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普洱 陳皮 水果 柑橘 中藥 普洱茶小學生 2019-09-17
"

近十個月沒更了,以為這種小眾號,停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卻不曾想在最近接連收到類似“你該繼續寫茶文了”、“你怎麼不寫了”的話,搞得我甚為羞愧,只能以兩個女兒做擋箭牌,推說沒精力了。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謝謝諸位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公號我沒忘,會繼續寫。

去年用9個月寫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還算滿意。裡面的內容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碼的,雖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論是經驗、方法,還是知識點,都有考據,都還算經得起推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還是有些乾貨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買茶的誤區。

上面說久未更新除了倆娃確實牽扯精力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對於普洱茶,或者對於茶,接觸的越多,越覺得水深複雜,很多原本以為是權威、正確的東西,突然間又變成了假的、錯的。搞得自己無所適從,面對這紛繁蕪雜的市場,不知道該如何辨真偽了。想到此便陡生壓力,擔心自己會以訛傳訛,成了偽知識和姦商、騙子們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寫了。而一旦有了壓力,便和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相悖了。寫寫茶文,無非是找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圖一樂呵而已。

後來茶文雖然沒再寫,喝茶卻沒停過。往昔各種關於茶的看法,逐漸簡化成“喜歡”和“不喜歡”兩種。也許是大道至簡吧(雖然我連小道都夠不上~),很多表面複雜的東西,撥開表象,剩下的就是至純、至簡。喝茶如此,喝茶的人亦如此,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何必冒充專家?茶嘛,入了口,讓你愉悅的就是好茶,反之,哪怕那茶再珍貴,在你那也不是好茶。想到這兒,頓時輕鬆,才又有了繼續寫的衝動。還是那句話,我寫些我認為正確的東西,儘量做到正本清源,若有錯,也請及時指正,真知往往需要接受批判才行。

好了,閒話到此,言歸正傳。

這新的一篇,我想簡單聊一下“小青柑”,也有的叫“柑普茶”,就是下圖這個小球似的東西。

"

近十個月沒更了,以為這種小眾號,停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卻不曾想在最近接連收到類似“你該繼續寫茶文了”、“你怎麼不寫了”的話,搞得我甚為羞愧,只能以兩個女兒做擋箭牌,推說沒精力了。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謝謝諸位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公號我沒忘,會繼續寫。

去年用9個月寫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還算滿意。裡面的內容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碼的,雖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論是經驗、方法,還是知識點,都有考據,都還算經得起推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還是有些乾貨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買茶的誤區。

上面說久未更新除了倆娃確實牽扯精力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對於普洱茶,或者對於茶,接觸的越多,越覺得水深複雜,很多原本以為是權威、正確的東西,突然間又變成了假的、錯的。搞得自己無所適從,面對這紛繁蕪雜的市場,不知道該如何辨真偽了。想到此便陡生壓力,擔心自己會以訛傳訛,成了偽知識和姦商、騙子們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寫了。而一旦有了壓力,便和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相悖了。寫寫茶文,無非是找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圖一樂呵而已。

後來茶文雖然沒再寫,喝茶卻沒停過。往昔各種關於茶的看法,逐漸簡化成“喜歡”和“不喜歡”兩種。也許是大道至簡吧(雖然我連小道都夠不上~),很多表面複雜的東西,撥開表象,剩下的就是至純、至簡。喝茶如此,喝茶的人亦如此,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何必冒充專家?茶嘛,入了口,讓你愉悅的就是好茶,反之,哪怕那茶再珍貴,在你那也不是好茶。想到這兒,頓時輕鬆,才又有了繼續寫的衝動。還是那句話,我寫些我認為正確的東西,儘量做到正本清源,若有錯,也請及時指正,真知往往需要接受批判才行。

好了,閒話到此,言歸正傳。

這新的一篇,我想簡單聊一下“小青柑”,也有的叫“柑普茶”,就是下圖這個小球似的東西。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其實小青柑的火熱已逐漸散去,但仍不時看到周圍的人喝這個,尤其是女同胞們尤愛,臨近中秋時節更甚。人們把這個小球,或整個泡,或拆開泡,一喝喝大半天,喝的樂此不疲,還會說出一堆什麼“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來,還給它起了一個肉麻的外號:小心肝。我心裡著急,覺得甚有必要說上一說。

有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市場孕育出小青柑這種產物,自然是有內在商業邏輯和需求的,茶商一炒,專家跟風一推,消費者便一擁而上。不得不說,2016年小青柑成為茶界網紅,的確是帶動了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市場的,它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接受了普洱熟茶,帶動了銷量。這無疑是小青柑對市場的貢獻。但從健康品飲的角度,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所謂小青柑,簡單點說,就是在廣東新會所產陳皮裡填上普洱熟茶,工藝上倒也不復雜,大致為採摘柑果、去蓋挖肉、清洗晾晒、裝填普洱、攤晾晒乾幾個步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港澳地區流行過一段時間,後來沒怎麼有人喝了,直到這幾年又被熱炒了起來。

"

近十個月沒更了,以為這種小眾號,停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卻不曾想在最近接連收到類似“你該繼續寫茶文了”、“你怎麼不寫了”的話,搞得我甚為羞愧,只能以兩個女兒做擋箭牌,推說沒精力了。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謝謝諸位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公號我沒忘,會繼續寫。

去年用9個月寫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還算滿意。裡面的內容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碼的,雖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論是經驗、方法,還是知識點,都有考據,都還算經得起推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還是有些乾貨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買茶的誤區。

上面說久未更新除了倆娃確實牽扯精力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對於普洱茶,或者對於茶,接觸的越多,越覺得水深複雜,很多原本以為是權威、正確的東西,突然間又變成了假的、錯的。搞得自己無所適從,面對這紛繁蕪雜的市場,不知道該如何辨真偽了。想到此便陡生壓力,擔心自己會以訛傳訛,成了偽知識和姦商、騙子們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寫了。而一旦有了壓力,便和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相悖了。寫寫茶文,無非是找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圖一樂呵而已。

後來茶文雖然沒再寫,喝茶卻沒停過。往昔各種關於茶的看法,逐漸簡化成“喜歡”和“不喜歡”兩種。也許是大道至簡吧(雖然我連小道都夠不上~),很多表面複雜的東西,撥開表象,剩下的就是至純、至簡。喝茶如此,喝茶的人亦如此,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何必冒充專家?茶嘛,入了口,讓你愉悅的就是好茶,反之,哪怕那茶再珍貴,在你那也不是好茶。想到這兒,頓時輕鬆,才又有了繼續寫的衝動。還是那句話,我寫些我認為正確的東西,儘量做到正本清源,若有錯,也請及時指正,真知往往需要接受批判才行。

好了,閒話到此,言歸正傳。

這新的一篇,我想簡單聊一下“小青柑”,也有的叫“柑普茶”,就是下圖這個小球似的東西。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其實小青柑的火熱已逐漸散去,但仍不時看到周圍的人喝這個,尤其是女同胞們尤愛,臨近中秋時節更甚。人們把這個小球,或整個泡,或拆開泡,一喝喝大半天,喝的樂此不疲,還會說出一堆什麼“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來,還給它起了一個肉麻的外號:小心肝。我心裡著急,覺得甚有必要說上一說。

有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市場孕育出小青柑這種產物,自然是有內在商業邏輯和需求的,茶商一炒,專家跟風一推,消費者便一擁而上。不得不說,2016年小青柑成為茶界網紅,的確是帶動了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市場的,它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接受了普洱熟茶,帶動了銷量。這無疑是小青柑對市場的貢獻。但從健康品飲的角度,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所謂小青柑,簡單點說,就是在廣東新會所產陳皮裡填上普洱熟茶,工藝上倒也不復雜,大致為採摘柑果、去蓋挖肉、清洗晾晒、裝填普洱、攤晾晒乾幾個步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港澳地區流行過一段時間,後來沒怎麼有人喝了,直到這幾年又被熱炒了起來。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但請注意,這裡說的是陳皮,不是小青柑用的青皮。什麼是青皮?青皮是柑橘等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明代繆希雍《本草經疏》中有云:“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潑。凡欲施用,必與人蔘、術、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靜清和老師在其著作《茶與健康》中也說:“青皮傷氣、破氣,氣虛體弱者慎用”。可見,青皮是中藥的一種,中醫用它來“削堅破滯”,不是不能服用,而是服用青皮一定要遵醫囑,正常人常食用青皮,會損元氣,大不利於健康。這幾年小青柑大火,陳皮產量跟不上,生產商便用青皮替代陳皮,以滿足大量的市場需求,結合前面所說的,你茶杯裡泡著這麼一個泛綠的小球,你瘮不瘮得慌?就算你說你身體好,恐怕也經不起天天喝天天傷吧。還有一個問題,這果皮有農殘檢測報告嗎?你的小青柑包裝裡見過這份報告嗎?所以,像這種青皮普洱茶,我是堅決不贊成大家喝的,如果有,儘早扔掉為好。

"

近十個月沒更了,以為這種小眾號,停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卻不曾想在最近接連收到類似“你該繼續寫茶文了”、“你怎麼不寫了”的話,搞得我甚為羞愧,只能以兩個女兒做擋箭牌,推說沒精力了。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謝謝諸位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公號我沒忘,會繼續寫。

去年用9個月寫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還算滿意。裡面的內容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碼的,雖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論是經驗、方法,還是知識點,都有考據,都還算經得起推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還是有些乾貨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買茶的誤區。

上面說久未更新除了倆娃確實牽扯精力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對於普洱茶,或者對於茶,接觸的越多,越覺得水深複雜,很多原本以為是權威、正確的東西,突然間又變成了假的、錯的。搞得自己無所適從,面對這紛繁蕪雜的市場,不知道該如何辨真偽了。想到此便陡生壓力,擔心自己會以訛傳訛,成了偽知識和姦商、騙子們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寫了。而一旦有了壓力,便和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相悖了。寫寫茶文,無非是找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圖一樂呵而已。

後來茶文雖然沒再寫,喝茶卻沒停過。往昔各種關於茶的看法,逐漸簡化成“喜歡”和“不喜歡”兩種。也許是大道至簡吧(雖然我連小道都夠不上~),很多表面複雜的東西,撥開表象,剩下的就是至純、至簡。喝茶如此,喝茶的人亦如此,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何必冒充專家?茶嘛,入了口,讓你愉悅的就是好茶,反之,哪怕那茶再珍貴,在你那也不是好茶。想到這兒,頓時輕鬆,才又有了繼續寫的衝動。還是那句話,我寫些我認為正確的東西,儘量做到正本清源,若有錯,也請及時指正,真知往往需要接受批判才行。

好了,閒話到此,言歸正傳。

這新的一篇,我想簡單聊一下“小青柑”,也有的叫“柑普茶”,就是下圖這個小球似的東西。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其實小青柑的火熱已逐漸散去,但仍不時看到周圍的人喝這個,尤其是女同胞們尤愛,臨近中秋時節更甚。人們把這個小球,或整個泡,或拆開泡,一喝喝大半天,喝的樂此不疲,還會說出一堆什麼“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來,還給它起了一個肉麻的外號:小心肝。我心裡著急,覺得甚有必要說上一說。

有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市場孕育出小青柑這種產物,自然是有內在商業邏輯和需求的,茶商一炒,專家跟風一推,消費者便一擁而上。不得不說,2016年小青柑成為茶界網紅,的確是帶動了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市場的,它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接受了普洱熟茶,帶動了銷量。這無疑是小青柑對市場的貢獻。但從健康品飲的角度,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所謂小青柑,簡單點說,就是在廣東新會所產陳皮裡填上普洱熟茶,工藝上倒也不復雜,大致為採摘柑果、去蓋挖肉、清洗晾晒、裝填普洱、攤晾晒乾幾個步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港澳地區流行過一段時間,後來沒怎麼有人喝了,直到這幾年又被熱炒了起來。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但請注意,這裡說的是陳皮,不是小青柑用的青皮。什麼是青皮?青皮是柑橘等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明代繆希雍《本草經疏》中有云:“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潑。凡欲施用,必與人蔘、術、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靜清和老師在其著作《茶與健康》中也說:“青皮傷氣、破氣,氣虛體弱者慎用”。可見,青皮是中藥的一種,中醫用它來“削堅破滯”,不是不能服用,而是服用青皮一定要遵醫囑,正常人常食用青皮,會損元氣,大不利於健康。這幾年小青柑大火,陳皮產量跟不上,生產商便用青皮替代陳皮,以滿足大量的市場需求,結合前面所說的,你茶杯裡泡著這麼一個泛綠的小球,你瘮不瘮得慌?就算你說你身體好,恐怕也經不起天天喝天天傷吧。還有一個問題,這果皮有農殘檢測報告嗎?你的小青柑包裝裡見過這份報告嗎?所以,像這種青皮普洱茶,我是堅決不贊成大家喝的,如果有,儘早扔掉為好。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我們回來說陳皮,這是我們常見的中藥了。什麼是陳皮,前面說柑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是青皮,那成熟之後的果皮就叫紅皮,紅皮陳化三年以上,方可稱為“陳皮”。清末張山雷的定義:“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靜清和老師引用他的說法,進一步解釋說陳皮並非如坊間所說越陳越好,而是待辛辣燥烈的刺激氣味消退,無明顯毒副作用時最佳。《怡堂散記》中記載:“陳皮須備廣產,二三年者為上”。由此可見,陳皮不像青皮一樣“酷烈”,但同樣是藥,同樣有一定的燥烈之氣。茶商所言越陳越有價值的話不要信,我不是醫生,沒法說的太專業,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服用陳皮的禁忌,可以大致明瞭陳皮的作用及服用條件。一般來說,正常人一週一次即可。所以,如果你手中確實是陳皮普洱,那我的態度就沒那麼極端了,可以不扔,但也要有節制,一週泡一顆就好了,別天天喝。“是藥三分毒”的道理總歸明白吧。

"

近十個月沒更了,以為這種小眾號,停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卻不曾想在最近接連收到類似“你該繼續寫茶文了”、“你怎麼不寫了”的話,搞得我甚為羞愧,只能以兩個女兒做擋箭牌,推說沒精力了。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謝謝諸位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公號我沒忘,會繼續寫。

去年用9個月寫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顧了一下,還算滿意。裡面的內容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碼的,雖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論是經驗、方法,還是知識點,都有考據,都還算經得起推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還是有些乾貨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買茶的誤區。

上面說久未更新除了倆娃確實牽扯精力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對於普洱茶,或者對於茶,接觸的越多,越覺得水深複雜,很多原本以為是權威、正確的東西,突然間又變成了假的、錯的。搞得自己無所適從,面對這紛繁蕪雜的市場,不知道該如何辨真偽了。想到此便陡生壓力,擔心自己會以訛傳訛,成了偽知識和姦商、騙子們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寫了。而一旦有了壓力,便和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相悖了。寫寫茶文,無非是找一個緩解壓力的方式,圖一樂呵而已。

後來茶文雖然沒再寫,喝茶卻沒停過。往昔各種關於茶的看法,逐漸簡化成“喜歡”和“不喜歡”兩種。也許是大道至簡吧(雖然我連小道都夠不上~),很多表面複雜的東西,撥開表象,剩下的就是至純、至簡。喝茶如此,喝茶的人亦如此,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何必冒充專家?茶嘛,入了口,讓你愉悅的就是好茶,反之,哪怕那茶再珍貴,在你那也不是好茶。想到這兒,頓時輕鬆,才又有了繼續寫的衝動。還是那句話,我寫些我認為正確的東西,儘量做到正本清源,若有錯,也請及時指正,真知往往需要接受批判才行。

好了,閒話到此,言歸正傳。

這新的一篇,我想簡單聊一下“小青柑”,也有的叫“柑普茶”,就是下圖這個小球似的東西。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其實小青柑的火熱已逐漸散去,但仍不時看到周圍的人喝這個,尤其是女同胞們尤愛,臨近中秋時節更甚。人們把這個小球,或整個泡,或拆開泡,一喝喝大半天,喝的樂此不疲,還會說出一堆什麼“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來,還給它起了一個肉麻的外號:小心肝。我心裡著急,覺得甚有必要說上一說。

有句話叫“存在即合理”,市場孕育出小青柑這種產物,自然是有內在商業邏輯和需求的,茶商一炒,專家跟風一推,消費者便一擁而上。不得不說,2016年小青柑成為茶界網紅,的確是帶動了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市場的,它讓越來越多的人接觸、接受了普洱熟茶,帶動了銷量。這無疑是小青柑對市場的貢獻。但從健康品飲的角度,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所謂小青柑,簡單點說,就是在廣東新會所產陳皮裡填上普洱熟茶,工藝上倒也不復雜,大致為採摘柑果、去蓋挖肉、清洗晾晒、裝填普洱、攤晾晒乾幾個步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港澳地區流行過一段時間,後來沒怎麼有人喝了,直到這幾年又被熱炒了起來。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但請注意,這裡說的是陳皮,不是小青柑用的青皮。什麼是青皮?青皮是柑橘等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明代繆希雍《本草經疏》中有云:“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潑。凡欲施用,必與人蔘、術、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靜清和老師在其著作《茶與健康》中也說:“青皮傷氣、破氣,氣虛體弱者慎用”。可見,青皮是中藥的一種,中醫用它來“削堅破滯”,不是不能服用,而是服用青皮一定要遵醫囑,正常人常食用青皮,會損元氣,大不利於健康。這幾年小青柑大火,陳皮產量跟不上,生產商便用青皮替代陳皮,以滿足大量的市場需求,結合前面所說的,你茶杯裡泡著這麼一個泛綠的小球,你瘮不瘮得慌?就算你說你身體好,恐怕也經不起天天喝天天傷吧。還有一個問題,這果皮有農殘檢測報告嗎?你的小青柑包裝裡見過這份報告嗎?所以,像這種青皮普洱茶,我是堅決不贊成大家喝的,如果有,儘早扔掉為好。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我們回來說陳皮,這是我們常見的中藥了。什麼是陳皮,前面說柑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是青皮,那成熟之後的果皮就叫紅皮,紅皮陳化三年以上,方可稱為“陳皮”。清末張山雷的定義:“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靜清和老師引用他的說法,進一步解釋說陳皮並非如坊間所說越陳越好,而是待辛辣燥烈的刺激氣味消退,無明顯毒副作用時最佳。《怡堂散記》中記載:“陳皮須備廣產,二三年者為上”。由此可見,陳皮不像青皮一樣“酷烈”,但同樣是藥,同樣有一定的燥烈之氣。茶商所言越陳越有價值的話不要信,我不是醫生,沒法說的太專業,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服用陳皮的禁忌,可以大致明瞭陳皮的作用及服用條件。一般來說,正常人一週一次即可。所以,如果你手中確實是陳皮普洱,那我的態度就沒那麼極端了,可以不扔,但也要有節制,一週泡一顆就好了,別天天喝。“是藥三分毒”的道理總歸明白吧。

你還在喝“小青柑”嗎?

說了這麼多,現在大家心中應該有個大體清晰的概念了。如果你手中恰好有小青柑,那唯一要做的,是辨別那到底是青皮茶還是陳皮茶,我不是學醫的,也只能用比較粗暴的方法,泛綠的就是青皮,泛棕泛黃的……不好說,因為有的是辦法把綠的變成黃的,要知道,青皮是永遠變不成陳皮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認大廠的產品吧,起碼有生產許可,能追溯。實在拿不準,不喝最好。這話尤其告誡女同胞!~

我們喝茶,還是要追求茶葉最本真的味道,同時,要以健康、安全為前提,切莫盲目跟風,免得誤傷自己。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下次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