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解析:七子餅茶

普洱 西雙版納 綠茶 蔣禮 2017-04-03

七子餅茶

七子茶餅,又稱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茶廠生產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也屬於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茶友解析:七子餅茶

中文名

七子茶餅

生產歷史

周武王時期

獲得最高榮譽

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

品質特點

外形結緊端正,鬆緊適度

功 能

有保健功能

目 錄

1 簡介

2 生產歷史

3 所獲榮譽

4 特性特徵

5 品質特點

6 沖泡方法

7 製作方法

▪ 嫩芽

▪ 展葉

▪ 包裝

8 飲法

9 注意事項

10 歷史典故

11 保健功能

12 來歷

13 七子傳說

簡介

圓茶是一和圓周餅形的蒸壓黑茶包裝時每裝7塊,因此又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又稱國茶,是雲南普洱茶傳統加工製作技藝的一種。七子餅茶屬緊壓茶,外形美觀,為圓餅形,酷似滿月。因每7個餅茶包裝為一筒,故稱七子餅茶。七子餅茶因湯色紅黃明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稱。

七子餅茶,又稱圓茶,系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圓餅形,每7塊包裝為1筒,故名。以普洱散茶為原料,經篩、揀、高溫消毒、蒸壓定型等工序製成,成品呈圓餅形,直徑21釐米,頂部微凸,中心厚2釐米,邊緣稍薄,為1釐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餅重357克,以白綿紙包裝後,每7塊用竹筍葉包裝成1筒,古色古香,宜於攜帶及長期貯藏。

生產歷史

七子餅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時期,“巴蜀之地有普茶,其狀圓、曰:七子餅茶”,據《華陽國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這是最早的七子餅茶的歷史記載。後三國時期,有武侯遺種之說。清雍正年間,雲貴總督鄂爾泰,在滇設茶葉局,統管雲南茶葉貿易。鄂爾泰勒令雲南各茶山茶園頂級普洱茶由國家統一收購,挑選一流製茶師手工精製成餅,七餅一筐、謂之七子餅茶。並親自督辦,在貢茶上印《鄂爾泰》私寶,進貢朝廷。於公元1732年,正式列入《貢茶案冊》,此為有記載的,最早的七子餅茶進貢歷史。

所獲榮譽

該茶於1983年7月與1987年9月先後兩次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1983年12月獲省優產品稱號;1988年l月獲省優質食品獎;1988年11月榮獲全國優質保健食品"金鶴杯"獎;

1988年12月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70年開始出口港澳地區。

茶友解析:七子餅茶

特性特徵

七子餅茶,是中外歷史上,用國家法律來規定外形、重量、包裝規格的唯一茶品。“圓如三秋皓月,香於九畹之蘭。”這是乾隆皇帝對七子餅茶的品評。七子餅茶又稱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生產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屬於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每片餅直徑20釐米,中心厚度2.5釐米,邊緣厚度1釐米,淨重357克(古制約7.7兩),傳統包裝中每七餅圓茶為一個包裝,故稱“七子餅茶”。在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中,“七”是一個吉祥的數字,象徵著多子多福,七子相聚,月圓人圓,圓圓滿滿。因此,在雲南少數民族中,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祝賀家合萬事興。 七子餅茶原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以易武(今思茅縣東南)為最多,現主要由雲南省勐海縣生產,昆明市、景東縣、下關(今大理市)等也有壓制。 七子餅茶暢銷於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在海外華人中被視為“閤家團圓”的象徵。故國家園夢,一餅一寄之,茶情、鄉情、家園情,普洱七子餅茶是寄託,因此,七子餅茶又稱“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

品質特點

七子餅茶外形結緊端正,鬆緊適度。熟餅色澤紅褐油潤(俗稱豬肝色),湯色紅濃明亮,滋味濃厚回甘,帶有特殊陳香或桂圓香。生餅外型色澤隨年份不同而千變萬化,一般呈青棕、棕褐色、油光潤澤,湯色紅黃鮮亮、香氣純高、滋味醇厚、清爽滑潤,具有回甘、生津之特點。

七子餅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七子餅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衝入壺中,它都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因此,七子餅茶可以長久陳放,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質及價值會向上攀升一個檔次。歷經年深日久,一個普通的七子餅也會從平凡到卓越。如今,市場流通的七子餅茶一般為5年,7年以上的已經很貴,10年以上算得上上乘品質,20年以上在流通領域中已極為罕見。

沖泡方法

1、保證水溫92℃以上(建議用優質的礦泉水);

2、第一道沖洗,讓茶葉吸水舒展;

3、餅茶比較投茶量要小些,使用茶刀撬餅茶少投茶多悶蓋為宜,大約5克左右;

4、每泡將茶湯倒盡;

5、熱飲最佳;

6、高衝低泡,沿碗壁注水。 注:普洱茶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味道才會更好。普洱茶的功效很多人都不清楚,而普洱茶的喝法也半知半解,只知道普洱茶能減肥,普洱茶確實具有減肥的功效,尤其是掌握了普洱茶的正確喝法效果更為明顯。

茶友解析:七子餅茶

製作方法

傳統的七子餅茶選用普洱六大茶山的晒青毛茶為原料,經篩分、拼配、潮水嶇堆、蒸壓後精製而成。七子餅茶有生餅、熟餅之分,生餅以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直接蒸壓,熟餅是以人工科學發酵普洱茶壓制而成,但在製作過程中其選料搭配的要求與生餅的要求幾近相同,恰當的嫩芽和展葉搭配是保證七子餅茶品質的重要環節。

嫩芽

嫩芽是茶葉的精華,茶氣清香,口感清、甜、糯,品飲起來感覺特別舒服,因此茶芽的多少往往是評定普洱茶等級的重要標準。但嫩芽的茶多酚在後期陳放時容易耗散,嫩芽太多,會影響茶的陳香和滋味。

展葉

長成的展葉內含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更加飽滿,初製成時品飲口感比較苦澀,一般人難以接受,但其豐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物質在七子餅茶的後期發酵中會轉化成特殊的陳香和醇厚滋味,隨時間推移,口感會更加飽滿厚實,其保健價值也更好。因此,在七子餅茶的製作過程中,茶芽和展葉搭配恰當,普洱茶的陳香韻和甘、滑、厚、潤、糯的自然滋味能得到極好水平,再經過時間歷程的轉化,越陳越香的感受越加深厚。

包裝

成就七子餅茶特殊口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特殊的包裝。七子餅茶以七片普洱圓茶為一摞,每一摞七子餅茶均用竹箬包裝成筒。包裝七子餅茶的竹箬是產於雲南的大竹子上的筍乾外殼。雲南土地肥沃,竹子粗壯,竹箬片大且韌性特強。竹箬纖維強韌,自然清香,透氣性能好,以竹箬包裝茶葉在運輸途中不易破碎損壞,同時又有防溼、過濾雜味的功效,對七子餅茶的後期發酵轉化起十分積極的作用。

飲法

緊壓茶,它與散茶不同,甚為緊實,所以,僅用沸水沖泡是難以將緊壓茶的茶汁浸出。因此,飲用緊壓茶時,首先必須將緊壓茶搗成小塊或碎粒狀,爾後再在鐵鍋或鋁壺內烹煮才可。不但如此,而且在烹煮過程中,還要不斷攪動,在較長時間內,方能使茶汁充分浸出。同時,習慣於飲緊壓茶的,多是中國邊陲的一些兄弟民族,他們主要分佈在西藏、新疆、內蒙一帶,這裡均屬高原地帶,氣壓低,燒水不到攝氏 100 度就沸騰,用這樣的水沖泡緊壓茶當然更不容易將茶汁浸出了,即使是烹煮,也得花較長的時間,這就是飲緊壓茶為什麼不用沖泡而用烹煮的道理所在。當然,由於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習不同,調製緊壓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注意事項

1.對於吃東西容易上火、容易便祕、容易長痘等屬虛火體質的人來說,可以喝生茶或輕度發酵的七子餅茶;如果是不習慣那股苦味而喝熟茶,切記泡的時候加點白菊花或蜂蜜,加點荷葉也可以。

2.生茶和綠茶一樣,性屬寒涼,胃寒、腸胃不好者不宜喝,只有熟茶才有養胃護胃的功效。

3.七子餅茶的確有減肥的功效,至於是否有效,因人而異,畢竟它不是減肥藥。七子餅茶減肥的作用主要是靠調理腸胃,從而增強對脂肪的消化、吸收,進而消耗脂肪,也就是通常說的刮油。但對於實際並不胖僅僅是自己感覺胖的情況,七子餅茶自然無能為力了。同時,喝七子餅茶要長期堅持,不會短期內就有明顯效果的,所以不要輕易就認為無效而放棄。

4.正因為七子餅茶有調理腸胃的功能,所以瘦人也可以喝七子餅茶,甚至有可能因喝了之後消化好、吸收好,使人體更壯實。

5.如果泡出來的茶有酸味,說明已經變質,千萬別喝。

歷史典故

前些年一不小心,混入茶葉行業。啜茗閒聊之餘,總有人問:“為什麼要叫‘雲南七子餅茶’,而不叫八子、九子餅?”初時,讓我瞠目結舌,難以對答。後涉及一些史料,才得其因。

“餅茶”最早見諸張揖的《廣雅》。張揖,魏國清河(今河北)人。張揖曾任“明帝太和中博士”,而“太和”即魏明帝年號(227—233年),即三國時代。《廣雅》雲“荊、巴間茶葉作餅”。文所說“荊、巴間”,就其所指地域而言,不止現今的四川、湖北一帶,而且還指現今的雲南、貴州一帶。顯然,這裡所提的“餅茶”,自然就形成先於三國之前。但餅茶的製作究竟出於何時,還沒有一個定論。

其實,單數在中國人的傳統概念中,總是被推崇。“九”為至尊,“七”為多子多福,“七”在中國是一個吉祥的數字。把七餅圓茶捆為一筒,始為清朝的定製。《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雲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合今1800克),徵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於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這裡清廷規定了雲南外銷茶為七子茶,但當時還沒有這個提法。清未,由於清廷處於沒落期,茶葉形式開始多變,如寶森茶莊出現了小五子圓茶,為了區別,人們將七個一筒的園茶包裝形式稱為“七子圓茶”。民國初年,面對茶餅重量的混亂和競爭的壓力,一些地區成立了茶葉商會,試圖統一。如思茅茶葉商會在1921年商定,每圓茶底料不超過六兩,但財大氣粗的“雷永豐”號卻生產每圓六兩五錢每筒八圓的“八子圓茶”,一時市場分額大增。解放後,雲南茶葉公司所屬各國營茶廠,使用中茶公司的商標,生產“中茶牌”圓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於宣傳和推廣的名稱,他們改“圓”為“餅”,形成了“七子餅茶”這個吉祥名稱,從此“雲南七子餅茶”就成了緊壓茶的霸主地位。圓一筒,原是清廷了規範計量、生產和方便運輸所制定期的一個標準。發展至今,“七子餅 ”已成為普洱茶中響噹噹的商品名稱。

保健功能

1.七子餅茶解油膩牛羊毒,括腸通洩。七子餅茶同其它種類的普洱茶一樣,具有多種保健功效,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現經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臨床試驗證明,它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因此,它素有“美容茶”、“減肥茶”、“益壽茶”和“窈窕茶”之美稱。

2.長期飲用七子餅茶的人士,40%以上人體重減輕,脂肪新陳代謝明顯。

3.有研究表明,七子餅茶醫治高脂血症療效還高於安妥明,它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則與安妥明相似,且長期飲用無副作用。

4.飲用七子餅茶對降低人體所含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作用。

5.七子餅茶確有助於降低血漿膽固醇、三酸甘油及遊脂肪酸,還有減少膽固醇性脂肪肝現象。

6.七子餅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鋂,這對脂肪分解具有效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值。

7.七子餅茶有殺死癌細胞、抗突變、防癌功能及減肥降血脂作用。

茶友解析:七子餅茶

來歷

在雲南茶法裡清廷規定了雲南外銷茶為七子茶。雲南茶法將雲南上市交易的茶、外銷的茶之形狀、重量、包裝規格用法律的形式定下。雲南茶法出臺,七子餅亮相,茶法催生出了七子餅茶。也就是說每筒7餅,每餅7兩是清政府頒佈的雲南茶法之規定,是為了計稅方便,是為了符合每張“茶引”核定的數量100斤,也是為了雲南輸出的茶有一個統一的規格形狀,不再像過去蒸而成團時各家各戶不一,有大團、小團、中團、瓜狀等,計稅計量都不方便,且外形也不整齊美觀。

雲南茶從雍正13年(1735年)開始實行,從茶法公佈那天起圓茶一詞已經出現。七子圓的稱法,在乾隆年間已有之,從倚邦桓盛號茶莊留下的賬本上來看,乾隆年間六大茶山的茶商們已經在用七子圓名稱記賬。在雲南方言中圓茶、餅茶並無多大的區別,七子圓與七子餅也就是一個意思,茶法中稱為七圓為一筒,雲南人也可稱作七餅一筒。

近幾年海外有文章稱七子餅茶名稱是勐海茶廠1957年首次使用,此說法有誤,雲南省檔案館存藏的民國時期佛海茶廠的檔案中,有多份七子餅茶購銷存報表,1940年雲南中國茶葉公司的多份電報中特將七子餅茶定為是普洱茶,範和均給雲南中國茶葉公司的報告中也將七子餅茶作為普洱茶的代稱。從雲南省檔案館所藏的佛海茶廠檔案來看,民國初年在東南亞一帶普洱茶與七子餅茶是同一個概念。

七子餅茶從出世起,由於受清政府頒佈的“茶法”的管控、監督,在質量上就有一定的保證,加工的農戶或茶號均不敢欺詐朝廷,七子餅茶代表著大清王朝法律的尊嚴,也代表著一定的加工水平和質量,依法管理的產品可信度高。七子餅茶從亮相至今經過二百多年的傳承和凝練,留下很高的聲譽,已成為普洱茶的歷史品牌,在中國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各國的消費者中有很深的信任感和文化情結。

七子餅茶,從他出世的那天起就決定了它的尊貴與唯一,因為中外歷史上,用國家法律來規定、來宣佈一種茶品的外形、重量、包裝規格,得此殊榮的只有雲南的七子餅茶(七子圓茶)。

七子餅茶的來歷另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七子餅茶原先是打唐代開始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紮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另外多出來的那張分離的餅用來上稅。

還有另一種說法: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七子傳說

俗話說“兒多父母苦”,夫婦倆含辛茹苦將孩子們拉扯成人。窮人命賤,雖沒吃沒穿,但兒子們個個身體壯實,小女哈尼也長得如花似玉。看著孩子們個個乖巧,夫婦倆十分高興,但畢竟家境貧困,山林田地甚少,收入甚微,養家餬口都十分困難,眼看七子一女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怎麼辦呢?父母臉上的笑容不見了!相傳,在一個無法考證的年代,今普洱縣鳳陽鄉寬洪村困盧山,有一七子傳說。

盧姓人家,家境貧寒,種茶為生。家有七子一女,長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諾、四子阿瓦、五子愛尼(因父母想要一個女兒,故為五子取名愛尼,意為喜歡女兒的意思)、六子拉祜(第六個仍然是兒子,則取名拉祜,拉一個姑娘來的意思)、七子無量(老人覺得兒子太多了,想女兒的願望恐怕無望了,故將七子取名無量)、第八個生了個女兒(哈哈,太高興了,終於是個妮子,故取名哈尼)。

一日,盧老漢將七子聚於家中茅堂,商議如何維持生計及兒女婚娶之策,共商議了七天都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長子哀牢說:“我們去捕魚”,但河流被有錢人家所霸佔;次子布朗說:“去狩獵”,但其父一心向善不願殺生。三子四子說去幫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願。因為愛茶如命的盧老漢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要七個兒子繼承祖業。按老人的話說“茶可解毒、益壽”,為百草之首的靈藥。種茶、製茶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品飲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蒼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兒子們個個種茶製茶,以茶業為生。

但家庭貧困,無力購買土地山林,無法實現老人的這一願望。盧老漢氣得口吐鮮血,臥床不起,身體日漸虛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間水米不進,昏迷不醒,氣若游絲,但就是咽不下最後一口氣。七個兒子四處尋醫問藥都無濟於事。第四十九天,七子無量到離家很遠的原始叢林中給父親採藥,無意中發現了一棵很大的茶樹,心想父親一生愛茶,何不採點回去在老人彌留之際了卻他的一點心願呢?於是無量採了些大茶樹上的鮮葉,回家後煎出茶汁,掰開父親的嘴灌了幾滴。半個時辰後,盧老漢居然一聲嘆息,悠悠轉醒……(困盧山山名由此而來,困盧山仍有上千畝野生栽培大茶樹,據專家考證仍有栽培價值)。

醒來後,七子無量將事情原委講給父親聽了,盧老漢頓時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兩碗野茶喝下去。每二天居然容光煥發,下床幹活了。

受到七子無量採野茶的啟發,盧老漢心想,我們家境貧困,又無力購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麼好的野茶何不叫兒子們分頭去採摘回來,既能賣得好價錢,又解決了無錢購置山林土地之急呢!於是每天叫七個兒子都分頭到深山採茶。

從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簍,帶上繩索,翻山越嶺到森林峽谷中採摘野生茶葉。

他們順著瀾滄江流域越走越遠。日久天長,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採茶線路和地域,並就地和當地姑娘結婚、安家、生子(歷史上至今都有男到女家,俗語稱“上門”的習俗),各據一方,並將野茶苗、茶種帶回家種植,種茶為生(可以考證的四千多年前布朗人的歷史文獻《奔悶》一書中的《得貴臘普》,記述了布朗人的遷徙史和普洱茶的開發過程)。隨著日月推移,七兄弟在各自的地域生息繁衍,子孫後代都種茶,並帶動當地山民種茶,這便形成了長子哀牢山,次子布朗山,三子基諾山,四子阿佤山,五子愛尼山,六子拉祜山,七子無量山的產茶區域。後來的名字成為了少數民族的名字和山的名稱(後來的六大茶山即是在七兄弟的領域之內的典型)。盧老漢夫婦及女兒哈尼留守困盧山,仍以種茶為業,老人將愛女哈尼采制的茶稱為“女兒茶”(清,阮福《普洱茶話》:女兒茶為婦女所採,於雨前得之),《紅樓夢》中的普洱女兒茶,即名出於此。在今天的普洱縣鳳陽鄉,困盧山的栽培型古茶樹群仍保存完好,據專家考證仍有栽培價值。可見普洱是普洱茶的發源地之一。

由於七兄弟平時都忙於自己的事業,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歷史上傳為美談的“七子拜壽”)。他們深知父母愛茶如命,都將自己採製的最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裝好帶回普洱。由於路途遙遠,只有騎馬,茶葉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東西又多,相互擠壓,到了普洱打開後都擠壓成餅了,但味道比剛制時候更好。由於七個兒子送的茶一個比一個的好,老人十分高興,倍加珍惜,將每個兒子送的茶拿出一個用竹殼包紮在一起(據說竹殼無異味,透氣有利茶葉陳放)存放家中,待來年或多年後,家中來了好友、上賓,拿出來招待客人。客人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後讚不絕口,問及茶之來源和名稱,老人自豪地指著竹殼對客人說:“這是我的七個兒子”。

日久天長,“七子拜壽”和“七子餅茶”在當地傳為佳話。普洱七子餅茶在當地名聲越來越響,許多茶人,茶商紛紛慕名而來,指名要盧家“七子餅茶”,更有許多茶坊、奸商紛紛仿效。普洱七子餅茶美名遠揚,流傳至今。

起初的七子餅茶,大小重量各有差異。孝順的七個兒子在瞭解父親的這一喜好後,為了讓父親便於收藏,七個兒子共同商議,將茶餅統一製成大小一樣的圓形,背後一個小圓窩,重量七兩五(375克,現代的七子餅茶大多為357克實際是歷史變遷對數據的混淆,沒有依據的)。“圓形”代表天上的圓月,象徵閤家團圓,背後中心的小圓窩,象徵七兄弟共同的家,象徵父母,重量為“七兩五”,“七”為七兄弟,“五”即“吾”,即為“七子中的我”的意思,極具含義。(普洱七子餅茶的外形,大小,重量一直沿襲至今,一直成為渴望團圓,尊崇孝道的古今茶人推崇“普洱七子餅茶”的原因。有詩為證:“山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其中“龍團”、“小團月”即為普洱七子餅茶。

父母年歲已高,七個兒子經過商議,將父母住地由困盧山移居至普洱的西門山。西門山山清水秀,終年雲霧繚繞,是休養生息的極佳的地方。盧老漢到了西門山後,仍喜種茶。由於西門山地理、氣候環境和盧老漢高超的種制技藝,西門山茶被列為歷代供奉京師之首茶。歷代皇帝視之為異珍,稱之為“諸茶之首,眾茶之冠”(普洱西山碑考為證)。由於七個兒子所在茶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結構、土質氣候各不相同,茶樹周邊的植被氣味影響,“普洱七子餅茶”的茶味各具特色,香氣各有不同,有“樟香、梅香(梅子香)、慄香、棗香、橙香、荷香、蘭香”等。有詩為證:“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浩月輪。愛惜不嘗唯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宋,王禹詩)。

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七個兒子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亦較頻繁。他們時常將自己手製的上好普洱茶帶回普洱,與家人分享,並與慕名而來的茶商、茶人交易。年復一年,子孫拜祖,商貿往來,一代傳一代,普洱自然引來了天下客商,逐步形成了原產地和雲南最大的普洱交易集散地(這便是普洱之所以成為茶葉集散地的重要人文依據),茶馬古道應運而生,各地茶商紛紛在普洱開設茶莊、茶號,普洱茶的加工製作逐步完善,普洱府極度繁榮,名揚天下。“普洱七子餅茶”亦因其品質上乘,有寓意(象徵團圓和崇尚孝道的美德)以及便於攜帶和收藏在普洱茶中獨樹一幟,久盛不衰,更是當今茶人品飲普洱茶之首選。

為了祭奠普洱茶的祖先,盧氏七子的後人們在普洱東門上建造了一座塔,名為東塔,塔高十八層(喻示祖宗十八代),主塔九層,第一層喻示祖宗基業,以上七層代表七子,喻示發展,第九層代表哈尼,以上九層代表子孫後代的生息繁衍,久歷不衰。該塔於文革期間被毀。普洱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按原樣在原址重建,為普洱縣一大奇觀。“東塔倒影”、“東塔西影”,為當今普洱人所驕傲。

“東塔倒影”、“東塔西影”即每天太陽出來時,剛好從東塔處緩緩升起,東塔的影子就隨太陽光倒映在西門山下的龍潭中,極為壯觀。它為古老神奇的茶鄉普洱增添了一道令人神往的景觀,併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光輝一筆。

許多故事從一盞茶開始!

【茶道茶文化知識】

微信公眾號:A107207998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