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百病皆因“痰”作祟,中醫祛“痰”有妙招

養生 中醫 穴位 甘草 芝麻 推拿 生活奇葩說 高血脂 國之健健康大講堂 2019-06-15

痰,本來是人體疾病的產物,它的產生和增多又會引發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從古至今都是讓醫家和病人頭疼的事情,需要仔細挖掘出病根才行。中醫認為,“痰”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有形之痰可以理解為咳嗽的痰,而中醫通常提及的是無形之痰。

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右側豐隆穴,然後把甘草搗爛,外敷在此穴上。

中醫上“痰”的分類


中醫上將痰分成三類:氣鬱之痰、脾虛之痰和血痰。

氣鬱之痰—脂肪瘤

氣鬱之痰是大家平時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於憋氣胸悶而成。

脾虛之痰—咳嗽之痰

我們咳嗽出的痰有時不是來自肺部,而是脾虛生痰,如此則應健脾祛溼。

血痰—高血脂

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於血脂堆積而生成的痰。這三種痰可以互轉,事先確定病因,以免張冠李戴。

兩個穴位對化痰有顯著效果

1、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

古人說,“痰多宜向豐隆尋”“豐隆、肺俞,痰嗽稱奇”。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自古便是各派醫家祛痰的大寶穴。我們怎可因穴小而不為呢,所以,但凡與痰有關的病症都應該通過豐隆穴來治療。

有人嗓子啞了,自述好像是有東西糊在裡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就可能是有痰結,結在喉嚨這塊了,就給它點按豐隆穴一分鐘,馬上他就覺得這塊開了,這東西什麼都沒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裡去了。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無形之痰,覺得這兒有東西但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氣一樣,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覺得就是有痰吐不出來,揉了豐隆穴以後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這個豐隆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痰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其中又與脾關係最密切,所以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脾不留溼不生痰”之說。而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別走於足太陰脾經,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所以,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溼痰自化。


中醫養生!百病皆因“痰”作祟,中醫祛“痰”有妙招



穴位位置: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痠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2、手太陽小腸經之支正穴。

腕橫紋上五寸,這裡(是)支正穴。這個位置在側面——小腸經都在側面——這個穴位叫支正,“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統的正,這個五臟當中誰為正?都把心臟作為君主之官,它作為正。支正主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臟和小腸是相表裡的,(它倆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這個小腸經與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絡穴是聯絡的意思,它是一個絡穴。


中醫養生!百病皆因“痰”作祟,中醫祛“痰”有妙招


支正穴有一個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長了一個瘊子,有了扁平疣,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贅生物?

這些贅生物在中醫裡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溼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溼所結。另外一方面有氣鬱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溼凝結成這些贅生物。還有脂肪瘤也是這些東西,都是人體的痰結。

通過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這些贅生物。為什麼會有這個效果呢?因為支正穴呢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衝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溼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溼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體內痰溼的贅生物。


甘草的作用


甘草,生長在沙土裡,味甜,色黃,甘草中含有豐富的甘草酸,這種物質對於鎮咳效果非常的好。從《易經》的角度來解釋,恰好就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選。


中醫養生!百病皆因“痰”作祟,中醫祛“痰”有妙招



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古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豬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應減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飲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點兒。當然,如果能買到純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當做日常飲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痰消病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