。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四: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定西傳說之五:名鎮巉口

巉口鎮位於定西城北二十公里,歷代為東西商賈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 “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現以巉口為中心的南北不到15公里的區域內集中了上百座漢墓群,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兩處,近年來,省、市、區文物部門在巉口發掘的漢墓就達20餘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別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橋建設工程而發掘的兩座西漢積炭木槨墓價值最大。該墓規格較高,出土文物珍貴,按漢代喪葬制度,此種規格只有官宦或貴族階層才能享用。說明在當時的巉口,必有名門望族存在,也必定設有一定級別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還先後出土“五銖”、“貨泉”、“大泉直一”等品類繁多的漢代錢幣。另外在巉口漢代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鐵器、鐵渣和牛、羊、馬等畜類的骨骼,說明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巉口漢代村落遺址內,磚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漢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當,說明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地面建築,可以想象,當時店鋪林立,車水馬龍,是何等地繁華熱鬧。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六:巉口彩陶

奔流不息的黃河,滋養和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黃河流域是彩陶的故鄉,而處於黃河上游的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則是中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代表,安定區正處在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的中心區域。眾所周知,甘肅彩陶作為黃河流域遠古文化中的奇葩其絢麗精美聞名中外,以安定石峽灣一帶為代表的數量龐大紋實華麗的半山、馬廠彩陶更有“彩陶王”的美譽,這些器形豐滿、圖案雍容華貴的彩陶,使得黃土地上的這個鄉間村落名揚天下,並被許多中外文物圈內人士所熟知。 據考古發掘和研究證實,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一脈相承,在安定區域內就有20餘處這一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寨堡子坪遺址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峽灣大泉灣遺址內涵最為豐富。馬家窯彩陶繁複多變的幾何形紋構成了抽象和現實相結合的精美畫面,半山彩陶富有特色的螺旋紋和非常醒目的大圓圈圖案更趨實用美觀,馬廠彩陶四大圓圈紋多飾於器形較大的彩陶渾圓的上腹,顯得和諧得體、華貴絢麗。這些陶器在製作手法和設計造形上充分發揮了原始先民卓越的藝術創造才能,寄託了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感,充滿了藝術生命力。彩陶文化無疑是安定遠古文明中的奇葩。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四: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定西傳說之五:名鎮巉口

巉口鎮位於定西城北二十公里,歷代為東西商賈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 “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現以巉口為中心的南北不到15公里的區域內集中了上百座漢墓群,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兩處,近年來,省、市、區文物部門在巉口發掘的漢墓就達20餘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別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橋建設工程而發掘的兩座西漢積炭木槨墓價值最大。該墓規格較高,出土文物珍貴,按漢代喪葬制度,此種規格只有官宦或貴族階層才能享用。說明在當時的巉口,必有名門望族存在,也必定設有一定級別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還先後出土“五銖”、“貨泉”、“大泉直一”等品類繁多的漢代錢幣。另外在巉口漢代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鐵器、鐵渣和牛、羊、馬等畜類的骨骼,說明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巉口漢代村落遺址內,磚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漢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當,說明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地面建築,可以想象,當時店鋪林立,車水馬龍,是何等地繁華熱鬧。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六:巉口彩陶

奔流不息的黃河,滋養和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黃河流域是彩陶的故鄉,而處於黃河上游的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則是中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代表,安定區正處在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的中心區域。眾所周知,甘肅彩陶作為黃河流域遠古文化中的奇葩其絢麗精美聞名中外,以安定石峽灣一帶為代表的數量龐大紋實華麗的半山、馬廠彩陶更有“彩陶王”的美譽,這些器形豐滿、圖案雍容華貴的彩陶,使得黃土地上的這個鄉間村落名揚天下,並被許多中外文物圈內人士所熟知。 據考古發掘和研究證實,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一脈相承,在安定區域內就有20餘處這一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寨堡子坪遺址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峽灣大泉灣遺址內涵最為豐富。馬家窯彩陶繁複多變的幾何形紋構成了抽象和現實相結合的精美畫面,半山彩陶富有特色的螺旋紋和非常醒目的大圓圈圖案更趨實用美觀,馬廠彩陶四大圓圈紋多飾於器形較大的彩陶渾圓的上腹,顯得和諧得體、華貴絢麗。這些陶器在製作手法和設計造形上充分發揮了原始先民卓越的藝術創造才能,寄託了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感,充滿了藝術生命力。彩陶文化無疑是安定遠古文明中的奇葩。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四: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定西傳說之五:名鎮巉口

巉口鎮位於定西城北二十公里,歷代為東西商賈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 “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現以巉口為中心的南北不到15公里的區域內集中了上百座漢墓群,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兩處,近年來,省、市、區文物部門在巉口發掘的漢墓就達20餘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別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橋建設工程而發掘的兩座西漢積炭木槨墓價值最大。該墓規格較高,出土文物珍貴,按漢代喪葬制度,此種規格只有官宦或貴族階層才能享用。說明在當時的巉口,必有名門望族存在,也必定設有一定級別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還先後出土“五銖”、“貨泉”、“大泉直一”等品類繁多的漢代錢幣。另外在巉口漢代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鐵器、鐵渣和牛、羊、馬等畜類的骨骼,說明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巉口漢代村落遺址內,磚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漢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當,說明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地面建築,可以想象,當時店鋪林立,車水馬龍,是何等地繁華熱鬧。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六:巉口彩陶

奔流不息的黃河,滋養和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黃河流域是彩陶的故鄉,而處於黃河上游的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則是中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代表,安定區正處在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的中心區域。眾所周知,甘肅彩陶作為黃河流域遠古文化中的奇葩其絢麗精美聞名中外,以安定石峽灣一帶為代表的數量龐大紋實華麗的半山、馬廠彩陶更有“彩陶王”的美譽,這些器形豐滿、圖案雍容華貴的彩陶,使得黃土地上的這個鄉間村落名揚天下,並被許多中外文物圈內人士所熟知。 據考古發掘和研究證實,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一脈相承,在安定區域內就有20餘處這一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寨堡子坪遺址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峽灣大泉灣遺址內涵最為豐富。馬家窯彩陶繁複多變的幾何形紋構成了抽象和現實相結合的精美畫面,半山彩陶富有特色的螺旋紋和非常醒目的大圓圈圖案更趨實用美觀,馬廠彩陶四大圓圈紋多飾於器形較大的彩陶渾圓的上腹,顯得和諧得體、華貴絢麗。這些陶器在製作手法和設計造形上充分發揮了原始先民卓越的藝術創造才能,寄託了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感,充滿了藝術生命力。彩陶文化無疑是安定遠古文明中的奇葩。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七:“新莽權衡”歷竊記

1925年秋,巉口鎮巉口村年僅十一歲的秦恭在放牧時,發現懸 崖上有一黑色金屬物體,便於第二天叫上他哥秦讓一起去挖掘,共挖到8件古銅器。民國18年(1929年)春天,陝西、甘肅因天旱發生大饑荒,迫於生活,秦恭將銅器用手推車推到蘭州去賣,被古董商人馬實齋用60塊銀元買去,後轉手以240銀元賣給古玩商人張 壽亭。同年秋天,北京古玩商朱柏華以銀元140元將銅衡和9斤的銅權買去。其餘6件,由當時省建設廳長楊慕時用800塊銀元買去,後來交存蘭州民眾教育館,民國21年(1932年)7月的一個下雨的夜晚,教育館保存的6件文物除大權外,其餘5件全部被盜。朱柏華將衡和權買去後又以5100塊銀元賣給北京玻璃廠“尊古 齋”古玩鋪。在蘭州被盜的5件,由鄧寶珊電請古物保管委員北京分會主任馬衡,於民國22年(1933年)7月,在天津英租界“源豐永”珠寶店發現被追回,保存於北京團城。“尊古齋”所得的兩件,由故宮博物院按5100元的原價贖回,民國23年(1934年)春天,中國學術協會在團城舉辦“西北文物展覽”這批珍貴文物首次 公之於眾。解放前夕,***又將其中的5件(三權、一釣、一丈)偷運到臺灣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原留在蘭州民眾教館最大的一件石權,1959年國慶時送往北京歷史博物館陳列,現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共藏三件(一衡二權)。

"

定西傳說之一:鳳凰城的傳說

且說北宋神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熙不滿十歲就繼承了王位,是為哲宗。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消息一傳開,西夏王便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屢次派兵騷擾宋朝西北邊境。就在哲宗紹聖三年,駐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禦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築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定西古城築起後,有一天突然從高空中飛來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這隻鳳凰不落仙山寶地,不棲梧桐貴樹,單單翔落在新築的城牆頭。它的頭似雞,頸若蛇,頜如燕,背猶龜,尾象魚,身披五彩麗色,高約六尺之許。這靈性的鳥王為自身的不幸遭難悲傷,哭啊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 這哭聲淒涼悲慟,方圓十幾裡都能聽見。鳳凰的眼淚流乾了,眼睛哭瞎了,這三天三夜間,淚水灑滿了城裡城外,村前莊後。一霎時,甘甜可口的泉水變鹹了,清澈淳香的溪水變苦了,常飲不竭的井水變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山民人心浮動,惶惶不安。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不與雀為群”。當地的一些文人秀才,這時也引經據典,說什麼“簫詔九成,鳳凰來儀”是端應之兆。而這隻鳳凰在此城中落難,預兆著不祥之禍。這些讀書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老百姓更是驚恐萬分。

不幾天,受傷的鳳凰死了。為避諱“不祥之兆”。人們將它厚 葬在東城外的照城山(即現在的東山),突然一夜之間這裡的山形變 了,變得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金鳳凰,人們常常夢見這隻金鳳凰閃 閃發光,展翅從馬苑飛翔而來。大家又紛紛相傳,這是“鳳凰來儀” 的應驗,要不鳳凰怎麼顯形變體哩!從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鳳凰山”。

這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一代傳一代,到了明代英宗正統年間,朝廷役使工匠,官軍七萬餘人修建北京宮殿,各地大興土木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就在英宗正統七年,定西城又增擴了六裡之多,和原來的老城相互顧盼,其形狀宛如金鳳獨立,正好應了“鳳凰單展翅”的神奇傳說。隨著這一傳說,歷代在定西坐鎮的地方官吏為順應民心,圖個吉利,又多次修建定西城。並根據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降落其城的神話傳說,在四城門上修造了結構精巧,獨具格局的“丹鳳樓”。

“鳳歷軒轅紀,龍騰華夏春”,直到今天,民間流傳著神奇而誘人的鳳凰城傳說。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二:金鑽和石羊

祖歷河下游一帶的人民世世代代吃著又鹹又澀的苦水,不知什麼年代流傳下兩句歌謠:“要吃甜水並不難,石羊出世吐清泉。”可是誰也不知道石羊是什麼。後來這裡出了位少年石工叫金鑽,看到鄉親們吃不到甜水,便立志找到神祕的石羊。日復一日,費盡了艱辛。

這天傍晚,從深山歸來的金鑽經過村旁乾涸池旁,忽然發現澇池中閃動著紅光,便順著紅光刨。阿挖啊,挖出了一塊白玉般的石頭,形狀依稀就像石羊。金鑽決心把它雕成一隻真正的山羊。整整熬了九天九夜,一隻活靈活現的石羊雕成了,石羊撲閃著眼睛竟然活起來了。為報答金鑽,石羊願意滿足金鑽最大的心願。金鑽不要金不要銀,只要它口裡吐清泉,讓家家戶戶茶甜飯香。石羊答應了金鑽的要求,但讓金鑽必須恪守祕密,否則就會失去靈性。說完石羊撒開銀蹄,一氣跑向百里之外的黃河邊,飽飲一肚子黃河水又奔回村裡,將水吐進了澇池裡。奇蹟出現了!第二天,人們看到澇池漲滿了清亮亮甜生生的水,驚喜異常,終於喝上甜水了!

這樣過了一百天,石羊又去汲水,但直到天色發白還沒有回來。金鑽著急了,翻山越嶺,沿路去找,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山溝裡找到了石羊。凶惡的黃河神砍掉了石羊的一隻前蹄,石羊無法跳動了。澇池水又幹涸了,村上人又驚慌了,金鑽決定去找黃河神報仇雪恨,他給石羊重雕上了金蹄蹄,又找出祖傳的日月寶石,在一天夜晚騎上石羊來到黃河岸邊。金鑽高聲喝道:“黃河水流在大地上,大地是屬於我們的,黃河水是屬於我們的!”隨之舞動日月寶石,燎起了沖天大火。一番生死搏鬥之後,黃河神終於被金鑽制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圓潤晶瑩的“生水明珠”。“生水明珠”含在石羊嘴裡,嘩嘩清水便永遠也吐不完。 這時遠處村莊的雞叫了,石羊催金鑽快走。金鑽急急騎到石羊背上飛奔起來。但是前蹄受過傷的石羊跑起來已沒有從前那樣快了。快進村了,天也亮了,飛奔的石羊被正趕牛出村的牧童看到了,牧童尖叫起來:“喂!大家看啁,金鑽哥騎著石羊跑哩!”霎時石羊四蹄一定,再也不動了。太陽出來光華一照,石羊化成了一座岩石,岩石下湧流出一股不竭的泉水。

今天,人們把這岩石叫做“石羊巖”,崖上長著的那棵青蔥的槐樹,據說就是金鑽的化身。石羊和金鑽,世世代代陪伴著祖歷河畔的鄉親們,其美麗的傳說,一直縈繞在安定人民的心頭。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三:錦雞塬廟會

內官營鎮錦雞塬山,寺廟成群,山色蒼翠,風景優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這裡的廟會。這一天毗臨渭源、臨洮、榆中、隴西各縣的群眾,都到錦雞塬山趕廟會,約有四、五萬人。

農曆四月初,正是農事比較清閒的一段時間,老百姓在廟會上,帶些熟食、白酒之類,一二好友暢飲一番。或談古論今,或乘興唱個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碰雞蛋是錦雞塬山廟會最吸引人的民俗活動。據傳有兩個文士在廟會上飲酒、野餐,限於當時的條件,下酒菜只帶著煮熟了的雞蛋。二人相互謙讓,一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但另一個的雞蛋卻沒有破。他二人靈機一動,想不到碰雞蛋也可以作比賽輸、贏的辦法。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趕廟會的人都拿著雞蛋碰著玩。從此,碰雞蛋就成了錦雞塬山廟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民谷活動。

碰雞蛋逐漸形成約定俗成規矩:一是雞蛋一定要煮熟;二是不能用形似雞蛋的其它物品冒名頂替;三是碰雞蛋前要約定碰大頭還是碰小頭;四是商量誰碰誰防,如果商量不成可以用“打沙鍋”或猜拳的辦法決定。因為生雞蛋硬度要比熟雞蛋好,有時也不一定,萬一生雞蛋被碰破,要接受沉重的處罰。有經驗的人知道什麼樣的雞蛋煮熟後堅硬,他們從色澤、質地等各方面進行判斷,百裡挑一,煮時做了記號,參加比賽。甚至煮雞蛋的火候,都很重要。碰雞蛋是農曆四月初八廟會年青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染成紅綠色的雞蛋,花花綠綠,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見碰雞蛋的人群。商販們追逐著,簇擁著,叫賣之聲此起彼伏,都說自己的雞蛋是最硬的。在碰雞蛋的隊伍中,也不乏高手,一天下來,能贏幾十顆雞蛋。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被別人碰破。

除演戲外,還有老百姓自己組織的唱地攤,樂器有三絃、板胡、二胡、笛子、鎖吶,秦腔清唱、眉戶清唱、本地小曲清唱。愛好者盡情發揮,興盡而散。

錦雞塬山廟會成為方圓數十里群眾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也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客人。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四: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定西傳說之五:名鎮巉口

巉口鎮位於定西城北二十公里,歷代為東西商賈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先後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 “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現以巉口為中心的南北不到15公里的區域內集中了上百座漢墓群,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兩處,近年來,省、市、區文物部門在巉口發掘的漢墓就達20餘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別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橋建設工程而發掘的兩座西漢積炭木槨墓價值最大。該墓規格較高,出土文物珍貴,按漢代喪葬制度,此種規格只有官宦或貴族階層才能享用。說明在當時的巉口,必有名門望族存在,也必定設有一定級別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還先後出土“五銖”、“貨泉”、“大泉直一”等品類繁多的漢代錢幣。另外在巉口漢代遺址內出土了大量鐵器、鐵渣和牛、羊、馬等畜類的骨骼,說明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巉口漢代村落遺址內,磚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漢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當,說明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地面建築,可以想象,當時店鋪林立,車水馬龍,是何等地繁華熱鬧。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六:巉口彩陶

奔流不息的黃河,滋養和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黃河流域是彩陶的故鄉,而處於黃河上游的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則是中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典型代表,安定區正處在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的中心區域。眾所周知,甘肅彩陶作為黃河流域遠古文化中的奇葩其絢麗精美聞名中外,以安定石峽灣一帶為代表的數量龐大紋實華麗的半山、馬廠彩陶更有“彩陶王”的美譽,這些器形豐滿、圖案雍容華貴的彩陶,使得黃土地上的這個鄉間村落名揚天下,並被許多中外文物圈內人士所熟知。 據考古發掘和研究證實,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一脈相承,在安定區域內就有20餘處這一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寨堡子坪遺址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峽灣大泉灣遺址內涵最為豐富。馬家窯彩陶繁複多變的幾何形紋構成了抽象和現實相結合的精美畫面,半山彩陶富有特色的螺旋紋和非常醒目的大圓圈圖案更趨實用美觀,馬廠彩陶四大圓圈紋多飾於器形較大的彩陶渾圓的上腹,顯得和諧得體、華貴絢麗。這些陶器在製作手法和設計造形上充分發揮了原始先民卓越的藝術創造才能,寄託了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感,充滿了藝術生命力。彩陶文化無疑是安定遠古文明中的奇葩。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七:“新莽權衡”歷竊記

1925年秋,巉口鎮巉口村年僅十一歲的秦恭在放牧時,發現懸 崖上有一黑色金屬物體,便於第二天叫上他哥秦讓一起去挖掘,共挖到8件古銅器。民國18年(1929年)春天,陝西、甘肅因天旱發生大饑荒,迫於生活,秦恭將銅器用手推車推到蘭州去賣,被古董商人馬實齋用60塊銀元買去,後轉手以240銀元賣給古玩商人張 壽亭。同年秋天,北京古玩商朱柏華以銀元140元將銅衡和9斤的銅權買去。其餘6件,由當時省建設廳長楊慕時用800塊銀元買去,後來交存蘭州民眾教育館,民國21年(1932年)7月的一個下雨的夜晚,教育館保存的6件文物除大權外,其餘5件全部被盜。朱柏華將衡和權買去後又以5100塊銀元賣給北京玻璃廠“尊古 齋”古玩鋪。在蘭州被盜的5件,由鄧寶珊電請古物保管委員北京分會主任馬衡,於民國22年(1933年)7月,在天津英租界“源豐永”珠寶店發現被追回,保存於北京團城。“尊古齋”所得的兩件,由故宮博物院按5100元的原價贖回,民國23年(1934年)春天,中國學術協會在團城舉辦“西北文物展覽”這批珍貴文物首次 公之於眾。解放前夕,***又將其中的5件(三權、一釣、一丈)偷運到臺灣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原留在蘭州民眾教館最大的一件石權,1959年國慶時送往北京歷史博物館陳列,現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共藏三件(一衡二權)。

定西的九個美好傳說,你知道幾個?


定西傳說之八:新莽權衡:絲路文化的代表

談到漢代甘肅的古代文化,必須提到兩千多年前開拓並繁榮起來的一條聞名世界的商路——絲綢之路,這條道路橫貫甘肅東西,沿線留下了眾多古蹟遺物和典故傳說,並由此興起了許多名城重鎮,巉口鎮就是其中之一。

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權衡”(權5,衡1,鉤1,丈1),從此,這個昔日古老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新莽權衡”一起名揚海內外。可誰會想到,“新莽權衡”一出土就伴隨著內憂外患中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驚險與磨難,最終還是未能保全於一地,一衡二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一丈一鉤三權現藏於中國臺北博物院。

權衡本指度量衡中稱量物品的衡制,權衡初制像我們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橫杆,中央有鈕可提,使衡杆兩端平衡,稱重量時,一端稱物,另一端懸權,權就是我們所說的砝碼,有一定的斤、兩重量,砝碼與稱物等重,則平衡。巉口出土的銅質“新莽權衡”不僅完全具備上述特徵,而且還刻有詳細的重量和頒行過程的銘文,在我國度制、衡制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向彌足珍貴,屬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在巉口遺址和漢墓中,陸續出土了“泥封”、“卜骨”、“玉蟬”等一批珍貴的漢代文物,例如2000年出土於巉口漢代遺址內的“陰穎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保存完整,有相當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因而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泥封是古代封緘簡牘公文及書信遺留下的實物鑑證。“星占卜骨”主要是人們用來根據天象占卜人間吉凶的卜具。據考證,陰穎在今河南省境內,說明巉口在當時不僅有繁榮的商貿,而且有發達的文化,同時也是漢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公文書信的驛站。

定西傳說之九:周情巧寫普濟榜

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流亡國外,譚嗣同等六人被逮捕下獄。同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了光緒皇帝,廢除了新法,並搜捕參加變法運動的維新人士。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紫禁城,那些支持和同情維新變法的文人學士也遭到嫌疑,有的顧惜身家性命,多所避忌:有的恐受牽連,閉門不出;有的則遠走高飛,流落異地他鄉。

就在這期間,一位從遠道而來的陌生人流落在安定區內官營鎮。一天,鄰居為兒子操辦婚事,店主人試探地央請陌生人寫幅喜聯,他欣然答應,要來筆墨紙硯,一揮而就。店主人拿著墨跡未乾的喜聯在店門外臺階上涼晒,街上過往的行人都圍著觀看。這時,當地的舉人王大師路過店門,也擠進人群觀看喜對子。這舉人一看,心裡豁然一驚,本鄉本土的讀書人他是十分清楚的,哪一個能 寫上這一筆好字呢?這字用筆方圓兼備,規矩入巧,提按頓蹲,過挫迴轉,沒有閒筆。結構疏密得宜,聯絡有致,遞相映帶,自成一體。再看看書體,規制裁益,不拘繩墨,斯有顏魯公遺風。王舉人大開眼界,內心感到欽敬。經店主人引薦、王舉人結識了這位客人,原來這位客人名叫周情,號萬里。兩人寒喧之後,王舉人當即盛情邀請周情去他家做客,為感激知遇之恩,常常寫一些書法條幅相贈,經王大師舉薦,登門求字的人漸漸地多起來,一傳十、十傳百,周情的名字在內官營方圓傳開了。

安定民間沿襲著一種古老的風俗,每到農曆十月一日,民間常設壇做道場。上祭神靈、下安亡魂,祭禱三天三夜。做道場先要寫榜文,這榜文又分“黃榜”和“白榜”。黃榜祭天禱神,白榜(又稱普濟榜文)安慰祖宗及親人亡靈。每逢這個時候,正是讀書人大顯文才的機會,在王舉人的倡導下,相約周情和當地的文人石晉三、袁鬥峰、張尚伯、王輔臣、王禮堂等人聚會,要求每人寫一篇普濟榜文,一來可以助興道場盛事,二來還可以文會友。讀書人懂得,天下的祭文一大套,束縛性很大,要寫出新意來確實不容易。這時,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周情。

周情是外來人,沒有碰到這類文事活動,可是他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文才薈萃盛事,決不可有失眾望。於是提筆疾書,即興草就一篇普濟榜文:

“山河改色,日月無光。天昏地暗,煙鎖雲藏。浩浩乎悲風,哀聲四起;悽悽兮苦雨,淚灑千行。若波濤之翻倒,若草木之飄揚。大都魂飛而魄舞,無非鬼泣而神傷。然而天開地闢,人為萬物之靈;古往今來,誰有百年之樂?死而生,生而死,顛倒無常;陰轉陽,陽轉陰,循環有數。莫雲冤枉,且聽宣詞:三皇五帝歸何處,七雄五霸有誰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