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VS心臟彩超

心血管病 心臟病 冠心病 睡眠 鄭大三附院暨省婦幼 鄭大三附院暨省婦幼 2017-10-22

“大夫,我心電圖檢查結果正常,還有必要檢查心臟彩超嗎?”

“大夫給我開單做心電圖,還讓我做心臟彩超,這不是重複檢查嗎?”

“大夫,我心臟彩超都是正常的,心電圖沒有必要做了吧?”

······

以上的疑問或諮詢,我們在診療過程中都會遇見,下面就告訴大家心電圖和心臟彩超的區別。

心電圖是檢查心臟功能以及心臟疾病的常用方法,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查之一,應用廣泛。主要用於記錄人體正常心臟的電活動,診斷各種心律失常、心臟擴大、肥厚、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以及檢查房室傳導阻滯及室內阻滯等病症,判斷藥物或電解質情況對心臟的影響,判斷人工心臟起搏狀況。

尤其是動態心電圖,用途很廣,主要用於捕捉陣發性心律失常,如有陣發性心動過速和早搏,記錄發生時間、數量及分佈狀態;如有一過性心絞痛、心肌缺血以及發作的誘因和發生時間。還可對一些經常出現心血管病症狀的患者進行鑑別診斷。

它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休息、活動、進餐、工作、學習和睡眠等不同情況下的心電圖資料,能夠發現常規心電圖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臨床分析病情、確立診斷、判斷療效的重要客觀依據。

它可確定病人的心悸、頭暈、昏厥等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如極度心動過緩、心臟停搏、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等,這是目前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情況之一。24小時動態心電圖也是監測心肌缺血的標準化方法之一。

它可檢出隱匿性心律失常,短暫的、特定情況下出現的心律失常。常規心電圖易漏診,動態心電圖可以捕捉到短暫的異常心臟變化,瞭解心律失常的起源、持續時間、頻率、發生與終止規律,可與臨床症狀、日常活動同步分析其相互關係。還可以監測快速性心律失常、緩慢性心律失常,協助判斷不同類型異位節律或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

心臟彩超主要檢查心臟的形態學有無異常,以及心功能是否正常,是先天性心臟病的首選檢查方法。

心臟彩超是唯一能動態顯示心腔內結構、心臟的搏動和血液流動的儀器。心臟探頭就像攝像機的鏡頭,隨著探頭的轉動,心臟的各個結構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我們可以看到心臟有無增大,心肌有無肥厚,心臟瓣膜有無返流等情況,如先天性心臟病、多種畸形能用心臟彩超顯示出來。我們能在屏幕上看到殘缺的孔洞以及通過該孔的血流、瓣膜的增厚、開口減小及通過該瓣口的高速血流,心臟結構左右及前後位置上的變化,以及由此造成的血流路徑的改變,異常位置的心臟伴發的各種畸形。

心臟彩超也是唯一能直觀顯示瓣膜病變的儀器,通過彩超的測量,醫生可以瞭解瓣膜病變的程度以決定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近年來心肌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心肌的增厚、心腔的擴大要依賴彩超來判斷;對冠心病,彩超能直觀顯示心肌的運動狀況及心功能,能向臨床醫生提示心肌缺血的部位。

總之,兩種檢查對心臟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二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不能互相替代。(心電圖室 湯豔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