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中藥 鬼針草 中醫 腦震盪 本草綱目 老樑養生 2018-12-01

鬼針草又名鬼釵草(《本草拾遺》),鬼黃花、山東老鴉草(《福建民間草藥》),婆婆針(《蘇南種子植物》),鬼骨針(《江蘇植藥志》),盲腸草、眺蝨草(《福建中醫雜誌》(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手冊》),引線包、針包草、一把針(《浙江民間草藥》),刺兒鬼、鬼蒺藜(《中國藥植圖鑑》),烏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粘花衣、鬼菊、擂鑽草、山蝨母、粘身草、咸豐草(《閩東本草》),脫力草、小鬼針(《江蘇藥材志》),索人衣、一包針(《江西草藥》),家脫力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鬼針草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夏、秋間採收地上部分,晒乾。一年生草本,高40~85釐米。莖直立,下部略帶淡紫色,四稜形,無毛,或於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細毛。中、下部葉對生,長11~19釐米,2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具不規則的細尖齒或鈍齒,兩面略具短毛,有長柄;上部葉互生,較小,羽狀分裂。頭狀花序直徑約6~10毫米,有梗,長1.8~8.5釐米;總苞杯狀,苞片線狀橢圓形,先端尖或鈍,被有細短毛;花托託片橢圓形,先端鈍,長4~12毫米,花雜性,邊緣舌狀花黃色,通常有1~3朵不發育;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全育,長約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藥;雌蕊1,柱頭2裂。瘦果長線形,體部長12~18毫米,寬約1毫米,具3~4稜,有短毛;頂端冠毛芒狀,3~4枚,長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中藥大辭典》:鬼針草

【性味】

①《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②《泉州本草》:"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瘧疾,腹瀉,痢疾,肝炎,急性腎炎,胃痛,噎膈,腸癰,咽喉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①《本革拾遺》:"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絞汁服。"

②《綱目》:"塗蠍蠆傷。"

③《福建民間草藥》:"散瘀活血,消癰解毒。"

④《江蘇植藥志》:"搗汁敷,止血。"

⑤《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賁門痙攣及食道擴張等症。有解毒,止瀉,解熱功效。近用治盲腸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鎮痛,斂金瘡。治心腹結痛,產後瘀血,月經不通,金瘡出血,腸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閩東本草》:"治腸癰,淋濁,瘧疾,黃疸,小便不利,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薰洗。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中華本草》:鬼針草

有抑菌作用,花、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洩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早咬傷;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塗;或煎水薰洗。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本草綱目》鬼針草

鬼針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池畔,方莖,葉有丫,子作釵腳,著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南人謂之鬼釵。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蜘蛛、蛇咬,杵汁服,並敷(藏器)。塗蠍蠆傷(時珍)。

【附方】新一。

割甲傷肉不愈︰鬼針草苗、鼠粘子根搗汁,和臘豬脂塗。(《千金》)

《中藥大百科》鬼針草,你見過嗎?


《中藥學》鬼針草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臨床應用】1.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癰,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半邊蓮配合應用。治毒蛇咬傷,用鮮草二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把,洗淨,搗爛敷換處。

2.用於跌撲損傷、腰痛及腦震盪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乾草一兩),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燉汁服;用治腦震盪,可與活血藥如當歸、川芎、丹蔘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處方用名】鬼針草、盲腸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引用:《中藥學》鬼針草

中醫,中藥,鬼針草,養生,健康,闌尾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