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方名家經驗之桂枝加附子湯

中醫 附子 甘草 傷寒 中醫骨科筆記 中醫骨科筆記 2017-08-27

漢方名家經驗之桂枝加附子湯

頭條怎麼發私信? 關注“中醫骨科筆記”頭條號——點擊我的頭像——右上角有“發私信”功能

桂枝加附子湯

【處方】 桂枝9克(去皮) 芍藥9克 甘草9克(炙) 生薑9克(切) 大棗12枚(擘) 附子6克(炮)

【功效與作用】 調和營衛,回陽固表。治太陽病發汗太過,遂致汗出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溫服。調養如桂枝湯法。

【摘錄】 《傷寒論》


【方證要點】

  • 少陰外證:以汗出惡風明顯,小便難,四肢微急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汗出不止,身體疼痛或者四肢拘攣,小便難,身重,難於轉側;舌苔薄白,脈弱浮大,或沉遲。

  • 常用於大汗亡陽、房事後傷風、鼻衄、乳漏、寒疝、陽虛感冒、風癮疹、麻疹出而不透、小兒麻痺、半身不遂、痛經、神經痛等屬於營衛不和兼見因陽虛而漏汗者。


桂枝加附子湯備忘錄

漢方名家經驗之桂枝加附子湯

  • 桂枝加附子湯為桂枝湯加附子而成,在《傷寒論》中表述為“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 附子含有劇毒物質烏頭鹼,初學者應使用中國產的炮附子較為安全。如果使用日本產的白川附子,必須充分注意劑量,否則有引起中毒的危險。

  • 使用附子劑,以新陳代謝極度衰弱,手足冷,脈無力(或脈體大而無力,或沉小而無力),身體整體缺乏生氣為使用指徵。

  • 曾有使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而獲效的經驗。

  • 曾多用於古人稱為“疝”的疾病。也用於夏季出現足冷和腹痛,甚至夏天足冷離不開布腳套的病例。


臨床應用

  • 太陽證過汗《本事》:有一士人,得太陽證,因發汗,汗不止,惡風,小便澀,足攣曲而不伸。診其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予用桂枝加附子湯,三啜而汗止;復佐以甘草芍藥湯,足便得伸。

  • 風寒表證兼陽虛《江西中醫藥》(1958;6:39):黃某某,女,23歲。頭痛,惡寒發熱,身痛,嘔逆,手足拘急,厥冷,舌質嫩,色淡,微罩白苔,脈沉而弱,汗出肢厥。汗出惡風、頭痛發熱、嘔逆等,為桂枝湯證;手足拘急、肢厥,屬陽虛徵象。遂予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後下)、杭芍、生薑、熟附片各3錢,甘草2錢,大棗4枚,水2碗,煎至1碗,囑溫服後靜臥。當晚1劑服完,次晨步行前來就診,自雲證已減半,唯頭痛身倦,原方再服1劑而愈。

  • 鼻衄《浙江中醫雜誌》(1958;10:34):孫某某,男,35歲。病鼻衄,出血盈鬥,兩晝夜不止,曾服寒涼止血劑無效。脈微,口淡,身無熱,二便自調,給服桂枝加附子湯,2劑痊癒。

  • 十指疼痛《傷寒解惑論》:範某,女。素體弱,感冒後發熱,微汗出,並十指疼痛,已10餘日,診其脈象沉細。此是平素陽虛體質,感冒後邪未盡去,而陽愈見絀,不能達於四末之故。與桂枝加附子湯,附子初用8分,後增至1錢半,共服3劑痊癒。


各家論述

  • 《醫方考》:用桂枝湯,所以和在表之營衛;加附子,所以壯在表之元陽。與桂枝湯解在表之寒溼,加附子以溫寒溼。

  • 《傷寒來蘇集》:用桂枝以補心陽,陽密則漏汗自止矣。坎中陽虛,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腎陽,陽歸則小便自利矣。內外調和,則惡風自罷,而手足便利矣。

  • 《古方選注》: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陽而內脫液。熟附雖能補陽,終屬燥液,四肢難以屈伸,其為液燥,骨屬不利矣。仲景以桂枝湯輕揚力薄,必籍附子剛烈之性直走內外,急急溫經復陽,使汗不外洩,正以救液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