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中醫教你如何正確選用,健脾養胃中成藥?

中醫 附子 人蔘 藥品 黃芪 龍膽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2019-06-04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可見,脾胃的好與否,與全身氣血的化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與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息息相關。那麼,脾胃不好時,我們應該如何辨證選藥進行調理呢?

脾胃不好,中醫教你如何正確選用,健脾養胃中成藥?

脾(胃)氣虛

以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加重、舌淡苔白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伴有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㿠白,形體消瘦;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等症。

發病特點為:病程較長,胃脘隱痛或空腹痛,餐後緩解,喜溫喜按,胃口不好,神疲乏力。

相關用藥有: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丸、啟脾丸、人蔘健脾丸、補中益氣丸、黃芪建中丸、理中丸等。

中氣下陷(脾氣下陷)證

以內臟下垂 + 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加重、舌淡苔白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食少納呆,脘腹墜脹,食後益甚,便意頻數,肛門重墜,久洩久痢,甚則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小便混濁如米泔。伴有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虛無力。多見於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

發病特點為:在脾胃氣虛基礎上兼有脘腹墜脹或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臟器組織下垂證候,以病程長、食少、便溏、疲乏、脹、墜、久瀉為特徵。

相關用藥有:補中益氣丸等。

脾胃不好,中醫教你如何正確選用,健脾養胃中成藥?

脾陽虛(脾虛寒)

以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自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腹痛綿綿,喜暖喜按;形寒肢冷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帶下清稀量多;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滑等症。

相關用藥:附子理中丸、丁寇理中丸、參桂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參芪健胃顆粒、肉蔻四神丸、小建中膠囊、人蔘養榮丸、人蔘歸脾丸等。

胃陽不足(胃虛寒)

以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後緩解)、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胃痛隱隱(或胃脘冷痛)),綿綿不休,冷痛不適,時發時止,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食少脘痞。伴有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胖苔白等症。

發病特點為:具有一般脾氣虛的表現及胃脘冷痛,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手足不溫等虛寒的證候特徵。

相關藥物有:附子理中丸、丁寇理中丸、參桂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參芪健胃顆粒、小建中膠囊、、香砂養胃顆粒(丸)、溫胃舒顆粒(膠囊)。

脾胃溼熱(中焦溼熱)

以脘腹痞悶,納呆便溏 + 頭身困重,身熱不揚,大便稀溏,嘔惡口苦或面目身黃,鮮明如橘皮、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脘腹痞悶,納呆便溏;嘔惡口苦 ;頭身困重,身熱不揚 ;或面目身黃,鮮明如橘皮;尿短黃,舌紅苔黃膩等症。

相關用藥有龍膽瀉肝丸、茵膽平肝膠囊、藿香清胃膠囊等。

脾胃寒溼

以脘腹痞悶,飲食減少,脘腹脹滿,大便稀溏 + 肢體困重、便溏浮腫或身目發黃,晦暗如煙薰;或浮腫、尿少;或婦女白帶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膩等為辨證要點。

常表現為脘腹痞悶脹痛,飲食減少或不思飲食(納呆),口中黏膩,口淡不渴,大便溏洩,小便不利,頭重如裹,肢體睏倦沉重,面色晦黃,或面目肌膚髮黃,黃色晦暗如煙燻,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婦女白帶增多,舌淡胖,苔白膩等症。

發病特點為:具有脘悶納呆,肢體困重,苔白膩等溼邪困脾的證候特徵。

相關中成藥有:平胃丸、二陳丸、木香順氣丸、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散(丸)等。

脾胃不好,中醫教你如何正確選用,健脾養胃中成藥?

總之,健脾養胃的藥物有很多,我們在具體用藥時,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來辨證選擇的,必要時需遵醫囑來服用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