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春季萬物生髮,最適宜養生,今天味道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最司空見慣的食物——

《隨園詩話·粥飯單》裡開篇就說:

“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小米粥(圖片 | 大同人民網)

粥,聽起來雖簡單、寡淡,但若真講究起來,其用料、製作之繁瑣程度,與那些大菜相比也不遑多讓。

曹雪芹的《紅樓夢》雖不是一部主講美食的書籍,但其中為劇情需要所提及的一些食物,僅憑文字介紹,就讓讀者口舌生津、食指大動。其中就包括對各種粥類的描述。

如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中講到:榮國府舉家上下慶祝元宵節,所有人都趁著這個日子盡情歡樂,連向來作息十分規律的賈母都破例熬了一次夜。

“賈母說道:‘夜長,覺的有些餓了。’鳳姐兒忙回說:‘有預備的鴨子肉粥。’賈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罷。’鳳姐兒忙道:‘也有棗兒熬的粳米粥,預備太太們吃齋的。’賈母笑道:‘不是油膩膩的就是甜的。’鳳姐兒又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鴨肉粥(圖片 | 搜狗圖片)

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大棗桂圓粳米粥(圖片 | 好豆菜譜)

這雖然只是簡單的一頓宵夜,講究卻大:中醫認為鴨肉能夠滋陰清熱,健脾化溼,有諸多好處,恰好適合吃了半個月葷腥食慾不振的人們;而大棗搭配粳米補血補氣、滋養腸胃,是太太們的最愛,又符合過年要“甜甜嘴”的吉慶意思。

賈母不管這些,諸般講究她已經講究了一生,到了洞明世事、返璞歸真的年紀,有條件選擇自己需要什麼了。

另外《紅樓夢》裡還提到了:燕窩粥、紅稻米粥、江米粥、奶子糖粳粥、銀銚子粥等等。

小小一碗粥,中國人喝了幾千年,內中的學問自然花樣繁多。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這本書有點類似於宋朝版《十萬個為什麼》,我們以後還會提到它)載:

“周書又曰:黃帝始烹谷為粥。”

說明我們國家大約在上古時代就產生了這種穀物的烹調品,後來逐漸大豐富起來。粥根據濃度分為兩種,稠粥稱為“饘”,亦可作動詞為煮或者吃稠粥;薄粥叫“酏”,這種叫“酏”的薄粥還可以釀成酒。

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米酒(圖片 | 新民網)

還有很多文學作品中又對“粥”的描寫。畢竟衣食住行為人之所需,怎麼也跳不過去。

粥富者吃,貧者也煮,有些時候甚至可以當成某些生活狀態的代名詞。

《聊齋志異》著名的篇目《蓮香》裡,主持家庭大計的狐女蓮香發現丈夫桑生揹著自己和鬼女李女暗通款曲,憤而離家,剩下桑生和李女兩個人“有情飲水飽”。結果是不到兩個月發現飲水根本飽不了,一天一碗粥卻把桑生喝的越來越瘦,“大豬蹄子”一舉吃不上豬蹄子,差點兒虛弱而死。

《兒女英雄傳》中張金鳳的父親張樂世在第一次跟何玉鳳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時說了一句:“若論我家,也還算有口粥兒喝。”——有口粥兒喝,溫飽而已。但其實這是張樂世的謙辭,他家在當時的鄉村算是中產階級乃至富農了。

《白鹿原》中鹿子霖從牢裡回到家發現妻子為了救他把家裡值錢的東西當賣一空,他一改以往的脾氣,淡淡的對白嘉軒說:“瞎也罷好也罷,我都不管它了,種二畝地有一碗糝子喝就對哩!”

“有一碗糝子喝”,一輩子爭強好勝、精明過人的鹿子霖說出這種話,不管是否出自真心,也夠讓人吃驚的了。

富者吃,貧者也煮,中國人喝了幾千年,若論養生莫過於它

玉米碴粥(圖片 | Pixabay)

我幼年間聽爺爺講故事,有一段“范仲淹劃粥糜”,講范仲淹少年家境貧寒,讀書時每天熬一缽粥,晾涼之後把稱為固體的粥劃成四塊,就著鹹菜分成兩頓吃。

我爺爺的本意大概是叫我艱苦樸素,好好讀書,我卻一直記住了“粥糜”,後來有機會嘗試,覺得還挺好吃。因為記住食物記住了道理,好像不失為一個講道理的好辦法。

袁枚先生認為煮粥既像做化學實驗,也像生活,只有材料剛好,時間剛好,水乳交融,煮出的才是一鍋完美的粥。有條件是養生,沒有條件則是續命,但都是粥,都是活著。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