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學?'

文化 技術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德不德而無為 2019-09-06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什麼是教學?

對於什麼是教學,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也無公認的表述,不同的學者或者文獻對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下面是學習時摘錄的12種關於教學的定義。

1. 教學是教學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活動。《辭海(教育、心理分冊)》(1980),第5頁。

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1985),第150頁。

3. 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李秉德主編:《教學論》(1991),第2頁。

4. 所謂教學,乃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學論稿》(1985),第88-89頁。

5.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1990),第178頁。

6. 教學是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各種發展資源,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陳佑清:《教學論新編》(2011),第14頁。

7.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13),第20頁。

8. 對教學的理解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來把握。

廣義的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學習的活動。這裡的教者主要是教師,也可以不是教師;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也可以不是學生。狹義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但教學活動的範圍也不只侷限於課堂內。劉學利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12),第9頁。

9. 概括地說,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通過這個交往過程和活動,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態度,人格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張華,2000:73)

10.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目的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體力,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簡言之,教學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地學習知識以獲得個性發展的活動。(王道俊,郭文安,2000:161)

11. 教學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教師的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共同組成的、以課程資源為載體或中介的、以學生有效學習和發展為導向的交往實踐活動,教學是在教師是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獲得個性全面發展的活動。(靖國平,鄧銀城,2012:8)

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專家理查德.E梅耶(2016:52)將教學定義為:教育者為促進學生學習而對學習環境的加以操控的過程。

以上對教學的理解雖然表述各異,但都認為教學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引導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雙向互動過程,而且教是為了學。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什麼是教學?

對於什麼是教學,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也無公認的表述,不同的學者或者文獻對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下面是學習時摘錄的12種關於教學的定義。

1. 教學是教學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活動。《辭海(教育、心理分冊)》(1980),第5頁。

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1985),第150頁。

3. 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李秉德主編:《教學論》(1991),第2頁。

4. 所謂教學,乃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學論稿》(1985),第88-89頁。

5.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1990),第178頁。

6. 教學是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各種發展資源,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陳佑清:《教學論新編》(2011),第14頁。

7.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13),第20頁。

8. 對教學的理解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來把握。

廣義的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學習的活動。這裡的教者主要是教師,也可以不是教師;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也可以不是學生。狹義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但教學活動的範圍也不只侷限於課堂內。劉學利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12),第9頁。

9. 概括地說,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通過這個交往過程和活動,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態度,人格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張華,2000:73)

10.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目的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體力,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簡言之,教學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地學習知識以獲得個性發展的活動。(王道俊,郭文安,2000:161)

11. 教學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教師的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共同組成的、以課程資源為載體或中介的、以學生有效學習和發展為導向的交往實踐活動,教學是在教師是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獲得個性全面發展的活動。(靖國平,鄧銀城,2012:8)

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專家理查德.E梅耶(2016:52)將教學定義為:教育者為促進學生學習而對學習環境的加以操控的過程。

以上對教學的理解雖然表述各異,但都認為教學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引導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雙向互動過程,而且教是為了學。

什麼是教學?

教學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因此對教學的理解不能離開時代發展的背景。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學在形式、目的、內容和手段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教學,毫無疑問賦予了教學新的意義。2016年9 月 13 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佈,標誌著我國的教育開始進入核心素養時代。這一年,我就稱之為核心素養元年。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 3 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6 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 18 個基本要點。高中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已經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教學: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不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及過程。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什麼是教學?

對於什麼是教學,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也無公認的表述,不同的學者或者文獻對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下面是學習時摘錄的12種關於教學的定義。

1. 教學是教學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活動。《辭海(教育、心理分冊)》(1980),第5頁。

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1985),第150頁。

3. 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李秉德主編:《教學論》(1991),第2頁。

4. 所謂教學,乃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學論稿》(1985),第88-89頁。

5.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1990),第178頁。

6. 教學是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各種發展資源,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陳佑清:《教學論新編》(2011),第14頁。

7.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13),第20頁。

8. 對教學的理解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來把握。

廣義的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學習的活動。這裡的教者主要是教師,也可以不是教師;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也可以不是學生。狹義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但教學活動的範圍也不只侷限於課堂內。劉學利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12),第9頁。

9. 概括地說,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通過這個交往過程和活動,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態度,人格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張華,2000:73)

10.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目的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體力,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簡言之,教學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地學習知識以獲得個性發展的活動。(王道俊,郭文安,2000:161)

11. 教學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教師的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共同組成的、以課程資源為載體或中介的、以學生有效學習和發展為導向的交往實踐活動,教學是在教師是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獲得個性全面發展的活動。(靖國平,鄧銀城,2012:8)

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專家理查德.E梅耶(2016:52)將教學定義為:教育者為促進學生學習而對學習環境的加以操控的過程。

以上對教學的理解雖然表述各異,但都認為教學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引導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雙向互動過程,而且教是為了學。

什麼是教學?

教學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因此對教學的理解不能離開時代發展的背景。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學在形式、目的、內容和手段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教學,毫無疑問賦予了教學新的意義。2016年9 月 13 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佈,標誌著我國的教育開始進入核心素養時代。這一年,我就稱之為核心素養元年。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 3 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6 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 18 個基本要點。高中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已經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教學: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不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及過程。

什麼是教學?

從教學的各種定義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教學的價值所在。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通過教育來幫助下一代更好地成長。教學作為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給予學習者促進學習的各種體驗,促進學習過程,幫助新的社會成員獲幸福生存所需的知識。教學主要是正式的,比如學校中進行的教學,當然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世界全面普及義務教育,這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知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教學則是幫助每一個人知識的重要途徑,甚至是必經之路。沒有教學,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形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什麼是教學?

對於什麼是教學,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也無公認的表述,不同的學者或者文獻對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下面是學習時摘錄的12種關於教學的定義。

1. 教學是教學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活動。《辭海(教育、心理分冊)》(1980),第5頁。

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1985),第150頁。

3. 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李秉德主編:《教學論》(1991),第2頁。

4. 所謂教學,乃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學論稿》(1985),第88-89頁。

5.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1990),第178頁。

6. 教學是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各種發展資源,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陳佑清:《教學論新編》(2011),第14頁。

7.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13),第20頁。

8. 對教學的理解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來把握。

廣義的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學習的活動。這裡的教者主要是教師,也可以不是教師;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也可以不是學生。狹義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但教學活動的範圍也不只侷限於課堂內。劉學利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12),第9頁。

9. 概括地說,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通過這個交往過程和活動,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態度,人格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張華,2000:73)

10.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目的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體力,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簡言之,教學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地學習知識以獲得個性發展的活動。(王道俊,郭文安,2000:161)

11. 教學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教師的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共同組成的、以課程資源為載體或中介的、以學生有效學習和發展為導向的交往實踐活動,教學是在教師是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獲得個性全面發展的活動。(靖國平,鄧銀城,2012:8)

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專家理查德.E梅耶(2016:52)將教學定義為:教育者為促進學生學習而對學習環境的加以操控的過程。

以上對教學的理解雖然表述各異,但都認為教學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引導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雙向互動過程,而且教是為了學。

什麼是教學?

教學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因此對教學的理解不能離開時代發展的背景。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學在形式、目的、內容和手段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教學,毫無疑問賦予了教學新的意義。2016年9 月 13 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佈,標誌著我國的教育開始進入核心素養時代。這一年,我就稱之為核心素養元年。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 3 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6 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 18 個基本要點。高中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已經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教學: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不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及過程。

什麼是教學?

從教學的各種定義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教學的價值所在。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通過教育來幫助下一代更好地成長。教學作為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給予學習者促進學習的各種體驗,促進學習過程,幫助新的社會成員獲幸福生存所需的知識。教學主要是正式的,比如學校中進行的教學,當然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世界全面普及義務教育,這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知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教學則是幫助每一個人知識的重要途徑,甚至是必經之路。沒有教學,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形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什麼是教學?

"

什麼是教學?也許作為教師,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教學,也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把握教學的內涵或者本質,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境界。

什麼是教學?

對於什麼是教學,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也無公認的表述,不同的學者或者文獻對教學的定義各不相同。下面是學習時摘錄的12種關於教學的定義。

1. 教學是教學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活動。《辭海(教育、心理分冊)》(1980),第5頁。

2.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1985),第150頁。

3. 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李秉德主編:《教學論》(1991),第2頁。

4. 所謂教學,乃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學論稿》(1985),第88-89頁。

5.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1990),第178頁。

6. 教學是教師教導學生學習各種發展資源,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陳佑清:《教學論新編》(2011),第14頁。

7.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2013),第20頁。

8. 對教學的理解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層面來把握。

廣義的教學是指教者指導學習者學習的活動。這裡的教者主要是教師,也可以不是教師;學習者主要是學生,也可以不是學生。狹義的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但教學活動的範圍也不只侷限於課堂內。劉學利主編:《課程與教學論》(2012),第9頁。

9. 概括地說,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通過這個交往過程和活動,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態度,人格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張華,2000:73)

10.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目的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體力,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德,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簡言之,教學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地學習知識以獲得個性發展的活動。(王道俊,郭文安,2000:161)

11. 教學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教師的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共同組成的、以課程資源為載體或中介的、以學生有效學習和發展為導向的交往實踐活動,教學是在教師是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文化知識,以獲得個性全面發展的活動。(靖國平,鄧銀城,2012:8)

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專家理查德.E梅耶(2016:52)將教學定義為:教育者為促進學生學習而對學習環境的加以操控的過程。

以上對教學的理解雖然表述各異,但都認為教學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引導或促進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的雙向互動過程,而且教是為了學。

什麼是教學?

教學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因此對教學的理解不能離開時代發展的背景。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學在形式、目的、內容和手段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教學,毫無疑問賦予了教學新的意義。2016年9 月 13 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佈,標誌著我國的教育開始進入核心素養時代。這一年,我就稱之為核心素養元年。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 3 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6 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 18 個基本要點。高中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已經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教學: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不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及過程。

什麼是教學?

從教學的各種定義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教學的價值所在。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通過教育來幫助下一代更好地成長。教學作為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給予學習者促進學習的各種體驗,促進學習過程,幫助新的社會成員獲幸福生存所需的知識。教學主要是正式的,比如學校中進行的教學,當然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世界全面普及義務教育,這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知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教學則是幫助每一個人知識的重要途徑,甚至是必經之路。沒有教學,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形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什麼是教學?

什麼是教學?

說明:圖片來自頭條免費庫,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