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建中通寶

考古學家黃文弼當年在庫車發現的“李明借糧殘契”上的紀年為大曆十五年,就印證了當時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不知道大曆十四年之後,已經改元建中的情況,因此,才會有大曆十五年的紀年出現。

因為“建中”年號僅僅使用了四年,直到建中二年郭昕知道改元建中之後,才開始鑄造建中通寶,所以建中通寶鑄造的時間比大曆元寶要短,數量更少。同時受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我們現在發現的大力元寶、建中通寶錢幣的數量以及形制完全相符。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建中通寶

考古學家黃文弼當年在庫車發現的“李明借糧殘契”上的紀年為大曆十五年,就印證了當時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不知道大曆十四年之後,已經改元建中的情況,因此,才會有大曆十五年的紀年出現。

因為“建中”年號僅僅使用了四年,直到建中二年郭昕知道改元建中之後,才開始鑄造建中通寶,所以建中通寶鑄造的時間比大曆元寶要短,數量更少。同時受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我們現在發現的大力元寶、建中通寶錢幣的數量以及形制完全相符。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元”字錢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建中通寶

考古學家黃文弼當年在庫車發現的“李明借糧殘契”上的紀年為大曆十五年,就印證了當時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不知道大曆十四年之後,已經改元建中的情況,因此,才會有大曆十五年的紀年出現。

因為“建中”年號僅僅使用了四年,直到建中二年郭昕知道改元建中之後,才開始鑄造建中通寶,所以建中通寶鑄造的時間比大曆元寶要短,數量更少。同時受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我們現在發現的大力元寶、建中通寶錢幣的數量以及形制完全相符。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元”字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中”字錢

除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之外,還發現錢幣上面只有一個“中”字或“元”字的錢,它們是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的“別品”,正面和背背都沒有輪郭,鑄造技術更簡單,也更粗劣,這更證明了它們是在戰爭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應急而鑄造的。另外,這些錢幣都是用冶煉的純淨紅銅直接鑄造的,沒有添加鉛鋅等其它配料,這是西域地區鑄錢的一大特點,與中原地區所使用的青銅不一樣。此外,庫車盛產銅礦,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鑄錢的歷史。這也為郭昕在當地鑄錢提供了物質及技術上的支持。

郭昕在安西鑄錢,除了有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物質、技術方面的條件之外,還需要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這在去印度取經的悟空所寫的《悟空入竺記》中,就記載了當時安西具備鑄造、使用貨幣的社會環境。

悟空從印度取經回國途中,於貞元四、五年間(788—789),曾經路過安西、北庭地區,並逗留了一年多的時間。期間他還翻譯了佛經。這說明當時從疏勒直到于闐包括安西四鎮以及北庭在內的西域廣大地區,仍然都在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的有效管理之下,社會秩序是穩定的,民眾的生活也是正常的。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郭昕才有可能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貨幣。

《悟空入竺記》中還提到了郭昕和楊襲古,說他在北庭曾經遇到朝廷派來的宣慰使,因為河西被吐蕃佔領,悟空只得繞道回鶻,於貞元六年(790)二月隨同郭昕的奏事官一同回到了長安。

就在悟空回到長安的貞元六年(790),西域的局勢突然發生了劇變。當年于闐被攻陷,兩年之後即貞元八年(792)西州即吐魯番也陷落了。安西即庫車失陷的時間,雖然未見記載,一般認為貞元八年(792)之後可能也被吐蕃攻陷,郭昕最後可能殉國了。這樣,唐朝的勢力最終被擠出了西域。

這段歷史雖然過去了一千多年了,留存下來的這些錢幣,依然見證了當年困守絕域的安西守軍,在安西都護、四鎮留後郭昕的率領下,為了忠於職守所譜寫的一曲壯士悲歌。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建中通寶

考古學家黃文弼當年在庫車發現的“李明借糧殘契”上的紀年為大曆十五年,就印證了當時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不知道大曆十四年之後,已經改元建中的情況,因此,才會有大曆十五年的紀年出現。

因為“建中”年號僅僅使用了四年,直到建中二年郭昕知道改元建中之後,才開始鑄造建中通寶,所以建中通寶鑄造的時間比大曆元寶要短,數量更少。同時受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我們現在發現的大力元寶、建中通寶錢幣的數量以及形制完全相符。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元”字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中”字錢

除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之外,還發現錢幣上面只有一個“中”字或“元”字的錢,它們是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的“別品”,正面和背背都沒有輪郭,鑄造技術更簡單,也更粗劣,這更證明了它們是在戰爭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應急而鑄造的。另外,這些錢幣都是用冶煉的純淨紅銅直接鑄造的,沒有添加鉛鋅等其它配料,這是西域地區鑄錢的一大特點,與中原地區所使用的青銅不一樣。此外,庫車盛產銅礦,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鑄錢的歷史。這也為郭昕在當地鑄錢提供了物質及技術上的支持。

郭昕在安西鑄錢,除了有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物質、技術方面的條件之外,還需要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這在去印度取經的悟空所寫的《悟空入竺記》中,就記載了當時安西具備鑄造、使用貨幣的社會環境。

悟空從印度取經回國途中,於貞元四、五年間(788—789),曾經路過安西、北庭地區,並逗留了一年多的時間。期間他還翻譯了佛經。這說明當時從疏勒直到于闐包括安西四鎮以及北庭在內的西域廣大地區,仍然都在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的有效管理之下,社會秩序是穩定的,民眾的生活也是正常的。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郭昕才有可能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貨幣。

《悟空入竺記》中還提到了郭昕和楊襲古,說他在北庭曾經遇到朝廷派來的宣慰使,因為河西被吐蕃佔領,悟空只得繞道回鶻,於貞元六年(790)二月隨同郭昕的奏事官一同回到了長安。

就在悟空回到長安的貞元六年(790),西域的局勢突然發生了劇變。當年于闐被攻陷,兩年之後即貞元八年(792)西州即吐魯番也陷落了。安西即庫車失陷的時間,雖然未見記載,一般認為貞元八年(792)之後可能也被吐蕃攻陷,郭昕最後可能殉國了。這樣,唐朝的勢力最終被擠出了西域。

這段歷史雖然過去了一千多年了,留存下來的這些錢幣,依然見證了當年困守絕域的安西守軍,在安西都護、四鎮留後郭昕的率領下,為了忠於職守所譜寫的一曲壯士悲歌。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三千年來誰鑄幣》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團

"

前面我們考證了是唐朝駐守在西域的安西守軍,鑄造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幣。那他們為什麼要鑄造錢幣呢?

實際上這與安史之亂有關。

接下來我就結合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的形勢變化,給大家說說:堅守在安西(新疆庫車)的唐朝留守部隊,是在什麼情況下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錢、“中”字錢的?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這一轉折早在四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西域,這指的是天寶十年(751)發生的怛羅斯之戰。

當時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定了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地區的大小勃律,以及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石國。隨後與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我國曆史上稱為黑衣大食,在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的怛羅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唐軍雖然初戰小勝,但是後來因為石國的王子陣前倒戈,結果高仙芝戰敗。從此,唐朝的勢力逐漸從帕米爾地區向東收縮,阿拉伯的勢力則進一步向東擴張到了帕米爾地區,開啟了此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進程。

怛羅斯之戰四年之後,即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12月)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不到半年,洛陽、長安兩京相繼失守,玄宗避居四川,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稱肅宗,擔負起了平定叛亂的重任,號召天下勤王。據史書記載,僅從安西赴關中勤王的軍隊就分三批,共有一萬五千多人。

駐守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的精銳部隊,東歸親王之後,給早已圖謀隴右、河西地區的吐蕃以可乘之機。吐蕃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之後,便越過崑崙山,進入塔里木盆地,與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展開了對西域的爭奪戰。

主力部隊都調回關內去參加平定安史之亂了,那留守西域的部隊是個什麼情形呢?

當時駐守西域的最高指揮官是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率領勤王部隊走了之後,他的職位就由曹令忠兼任。而曹令忠當時駐節在北庭,位於今天北疆的吉木薩爾,安西的事務實際上就由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代理主持。

代宗即位之後,吐蕃攻佔了隴右,直逼長安,切斷了西域與朝廷的直接聯繫。大約在代宗大曆七年(772)左右,有流落到吐蕃的漢人士兵逃回朝廷,述說吐蕃及西域的情況後,代宗才知道安西、北庭的守軍還在堅守,他感慨萬千,發了一道給西域守軍的慰問信。說如果不是你們堅守,越過隴西就不是漢家的天下了,你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忠於朝廷,感動的我熱淚盈眶!一番慰勉之後,代宗又賜曹令忠姓李,改名元忠。同時,承認了由郭昕主持安西事物,並授予他四鎮節度留後的稱號。

後來,李元忠、郭昕與沙陀突厥和回鶻結成聯盟,相互依存,抵禦吐蕃的進攻。他們多次派人與朝廷聯繫。因為吐蕃侵佔了河西走廊地區,每次都受阻而不能到達長安,“聲問絕者十餘年”。直到代宗去世,德宗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李元忠、郭昕聯合派遣的使節,終於萬里迢迢繞道蒙古高原,經回鶻來到了長安。朝廷這才知道,十多年不通音訊的西域將士,仍然堅守著安西、北庭。

德宗驚喜萬分,對堅守在西域的將士進行了嘉獎,加授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但是按照規定,邊境上的大都護都是由親王遙領,並不親任。為了符合制度,於是又給他們二人賜了爵位,李元忠賜爵寧塞郡王,郭昕賜爵武威郡王。其餘的將士也都有獎賞升遷。

貞元二年(786)李元忠去世,北庭大都護由楊襲古接任。貞元六年(790)冬天,吐蕃進攻北庭,回鶻前來救援,被吐蕃所敗,北庭失陷後楊襲古率領部眾二千餘人出奔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地區。第二年楊襲古戰死了。文獻記載“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惟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意思就是說,自北庭被吐蕃攻陷以後,安西即庫車地區的音信就斷絕了,不知道安西是否還在唐軍的堅守之中,郭昕的下落也不清楚,很可能也犧牲了,只有西州即吐魯番地區的唐軍還在堅守。

以上就是從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有關安史之亂爆發以後,西域留守部隊堅守的大致情況。

有人可能要問:在如此危難的情形之下,安西守軍為什麼還要鑄錢呢?

實際上,他們正是為了堅守西域,才鑄造了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這兩種錢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吐蕃佔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留守部隊與朝廷的聯繫之後,出身於世家的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雖然軍糧通過屯田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其它的軍需品採購以及軍餉的發放卻需要貨幣。因此,為了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同時籌集所需要的物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奉唐朝正朔,採用當時唐代宗正在使用的年號“大曆”,鑄造大曆元寶。等到建中二年(781)郭昕派遣的使節繞經回鶻和唐中央取得聯繫以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779)代宗已經去世,太子繼位,稱為唐德宗,年號已經改為“建中”了,於是又鑄造了建中通寶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大曆元寶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建中通寶

考古學家黃文弼當年在庫車發現的“李明借糧殘契”上的紀年為大曆十五年,就印證了當時孤懸塞外的安西守軍不知道大曆十四年之後,已經改元建中的情況,因此,才會有大曆十五年的紀年出現。

因為“建中”年號僅僅使用了四年,直到建中二年郭昕知道改元建中之後,才開始鑄造建中通寶,所以建中通寶鑄造的時間比大曆元寶要短,數量更少。同時受形勢所迫,建中通寶鑄造的比大曆元寶更為粗劣。這和我們現在發現的大力元寶、建中通寶錢幣的數量以及形制完全相符。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元”字錢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中”字錢

除了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之外,還發現錢幣上面只有一個“中”字或“元”字的錢,它們是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的“別品”,正面和背背都沒有輪郭,鑄造技術更簡單,也更粗劣,這更證明了它們是在戰爭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應急而鑄造的。另外,這些錢幣都是用冶煉的純淨紅銅直接鑄造的,沒有添加鉛鋅等其它配料,這是西域地區鑄錢的一大特點,與中原地區所使用的青銅不一樣。此外,庫車盛產銅礦,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鑄錢的歷史。這也為郭昕在當地鑄錢提供了物質及技術上的支持。

郭昕在安西鑄錢,除了有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物質、技術方面的條件之外,還需要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這在去印度取經的悟空所寫的《悟空入竺記》中,就記載了當時安西具備鑄造、使用貨幣的社會環境。

悟空從印度取經回國途中,於貞元四、五年間(788—789),曾經路過安西、北庭地區,並逗留了一年多的時間。期間他還翻譯了佛經。這說明當時從疏勒直到于闐包括安西四鎮以及北庭在內的西域廣大地區,仍然都在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的有效管理之下,社會秩序是穩定的,民眾的生活也是正常的。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郭昕才有可能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貨幣。

《悟空入竺記》中還提到了郭昕和楊襲古,說他在北庭曾經遇到朝廷派來的宣慰使,因為河西被吐蕃佔領,悟空只得繞道回鶻,於貞元六年(790)二月隨同郭昕的奏事官一同回到了長安。

就在悟空回到長安的貞元六年(790),西域的局勢突然發生了劇變。當年于闐被攻陷,兩年之後即貞元八年(792)西州即吐魯番也陷落了。安西即庫車失陷的時間,雖然未見記載,一般認為貞元八年(792)之後可能也被吐蕃攻陷,郭昕最後可能殉國了。這樣,唐朝的勢力最終被擠出了西域。

這段歷史雖然過去了一千多年了,留存下來的這些錢幣,依然見證了當年困守絕域的安西守軍,在安西都護、四鎮留後郭昕的率領下,為了忠於職守所譜寫的一曲壯士悲歌。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三千年來誰鑄幣》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永生說錢系列:安西守軍為什麼要鑄錢?


王永生簡歷:

1966年9月出生,副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屬事業單位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國錢幣學會副祕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祕書長。

學術興趣廣泛,研究領域涉及:中國貨幣史、中外貨幣文化交流、白銀的貨幣化、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史、中亞歷史及民族史,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

(1)出版學術專著7部:

《新疆歷史貨幣--東西方貨幣文化交融的歷史考察》(中華書局2007年8月出版);

《錢幣與西域歷史研究》(中華書局2011年2月出版);

《中國貨幣史話》(系列叢書4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發布的2016年8月份“中國好書”,2017年9月又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的第二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名單);

《三千年來誰鑄幣:五十枚錢幣串聯的極簡中國史》(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發布的2019年2月份“中國好書”)。

(2)受邀作為顧問與北京電視臺海外節目中心合作,2015年9月策劃指導了《融通之路》十集大型紀錄片,2016年12月19日在北京衛視播出。

(3)應邀策劃組織了2017年7月21至26日《烏孫古道》綜合科考活動,從新疆拜城縣黑鷹山出發,翻越天山抵達特克斯縣,對沿線的古道進行了綜合科考。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探索與發現”欄目分兩集於11月23、24兩天做了報道。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發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