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中國歷史 西紅柿 美食 鐵醜阿四 2017-08-02

漢代飲食是中國飲食史上的一個高峰期,不僅是因為麵食種類豐富、反季節菜出現,更主要的是飲食文化的交流。

張騫從西域帶回了很多美食,當時漢人對北方的人通常稱為胡人,所以他們的食物也通常帶一個鬍子,比如胡麻(也就是芝麻)。

中國三大外來菜系列中,分別是胡系、番系和洋系。

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張騫出使西域

“胡”系大多數是漢晉時期,由西北陸路引入,比如胡麻,也就是芝麻;“番”系大多是從南宋到明末時期,由“番舶”(也就是外國船隻)帶來的,比如番薯(紅薯);“洋”系則基本是清朝中後期乃至近代引入的,比如洋蔥,洋白菜。

前面寫到了漢代的飲食,那麼,如果穿越到大唐,我們能夠吃到什麼呢?

可以肯定的是,番系和洋系的食物,在大唐是吃不到的,這也就意味著,番茄、番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番薯以及洋蔥、洋白菜、洋芋等,都沒有。

今人常吃的玉米、花生、向日葵、南瓜、菠蘿、芒果等等,在當時也是沒有的,這些都是大航海時代,從外國傳入中國的。

對於主食而言,無非還是米飯、麵食,當時麵食種類較漢朝又有進步,種類多大十幾種,什麼蒸餅、煮餅、湯餅、煎餅、環餅、薄餅、籠餅等都有。

這些麵食中,有兩種比較有名,畢羅和冷淘。

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辣椒

畢羅本來是胡食,是一種油煎餅,皮薄有餡兒。《太平廣記》中提到:翰林學士每遇賜食,有物若畢羅,形粗大,滋味香美,呼為諸王修事。

其種類也很豐富,有蟹黃畢羅、豬肝畢羅、羊腎畢羅等。曾有一個叫做韓約的人,,他會做櫻桃畢羅,據說外皮透明酥軟,餡兒鮮紅可見,惹得人們爭相購買。

冷淘面類似於今天的涼麵。做法是:把和好的面切成片狀,然後煮熟,煮熟以後,放到冷水中過一下,這樣不僅能直接吃,而且別有一番滋味,適合夏天吃。當時最有名的是槐葉冷淘面,區別是用槐葉水和麵。

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槐葉冷淘面

至於菜,很單一,無非就是白菜(與現在白菜不同,當時的比較小)、薤(大頭菜)、葵(冬莧菜)。

肉類比較有趣,牛肉通常不能吃,畢竟是農耕時代的拖拉機;羊肉好吃,但是一般人吃不起,因為要去羶味,通常是貴族吃;吃豬肉的不多,到宋朝才開始多,還是在蘇東坡的引領下;至於雞鴨鵝肉,在唐朝,這些不算肉。

為何?原來,李世民為避免浪費,就規定,上面的人到下層考察,不準吃肉。結果丞相馬周就吃了雞肉,李世民到底是愛惜馬周啊,再說吃點兒雞肉也的確不是個事兒,就下令說:我禁御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吃雞肉礙什麼事?雞肉不算肉!

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李世民

值得一說的是,唐朝有一種美食,叫膾,就是生魚片。

成語膾炙人口,膾就是生魚片,炙就是烤熟的一小片肉,這說的是兩種美食。生魚片自西周就盛行,在大秦帝國第二部裡有蘇秦做生魚片的情節。三國時的名將陳登,還因為喜歡吃生魚片感染而死。

唐朝飲食:雞鴨鵝不算肉,有一種美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陳登

大唐時期,人們也愛吃,這一點在詩中能看到。侍女金盤膾鯉魚——王維《洛陽女兒行》;青魚雪落鱠橙虀——王昌齡《送程六》;膾切天池鱗——白居易《輕肥》等等。

後來日本派人來中國學習,嚐到了這道美食,覺得不錯,就帶到了日本,發展至今,成了日本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而國內,到明清時期,仍然有,近代以後則漸漸沒落,時至今日,又再次從日本傳回中國,頗有點回孃家的感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